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77399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4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有感情进行朗读的水平。2、体会诗中“山”、“海”的象征意义及诗中关键语句的含义。3、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有感情的朗读水平2、体会诗中的“山”和“海”的象征意义。题目解说:“在山的那边”是一个非常含蓄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诗,看看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读完后才明白“山”的那边是“海”。诗中的“山”比喻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挫折,“海”比喻人生理想。题目简洁而凝练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当代欧美诗选叶芝文集。重点字词:隐秘( ) 铁青 一瞬( )间 凝成:凝结而成。痴( )想 :发呆的想 诱惑( ):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沸腾。喧,声音大而嘈杂。 合作探究:1、学习诗的第一部分2、朗读诗第一小节,回答: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3、朗读第二小节,回答:(1)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2)“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朗读诗的第一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5、学习诗的第二部分朗读第一二小节,讨论:(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2)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3)怎样理解“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和“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枯干的心灵”小结:在探寻理想的途中经手的磨难和信念以及理想给“我”的动力。表明“我”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心。6、朗读第三小节,回答:“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情感?小结:诗人以“山”和“海”为喻,形象的写出了自己怎样凭着坚定地信念,越过一座座人生之山,朝着理想的“海”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7、齐读全诗,思考:诗中的“山”和“海”蕴含着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题归纳: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写作特色:1、象征手法的运用2、语言朴实凝练学习反刍: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1、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3、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拓展提升: 山民(韩东)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山的那边呢”“山,也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但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了死在山中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的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也使他会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回答:你怎么看待诗中的“父亲”?把他和在山的那边中的“母亲”作比较,你更喜欢谁?七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2、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2、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学习重点】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学习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忆自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字词。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耸( )立 峭( )壁凸( ) 嶙峋( )迂( )回 纳罕( ) 小心翼( )翼 屡( )次3、解释下列词语耸立:迂回:屡次:应付:凝视:纳罕:小心翼翼: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合作探究】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4、读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1、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训诫(ji) 耸立(sng) 迂回(x)B、啜泣(zhu) 纳罕(hn) 嶙峋(ln)C、屹立(y) 屡次(li) 目眩(xun)D、萧瑟(s) 头颅(l) 小心翼翼(y)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 头晕目炫 颤抖B、啜泣 心惊肉跳 屡次C、山涯 小心翼翼 晕倒D、峭壁 恢心丧气 恐惧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香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 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席慕容简介: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语即大江河之意)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蝉-小思【导入新课】“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虞世南的诗蝉,它的意思是,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蝉有关的课文。【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 ) 聒( ) 宽恕( )3、了解关于作者的知识【合作探究】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文眼,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2、读课文结尾,体会本文结尾的好处。3、小组研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贝壳-席慕容【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卑( )微 一丝不苟( )3、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受到了什么启发?【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文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一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怎样理解文中“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话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3、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精读精练】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2分)因为贝壳_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2分)答: _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25字)(2分) 答:_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 法。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 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 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主题阅读】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1、第七段说,“离开了海水,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里的“死了”的意思。 2、文章说,“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情是怎样产生的? 3、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试做简要概括。4、作者说,浸润在海水里的石头像“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离开了海水的石头“怪模怪样”“灰不溜秋”,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文章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拓展提升】1、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示例:流星在生命最后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我的仿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紫藤萝瀑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学习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94年出版的宗璞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其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2、相关背景:宗璞家人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写成此文。【精心导入】 同学们,当你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时,你会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许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有人喜欢富贵的牡丹,有人关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有人赞美荷花的傲洁,腊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却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有炫人眼目的美丽,有跳跃闪烁的生命。作者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怎样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伫立( )依傍( ) 伶仃( )酿酒(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2、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一些句子加以体会。(1)整体形状体会:(2)局部形状体会:(3)整体颜色体会:(4)局部颜色体会:(5)香气体会:(6)神情体会:3、本文还特别写到十年动乱中藤萝的情形,这有何用意?【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文中的“生死谜、手足情”?2、如何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句话?3、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独立成段?4、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精读精练】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第段首句有什么作用?结尾句又该怎样理解?2、仔细揣摩第段的含义。3、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4、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主题阅读】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欢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化,山间晓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窗,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难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光,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略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他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多么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1、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2、“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音符”指的是什么?3、请谈谈你对“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句的理解。4、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5、“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中的“好消息”指的是什么?6、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学习反刍】1、请同学们回去后搜集一些有关花木的文章,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联想和见解。2、有生活就有需要。在特定情况下,人们会有某种迫切的欲望和要求。如:产生误解最需要沟通,学习最需要掌握方法,建设现代化最需要创新人才我们对某种“最需要”可能有体验和见闻,可能有见解和认识。请你围绕“最需要”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提示: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教学后记】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童趣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学习重点】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学习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2、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沈复,字三白,清代元和(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详。