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清华金融时间安排及基础课总结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3329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清华金融时间安排及基础课总结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战清华金融时间安排及基础课总结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战清华金融时间安排及基础课总结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战清华金融时间安排及基础课总结篇 清华的五道口是无数金融学子心中的梦想,而报考它的难度也毋庸置疑。在金融就业热的大潮下,报考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二战,甚至三战的人大有人在。本文就是一个考研三次最终圆梦的人的一篇记录。Limits,like fears,are often just anillusion-Michael Jordan3月25日,在官网上查到了拟录取名单,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两年的等待,藏了四年的梦,终于有了机会向关心我的人说:我做到了。先说说个人基本情况,本科湖大金融,曾获推免资格(WD金融工程学硕)。一战4个月,每天13-14小时,二战6个月,每天10-12小时(注:此处指平均有效时间,排除睡觉吃饭走路)。今年初试总分430(79+84+141+126)。以下万余字虽然真实记录了本人两年的考研过程和经验感悟,但也只是一家之言,大家各取所需,结合自身实际来规划复习才是最重要的。初试篇【政治】一、所用资料1、知识点:政治大纲解析(1-2遍)、风中劲草(4-5遍)2、习题集:肖秀荣1000题(3-4遍)3、时政题:肖秀荣时政(2-3遍)4、押题卷:肖秀荣最后四套卷(3遍以上)5、历年真题(以10年之后的为主,不必在乎遍数,熟悉出题套路即可)二、复习建议.1、大纲可以涵盖所有基础知识点,应届生肯定至少得过一遍(本人二战没有系统看),但是不要抱着背诵的心态面对大纲,如果你打算以风中劲草为主,大纲留个印象即可。(q+u:I8b9J2P6r2、大家一直把1000题捧得很高,我两年考研感受是这本书习题风格与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但相对其他习题集还算接近真题。3、时政选择题只有6分,不必像那样去记忆时政书上的知识,多翻翻留个印象就好,而且你研究真题也会发现时政喜欢考一个国内一个国际啊,国内的又喜欢考“首次”啊,不确定的多选往往要全选啊(这条慎用,必须基于你强大的复习基础)4、肖四已树立了口碑,考过研的童鞋基本都会看,别人都看的为了保险你也必须看,就算它押不中,你也因为走大众路线掌握了系统性收益。肖四往往在考前10多天才出,时间很紧,拿到手后应该马上从它繁琐的答案里挑出关键词句,分点抄好答案。最后几天每天花上2个小时反复看四套卷,考前一晚也要过一下(忘得太快你懂的)。另外,个人认为看好一本押题卷足矣,其他的资料太水,不多吐槽了。5、真题对于考试的重要性比不上其他三科。真题只需关注两个方面:选择题的出题和设错思路;大题的哲学部分(近三年不太可能重复)。总结:做好选择题依靠大纲、1000题、肖秀荣时政;做好大题依靠肖四和真题。另外多多关注肖秀荣老师和蒋中挺老师的新浪微博。三、时间安排【政治】一战9月中旬大纲出来的时候看政治,由于一战开始地太晚,数学和专业课的压力太大,基本是一整天数学和专业课的时间各占50%,不看英语,每天只花1个小时复习政治,而且只看大纲,没有做题。到了11月20号左右才啃完第一遍大纲,当时心里很急,虽然数学和专业课是大头,但政治不过线岂不是太悲催,所以立马调整战略。从11月末到考前,政治进入暴走状态:40来天,每天5小时,把风中劲草看了3遍,1000题刷了3遍,肖秀荣时政2遍,四套卷3遍。考前一晚又把四套卷和肖的核心考点看了一遍,自我感觉政治差不多了。结果第二天考政治,选择题不确定的太多,6分时政选择题完全没被之前所看的资料覆盖。最后选择题大概得了33分,大题还不错,每个小问都写了12点以上,应该是得了38分。总分71分,不高。二战10月1号才开始政治,每天2-3小时,没看大纲,基本是风中劲草一遍,1000题一遍这样交替的复习,偶尔做一套真题。