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房子的建筑艺术.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7713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老房子的建筑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汉老房子的建筑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汉老房子的建筑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读江城老房子的建筑艺术 长江日报江汉关可以看做是武汉的标志建筑。谈到江城的老房子,那是太丰富了。因为武汉这座城市非常独特,既有古老深厚的人文历史,如老汉口、武昌城、湖广总督府所在地等,又是近代与上海、广州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经济地位较高的开埠城市,所以有很多古代历史建筑、近代西式建筑和中西合璧建筑。今天我们从建筑学的角度,来品读中式、西式、中西合璧式三种老建筑的经典代表作。首先要说的是江汉关。江汉关可以看做是武汉的标志建筑。在1860年代以前武汉就有三个海关,后来都集中在汉口,前身就是在花楼街和交通路的位置。1860年代武汉开埠后,海关的业务和收入越来越大,于是要求兴建一座新的海关大楼。江汉关迎来建造的最好时机是在1920年代,那时地利出现了,就是现在的江汉路到江边的一段淤泥积沙把沿江大道推出去了一段位置,叫汭(音ru,意为河流汇合的地方或河流弯曲的地方)位,是凸出来的,由水流冲刷出来的一块淤地。这个地方是天赐给江汉关的位置。我们现在看到的江汉关就是1922年在这个位置奠基,1924年落成,由英国设计师史蒂华生设计。江汉关大楼是古典复兴风格。什么叫古典复兴?在西方建筑史里面把古希腊罗马称为古典,文艺复兴就是复兴的古希腊古罗马风格。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个巴洛克风格,更加强调古典主义的端庄、典雅,这个时候就是古典复兴。江汉关建筑是一个三段式古典复兴风格,地面上有上中下三段,有一座4层的办公大楼和一座钟楼。钟楼分为两段,是四面体的,有四面大钟,每个钟的直径是3米,上面还有一座塔楼,塔楼八边形,钟楼的顶部、中部和下部是一个典型的古典复兴的三段式构图。如果它不是这样,你不会觉得这么优美、这么典雅、这么精致。这里面用了很多的建筑元素,都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最生动的就是它的柱子。东西两面有八根柱子,南北两面有三根柱子,柱子的风格在建筑学中叫科林新柱式,只有古希腊古罗马才有的风格。再就是它的窗檐,北路口门口的檐口是希腊的“山花”。希腊雅典建筑群里面有一个帕特农神庙,这个建筑就是一个柱廊一个三角形,这就是著名的希腊山花。只要看到有希腊山花的建筑就是古希腊风格,只要看到罗马穹顶就是古罗马风格,把它们加起来就是古典复兴。江汉关建筑的选址是神来之笔,它是江汉路正对着沿江大道到江边的一个出口,是要害位置。这个位置是江边一个独立的建筑,两边都没有建筑比它高,突出了它在江边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往来的舟楫都可看到它的气势,武汉的味儿武汉的尊严就在那里,这就是江汉关的味道。它的内部布局是下面四层上面四层共八层,总高40.6米,当时是汉口第二高建筑。内外装饰使用了湖南产的花岗岩。江汉关钟楼的钟声采用的是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称西敏寺)的主旋律,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座纯粹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不能算作古典,我们用了它的曲子,但是我们的建筑完全比它先进,古典复兴一定是比哥特复兴先进的。江汉关的匾额当时由汉口著名书法家宗彝题写,这是武汉人的骄傲。江汉关是汉口近代经典欧式历史建筑的代表,是NO.1,现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长春观建筑体现湖北风格长春观的建筑是历经劫难的,它建于元代,明代扩建,清代又继续扩建,甚至规模延伸到洪山。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的南麓,双峰山是蛇山的蛇尾巴。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一个道观,涉及到风水的问题。古代的帝王或政权要在一个地方建一座城市,必须要得到天、地、山、川、日、月的守护,长春观所在的双峰山在历史上就是山川坛的位置,通过它来沟通天地,而且它在大东门的东北角就是一个风水的穴位,是水口的位置,守门的庙宇建在这儿选址是非常了得的。如何欣赏这座优美的中国古建筑?长春观建筑群是道教的宫观格局,道教宫观格局总的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真派,还有一类是丹鼎派。丹鼎派的一类建筑非常少,但是它的建筑很奇怪,是围绕丹炉八卦分布的。长春观是全真派的格局,这个格局是学习的佛寺格局。中国的佛教建筑格局早于道教建筑格局。长春观是三纵五进的格局,三纵就是中间有一纵,左右东西还有两纵,中轴对称,前后递进。道教建筑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依山就势,它要把后面的建筑抬起来,有山就可以抬起来,没山就要堆起来。