善画能文,至今未发现有关她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出任幕僚。晚年学道,直到老死。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不过前四卷,记叙家居及游历生活,文笔细腻,不做粉饰,名莹纯净,感情真挚,堪称中国文学中颇具新鲜意味的创作。2、相关背景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月间,沈复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作者继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续及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之后,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稀见。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3、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2)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自主学习】1、下列加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童稚(zh ) 藐小(mio) 拟作(n )B、项为之强(jing ) 唳(l ) 怡然(y )C、土砾(l) 壑(h ) 癞虾蟆(m )D、庞然大物(png ) 鞭(bin ) 素帐(zhng )2、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花台小草丛杂处 D、神游其中,怡然自得3、对“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聚精会神地认真观察,把草丛看做树林。B、细细地观察,一以为从草是树林。C、视看它,认为杂草丛生像树林一样。D、静下心来细看,好像是杂乱的草丛中长出了森林。4、下面对文中加点的虚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相当于“的”)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两“之”都为代词,且指代对象相同)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介词,当“被”讲)D、以从草为林(动词,当作,看待)5、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示例: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说明:“/”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6、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项( )为之强作( )青云白鹤观( )果( )如鹤唳云端以丛草为( )林( )为( )之怡然称快兴( )正浓方( )出神驱( )别院7、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正音:(1)项为( )之强 (2)鹤唳( )云端 (3)怡( )然称快(4)凹者为( )壑( ) (5)土砾( )凸者 (6)二虫尽为()所吞2、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学生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3、(1)你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吗?试用简洁的话表述。(2)文章主要叙述了哪两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统摄这两件事的词语(主旨)是什么?4、为什么说这两件事都有“物外之趣”(或者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沈复从小即有如此闲情,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文中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这些趣事说明了什么?【精读精练】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处。(1)果 如 鹤 唳 云 端(2)私 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3)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4)徐 喷 以 烟2、蚊声本来细小,可文中为什么写成“夏蚊如雷”?3、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第2段描绘的两幅图画。4、第3段中哪一句与开头的“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相呼应?5、第3、4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这种“物怎么得来的?【拓展提升】1、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2、课文最后一段的记趣极富有情节变化。你看,二虫相斗,虾蟆吞虫,鞭驱虾蟆,尽皆历历在目。请以上面三个短语做小标题,将此段的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扩写。3、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过许多的“物外之趣”,诸如“过家家”、“骑竹马”、“看蚂蚁搬家”请你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一些自己的“童年趣事”。【美文欣赏】购买上帝的男孩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的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是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了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几天后,一个由世界上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上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付清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1美元到处购买上 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教学后记七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课理想导学案 教师寄语: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优美,理解诗歌的主旨。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学习重难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自学引导】一、走近作者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曾任星星诗刊编辑。二、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寂寥( ) 扒窃( ) 玷污( ) 诅咒( ) 洗濯( ) 缀连( ) 莹莹( ) 船舶( ) 蜕( ) 倔强( )2、解释下列词语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三、整体感知1、 朗读这首诗,理解每小节的含义,写在下面。2、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3、再读这首诗,分析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合作探究】1、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4、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 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个浪都打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_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望着海洋1、这首诗最恰当的题目是(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坚强者2、诗中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A.风掠过 B.水蚀过 C.刀砍过 D.雕刻过3、对诗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B.一个生活苦难者的形象C.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形象 D.中华民族的形象4、这首诗赞美的精神是( )A.敢于劈波斩浪的进取精神B.威武不屈,立场坚定,不可屈服的精神C.不畏强暴,与命运抗争的精神D.不经磨砾不能成名的启示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教师寄语:一心为了他人的事业才是神圣的;“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学习目标: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自学引导】一、每课一得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堕落( )点缀( )苦熬( )贪婪( )牙龈( )雏形( )丰硕( )累累( )沉甸甸( )玲珑剔透( )2解释下列词语贪婪:堕落:雏形:丰硕: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回味无穷:三、整体感知行道树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2.行道树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象征什么样的人?第一次真好1.“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2. 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合作探究】行道树1.你认为那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 第一次真好1、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结实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2. 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八课人生寓言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习寓言,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2、理解寓意。3、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学习重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自学引导】一、 每课一得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的。西方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的寓言故事有不少保存在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二、走近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其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 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慷慨( ) 禀告( ) 厄运( )嬉戏( ) 落难( )2、理解下列词语慷慨:风韵:得失之患:厄运:【合作探究】 白兔和月亮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第一、四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说说兔子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落难的王子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哪几个人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王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概括寓意。 人教版 七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九课我的信念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信念、人格美以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难点】 1.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2.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自学引导】一、玛丽居里简介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居里夫人不贪图钱财和享受,只是为了科学的发展而奉献自己。1934年7月4日,因劳累,并长期与镭接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字词积累(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问心无愧( )渲染( )闲暇( )奢望( )蹂躏( )呵责( )猝然( )眺望( )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专心致志: 蹂躏: 致力: 逆来顺受: 呵责: 盛名: 迷醉: 【自主学习】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合作探究】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思想理念(宗旨):环境需求(环境):工作态度(工作): 2、大声朗读,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1)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2)“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3、品味语言,高声诵读这些信念,说说最让你受感动的是哪一条?【检测反馈】 试试吧,你一定能行!1. 阅读第四自然段。 用原文回答,居里夫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从这段的叙述中可看出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用四个字来概括。【拓展延伸】读了我的信念一文后,你认为人的美包涵哪些内在品质?七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十课论语十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重、难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预习提纲】1文学常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字词。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诲女(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 是知( )也 3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4试翻译下面的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合作展示】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运用“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