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调研报告资料.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8949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调研报告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德育调研报告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德育调研报告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校目前拥有6个教学班,318名学生,是一所山区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45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25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确立“以生为本,以德治校”的思想,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扎扎实实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文明建设工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收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基础设施齐全,育人氛围浓厚,为学生求学健康成长提供最优越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县级示范性学校”、“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的进展,现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出以下汇报。 一、在校学生整体状况 1、富有爱心。孩子们热爱祖国,有远大理想,对祖国、家乡的美好前景充满希望;有爱心,关心身边的人;比较善良,富有同情心;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个体差异也较大。 2、知行不一。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现象。 3、价值趋向多元化。对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又具明显的特征。我明显感到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再是单一化,而是趋向多元化、个性化。 4、自我中心意识突出。对社会、集体、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自我中心意识”更为突出。 二、德育队伍状况 1、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安全管理、综合治理、法制教育等领导小组,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建设。德育工作以校长为总抓手,分管校长、政教主任具体抓,班主任及相关老师互相配合,形成20人的专业队伍,德育无小事,事事有人抓。 2、学校研究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方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确立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目标,确定了“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之星、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目标,不断落实各项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的和谐发展。 3、学校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办学思想端正,贯彻方针全面,管理科学规范。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在“学习、团结、勤政、廉洁、教学教研”五个方面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全校教职工树立了榜样。 三、德育课程建设状况 1、狠抓以师德为主的教育行风建设。学校认真贯彻执行省市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师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开展了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优秀班主任评比、优秀教师评比、教职工文体活动等活动,坚持不懈地对教职工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稳步推进学校的教育行风建设,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彰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创建学习型队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选派教师参加各级业务骨干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能力,多数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 3、制定德育计划,确定德育目标。中小学阶段德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文明行为,大力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具备科学健康生活的基本素养。 4、拓宽德育渠道,形成育人网络。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干部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育功能。三是积极开展家校沟通活动。 四、德育活动开展状况 1、坚持开展国旗下的演讲,通过国庆节、青年节、母亲节、勤俭日、校庆日等节日、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征文比赛,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根据教育部们的要求,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3、深入开展“别陋习,树新风,争做文明学生”活动,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召开全校师生动员会,启动全校师生签字仪式;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创办专题手抄报比赛,营造文明氛围,积极创建文明班级、文明校园。 4、加强环保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加强审美教育,追求仪表礼节的文明。 3 6、加强亲情感恩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部分学生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惟我独尊、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等缺点。 7、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制定了防火、防震、防雷、防汛、防盗等应急实施方案,开展了应急紧急疏散演练。 8、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文明礼貌月活动。 9、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五、班级建设与宿舍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班级管理: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1)教室的净化。(2)教室的绿化。(3)教室的美化。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二)宿舍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休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宿舍管理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校风建设,还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及取得的成效和主要经验有哪些 (一)主要工作成效及主要经验: 1、学期初教育活动,也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 2、打造特色年级,强化年段链接。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安全警钟长鸣不止。 4、以活动为载体,磨砺意志,锻炼品质。 5、净化卫生,美化环境,永保校园洁、净、亮、美。 6、践行文明礼仪,塑造良好形象。 4 (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其成因 1、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德认知停留在表面。目前的道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造思维和强劲的生命力,还停留在知识性课堂传授面,大多是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2)道德养成的被动性参与。 部分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是被迫的,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学习、生活原则,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不够高。 (3)道德教育的协调性不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三方面有力的配合,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4)在政治观方面。