到最后,风中劲草4遍,1000题3遍,真题选择题3遍,肖秀荣时政2遍,四套卷4遍。考前一晚只看四套卷。个人感觉今年选择题不难,30多分钟就做完了。而大题更是有多道被肖四给直接押中。考场上奋笔疾书2个半小时,每个小问16点左右,一直写到考试铃响,笔芯油墨被写完半截。大题的卷面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是基本找不到空白了。最后政治79分。(我没有核对答案,主要可能是选择题比去年做的好)。政治不要开始得太早,等9月中旬大纲一出,马上跟上大部分人的节奏即可。过早复习政治可以说是SUICIDE,因为政治分数一般拉不开差距,考研重头戏从来都是数学和专业课,而数学更是重中之重。你还没搞好数学和专业课就心急火燎地看政治,机会成本巨大。考研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越到后期越发现每天都有巨大的知识流入和流出,前期所看的政治内容会被后来需要不断反复的专业课知识挤出记忆空间,若没在适当时间加以强化,考前基本忘掉。所以政治应该先缓后急,而数学和专业课是每天都要复习的重点,根据个人知识架构的实际(这是我英语花时间少的原因),合理组合四科的学习时间,尽可能拔高考研总分。边际分析,资产组合的原理大家都懂,用在考研复习也是一个道理。【英语】本人英语基础还行吧,基本上大学所有英语考试全靠突击,也曾9天零基础搞定BEC高级。所以说来惭愧,两次考研英语复习都很渣,没有系统性的复习建议。一战12月才开始搞英语,而且是每隔半个月花2个小时做真题,最后只做了2套,考前一天下午才开始看作文,而且看的是托福作文!后来核对答案,完型阅读差不多全对,作文由于受了托福的影响,句子写得太长干货太少,从来没练习导致卷面也不整洁。总分77,估计大多分数都失于作文。二战11月中旬开始(好像也没比第一年认真多少),总分84,与一战相比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加强了对真题的分析,总结了真题的出题套路,还投机地去统计了一下选项分布(用于应对不确定的完型和阅读题),感觉豁然开朗!一、所用资料1、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4遍以上)2、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3-4遍)3、其他:400题(13版14版各3遍),660题(2遍)二、复习建议1、李永乐历年真题数学真题无可替代。660题你可以不做,400题你可以不做,全书也许你只做2遍,但是绝不能一套数学真题都不做就上考场。关于如何做真题,一是要认真模拟:不仅要卡着时间做(建议平时模拟加快节奏,2个小时一套),而且模拟期间不要去喝水、吃东西或者上厕所(大部分考场不允许这些,所以平时就要养成习惯);二是要反复模拟:时时刻刻把握好数三的出题风格,避免陷入其他辅导资料的偏题中;三是要在恰当的时间模拟:不要一天一套连续半个月全部做完,做一套要深入分析一套,最后半个月最好再过一轮真题,研究历年真题的出题趋势,预测本年考题。推荐李永乐版本的真题,因为它不仅有完整的历年试卷,便于模拟,而且它将每年数三考试的全部真题进行了分类归纳,便于把握出题动向和规律。同时你还可以做到很多数一数二数四的真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但是注意:不必过于纠结这些拓展题目,因为数三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于数一、数二、数四,而数三的题型、风格、难度已经趋于稳定。2、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跟肖四一样,已被多年的考研市场检验,可以当做必备资料来对待。但是重要性次于真题,不建议刷太多遍,一来你的考研时间有限(大部分人10个月),搞完一遍全书的周期却太长(大部分人2个多月),而你还得腾出时间刷上几遍真题。二来全书上面有很多与数三风格差距甚远的题目(我后来研究历年真题时发现数三的全书差不多是由数一、数二、数三、数四的真题和一些编者的原创题目构成。但是前文已经说过,数三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于数一、数二、数四,而数三的题型、风格、难度已经趋于稳定)。个人感觉总会有两种题目比较纠结:做上5遍还不能一眼秒杀的题目(往往不是数三的风格,考前做不出也不必过分纠结了)第一遍就轻松秒杀以至于后来几遍一直没看,然后考前再一做又比较不顺的题目(所以全书的每道题一定要至少认真做上2遍)3、其他材料:大家看很多经验贴都说400题很难,可以放弃。