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8402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开题报告-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开题报告-多元智能理论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基 于 多 元 智 能 理 论 下 小 学 数 学 综 合 与 实 践 研 究 研 究 生 姓 名 张琴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卫淑云 专 业 名 称 教育硕士 研 究 方 向 学科教学 数学 提 交 日 期 2013 年 4 月 目录 1 问题的提出 2 1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2 1 1 1 教育改革重视活动课程 2 1 1 2 新课程标准体现综合与应用的重要性 2 1 1 3 多元智能理论与 综合与实践 的契合 3 1 1 4 教学现状 3 1 2 课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4 1 2 1 现实意义 4 1 2 2 理论意义 4 2 研究综述 4 2 1 综合与实践 的认识 4 2 2 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5 2 3 相关研究现状 5 2 3 1 综合与实践 相关研究 5 2 3 2 多元智能相关研究 5 2 3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 综合与实践 相关研究 5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5 3 1 研究内容 5 3 2 研究方法 5 4 研究条件 5 5 研究计划 5 6 论文框架 5 7 参考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 1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 1 1 教育改革重视活动课程 我国课程改革逐步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完善 经历了从课外活动至活动课程的逐步演 变 第一次把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共同纳入课程体系要追溯到 1992 年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 日制中小学 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 儿童 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设置课程 课程包括学科 活动两部分 主要由国家统一安排 也有一部分由地方安排 1 再到 2000 年颁布实施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 大纲 修订版 其中明确要求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 学实践活动 2 综合应用 的实践活动课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潮流 强调数学应用和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2001 年颁布的 全日制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 新增 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一内容领域 其中明确指出 实践与综合应用 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 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 力 加深对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内容的理解 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 的联系 3 实践与综合应用 以独立的内容领域进入小学数学课堂 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 亮点 又在之后 2005 年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修订稿 中简称为 综 合与实践 之后一直沿用至今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 出发 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实践活动意味着 数学 实践活 动 实践活动是形式 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与实现目标的手段 是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教学方面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 开展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 学习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探索和合作交流 解决 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 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 综合与实践 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 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综合与实践 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潮流 强调数学应用和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国际上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 1 1 2 新课程标准体现综合与应用的重要性 5 1 知识技能 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 运算与建模等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 分类 性质探讨 运动 位置确定等过程 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 利用数据分析问题 获取信息的过程 掌握统计与 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 验 2 数学思考 1 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 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 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修订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教育部 2011 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 王文明 范文贵编著 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建立数感 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 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 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 实验 猜想 证明 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 力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 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3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 体会数学的特点 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形成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 1 3 多元智能理论与 综合与实践 的契合 2001 年教育部颁发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顺应国际数学课程改革趋势 并结合我国自身国情 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 基 本理念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等 基本理念作为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对课程改革的实行起 着领航的作用 而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与课改的五个基本理念表现出 高度的一致性 1 面向全体学生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学 科 本 位 强 调 学 科 的 独 立 性 和 重 要 性 把 学 科 凌 驾 于 教 育 之 上 凌 驾 于 人 之 上 学 科 成 为 中 心 成 为 目 的 学 校 教 育 课 堂 教 学 成 为 促 进 学 科 发 展 培 养 学 科 后 备 人 才 的 手 段 而 新课程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 不搞精英教育 实现真正的 教育公平 而加德纳认为传统 统一制式教育 本质上是不公平的 其只关注语言智能和 逻辑 数理智能 而忽视了一大部分具有其他智能优势的学生的发展 因此加德纳提出要认 真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要因材施教 让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 2 用生活引领数学 用数学走向社会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加 强与生活 