中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较高的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 (5)在人生价值观方面。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 (6)在道德观方面。青少年有积极参加“志愿者”的愿望、对公益事业、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道德品质的认同率较高。 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及道德取向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以及主体意识、经济意识、竞争意识日趋强化,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说是当代青少年思想观念变化的主旋律。 2、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因及分析 (1)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影响。(2)学校方面的影响。 (3)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受社会风气影响,注重个人奋斗,过分追求个人利益。 (三)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上有何新目标、新策略、新举措? 1、重组教材内容。把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组合为四大模块:爱国主义教育、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每一模块既是独立的教育系列,又是一个可以互相交叉、迭加的分支系统,能与其他模块共同组成德育教育的整体。 2、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思想道德需求,提供不同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针对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的认知不同,形成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提 5 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3、注重实践。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 4、关注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学困生,对于他们,及时鼓励常常是发掘他们能力的一种手段,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应及时加以鼓励,使他们在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总是充满信心,总能发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取得新成绩。 5、强调示范性。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评估,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思想道德实践体系、宣传体系和监督体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帮助确立远大的人生抱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生存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价值尺度不断翻新,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同时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村学校保障机制的建立、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等“以人为本”的新政策、新举措的全面落实,要求对青少年生活、学习的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那种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的传统的学生管理往往遭到了青少年越来越多的质疑乃至“反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要从新的视角进行新的思考,从新的途径进行新的探索。一、农村初中学生的总体状况 在现今形式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学校存在一些教育的新现象:1、部分家长眼里只有金钱,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跟不上。2、一些腐朽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入,对部分未成年人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家用电视的普及,网吧、小碟屋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一些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腐蚀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3、全员、全程、全面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形成。4、来自于自然灾害、暴力以及交通、建筑物、水、电等给学生造成安全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5、由于升重点高中的压力,社会期望效应以及学生家长和群众价值取向的偏差,应试教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一些学生厌学、逃学,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6、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不同程度出现了自私、占有、好名、好胜、嫉妒、猜忌、怨恨、攻击、破坏等病态心理和行为,缺少正义感,不愿承担责任,甚至思想偏激,行为反常的,被坏人所利用而走上犯罪道路。二、农村初中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学校学生管理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德育意识淡薄,观念滞后学校德育工作许多领导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因德育工作成效是隐性的又是非常辛苦和麻烦的,短期效果甚微。即使上级领导来检查了,不做也可以信口炮制一大堆,而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却是无法编造出来的,效果显著,社会效益好。2、德育措施不力,实施落后德育工作一无整体长远规划,二无具体活动安排,三无检查督促,四无信息反馈和整改措施。因此在检查中敷衍了事。3、时间没有保证,时机不能把握许多学校工作时间排的满满的,大多是检查作业、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竞赛、体育等,单单缺少德育活动。如果有所安排的话,也只是匆匆完成了是,根本不愿多花时间大力气去组织开展德育工作。更很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4、方法手段陈旧,脱离实际抓德育工作总是老套套,没有新意。比如正面强化教育,是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几十年如一日教育,免不了令人厌烦。5、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理论知识跟生活实际脱离。比如一个孩子与同学打架,碰碎了窗玻璃,闻声而来的老师第一句话准问:“你是哪个班的?”似乎打碎玻璃不是他个人的过失,而是他所在班级的责任。学习是为别人,守纪律是为班集体,甚至犯了错误也应由别人或集体承担。如此这般的教育,在今后的为人处世中,他怎么可能对自己负责?德育目标空洞、宽泛,不切学生实际。一个孩子迈进憧憬已久的学校大门,他首先体验到的是学校严厉的戒条“十不准”、“三禁两不”。久而久之,孩子会悟出一个“道理”在学校里不能违反纪律。这恰恰说明,在学校的好“习惯”是老师“规定”的,并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所以,一遇“气候”就会“反弹”。德育形式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如:学校正在召开“城乡环境净化行动”的动员大会,同学们正襟危坐,听讲话,记要求,接下来,学生代表上台慷慨陈词:“我们一定保护环境、净化环境,让我们郑重地签上我们的名字,以表示我们坚强的决心和永远的承诺。”接着同学们排起长龙,在长卷上龙飞凤舞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活动结束了,隆重热烈的场面,激动人心的口号,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认为德育效果很不错了,然而,这些活动究竟有多大的实效?学生不参加不行,那会被扣上“不参加集体活动”、“思想上不求上进”的帽子;参加吧,又不情愿,真的没意思,大人们一厢情愿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叩不开心扉。6、对学生的评价不科学。很多学校和家长只以分数的高低和能否升重点、迎接检查能否顺利过关来评价学生,阻碍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明天有市督查组到学校检查卫生,今天下午各班务必进行大扫除,不留死角,四点半钟学校对各班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班撤销卫生流动红旗,广播点名批评。”于是,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这无形中使德育增加了急功近利的色彩,这样做,无疑是一种误导。