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1部分第二单元阶段质量检测 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57392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1部分第二单元阶段质量检测 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第1部分第二单元阶段质量检测 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 第1部分第二单元阶段质量检测 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高考地理 第1部分第二单元阶段质量检测 鲁教版必修2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于岩石圈物质循环,有人认为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变成岩浆时,都要经历一个变质的过程。据此给出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作用一定能形成化石B火山喷发与的活动有关C作用最强烈的表现形式是流水的侵蚀作用D大理岩、板岩的形成需经过阶段解析:为沉积作用但不一定能形成化石,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为变质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答案:B下面是“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是建水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B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C图中湖泊为淡水湖D地和地水循环的类型分别属于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解析:处底下有断层,地质不稳定,不宜建大坝;处地貌位于山地向平原的转换处,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地和地的河流注入海洋,均为海陆间的水循环。故只有C正确。答案:C3在a、b两处采煤,最需要防范的安全事件分别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件B瓦斯爆炸和地层塌陷C地层塌陷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件解析:a处为背斜,瓦斯气体易富集,需要防范瓦斯爆炸;b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需防范透水事件。答案:A4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解析:根据等压面凸向高压,凹向低压可知处气压高于处,甲处气压高于乙处,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答案:B5下面的四幅图中,气流及其运动方向正确的是()解析:海陆间夜晚应吹陆风;冷气团和暖气团相交,暖气团气温高,密度小,应该在冷气团的上方;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向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答案:C6读“地球近地面部分风带示意图”,关于四个风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地区东部季风的形成与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很大关系B受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为温和湿润C受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量很大D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解析: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是北半球的西风带、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是南半球的西风带。答案:B7图为“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下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解析:图中反映410日天气经历了由晴转多云(5日)、阴天(6日),再转晴的变化过程,在此变化过程中,气温下降,应为冷锋过境的过程。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替代了原来暖空气占据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故选A项。答案:A8.右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右图中甲地()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C天气晴朗 D昼夜温差增大解析:由图中四点的风向可以判断出该气旋为顺时针,应为南半球。答案:B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910题。9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亚地区:环节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水量7月份较小解析:环节为蒸发,东亚地区7月份气温高,蒸发强烈;环节为降水,南亚地区为季风气候,1月降水少;环节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夏季降水少,地表径流水量较小;环节为水汽输送,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7月份为冬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答案:C10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的影响最大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的水量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的水量解析:目前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在流经地区随着河水下渗,其地表径流(环节)水量有所减小;植树造林可以使下渗环节(环节)的水量增加;修建水库,水位抬高,有可能增加地下径流(环节)的水量。答案:C11下图中属于冰雪融水补给的是()A BC D解析: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在气温最高的夏季,汛期短,流量小,冬季断流。答案:B12读“南美洲南部沿岸洋流示意图”,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B洋流随季节不同方向相反C洋流是秘鲁渔场的重要形成因子D洋流不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解析:是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洋流是秘鲁渔场的重要形成因子;是巴西暖流,不是季节性洋流。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2分)(1)A图表示的是在_作用下形成的_地貌。(4分)(2)B图是_地貌,往往形成于_地区。(4分)(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判断理由是_;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判断理由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14分)解析:图中A图地貌为三角洲,该地貌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图是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C图是对地质构造和地形的考查,学生首先要弄明白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区别:地形是指地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山地、丘陵、平原、谷地、盆地等),而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后所留下来的痕迹,即地下岩层的状况(背斜、向斜、断层等),其次,要明白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用岩层的年龄判断背斜、向斜。若是背斜构造,又是山,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若是谷地,则是由于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若是向斜构造,又是谷地,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若是山,则是由于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2)沙丘干旱、半干旱(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m向斜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14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处洋流名称为_。(2分)(2)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2分)(3)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作用。(2分)(4)分析A处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5)一艘货轮从下图中的B城市返航至C港口,选择甲、乙航线中哪条较为合理?为什么?(6分)解析:图示为“太平洋大洋环流图”,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东部,为秘鲁寒流。为由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北赤道暖流,为北太平洋暖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图中A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因此形成世界性大渔场;从B城到C城,沿甲航线逆风逆流,速度慢,沿乙航线顺风顺水,节省燃料。答案:(1)秘鲁寒流(2)(3)增温增湿(4)寒暖流交汇。(5)乙航线。既能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航行;节省燃料。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