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联系 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领略到 数学对生活 科技和社会的意义 而加德纳认为 我们当代的教育 应该为加深我们生活 中的几种世界提供基础 物理世界 生物世界 人类世界 人造产品的世界和自我世界 由此可见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观强调学科教育不应该是孤立的 3 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性 有研究表明 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 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新课标将 科学探究 列入课程目标 内容目标以及实施建 议中 多元智能理论目前虽没有明确提出有关科学探究的观点 但其提出的 多彩光谱方 案 提倡创设各种情境与条件 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探索知识 这本身就是一种对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赞同与实施 并且 以多元智能为手段 设计教学 将多元智能融 入教学为数学教师进行 实践探究 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策略 4 注重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学科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但课本内容由于其编写时间的限制而不能及 时的反映最新科技前沿 因此新课标提出要关心科技发展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 这种思想 与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 项目学习 不谋而合 教师可以选一些与科技前沿有关的主 题 让学生通过搜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 整理和综合的方式来学习 主题学习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几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1 1 4 教学现状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册中都安排了 综合与实践 内容 考虑了数学与生活 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懂得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实践课的现状来说 形 式主义大行其道 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实践活动的条件不足 说到 实践活动 大部分老师就想到动手操作 这就必将联系到教具和学具 而对于大部分的小 学来说 根本没有与之配套的教学具 二 考试试题不涉及 考试内容都是以数学知识和 技能为主的 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也不去以卷面形式考查 实践与综合应用 的内容 上不上 都不会影响教学质量 三 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认识 实践与综合应用 的内容和生活相 关 是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三个知识领域的延伸 再在活动中进 行拓展的 大部分内容都适合城市学生 四 教学方式无所适从 由于本部分的内容上级 指导甚少 以至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它的体验少 感觉少 所以很多老师都是一语带过 甚至不教 由此种种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随着学业负担加重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逐渐萎缩 极大的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所以 本课题认为小学数学 实践与综合应 用 的有效性教学必须要受到重视 相信将对于普及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培 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都具有重大意义 而依据之前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数学 综 合与实践 的紧密契合 本课题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来研究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在多 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 通过对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设计 实施以及评价这三个主要 环节进行研究 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2 课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 2 1 现实意义 1 改变师生对于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片面看法 重视对它的教与学 2 让老师通过了解多元智能理论 并能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开展 更好的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数学 和实践的素养 3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实践能力 发展多 元智能 1 2 2 理论意义 在过去 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 有些教 师把多元智能理论理解为发展每一位学生的天赋才能 尽早地促进学生特定领域的早 期分化 其他人则坚持认为 多元智能理论可作为扩大课程范围的例证 以融入更为 广泛的多课程内容 综合与实践 与多元智能理论的结合实现了对这一分歧的超越 试图为发展 多元智能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模式提供依据和范例 2 研究综述 2 1 综合与实践 的认识 综合 综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 一 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 各属 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跟 分析 相对 二 不同种类 不同性质的事物 组合在一起 从数学角度来看 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 6 在数学中要 重在综合 是指在活动中 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 数学与其他学科 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 综合应用 5 实践 实践在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 一 实行 自己的主张 二 人们改造自然 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6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 实践是一种探索精神 在数 学中要 重在实践 是指在活动中 注重学生自主参与 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 积极动脑 动手和动口 5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 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学习活动 是帮助学 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综合与实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数学探究或数学 建模活动 是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思想 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 现实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活动中 尤其会综合运用到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等知识和方法 5 综合与实践 的教学目标是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综合问题 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 识 理解和巧妙运用数学 同时获得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体验 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教学场所可以在课堂内 也可以延伸到课堂外 教学的时间 也可以不再局限 根据活动进展的情况 可以一节课完成 或者分几节课 甚至 可以是整个学期 对学生而言 综合与实践 的学习 要求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突出他们的主动性 去参与 去探究发现 去交流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 强调主动 参与的同时 更强调探索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综合上述认识 不难看出 综合与实践 设置的教育价值有三点 一 沟通数学学 科内部的逻辑联系 综合与实践 实现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及 统 计与概率 三大版块内容之间的沟通 使几何 代数和统计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 