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案1(必修三)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63491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地理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案1(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图版地理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案1(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图版地理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案1(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集备)主备人: 孙久涛 编制时间:2011-10-【课标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2了解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3讨论并提出解决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难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第一部分 预习案I、知识准备:1、 城市化的的概念、内涵和主要标志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3、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主要解决措施4、从产业内部劳动力转移以及产业结构的角度如何判断经济发展水平5、江苏省区域特征:(1)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II、教材助读:助读所列出的内容均为本节课重要的内容。1、 读探索活动图2-5-1 提取以下信息:2002年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 是/否)达到国际通用标准。2002年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 ;( 是/否)达到国际通用标准。2002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 是/否)达到国际通用标准。2、阅读教材65页内容了解什么叫工业化,并指导衡量是否完成工业化的国际指标。所谓工业化,通常是指: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通常有三个重要指标: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2)城市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 。4、辨析理解:工业化就是城市化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5、读图2-5-2在图上找出以下城市:南京、苏州、扬州、常州、无锡、徐州,并总结江苏省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6、阅读教材67页内容了解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1)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目(2)前江苏省处于工业化的 阶段,其工业化进程呈明显加快的特征。(3)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低于发达国家 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 的平均水平。7、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措施问题:措施: 疑难导析:(见学案)第二部分 探究案:I、课堂探究引领1、探索活动思考: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与国际通用标准有何差异,要推进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2、有哪些措施可以降低我国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优势(提示:位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科技条件、市场条件)5、读教材68页图2-5-5太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回答下面问题:(1)太湖首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危害?(2)太湖湖水中氮磷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如何治理水体富营养化?6、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措施。7、通过对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我们得出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是: II、知识迁移: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 286万增加到1 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1)从材料和图1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 _两个方面。(2)从图2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两个方面。(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2008年山东省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在莱州又发现一特大型金矿,探明金矿资源量103吨;在济宁新发现一处特大型铁矿济宁铁矿,其中兖州颜店矿段已控制资源量高达10亿吨,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最大铁矿。(4)若两地的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试简要分析将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典型例题及分析: 非常学案p34例1、例2 、自测题: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A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C城市人口比D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图示曲线反映了()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没有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34题。3珠江三角洲成为“最早富起来”的区域,其决定因素是()A国际环境 B对外开放政策 C优越的区位条件 D著名的侨乡4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A地势低平,水热丰富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C国家优惠政策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期望,下图为江苏省制造业部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1999年至2003年间,江苏四个主要制造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A化学工业 B冶金及延压工业C运输设备制造业D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6江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A能源和资源缺乏 B劳动力素质不高 C资金严重短缺 D对外交通不便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完成78题。7.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AB C D8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目前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 D 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其他题目见 非常学案:当堂检测p40有错必改第三部分 训练案见学案 实践导练p79-80拓展迁移:试讨论我国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模式(C级)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_工业化城市化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_ _工业化城市化浙江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_ _工业化城市化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_ _工业化城市化附件:第一部分预习案 参考1、2、3、(略)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5、苏南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中北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城市数量较少,徐州及其周围人口密集。第二部分探究案参考I、课堂探究引领1、 (1)读图分析与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相比较,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为15.4%,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远高于20%以下的国际标准;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6.2%,也没有达到60%以上的国际标准,离实现工业化还很远。(2)归纳总结可见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要扩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应降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2(1)、建立健全城乡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竞争。(2)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引导农村劳动力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转移。(3)形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管理机制。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和智能型转变。3、相同点:经历了大大致相同的历程: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基本同步增长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 不同点:时间、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具体参照非常学案p37表格内容)4、项目优势条件地理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开放前沿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 河湖众多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好,历史上工商业发达城市化基础19世纪初,人口过50万的城市全世界仅有10个,江苏省就有苏州、扬州、江宁(今南京)3个5、(1)太湖首要环境问题是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在夏初容易引发水华现象,水生生物死亡,水质恶化,破坏湖泊生态环境。(2)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3)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使用,农业生产不过量使用氮肥,化肥厂减少废水排放,湖泊池塘定时清淤,补充新水源,加强污水监测工作。6、(略) 7、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II、知识迁移:答案:(1)工业产值增加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3)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不利: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水果种植受到影响。(其他答案合理亦可)(4)有利: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不利:占用耕地;环境污染;加重交通压力。(其他答案合理亦可)、自测题:答案:1.D2.B、3.B4.B 5.D6.A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