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湘教版选修6)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56977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湘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湘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2.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湘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2.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教案考纲要求:(1)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2)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我国面临的形势 3.认识煤炭开采中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应对的措施 4.能通过图表和信息,分析评价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措施的优劣(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案例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不盲目悲观,有保护资源的良好意识与其他三大版本的比较: 地图版 鲁教版 人教版除资源的利用保护外添加了“循环经济模式”和“资源型城市”。处理简单,将资源问题和利用保护分开章节。强调“合理开发”和“利用对策”,注重地域分布和多元化的能源系统。学法指导:(一) 主要内容:石油耗竭与应对措施;采矿中的环境保护;煤炭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二)重点: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三)难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时间最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18世纪以前木柴时代水平低18世纪煤炭时代迅速提高,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石油时代历史上空前的物质文明现在石油、煤、各种新能源推动作用案例分析: 我们正在利用的石油资源,在历史上曾经代替了哪些资源?(一)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看书p27-28,分析石油资源枯竭原因: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2. 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需求量大)3. 石油消耗量远大于新探明的石油储量根据材料分析总结: 我国石油现状材料一: 近年来石油产量的增长率赶不上国民经济和原油消费量的增长率 由石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迅速上升1993年石油出口量石油进口量材料二: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量迅速上升 材料三: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 20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100多天的库存水平。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石油储备(天)材料四: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56%来自中东,14%来自亚太地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其他地区。 练习:2004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A、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经营 B、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C、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D、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E、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二)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节约用油,提高利用率 加强地质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 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市场 开发新能源 进一步扩大石油进口渠道思考分析2006年1月23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两国达成在海南建大型储油基地的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协议可为中国提供1亿吨的石油储备能力。简要分析海南将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1、地下开采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处理破坏2、露天开采地表植被层遭毁灭性破坏,堆放场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退化开掘时保护好土层,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破坏处理反馈练习:1、下列采矿过程中的哪一环节能造成水污染?采掘 运输 废矿物堆放 表土剥离A、 B、 C、 D、 2、开发矿产资源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A、露天开采,造成水土侵蚀 B、地下采矿,造成地面塌陷C、废矿石的堆积,占用土地 D、矿区排放未处理的废物,污染环境3、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措施有:A、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富矿、丢弃贫矿 B、发展技术、降低利用矿物的品位C、发挥重点优势,只采主矿、丢弃伴生矿 D、增加矿产资源的类型 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优化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的量推广洁净煤技术和煤炭中硫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措施教学结构整合 (小结)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