分析学校工作,我们不难发现,上级部门以几次督查以点带面,衡量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当然重视上级的督查,学生当然重视班集体的荣誉、各类竞赛中的排名、评比的结果等,却忽略了在日常小事中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扣分”是德育吗?用检查、评比、扣分能代替教育吗?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到位,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没有到位,所以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关键一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二)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配合不够协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从社会来看,存在着不少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性极大。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许多学生只有到成人歌舞厅、咖啡馆、游戏机室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四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某些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另外,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风气未全面形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也是造成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成效不高的原因。(三)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棍棒底下出孝子” 德育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长在谈到如何纠正孩子品德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时说:“在平时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什么该做该学,什么不能做也不能学,如果屡教不改,我们只好武力镇压,狠狠地捧他一顿,让他记事。”这多半表现在对1216岁的男孩身上。这些家长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教育、改造孩子,对孩子的衣着、发型、交朋结友等横挑鼻子竖挑眼,强迫孩子学这个习那个。稍有不慎,就是一顿臭骂,或是挖苦、讽刺,弄得孩子惶惶不可终日,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与此相反,有的家庭则对孩子宠爱过度,百依百顺,要什么买什么,千方百计满足“公主”或“少爷”的物资需要,让一直生活在“蜜罐” 中的他们难以就接受自己所犯的错误,导致在教育孩子时引起矛盾。无论是以钱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还是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不良的心里影响。2、部分家长身体力行不够。“细娃莫管大人事,哪里好玩哪里去” 德育环境不良。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家庭德育环境不良,影响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城镇打工,子女丢给祖父母代管,而祖父母由于年迈体衰和知识水平有限,只能保证不让孩子冻着、饿着;有的父母经常窝里斗,三天一架,两天一吵,弄不好又离婚,造成孩子心灵创伤;有的家长沉迷于打麻将、斗地主、“三缺一”时还叫孩子作“替补”,这样的环境能让孩子形成优良的品德?有的家庭铜臭味很浓,整天围绕“钱”做文章,孩子耳濡目染,也学会了生意场上的欺诈;有的领导干部在家中当着孩子的面收受贿赂,孩子也学会了“拉关系”“走后门”;还有的家庭和邻里关系弄得很僵,今天和赵家吵,明天与钱家争,末了还躲在家里说孙家的不仁,骂李家的不义;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3、家长重智轻德。“不惹事生非,不出乱子,就行了。”德育目标抽象、单一,要求不具体,德育观念陈旧落后。调查中发现很多家庭对子女的品德教育过于简单,只注重孩子的外部行为表现和考试的分数,其他非智力因素则可次之,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教育,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一好百好,使孩子学习负担很重,心里压力很大。上述现象使得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形不成合力,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即一周在校五天的教育,两天假期放过,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等于零。三、加强初中学生管理的对策(一)各级党政及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促进全社会关注。一是净化和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文化环境,加强对电子游戏机室、卡拉OK室、录像厅、歌舞厅、网吧的整顿和管理,大力扫除黄色书刊和录像,明文禁止中小学生进入游戏机室,排除封建迷信和社会丑恶现象,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强化监督。二是健全社会教育机构,开辟各种青少年文化阵地,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三是要加强网络教育。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四是要抓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宣传科学理论,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粮食,同时也要防止、监督、制止舆论传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五是加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的投入,坚持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保青少年工作的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在领导的协调和指导下,形成一个全面关心孩子成长的社会大环境,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生活平台,去张扬个性,彰显个体魅力,快乐而健康的成长。(二)净化社会教育,营造道德建设氛围。我国当前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氛围还不尽如人意,色情、暴力充斥影视网络,庸俗、低级弥漫书籍报刊,急功近利、追求享受甚嚣尘上。在学生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学校的正面教育被社会负面影响抵消的尴尬,“学校教育十年功,不抵社会三分钟”即道出了社会教育的威力与学校教育的无奈。因而,社会教育不单单要承担着道义上的责任,更要承担行动上的责任。与社会教育相呼应,学校应组织指导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让他们走进社会的大课堂,认识、了解社会;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努力构筑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正确运用网络等专题讲座;积极配合公安等部门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三)深化学校教育,提高德育工作效能。学校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针对以往学校德育教育的得失成败,我们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和开展工作:1、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确定德育目标。2、注重德育实践活动,实现知行统一。我们管理中既要向青少年学生讲道理,促进德育认知,更要注重德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道德实践,用道德认知指导道德行为,使抽象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可感的道德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信念。3、强调教师率先垂范,凸显身教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品行、诚信的作风和充满魅力的人格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活。4、搞好德育课题研究。应加强了解“学校的品德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思想中所占份额”和“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差异”等现状,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协调,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研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采取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5、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寓品德教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做到校园内“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6、丰富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办好德育墙;挂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类型的德育目标;各班教室内外都有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校内每一处醒目的地方都有一些善意的提示语;真正做到了环境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7、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学校也应当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一是成立家长学校。