陋室铭教案设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669069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陋室铭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陋室铭教案设计牟家镇初级中学罗向平【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2、深入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3、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难点: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朴实的情趣、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假设有一座皇宫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的话,做若干伤天害理的事;还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如果让你选,你要哪个呢?(选后者)恭喜你!你的思想境界已经和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一样高了。刘禹锡就有这样一间简陋的屋子,并曾为这座屋子写下铭文。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刘禹锡并欣赏他的陋室铭。板书:陋室铭刘禹锡1、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读注释)2、器物之铭是戒己述功的文字,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3、这种方式叫做板书:托物言志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了解韵和韵脚1、同学们先自由朗读,然后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句读上的错误。(拼音练习见课件)2、全班齐读3、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的词句圈点批注,把你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词,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4、翻译过程中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虚词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表倒装,不译)词类活用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受到劳累5、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再次读起来。(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大声的朗读)6、下面我来请一位同学单独读。7、其他同学评价她读得怎么样?8、好像理解了文章,但总觉得缺少了点韵味,怎样才能读出韵味呢?提示:本文是铭文,用韵的,要注意押韵。请生读出押韵的字(韵脚)再请一生读出文章,要求读得韵味悠长要读出韵味除了注意押韵之外,还需要注意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我以为还要结合一点,就是陋室铭的文体特点。魏晋时期的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博:内容广博,约:文辞简约。(内容和文笔上的)温:气质温和,润:语调柔顺。(语音和语调上的)9、请大家尝试用温和的气质,柔顺的语调把这篇文章再背诵一下。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1、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这篇文章,背得很好,可见字面意思我们大体上弄清楚了,但老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不是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啊?不妨提出来!2、学生如果问不出问题,教师不妨变换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这座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最想拍摄下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分解问题:陋室环境如何?“苔痕一句”引出清新、跳跃的感觉板书:对偶描环境(读,体会)陋室热闹嘛?“谈笑一句”引出对朋友的夸赞,自己的自豪之感板书:对仗夸朋友(读,体会)3、这样的引导后,再请学生质疑,主要质疑课文的后两层。教师提示:文中有矛盾之处啊!“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都是乐器嘛!为何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调调弄漫不经心优雅的情怀*素不加装饰朴素的志趣*丝竹管弦之音,歌舞升平,世俗之乐所以:可见,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我”独爱“素琴”。仅仅只是素琴和丝竹的不同体现了这种生活志趣吗?“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这两者也形成了什么?对比这样的对比向我们展现的是刘禹锡的什么生活方式板书:对比话生活朗读提示:可以调素琴,但绝不听丝竹;可以诵佛经,但绝不读官文。朗读时,要读出崇尚朴素、优雅;反对世俗之乐、官府之累的感觉。(读,体会)文章结束了呀!又来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的放在这里什么意思呢?(生会读注释)追问:这些人的房子和我有什么关系?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能不能用文中语句来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一样受到后人的景仰。*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反问“何陋之有?”我想补充一点知识,注释上说这句话语出论语 子罕,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如何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再那么简陋了!”这是一种类比的方法,作者立下志向,要像古代名贤那样拥有高洁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板书:类比立志向朗读提示:读出自豪之感(读,体会)4、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再次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色,体会到的那些志趣,感受到的那些情感,用心地再背一遍课文,看看,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配乐背)四、研读陋室铭 我看刘禹锡师:刚才大家对刘禹锡的评价非常高,好像意见很一致,那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问题提示:1、刘禹锡有博学的朋友,有朴实的志趣,有高尚的情操,那他为什么要住在陋室?2、刘禹锡是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吗?是真隐还是假隐?消极避世还是积极入世?生活状态几乎隐居,心态是向往要有一番作为追问:何以见得?开头:自喻:仙,龙。结尾:自比:诸葛,子云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都围绕着这句话来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清高自许,这像是一个隐居之人吗?3、忍辱是为了负重,归隐不过是时运未济的权宜之计。大家知道吗?其实刘禹锡的这篇铭文是被气出来的。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三次搬家的故事。他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4、从这个故事来看,刘禹锡隐居了没有啊?如果说陶渊明的隐居是主动的放弃,那么刘禹锡的隐居就是无奈的选择。5、刘禹锡其实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这样的一个刘禹锡,怎可能隐居避世、独善其身呢?6、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刘禹锡,你才能真正读出陋铭的韵味来啊7、“山不在高,有龙则名;水不在深,有仙则灵”是何等的气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又包含了多少无奈何挣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充满了豪情,意气风发!8、请合上书,体会这些种种情感。请一位同学背诵。五、总结全文,请完成课件上的题目师:送大家一首刘禹锡的诗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就是这样一个刘禹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他又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进去的心?想想刘禹锡奋笔书写陋室铭时复杂的心情,让我们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全班再次齐声背诵,这次注意“何陋之有?”要读两遍。六、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文2、课外阅读刘禹锡的秋词,谈阅读感受。3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居室(无论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板书:陋室铭刘禹锡托对偶描环境陋物对仗夸朋友室言对比话生活不志类比立志向陋背景资料: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