一起的形式出现 使传统的数学课本面貌有可能发生改变 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 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 沟通课堂数学与现实数学之间的联系 通过利用数学工具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就使存在于书本的数学知识的理论与解决社会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的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 并为学生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培养应用能力 提供了平台 三 改变学习方式 问题解决既是一种目的 也是一种方法 学生在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 过程中全面地认识数学 这就使新的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 7 2 2 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和一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的 以能否解 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 平高低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 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8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多元的 是多种能力而不是一种能力 各种智能是以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7 唐艳 小学数学 实践与综合应用 的实施现状研究 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 8 霍华德 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18 29 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并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 它们分别是言语 语 言智能 逻辑 数学智能 音乐 节奏智能 身体 运动智能 视觉 空间智能 交 往 人际智能 自知 自我认识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八种智能 1999年 智力重 构 21世纪的多元智力 出版 书中加德纳提出了可能还有新的智能 即第九种智能 存在智能的存在 1 言语 语言智能 言语 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 对语言文字的意义 语意能力 规则 语法能力 以及声音 节奏 音调 诗韵 音韵 学能力 不同功能的敏感性 2 逻辑 数学智能 逻辑 数学智能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 其中包含对逻辑或数字的认知能 力 和高灵敏度 具有处理复杂前因后果的推理能力 及巧妙地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 3 音乐 节奏智能 音乐 节奏智能主要是指感受 辨别 改编 记忆和表达各种音乐形式的能力 表现为对音乐 包括节奏 音调 音色和旋律的敏感 通过作曲 演奏和歌唱等表达 音乐 以及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 沟通与理解的能力 4 视觉 空间智能 视觉 空间智能主要是指感受 辨别 记忆 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 思 想和情感的能力 表现为对线条 形状 结构 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 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 身体 运动智能 身体 运动智能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 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 的 身体 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 如平衡 协调 敏捷 力量 弹性和速度 以及由触觉引起的能力 6 自知 自省智能 自知 自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 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 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 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 动机 欲望 个性 意志 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 基础上形成自尊 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7 交往 人际关系智能 交往 人际关系智能主要足指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其核心是 留 意他人差别的能力 特别是观察并区分他人的情绪 意向 动机及性格的能力 这包 括对脸部表情 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 能够辨别他人有意隐藏的意向和期望并做出适 当的反应 8 自然观察者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主要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 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 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这项智能包括了观察 反映 联结 条理化 统合 及联系自然界和人文世界的知觉能力 9 存在智能 存在智能指的足陈述 思考有关生与死 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使命运筹的倾 向性 如认为何要到地球上来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怎样的 在另外的星球上生命 是怎样的 以及动物之间足否能否相互理解等 9 2 3 相关研究现状 2 3 1 综合与实践 相关研究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 在德国数学家 数学教育家贝利 美国的慕尔等人的推动下 数学活动教学逐渐兴起 贝利坚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思考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10 1980 年 美国以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以理事会名义公布了其 行动的议程 对 80 年 代数学教育的建议 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七个观点的转变 1983 年 美国发表了 国 家处于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的报告 引发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课程方面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 动 起来 2000 春季版的 学校 数学原理与标准 中 强调了数学教育应当与促进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资本主义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 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现代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约 翰 杜威 John Dewey 1859 1952 成为此时的旗帜性代表人物 杜威对脱离儿童个人生 活经验 以学习前人知识 教师主动和学生静听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而系统 的揭露和批判 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和以个人经验为中心的具有鲜明时代 特征的 三中心 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 他提出 教育即生活 即生长 即经验改造 强调儿童个体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 他认为 教育是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或改革 其中经 验都是由 做 由活动得来的 特别强调儿童的主动活动的教育价值 构建经验绝对化 把 做中学 绝对化 否定了间接知识和系统知识的价值 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 导作用 因此在实践中 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 11 日本分别于 1989 年和 1992 年颁发了 学习指导纲要 1998 年 12 月又颁布了新的 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 提倡具有愉快感 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 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 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力求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学习纲要认为 活动 是儿童的大性 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 学习纲要提出了大量学生 