如定期召开家庭德育经验交流会和举办家教知识竞赛活动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形成德育合力。如:开展“学规范、用规范”的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注重开展“五小”实践活动;开展“千家植万树”活动;由妇联牵头,组织心理、教育、卫生、法制等方面的专家,利用集镇赶集的日子,上街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咨询活动,分发家教宣传资料;开展“小手带大手,全民齐动手”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有利于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家庭。8、加强德育阵地的建设,充分挖掘本地的德育资源。结合本地的实际,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熏陶。如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除了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还经常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做义工,义务清扫街道等。(四)细化寄宿制学校实际,落实管理职责。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的力度加大,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义务教育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保障机制的建立、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等“以人为本”的新政策、新举措,要求学校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寄宿制学生和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而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存在一些遏待解决的问题:1、管理不完善,存在管理“真空”。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缺乏有效管理,形成管理“真空”,难免一些事件的发生。2、校园课外文化生活单调。文娱活动太少、学校体育场地(如球场)和设备有限,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东窜西晃,做一些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或想方设法出校门。3、住宿设施不规范,后勤服务跟不上学生需求。寝室布局、设计不合理,不能发挥最好的管理效力。有的寝室在教学楼,教学区和生活区混合,不利于管理。男女生寝室区混合,相互影响;宿区夜间不能封闭或分散,不利于管理,学生容易外出或受到外界的影响。后勤服务在许多方面也没有时代气息,与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经过肤浅思考,结合一些学校较好的管理方式,浅谈住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细节,与大家商榷。1、细化管理,填补“真空”。以班为单位分寝室,宿管人员对寄宿学生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项目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或监护人姓名、是否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家长务工地、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寝室内务统一要求,规范床上用品、洗漱用具、鞋等物品的摆放。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多关爱学生,在学生生日时,送上一句问候或祝福,拉近距离,培育感情,定会亲其人听其话。学生有好的表现多表扬,同时报班主任、德育处进行表扬。有较大意外事件时,不但与班主任、德育联系,还要根据登记表上的联系方式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互通情况,这样减少环节,发挥时间效益,防止事态的扩展。寝室卫生、纪律每月进行评比,评出星级寝室,给予一定的物质方面的奖励。全校教师参与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发挥管理效能。方案一:安排老师值勤,结合警校共育的设备,监管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的学生活动。方案二:学校安排男女两间值班寝室,值周教师、宿管人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早晨起床时间由宿管人员和值周教师一起去检查起床情况,洗漱完后带领学生跑操,用餐时间维持秩序,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与学生一起活动,晚上清点学生就寝人数,对请假情况与班主任联系核实,并清查就寝纪律。老师和学生接触多了,更了解情况,更有利教师教育学生。有老师在学生身边活动,不良行为必然收敛。以上两个方案都要制定值勤记载表,由值勤老师填写,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一定要教育,不能轻视,学生的处理严格记档案,不能走过场,失去威慑力。事件采用逐级管理体制,值勤老师处理日常较小事情,严重一点的事件交德育处,并充分与班主任联系沟通。值班教师、班班主任、德育处相互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时形成了“安全管理办政教处宿舍管理办-专管人员”的安全管理模式,出现的治安、卫生、饮食、交通等偶发事件就能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学习和健康成长。(当然学校也应该给值勤老师生活上的方便。)2、丰富课外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避免如“五一文艺汇演”;学校开展运动会;年级组或班与班之间可以进行篮球赛、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等;利用多媒体教室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学校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答疑、咨询、辅导;还将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阅览室、电脑房等资源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办职业教育、电脑、文艺、英语、体育、音乐等多种兴趣班;对部份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设置心理咨询室,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等等活动。3、规范实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争取上级资金规范、改建住校生宿舍;创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引入社会化元素,比如,食堂可小炒、卖些小吃、变换口味风格等尽量符合不同学生学生的需求。4、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学校大多没有足够的学生活动空间和完善的设施设备,很多教学活动根本不可能进行。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尽量配备完善学生的活动设备设施如电教室的更新配置、读书室图书的更新、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食堂设施的的改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和亮化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改善学生的生活和饮食条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四、农村学生教育管理的建议1、开展社区家庭德育指导,走出家庭德育几个误区。2、切实改变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应试教育,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3、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要协调、紧密的结合起来。4、创建学习型家庭环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农村学校学生的管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教育者、管理者的责任,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的悉心呵护、学校的精心培育以及社会的浸润熏陶。