长春观模仿佛寺建筑,有东堂西堂,东边有一个轴线西边有一个轴线,东边是接待群,素菜馆就在东边;西边也有一列,现在改成叫大师阁,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大师就是观音,为什么会在道教里出现观音呢?其实在道教的教义里面,观音后来通过太白金星的点拨皈依了道教。长春观是全真派,讲究的是三教合一,儒释道合一,这就鲜明地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思想。长春观的建筑是历经劫难的,它建于元代,明代扩建,清代又继续扩建,甚至规模延伸到洪山。但是长春观到现在为止仅剩的历史遗迹不超过1863年,也就100多年。这是因为武昌在1852年跟太平天国打了一仗,太平天国来了之后首先要烧毁的就是这些庙宇。1863年重建的建筑在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几乎又被烧光了。湖北督军萧耀南对江汉关和1930年的长春观的建设都投资了。现在长春观大部分老建筑几乎都是1930年建起来的,建筑风格是五间重檐歇山式。重檐就是一栋房子虽然只有一层,却有两重屋檐,一般把两坡顶叫悬山,四坡顶叫庑殿,把一个玄山罩在庑殿顶上面就是歇山。重檐歇山这种形式老百姓是不能用的,敬神敬佛敬道才可以用这种形式。它殿堂只有五间,这五间每间都很窄,这是第一个特色。第二个特色就是长春观的建筑代表了湖北的风格,就是有南方轻巧的屋檐起翘的形式,上面不用筒瓦用布瓦,这也体现了湖北特色。正面做牌坊门面,这是湖北固有的形式,有依据的就是后来复建的晴川阁包括黄鹤楼都是这样的形式,包括屋檐前面加了两个牌子,这个叫风檐,也是湖北特色。长春观有三宝:有道家的天文图这个天文图全国仅剩一个了,还有一个是乾隆题词,还有一个结合了中国风格的西式藏经阁。道家建筑包括道家园林,长春观里有两棵古树,叫珊瑚朴。珊瑚朴很神奇,这种树一般都有佛或道的气息,去长春观不仅要了解道教的文化道教的建筑,还要了解道教这种清幽的氛围。我以前经常去长春观画画,那种清幽超然的环境让我印象很深。虽然外面车马人流喧闹嘈杂,但是进到观内却另有一番天地。武汉最好的老建筑非武大莫属如果说要评选武汉最好的老房子,我个人认为,非武汉大学建筑群莫属。这个建筑群堪为天上的星星,而那些开创建造这些建筑的王世杰、李四光、凯尔斯等伟大先辈们,更是星光灿烂。王世杰、李四光早年一起留洋时,两人就有一个理想,一定要在中国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建一所有味道的大学。当年李四光被教育部聘请作为国立武汉大学建设委员会的会长,王世杰是武大第一任校长,他们为了报效湖北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四光当年为武大选址时遭遇了很多矛盾。这个地方过去是坟山,风水山,主人姓罗,所以叫罗家山。很多人到省政府请愿,祖坟山不能建大学,并扬言要挖王世杰的祖坟。王世杰力排众议,果断派学生把路边的坟一夜之间全部迁掉。王世杰、李四光认为这个地方如果不建大学就愧对后人。随后他们请来为清华大学做过设计的美国设计师凯尔斯设计武大。凯尔斯当年已经58岁了。他敬畏这座山,每天在山上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半年后凯尔斯拿出了规划设计图。他设计了这样的建筑群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因为这个坟山土薄缺水,不适合民居。后来有人说李四光选这个地方是有左青龙右白虎风水的。李四光选的这个穴位就在狮子山,位于珞珈山和洪山之间,其中珞珈山是它的左青龙,洪山是它的右白虎,南望山是它的左青龙外山,蛇山是它的右白虎外山。它坐在狮子山上面,它的正前方的一块高地是前岸山,后面的华师桂子山是它的后岸山,而它的朝山却是九峰山。它是以水龙作为龙脉,这个龙脉不是东湖,而是发源于昆仑山的汉江,非常大气。街道口的排放水是它的水口。所以说李四光作为地质学家,还是相信风水的。如此就不能随便动武汉大学的位置。武大建筑群的设计也是两条轴线,一条是南北轴,一条是东西轴。武大建筑群的设计也是两条轴线,一条是南北轴,一条是东西轴。东西轴主轴是东湖,但是没有实现。现在武大是南北轴,狮子山到珞珈山之间有一组对应的建筑。其中狮子山的建筑以老图书馆为核心的还有文学院、法学院,它的东边是理学院,西边是学生餐厅。武大图书馆的布局是南边有一条线,北边有一条线,中间有个八角形的地空出来,类似于一座工字形的楼,它是中国式、拜占庭式和罗马式三结合经典建筑。武大图书馆建筑独特还因为其中夹杂了湖北元素。它是集中式构图,中间是八角形重楼,但又不是八角亭而是八角歇山。下面用4个歇山衬托起来,前面2个在功能上是办公,后面2个朝北的建筑是书库,前面2个4层,后面2个7层。这个建筑中间的八角歇山顶就是湖北特色,只有湖北的土家族建筑才是这样,前面一个厅堂,两边出去是厢房,厢房的建筑就类似于歇山的建筑。凯尔斯太了不起了,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读懂了中国建筑,读懂了湖北的民间建筑。现在我们认为武大的建筑群是中西合璧式的,但在上世纪30年代刚建成时,人们心目中武汉大学根本就不是中国建筑,全部是欧式的,除了房顶的琉璃瓦这个“绿帽子”是中式的。所以武大一直在人们心目中戴着一顶“绿帽子”。我在这里要为武大“摘帽”了:武大的“绿帽子”全部都是孔雀蓝,并且孔雀蓝的琉璃瓦远远高于绿瓦,说“绿帽子”就弄错了,降低了武大建筑的档次。这是因为后来人们在维修时烧不出孔雀蓝这种颜色,于是就渗进了“绿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