主体性活动的指导 户外活动 制作活动 调查活动 应用活动 综合知识的活动 探究活 动和提出新问题的活动等 这几次数学课程改革都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丰富的感 觉 通过活动情景发展丰富的感觉 成为数学理解的重要基础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认为 如果学习成为学生的苦事和精神负担 那将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是以丰富的 多样的手段让学生在游戏 故事 音乐 幻想和创造 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得到了丰富的享受 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 实践 概念引入教学理 论中 重视实践在认识形成中的作用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 他们也注意到 作为教育 意义上的数学活动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不同 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而是在于实 现学生有效的发展 因此用词语 活动 代替了 实践 揭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践对教学 的方法论意义 探索了活动在学生认识发现燕尾服形成中的机制 从而为正确而全面地理 9 霍华德 加德纳著 霍力岩和房阳洋等译 智力的重构 世纪的多元智力 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10 陆书环 傅海伦编著 数学教学论 M 科学出版社 2004 1 23 11 潘洪建 王洲林 西方活动教学的历史发展 J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1992 2 75 84 解教学中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 方法论和世界观提导 在我国 曹才翰先生与蔡金法博士合著的 数学教育学概论 是较早公开论述数学活 动的著作 他们将数学学习内容按照数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分为知识 数学活动经验和创造 性数学活动的经验三类 并认为 知识学习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 掌握数学活动经验就 是解决会与不会 熟与不熟的问题 而 创造性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是学习创造性数学活 动经验的必要前提 如果第一层次的知识与训练学习和第二层次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 不牢固的话 第三层次的创造性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12 1991 年 国务院转教育部起草的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和 1996 年 6 月中 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在全国推行教师 教 什么 学生 学什么 的同时还要提出教师 为什么教 学生 为什么学 使数学教学 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培养学生适应新时期 新形势的要求 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1995 年 10 月起 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与深圳南油小学 青岛嘉峪学 校 成都实验小学和太港第五小学在全国率先联合开展了 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 实验研究 以后又陆续与成都青羊区 湖北荆门市联合开展了这一课题区域性实验 九 五 期间 这一课题又被正式批准 为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原国家教委重点研究项 目 1996 年 6 月 全国活动教学研究与探讨在青岛召开 依据 课程计划 及 中国教育 改改革和发展纲要 教育部又出台了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自此 有关活 动课程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在教育界掀起一股春风 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也成为目前课改的 焦点 因而 数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中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 仿与记录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 中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 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探索 主动思考 主动实践 以实现学生多 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2 3 2 多元智能相关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自霍华德 加德纳 1983 年提出以来 已有 30 年的历史 逐渐引起世界的广 泛关注 并成为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迄今为止 世界上已有近几年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专家和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多元智 能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 首先 世界各国主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并获 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比较著名的如琳达 坎贝尔 Campbell L 等著的 多元智能教与学 的策略 而在原来的教育教学基础上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的学校更是不计其数 其次 多元 智能理论在实践中也形成了多种各有特色的课程 如光谱方案 Spectum Project 艺术推 进 Arts Propel 等 正因为多元智能理论产生了巨大的效应 短时间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 推广 最后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获得了许多专业团体的关注与认可 全美亦有不少学校 也将多元智能并入他们教学的方案中 甚至成立类似印第安纳拿波里市的关键学校 Key School 及密苏里州的新城小学 New City School 等实施多元智能及相关理论的机构 在我国 港台地区研究 多元智能 也较为普遍 在台湾 许多学校尝试多元智能理念的 引进与试验 希望借助多元智能的架构 来思考目前的教育问题 从中寻找培育多方位人 12 曹才翰 蔡金法 数学教育学概论 M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45 56 才的方向 以建立新世纪的教育模式 如新竹的私立上智小学与雅各小学等 在澳门 张 国祥先生在澳门巴波沙中葡小学进行的 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 该研究通过研究人员和教师大量的 细致的调查 观察 研究后 绘制出了学生的 智能光谱 在大陆 智能的结构 一书直到 1990 年才翻译出版 多元智能 则到 1999 年才翻译出 版 自此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大陆的研究日益增多 开展 多元智能 理论的实践研究 也在增多 如 2000 年 8 月签署的中美合作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 项目 是中国教育学会 十五 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它是适应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 要 借鉴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代表的 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现代教育理论 通过不同类型实 验区和项目学校在教学改革各个领域的实践研究 逐步形成适合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学校 课程和以 问题解决 为导向的基本教学策略 以及相应的多元多维教育评价体系 为国 家的教育决策和各地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并编撰了 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 究 多元智能理论解读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智能统整课程与教学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学 等成果著作 最新的关于多元智能的研究项目当属北京教育学 院的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学习 评价和发展的实践研究 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 2002 年我国多元智能研讨会首次在北京举行 至此每年一次的盛会都向我们展示着多元智 能的研究成果 最近一次的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为主题的 2012 年多 元智能国际研讨会在天津隆重召开 有关多元智能的理论及实践的著作也不计其数 发表 的论文更难以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 13 2 3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 综合与实践 