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9775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具特色的民居吊脚楼【知识点】多彩的贵州民居【对应章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语文情境】如图是“苗族民居吊脚楼”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传统民居聚落和民居建筑也形态繁多,异彩纷呈。由于地形、气候的因素造就了贵州的建筑风格。 【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比较有特色,因此,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民族民居,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了解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体验到语文无处不在,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热爱本土文化的习惯,肩负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责任。2. 教学过程(片断一)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 苗族吊脚楼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通常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多为两百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房屋的屋面依山势而定朝向,一般为坐西朝东,坐南朝北。大部分吊脚楼为吊脚半边楼,在苗语中意为把平房抬起来的楼。即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处栽下,成悬在半空状。这些房屋全以榫头衔接,可历百年风雨不倾斜。造就这些房屋均为无图作业,全凭一把尺子,一根墨线,一把锉子,一把斧头来完成,造型结构全在师傅的记忆。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正房外,还搭建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九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成圈,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一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大坑,冬天就在这里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扇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背靠栏杆,称“美人靠”。(片断二)简说苗族聚落方式在此以西江苗寨为例。西江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因此其聚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江苗寨依山就势,由山脚建至山腰。户与户之间有小青石铺砌的小道连接,整济卫生、舒适清爽,吊脚木楼栉比相连,次第升高,部分吊脚楼建于田地旁边,方便农作。整座苗寨天然地形成一对偌大的铆,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范,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而通常苗寨是建于半山腰,山脚是田地,山顶即树林。 (片断三)小议民居与现代建筑融合由于目前黔东南在大力开发旅游业,因此,凯里市大部分现代建筑都融入了苗族民居特色,如椎花、护栏、美人靠、挂落、吊脚等。但是,通过观察,在设计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不少建筑看起来,都给人感觉“洋不洋土不土”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个人主观臆想,也是众多市民反映的!例如,大面积的绿色镜面墙楼顶却伸出古朴的四角攒尖,很摩登的高层上却建起了侗家鼓楼,怎么都给人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因此,苗族民居与现代建筑的融合还有待研究与实践!大多数本土建筑师在做一个被要求是“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项目时,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常都会先定位于“传统”之上。他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的建筑材料、传统的施工技术或者传统的构造方法,接着想到的是传统建筑的形式、空间、图案和色彩,然后才会考虑如何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去实施。这个角度决定了他难以摆脱中国传统建筑的束缚。本土建筑师在做某些纪念性的传统建筑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尴尬:用钢筋混凝土这种现代材料去营造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建筑形式,结果不但无法得到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在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上也显得不伦不类。事实上,在“传统”先入为主后,建筑师很难摆脱束缚。因为在“传统”里加上现代因素,即使可以发挥也只是小细节而已,结局只是流于表象。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存在着困难则可以预见,但总是可以办到。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这条道路是可行的。一个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说明现代主义建筑里传统的内容不是一概被抛弃。另一个就是日本的现代建筑,当代日本建筑显然是现代建筑,但可以明显感觉到日本传统文化存在于其中。先掌握好目前最现代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这是当务之急,然后再不断探索与传统建筑如何实现结合。 (片断四)存在问题与解决方式虽然吊脚楼很有特色,融合了苗族人几千年的智慧,但是,仍有不合理的地方。通过查看资料,总结出了以下目前苗族民居仍然存在的问题:1、 村落内虽然还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态传统民居,但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及时修缮。老建筑内设施普遍落后,采光条件差,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落收到了新的、无序的、几乎是城市型的聚落结构和建筑形式的不断侵蚀,新建筑在尺度、布局以及形式上与村落原有风貌格格不入,严重损害村落发展的历史脉络;3、 村落内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较差,对村落历史风貌及景观构成极大地伤害;4、 自发性营造模式导致趋同化,缺乏特色,杂乱无章;5、 黔东南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由于山高路远、点多线面广的地理环境,素有“九山一水一分田、对门对户在眼前、走到村寨要一天”之称。加上农村村民居住条件较差,大部分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农村用火方式简单落后,村民防火意识淡薄,农村火灾十分突出,防火工作异常艰巨而繁重。 (片断五)需要做的房屋改造设计: 1、在人类科技进步社会的今天,提高居住条件的质量,逐步完善现代化配套的同时,许尊重和继承民族传统特色,延续民族的文脉,是民居的特色的“今天”融入“昨天”,既有“继承”又有“新意”,这是改造设计工作的中心。 2、在设计手法中,对其单体建筑周边环境及构造、结构优化处理,取其糟粕取其精华。应用嵌入、微缩、美化等手段,在各个不同空间领域里,再现质朴的如吊脚楼、美人靠等,具有苗侗民居民族特色的基本元素,达到强化和突现民族特色整体风貌的效果; 3、针对现存村寨防火等级低的弊端,除教育提高村民防火意识之外,在规划设计中增设消防设施,适当拓宽消防车道。单体建筑中除二层以上采用传统砖木(全木)结构外,一层采用砖石结构,提高防火等级,消除安全隐患。【教学反思】教学让我们既要教学、研读文本,但又还要切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所谓,“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我在让学生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对学生进行了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苗族民居的特点。但我认为还不够,因为,我们美丽的黔东南本身就是一个民族风情浓的地方,为何不就地方资源引领学生体会我们苗族的风雨楼、侗族的鼓楼呢?麻江县基东小学语文教师:杨小军2014年5月21日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效,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但2014年我相信在2014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