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65484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年级第二单元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思念赞美故乡课型精读任课教师课时1从第-课时到第 -课时课题古诗三首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感情朗读训练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说结合训练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读后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有感诵情地反复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2.板书诗题,读题.二、成果展示: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2.指导书写:需要指导书写的字是: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指名交流.三、精讲点拨: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5.指数名学生说.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都有哪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四、系统总结1.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2.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3.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5.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那么,他想到了什么?(指名答.)6.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7.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8.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9.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10.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11.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13.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五、拓展活动:阅读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思念赞美故乡课型精读任课教师课时1从第-课时到第 -课时课题古诗三首秋思长相思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首古诗词,默写秋思。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课文重点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感情朗读训练点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读说结合训练点背诵长相思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有感诵情地反复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二、成果展示:1.指数名学生读秋思和长相思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注意读准“意万重”“聒”.)2.指导书写:需要指导书写的字是:3.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三、精讲点拨: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四、拓展延伸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五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思念赞美故乡课型阅读任课教师课时2从第 课时到第 课时课题梅花魂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重点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也是难点。教学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学生:预习课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二成果展示。(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 (2)指导书写的字是:(3)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精讲点拨:(一)学生自学,教师点拨。(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3)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梅花的品格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心。)(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四、拓展延伸(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第2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得应低缓一些。第13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五、系统总结: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五、拓展训练活动。(一)、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二)、布置作业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冷艳的(梅花)(崇高)的品格冰凉的(泪珠)(高尚)的灵魂慈祥的(外公)(梅花)的骨气隆冬的(天气)(梅花)的秉性2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就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思念赞美故乡课型阅读任课教师课时1从第 课时到第 课时课题小桥流水人家教学目标1、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课文重点课文15段感情朗读训练点第一段,第五段读说结合训练点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教学难点: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古诗文天净沙学生: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思念家乡的课文。 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畅说) 、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古诗中的诗句,有谁知道?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 、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对学困生多关注;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 (2)指导书写的字是:(3)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往今来,人们的思乡之情都是一样的,但怀念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怀念?(“家乡景色”、“家乡生活”)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 三、精讲点拨:、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 、生自读自悟,师走下讲台当“顾问”,了解学情,随时帮助学生排忧解疑。 、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要求注意倾听,互评互学。 、全班交流:师顺学而导,或点拨偏差、或引发讨论、或指导朗读、或归纳方法等。 预设如下: 作者把家乡的景色写得很美丽,从中可体会到他对家乡的热爱。 出示第一自然段。 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 (“间接抒情”) 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引导学生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家乡! 师点明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师动情地描述:“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啭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出示课文插图,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图画”中吧!(配乐朗读)。 从第五自然段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这几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 出示插图,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清风;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都是美的。让我们迎着“凉爽的清风”,透过东窗,来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吧!(感情朗读)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 “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 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 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像去补充。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享欢乐。 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能不爱它念它呢?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读读,读出你的情感来。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作者一直爱恋着家乡! 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流,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四、系统总结,积累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学法: 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积累语言: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五、拓展活动: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思念赞美故乡课型阅读任课教师课时1从第 课时到第 课时课题桂花雨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重点课文47段感情朗读训练点文中描述“桂花香”和“摇花乐”的句子读说结合训练点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寻找难忘怀的人和事说给大家听听。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包括桂花树图片、歌曲童年、课文句子等)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顺。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导入。、播放歌曲童年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师板题)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成果展示 :(1)展示生字词掌握情况。(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的字;对学困生多关注;纠正不良的读书姿势等) (2)指导书写的字是:(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讲点拨:1、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学生找出来读)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3、感悟:(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4)指名读二、三两句。(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4、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师板:桂子花开香十里)5、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6、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7、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8、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四、拓展延伸8、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9、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摇啊摇啊,桂花落下来了,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颈里、鼻尖上这香喷喷、金灿灿的桂花雨落在你们身上,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教师归纳:(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五、总结全文,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1、母亲说什么?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3、练习:这里的环境再好,也( )。这里的生活再好,也( )。4、反馈。5、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最后一自然段)7、教师归纳: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这桂花让我(板书:恍如重返故里游)六、拓展活动:1、欣赏桂花图片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 桂花雨桂子花开香十里枝摇花落乐心头魂牵梦萦桂花雨恍如重返故里游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思念赞美故乡课型口语交际、习作任课教师课时3从第 课时到第 课时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课文重点感情朗读训练点读说结合训练点教学重点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教学难点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教学准备师生: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口语交际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习作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大胆想象,畅所欲言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小组评议,互改: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佳作赏评: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