三方要始终从同一方向出发,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出一个纯净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二)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多数老师及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认识不够到位,致使在实践中我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论从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工作实效上,仍不尽人意,与一些优秀的公办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从收回的105份教师问卷来看,目前学校学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行为依次为:说谎(占48%),痴迷游戏(占39%),互相攀比、超前消费(占32%),厌学、逃学(占28%),损坏公物(占21%),打架(占11%);从收回的103份家长问卷来看,依次为:互相攀比、超前消费(占59%),痴迷游戏(占37%),说谎(占34%),厌学、逃学(占29%),作弊(占13%),打架(占7%);从收回的377份学生问卷来看,依次为:说谎(占47%),损坏公物(占32%),厌学、逃学(占30%),早恋(占16%),作弊(占12%),打架(占7%)。从上述统计可知,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说谎、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痴迷游戏、逃学、厌学、作弊、损坏公物、打架等方面,这说明目前学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奋斗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精神空虚、行为失范、不求上进等问题。学校学生由于相对家庭条件较好,大部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住校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节约意识淡薄,攀比风较浓厚,相当部分住校生自卑情绪严重;还有部分走读生表现自傲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但有一定的普遍性。2、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增强由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办学机制不同,二者之间竞争相当激烈。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决定民办学校生存的致命武器。我校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为办学生存和迎合家长的需要,也不得不把提高教学质量看作生命线,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在制度建设、规范要求、时间安排、组织培训上明显向智育倾斜,而对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工作则相对忽视。学校热衷于拿学生的好成绩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的获奖情况来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的生源,由此出现德育为智育让路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校课程表上写着有劳技课、社会实践课,口语课、活动课等,但事实上这些课常被用来做练习上文化课或名存实亡。正如一名教师所讲的,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3、德育工作的方法、手段有待创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学校在工作计划、规划当中,也均把德育工作纳入其中,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学校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仍然是班主任引导、开展重大纪念日活动及升旗活动、家长会等传统方法和手段,而如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共青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对薄弱。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仍是说教式的单向灌输,缺乏双向互动,重在道德认知,缺乏情感体验和吸引力,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薄弱,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有些失衡。4、德育工作机制、师资基础亟待夯实当前我校由于生源状况、学生家庭条件、师资水平、周边环境、办学体制等因素与公办学校差异较大,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始终无法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合力,造成民办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较大,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仍未形成。这一问题虽也引起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的普遍关注,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校中没有专门从事德育的专业人才,心理健康辅导方面的专业教师更少,仅有的一个也转行改教品德。同时,由于我校的老师绝大多数采用聘任制,工作压力普遍较大,每个人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有效、连贯地进行。5、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亟需加强我校拥有近百名党员教师,成立了学校党总支,在学生中也建立了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但这些组织仅仅是徒有虚名,更谈不上正常开展工作。学校只在发展党员时、或上级有重大活动时才召开一次党员大会,而学生会与共青团大会更是多年没有召开一次,根本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学生会作为学生的群众组织更是连建立都没用,更不用说发挥作用了。作为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领头羊的群团组织几近瘫痪,组织、示范作用亟待加强。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状况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这些原因有的是所有学校的共性,有的是民办学校所特有的,从我校的“民办”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原因我校学生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全住宿的农村农业户口学生;一类是走读的县城非农业户口学生。我校学生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大多家庭富裕,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比较任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他们的家长以私营企业主居多,他们一方面忙于生意上的事情,没有多少时间来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也不可能深入地做好孩子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认为向学校交了远远多于公办学校的费用,学校应该把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承担起来,作为家长不用再费什么心思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的,他们的家长为了生计或重组家庭而将孩子送到学校等。在调查过程中,教师也普遍反映,开展德育工作经常得不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与家长沟通难度较大,大部分家长要么没有时间和精力,要么只注重子女的考试成绩和安全,用他们的话说:知道重要,但还没有心思管到这些。民办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民办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加强和改进民办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存在的重要战略任务。(二)学校原因由于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是市场经济向教育领域渗透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追求利润的本性在这里依然发挥着作用。民办学校除了要承担一般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外,还要有着盈利的目的。由于利益的驱动,学校必须更倾向于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学校门面的装修、硬件的改善和智育活动方面,以此招揽生源,而不愿把资金投入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德育活动上。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经费相对缺乏,更谈不上设立专项经费,这也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开展。另外,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学校为了节约开支,所有教师均超负荷进行教学工作,再加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向教学倾斜,严重地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学生和家长不尊重老师,如有学生对教师不满时甚至威胁说:“我要我爸爸炒你鱿鱼!”,教师威信难以真正树立。