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2.4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58985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2.4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2.4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 2.4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一部分 第二章 第四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选择题(2010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1.图中处河谷的成因是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解析: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答案:D2.图中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花岗岩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解析: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从断层右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答案:B3.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答案:A (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45题。4.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解析:该处岩层两翼老,中间新,是向斜;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判断该地表形态是山谷。答案:D5.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该地表形态属于“向斜成谷”,主要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答案:A读下图,完成68题。6.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始隆起;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B项正确。答案:B7.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C.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解析:图中表示的现象发生在板块的张裂地带,张裂处的板块高度相当,没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应该同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D项正确。答案:D8.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裂谷海岭山系海沟A. B. C. D.解析: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岭。答案:A(2010启东检测)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图中河流边滩是由于流水沉积而成,河床中较陡的河岸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而成。答案:A10.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 B. C. D.解析:乙图中T岸为侵蚀岸,P岸为沉积岸;甲图中,凹岸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答案:C11.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三叠泉和台北野柳“女王头”景观图,下列有关甲、乙两处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景观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B.乙景观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而成C.甲景观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乙景观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解析:庐山瀑布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台北县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是由于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答案:A (2010正定模拟)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13.图中所示地质或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泥沙沉积 B.岩层断裂 C.侵蚀作用 D.水平挤压解析:由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断裂错动,并有岩浆活动和沉积现象。图中山峰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洞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面,岩石弯曲是受水平挤压形成的。答案:12.A13.D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此回答1415题。14.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解析:根据材料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可以判断其为风力侵蚀的结果。答案:C15.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风蚀洼地解析:风蚀洼地也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D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4)喜马拉雅山上作用明显。(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主要自然资源有。(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岩石)。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4)冰川侵蚀(5)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6)沉积岩17.(2010苏州调研)下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A位于游;B位于游;C位于游。(2)该河位于半球,判断由。(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处。理由。(4)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解析:(1)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2)图中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是受地转偏向力右偏的结果。(3)建坝要考虑地基、水能多少。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4)河流上游一般地势较陡峭,森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一般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河流含沙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功能下降,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几率和损失程度。答案:(1)上下中(2)北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3)C背斜构造,大坝地基坚固;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