我认为400题的特色不在于难,而在于“高度复合”(将不同知识板块的考点复合在一道题里),所以完整做好一道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单看每个知识点的出题思路却并不复杂。我觉得在保证真题和全书一定遍数的基础上,可以做做400题(如果刷完几遍全书后,真题做不上3遍4遍,还是别做400题了)。660题之全名为考研数学基础过关660题,虽刻意强调“基础”,但其特色在于“细致”。做完2遍你会觉得660帮你补了很多知识漏洞,强调了全书上容易出错和混淆的概念公式定理,但是相当一部分题目与真题考试侧重点差距过大。有时间还是可以看看,但不要沉迷。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本人只在第一年做过2遍,相对全书的线代内容体系更好,比较接近真题,难度较低。数三的大纲解析:本人只在第二年做过1遍,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归纳地很好,有时间也可以做,听说很多大神做完这个数学满分(当然前提全书和真题研究地差不多了)。三、时间安排一战9月中旬才正式进入考研状态,起初保持每天4-5小时看数学的节奏,全书第一遍27天,例题没有全做,但是都会认真看,把自己可能会错的步骤划出来,课后题是一道道认真算出答案。第二遍与第一遍时间差不多,因为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看得更细致,同时宏观把握习题之间的纵向联系做了一份十分精炼的笔记。后来花了一个月连续做了2遍660题,同时将错题和好题更新到笔记本里。直到12月中旬才开始做真题,匆匆忙忙做了2遍,平时模拟也一般都有140+吧。考前晚上又把笔记过了一遍,自信满满的进了考场。可是监考老师工作失误没有给我们考场草稿纸!对,没有草稿纸啊!考场差不多都要沸腾了,很多考生开始询问和抱怨,监考出去几次却始终没找到!没办法,总不能因为这种极端偶然事件过多地影响心态吧,我只好在试题纸的margin上列着草稿,密密麻麻自己都看得眼花。考完数学感觉心好凉,心想这就是考研吗?一个考场意外就可以将你所有的努力和梦想击碎。后来出了初试成绩,确实就是在数学上吃亏了。二战从7月1号开始,还是每天4-5个小时,只不过全书第一轮花了45天。相比第一年更加认真地演算了全部例题和课后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之后花了半个月做了一遍660。从9月到11月,每天3个小时数学,将13年和14年的400题各做了3遍(算是弥补一战时没有做400题的遗憾)。之前一直觉得400题难度大于全书难度,然后全书难度大于真题难度,所以天真地认为如果把400题hold住,那应该完全秒杀真题了。所以我一直没太把真题放在心上,而是花了大量时间反复研究400题各种华丽的解题技巧,直到11月末才碰真题,差不多隔一天做一套,12月20号左右才做完一遍真题。本以为可以轻松搞定真题稳定在145+,没想到是经常性的130+,甚至有几次跌倒120+。后来分析原因,一是全书、真题、400题、660题其实各有各的体系和风格,没有谁可以完全压过谁、替代谁,而我们要紧跟真题的要求来有效练习;二是做真题需要保持“手感”,考研复习后期每天的知识流量巨大,需不时地通过模拟真题来激活各种知识点。由于自己真题做得不稳定,考前10天我发疯似地搞数学,一个上午一口气连续两套真题的节奏进行第二轮。上了考场,可能是受了第一年发挥不利的影响,心态一直略紧张,每一道题都做得极其谨慎,后来竟有一道线代大题的一个小问没时间做了TT,最后成绩是141,低于预期也有点对不住自己所花的时间.四、其他事项关于数学教材。市场选择一般都是同济版的高数,同济版的线代和浙大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个人认为湖大版的这三类书也是非常不错的,湖大本校的同学还可以看到很多以前的笔记)。我觉得看教材很有必要,但不可在前期花大量时间研究而迟迟未开始做全书。原因有以下几点:1、教材只是用来帮你进入全书节奏的,说得夸张一点,如果没有系统性地做全书,你的考研数学复习还没开始(只是对相当一部分同学而言,因为确实存在很多不做全书就考试140+的例子);2、考前一个月系统性复习教材的可能性很小,一般都是看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