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9676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第二学期绍兴一中 期中测试试题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发展。其中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始于:A西周 B春秋战国 C汉朝以后 D隋唐时期2. 下列图片展示了我国古代农业工具,其中用于灌溉并且发明于唐朝的是A B C D3.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不可能进行下列哪种活动: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4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B.统治者的不同态度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5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农业生产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被毁灭 一些农民破产,离开农村进入工厂做工 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殖民地化A B C D6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下列说法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一个短暂春天B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资本发展艰难D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逐渐恢复生机7“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A B C D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经济特区 内地A. B. C. D. 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 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濒临崩溃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1中国电影网的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A. 纪念电影诞生B. 中国电影事业诞生于1905年C. 电影传到中国D. 中国影片首次获得国际荣誉12下列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因素中,具有根本性的因素是A. 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B.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C. 欧洲社会出现“寻金热” D.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13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世界范围的商业市场初具雏形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取代了战争 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欧洲居主导地位A.B.C.D.14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在凡尔纳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尚未出现的交通工具有:三轮汽车 内燃机轮船 蒸汽机车 螺旋桨飞机A B C D15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1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D棉纺织部门首先应用机器17左下图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8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见右上图)。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提高农产品价格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9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其特点不包括A. 以全球化为背景B.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C. 以重工业为核心D.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20一位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对苏俄的哪一政策的不满?A. 余粮收集制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实行粮食税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其根本目的是A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B缓和矛盾以稳定社会秩序C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 D减轻广大民众的纳税负担22.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下列选项中与这种感觉直接相关的是A.欧盟的成立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23.戴高乐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闻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国能够享受“超级特权”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美国政府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D.美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量24.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和历史差异。亚太经合组织和欧盟的不同在于A.范围更大,体现全球化趋势 B.合作原则开放灵活,体现贸易伙伴关系C.成员成分复杂,体现求同存异 D.地域相近,体现睦邻友好25.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26.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道、法、儒 B儒、法、道 C法、儒、道 D儒、道、法27.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 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 D.强调无为而治28.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B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C道家思想最受欢迎 D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29.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30.宋代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主要是为了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 B培养刻苦钻研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 规范社会秩序3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先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圣人”之言非“万世之至论”33.右图是某展览中的“东汉书信纸”展品,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A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B东汉时已出现印刷C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 D展品上的字体是草书34.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蔡襄书法 苏轼书法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35.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清明上河图 红楼梦 搜神记 女史箴图摹本A B C D3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欲自强,莫如振兴商务37.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自相矛盾 B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38.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表明他们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39.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启蒙与救亡并存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40. 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鸦片战争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张推翻君主专制C二战期间,我国工业快速发展重工业暂时摆脱了列强控制D同盟会的民报和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系统批判二、非选择题(共20分)41(共12分)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2分)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4分)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害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3)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传统儒学的?并根据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6分)42.(共8分)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调整是近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材料一: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服务于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作用比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1) 运用材料一中的理论,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兴建田纳西工程的特点及作用。(4分)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2) 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2分)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能“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2分)绍兴一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2345678910CD CADBACDA 11121314151617181920BBBBBB CCCA21222324252627282930BCBCAAABD D31323334353637383940CBCBCCBDBA二、非选择题(41题12分、42题8分,共计20分)41.(1)变化:“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分)(2)原因:董仲舒继承了周礼中有利于建立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的礼教伦常,提出“三纲五常”、“君权神授”适应统治需要;(2分)汉武帝时需要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形成,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3)观点: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1分);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1分);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1分)。 时代背景:(政治)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复辟帝制、丧权辱国的黑暗统治。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掀起尊孔复古逆流42.(1)评价:特点是“以工代赈”;作用在于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一个角度给2分,满分4分。)(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不能,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