相关研究 关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研究很少 几乎没有 在此借鉴到 多元 智能与初中数学课外活动的研究 这一课题 该课题通过对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界定 分 析了数学课外活动特点 现状及其教育价值 从而确立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原则和几种 常见组织形式 并在多元智能理论下对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整合 通过自身的 实践对中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个案指导 最后在多元智能评价的基础上对数学 课外活动的评价进行了多维度设计 鉴于以上所述 本课题主要集中于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小学数学 实践与综合应 用 相关的实践研究 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工作 构建起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课程 的多元智能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设计出具有实用意义的多元智能小学数学 综合与 实践 教学课堂教学教案 或活动设计 样式 建立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多元智能 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标准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 研究内容 对象的选择 以小学高年级为主 重点放在自己所教的班级 同时也注意适当扩大范围 研究其余年 级和班级中的情况 研究内容 首先应具体透彻的去研究多元智能理论 其次研究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相 关内容 重要性 现状 最后按照小学阶段 综合与实践 课的安排和要求 用 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指导 综合与实践 课的设计 实施和评价过程 从而在此课 程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理论 13 闫其斌 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讨 D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07 3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并查阅各种中 外文献资料 依托理论 借鉴经验 为课题研究的 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和方法的指导 实践研究法 在一定的理论或假设的指导下 创造条件 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 有目 的地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 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 不断积累资料 探 索有效的 综合与实践 课程的开展经验 总结实验研究的成败得失 寻求促进学生应用 数学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提高与发展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4 研究条件 导师 卫淑云老师不仅有丰厚的数学专业知识 而且对数学教学有研究 有很多 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丰富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 卫淑云老师本着对指导学生认真负责 关心 爱护 其他老师 侯绳照老师为我的选题及所需的理论指导给予了帮助 苏州市相城区 黄埭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们给我提供了相关的课程标准及课堂分析等 资料来源 苏州大学图书馆有许多可供我们查询和下载的国内外期刊资料 还有 其他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人 我已有了 5 年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经验 为我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实践 基础 通过两年的在职教育硕士学习 我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为我的研究 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同时 作为省级课题 外来民工子女生活学习幸福感的研究 的 核心成员 为本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很大的指导 5 研究计划 本论题研究的周期约为一年 2013 年 1 月至 2013 年 11 月 主要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 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材料的收集 整理 分析 形成初步方案 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认真研 读教科书与教学辅助材料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 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论文初稿并修 改论文最后定稿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表 本论题研究进程表 起止日期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结果 13 年 1 月 13 年 3 月 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结合导师的指导 确定研究方向 形成论文的初步思路和框架 13 年 3 月 13 年 4 月 撰写开题报告 论证开题报 告 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整 理 进一步精选资料 写出开题报告 并进行开题 13 年 4 月 13 年 9 月 理论和实践结合 撰写初稿 初步写出完整的论文 13 年 10 月 13 年 11 月 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 完成论文并上交毕业论文 6 论文框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2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 多元智能理论 2 1 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 2 2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2 3 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研究 3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3 1 综合与实践 的内涵及特点 3 2 小学开展 综合与实践 的现状及问题 3 3 开展 综合与实践 的教育价值 3 4 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的分类整理 4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4 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 4 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堂教学 4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 4 4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个案展示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 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92 2 教育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修订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0 3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教育部 2011 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 王文明 范文贵编著 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12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修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7 唐艳 小学数学 实践与综合应用 的实施现状研究 D 重庆 西南大学 2007 8 霍华德 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9 18 29 9 霍华德 加德纳著 霍力岩和房阳洋等译 智力的重构 世纪的多元智力 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10 陆书环 傅海伦编著 数学教学论 M 科学出版社 2004 1 23 11 潘洪建 王洲林 西方活动教学的历史发展 J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1992 2 75 84 12 曹才翰 蔡金法 数学教育学概论 M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 45 56 13 闫其斌 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讨 D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