在这种状况下,民办学校老师很难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这也制约了他们认真研究探索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对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有不小影响。(三)社会原因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于公办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的指导与管理还比较薄弱。我们了解到,由于办学体制的原因,在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上,教育行政部门现在还很难形成有效的机制,甚至出现“歧视”现象。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安全工作经常会有检查和指导,但对学校的德育状况、教育教学工作采取的检查和指导相对较少,对办学人、校长、教师的管理也同样相对薄弱。另外,我校由于地处县城中心地段,附近有大量的超市、酒店、网吧、发廊等商业场所。这样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及家庭极容易接触社会阴暗面和消极的生活方式,受到不良影响,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德育功能。三、对策与建议为解决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端正办学观念,确保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众所周知,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家长不仅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十分看重德育工作的成效。这两方面做得好,学校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家长的认可。目前,由于公办学校的学位还难以满足现实的入学需求,民办学校还将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壮大。即使以后政府有能力完全承担基础教育的义务,民办教育一样也会适应社会的需求,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就象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大部分是私立学校一样。因此,学校领导干部,一定要放眼未来,着眼于长远,要树立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办学观念,不能只顾眼前。要端正办学观念,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切实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团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对其贯彻执行党的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依法办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我校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薄弱的现状,学校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抓好。没有建立组织的要尽快建立起来,已经有组织的,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与管理。要充分发挥先进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组织领导作用,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节假日参观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三)重视家校联合,努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改进意见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尤其在农村中学,学校的育人环境有待改善,教育的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教职员工的育人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我们工作的客观因素。要全面提高我市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我们就要高度关注农村中学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面对实现,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全面提高我市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市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有如下建议:(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督导,要努力纠正学校办学过程中过分追求升学率,而弃绝大多数学生不顾的错误行为。义务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加强管理、加大投入责无旁贷。政府要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为乡镇中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二)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父母及家人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不可替代的。然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以及自身文化程度偏低,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还存在较多的自身的不足,家庭教育质量不高可想而知。办好家长学校,既可以全面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还可以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孩子们能在最需要关心、帮助、引导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有力的关怀。为办好家长学校,我们认为,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家长学校应该由乡镇政府来管理,改变过去由学校管理的模式。另外,一个乡镇应该问供成立一所家长学校,不分中小学,要分为初中部和小学部,分部管理。政府介入管理,家长学校才能做到规范管理,在培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活动开展的质量方面,政府能做得更好。现在的情况是一所学校办一个家长学校。其实,很多学校的家长学校都是形同虚设的,只是挂个牌子,基本上没有开展什么家长培训及其他相关的活动,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把办好家长学校纳入政府管理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家长学校由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学校配合,这才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办的思想。(三)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是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重要关注以下三点:1、加强育人能力的培养。教师既要有教学能力,也要有育人能力。而从目前情况看,教师主要欠缺的是育人能力。为此,我们要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培训,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业务培训。只有提高全体教师的育人能力,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效。2、完善育人考评机制。以往,学校考核教师主要是教学成绩比较,说白了是分数的比较,是任教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比较。许多老师把教育学生看成是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事。德育工作并没有在机制上得到有力的保证。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价载考核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让所有的教师都来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和成长的引领者。学校要对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付出辛苦劳动的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彰。3、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优美的校园环境也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校园环境要精心设计、用心打造,以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石、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片空地、每一个运动场区、每一间宿舍教室,都成为学生最开心、最受用的学习、成长的场所。学校应该成为一个社会最漂亮最文明最有文化感的地方。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向文明、走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