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8967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郭 丽 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 学生谈眼中的鲁迅 谈到中国的文学、历史,有一个人的名字一直萦绕在我们脑中,那就是鲁迅(出示鲁迅头像)。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2、 展示老师搜集的资料 (1) 快速浏览,有什么感受? 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2)世人评价。 中国人称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亚洲周刊把鲁迅先生的作品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第一名。 在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人这本书当中,鲁迅先生占据了其中一个重要席位。 一、 导入新课 这样一个人,于1936年与世长辞,享年55岁。1945年,他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齐读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2、请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几件事写鲁迅先生的?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7、教师小结。 概括板书: 悼念伯父 读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划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板书设计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悼念伯父 读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回答,出示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齐读两遍。二、自学课文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批注出来。2、小组交流。三、全班交流下面我们就跟随着周晔的记忆一同走近她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先谈哪件事? 谈水浒传 1、“我”是怎么读的?(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用课文中的话来解释? (“囫囵吞枣”是“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老师查了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囫囵吞枣” 本意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后来人们把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叫做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顾名思义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文中的解释是把一个人做的事情按在另一个人的头上;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猪八戒三打白骨精”、“宋江景阳冈打虎”、“张飞、关羽草船借箭” 后来人们就把同学们刚才这样弄错了事实,弄错了对象的情况叫做“张冠李戴”) 3、见我这么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对,一句话就让作者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生,令人难忘。和伯父在一起的日子还有哪件事值得回忆? 笑谈“碰壁”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3、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4、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背景:鲁迅作为一个用笔猛烈抨击当时黑暗社会的文学家,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为了发表文章,他竟然使用了120多个笔名,还多次面临被暗杀的危险,但他仍然与黑暗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结合这段历史再来思考这句话,想想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不畏艰险,不屈不挠) 处境如此凶险,还与家人谈笑风生,这是怎样的鲁迅?(乐观)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读一读(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 (师生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不正表明他为劳动人民想得多吗?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救助车夫 1、还有一些事情也让周晔难以忘记,尤其是对一位黄包车夫的救助,其实,这件事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情节,但有些细节却让我们怦然心动。默读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我们?边读边画。 (学生读自己划的细节,说说自己的体会。 例: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这个地方为什么打动了你?(伯父对车夫的关心、帮助) 透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扶、蹲、半跪”等动词) 结合这些词语再来谈谈你的体会。 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当时伯父和爸爸帮助那位车夫的场景,让我们把这个画面定格在脑中,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2、这些情景,都被当时站在一边的小周晔看在了眼里。其实,不仅仅是这些细节,多年以后,她依然还记得,还清清楚楚多地记得 出示: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到,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突然变得那么冰冷,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3、伯父没说一句话,但这严肃的表情,这深沉地叹息,最令人难忘。他在为谁叹息? (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 为劳动人民叹息!谈一谈。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为自己而叹息!谈一谈。自己有时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却无能为力。) 一声深深地叹息!为国家,为人民,也为自己。指读。(配乐) 4、鲁迅生活的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痛苦地呻吟。面对这些,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战斗的鲁迅先生心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地叹息! “一齐走进这段文字。齐读。(配乐) 我们已经触摸到了鲁迅先生内心那复杂的情感。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1、刚才,我们与周晔一起回忆了她和伯父在一起的日子,看到了周晔眼中的鲁迅,那么别人眼中的鲁迅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去听一听鲁迅先生家里的女仆阿三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阿三的话) 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听了阿三的话,再联想到鲁迅对那位车夫的救助,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样?(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非常关心) 3、此时,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出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指读。 对,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体现。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悼念伯父 1、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一颗伟大的心脏 停止了跳动。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前来吊唁和送葬。让我们同周晔一起回顾那万人同悲的场面 (出示: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学生,有工人,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自由读。 2、前来吊唁的人来自各行各业。著名作家巴金当时还是一个青年,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现在透过他的文字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出示: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断)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 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 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地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我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帷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快速浏览,在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群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也许前来送葬的人群中就有阿三,也许还有那位伯父救助的车夫,千千万万受到鲁迅先生帮助和影响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来追悼他,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大家心底的思念。指读。 3、深深的悲哀充荡着每一个人的心,历史也忠实地为我们记下了这令人心碎的时刻,(出示送葬照片)看,千万颗心在呼喊着同一个名字鲁迅。让我们也加入到送行的队伍中,和他们一起追忆伟大的鲁迅先生。齐读。 4、小结: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0多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他留给我们的又太多太多。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作品,更有一种精神,一种可贵的鲁迅精神!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四、推荐阅读,课外积累。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全面了 解鲁迅先生,还需要阅读有关他的大量作品。 (鲁迅)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臧克家)有的人 (箫 红)回忆鲁迅先生这几篇文章回去就可以找来阅读。 鲁迅全集(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人间鲁迅这些文章留在今后的人生中慢慢品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反思郭丽霞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打破文章的结构,首先从整体入手,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展开学习。教师直扑末段中心句,再学习五件事情,体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生志向和立场。这样用一个中心句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一咏三叹,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浑然一体,而且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这一篇教学设计将单元知识进行了整合,将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片断纳入了本次学习,另外,课内外知识的搜集与利用也体现得非常好,有效帮助了学生对鲁迅先生这个伟大人物的进一步了解。建议在进行本次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