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需要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6765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长需要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生长需要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植物生长需要水”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中学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参赛作品植物生长需要水教案作者:向海南 单位:株洲田心中学“植物生长需要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设计思想:针对本节内容较难,学生不易理解的特点,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采用问题解决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来进行教学,由教师的讲授知识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知识。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记忆深刻。二、 教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是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并会在实践生产中应用的一个知识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命活动,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植物的学习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重温了以往所学植物细胞及个体的结构,而且对以后的植物各项其他生命活动过程的学习也有重要意义。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对于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等都有一定的了解,知识基础已经具备,同时实验的能力也较刚进初中有了很大改观,所以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思想更为成熟,能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但对本节学习中的一些概念性内容如“浓度”可能不太了解,故需要教师及时释疑、点拨。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说出水对植物的作用。 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说明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水的不同需求。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对水的需求及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通过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获得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水的不同需求的科学事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达到利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目的。五、 教学重点: 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说明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水的不同需求。六、 教学难点: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七、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调查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水的不同需求的科学事实。教师准备:指导两位学生进行萝卜条的小实验:从一个洗干净的萝卜上切下粗细、长短相同的两个萝卜条,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在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制作课件;准备课堂上演示实验的器材。八、 教学过程:1、 新课引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生物的生存条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植物生活同样需要水,那么,是不是每种植物的需水量都一样呢?在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它的需水量相同吗?”学生们开始纷纷议论。2、学生展示调查结果:我趁机说:“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甲:“我调查的植物有水稻、高粱、玉米,它们的需水量是不同的。水稻需要的水最多。”学生乙:“我调查的水稻在它生长的不同时期的需水量是不一样的。抽穗期需要的水最多。要47.80米3/公顷天”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然后总结说:“也就是说,每种植物的需水量都不一样,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它的需水量也不相同。那么,植物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呢?”3、学生实验展示: “我们有两位同学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小实验,我们先请他们来给我们讲讲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学生讲解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变软了,而在清水中的萝卜条变得更加硬挺)这时候学生们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了。4、质疑:给了学生几分钟思考时间后,我允许学生开始提问,并且由做实验的两个学生来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 “萝卜是不是把盐吃进去了?”“实验中为什么两个萝卜条要一样?”在这两名学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后,还有一个问题:“盐水中的萝卜为什么会变软?”大家仍然感到疑惑。5、释疑:小实验为了说明水对植物形体维持的作用,我准备了一个气球的小实验:把气球吹大后,发现气球可以立起来,并且用手触摸表面,感觉比较硬挺;随后慢慢放掉一些气,发现气球慢慢变软,表面也变得柔软,这时候我问:“气球为什么会变软?”很多学生都很快回答:“气球中的气体跑出去了。”“那么,盐水中的萝卜为什么会变软呢?”这时候,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是不是因为萝卜中的水分跑出去了呢?” 还有学生引申到:“那么清水中的萝卜条变硬就是因为它吸收了水分吧!”并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到此时,大家已经基本体会到了水分能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6、再次质疑:这时有学生又问:“清水中的萝卜条为什么能吸收水分;盐水中的萝卜条又为什么会失去水分呢?”7、分析实验及进行科学探索:“在他们所做的萝卜条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什么呢?”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马上回答:“清水和盐水。”“对,也就是说萝卜条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浓度是不一样的。”我及时补充。有学生马上提出来:“老师,什么是浓度?”关于浓度的概念书上并没有提到,学生确实不好理解,因为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的盐水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东西,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两杯同样多的清水,一杯中加入了一勺食盐,另一杯中加入了两勺食盐,然后我问道:“这两杯水现在会有什么区别?”一名以前上课不太认真的学生马上抢着回答:“放了两勺盐的会更咸。”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由此简单地解释了浓度的概念:一种液体中溶解的另一种物质的多少。溶解得多,表示浓度高,反之,则表示浓度低。马上有同学想到:“那么,萝卜条的吸水和失水是不是与它所处的环境浓度有关系呢?”我马上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并请小组代表进行说明。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四个相同大小的萝卜,在中间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分别注入浓度为10%、20%、30%的盐水和清水,并且水柱高低相同。那么在四个萝卜中的水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们作出了各种猜测。而后我将结果展示出来:注入10%盐水的萝卜中水柱稍微降低,注入清水的萝卜中水柱降得更低,表明两者中的萝卜都吸收了水分;注入30%盐水的萝卜中水柱明显升高,表明萝卜丢失了水分。而注入20%盐水的萝卜中水柱没有发生变化。8、得出科学结论:随后我将问题“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浓度有什么样的关系?”显示在屏幕上,并提醒大家植物自身液泡的细胞液也是有一定浓度的。学生马上开始思考并很快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然后我用课前准备的两个动画:植物细胞吸水示意图;植物细胞失水示意图分别进行了说明,并且在每个动画演示完毕后,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出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最后,我们得出:当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9、利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趁着大家为得到新知识高兴的时候,我将另一些新问题提了出来:“现在你可以解释为什么糖拌西红柿后会有大量水流出来吗?”“农民种植蔬菜时,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反而会使蔬菜出现萎蔫的现象,称为“烧苗”,为什么?可以怎样补救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基本都能正确地进行解释,也就达到了本堂课预期的效果。九、教学反思:在生物教学中新课改所倡导的实验探究式学习,起点高(情境高于教材)而落点低(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直接或间接源于教材),既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思维,还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对学生而言,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知识输出的再现过程,更是一个知识信息重组和整合的获得性过程。比起以往所用的死板的教学方法,这种“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思考原因、自己得出结论”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显然更为有效,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地位,思维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始终保持着较大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能够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感到尤为兴奋,而其他同学在羡慕这次做演示实验同学的同时,也等待着下次自己站到讲台上的时刻,并且对于一些原本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小实验、气球、动画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兴奋剂”,能给他们疲惫的大脑注入新鲜的血液;多媒体则有利于节约无谓的时间,并有利于突出所提出的问题。因此整节课下来,学生不感觉吃力,教师也不再是喋喋不休的授业者,而形成了一种共同思考、共同探索的学习的新方式。这使我感觉到生物课堂的另一面,也相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