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6207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教育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年教育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年教育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着是(礼记.学记)2.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3.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着作是(教育漫话)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短点阐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着作是(教育学)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10、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1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12、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3、根据教育活动系统自身组织化和形式化的程度,教育的形态有(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14、根据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整个教育发展的进程,教育形态有(原始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15、最初的教育学成为教育科学的入门基础知识,有的称之为(教育原理或者普通教育学),研究对象仅限于中小学生16、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17、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18、“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主张是(孔子)提出来的,至今具有重要价值。苏格拉底不仅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著名命题,而且创造了有名的(问答法),即苏格拉底法。19、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了著作(大教学论),首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还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并且提出了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被看成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标志,意味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已经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他本人被成为(“教育学之父”)20、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小说爱弥儿中系统地提出了(“自然教育论”)。21、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成为“幼儿教育之父”,他把幼儿玩具称为(“恩物”)。22、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康德)1776年,在格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在大学讲坛中争得一席之地。23、德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正式形成,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者“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24、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25、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2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27、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28、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29、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30、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3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3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二、简答题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2、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教育学发展种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3、学校教育的特点有哪些?(1)专门性: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有专门的专业人员、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设施和教育条件。(2)计划性、制度性、组织性:是制度化教育,克服了非制度化教育的随意性,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3)终身性:入学者不仅包括未成年人,还包括所有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成年人和老年人。(4)目的性:学校教育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最终目的,一切工作都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原始社会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融合性:教育和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没有独立的社会职能。(2)非专门性:没有专职教师和专门的机构。(3)全民性:人人都是收教育对象,没有差别。5、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有哪些?(1)学校出现:建立了专门培养人的机构,标志着人类规范教育制度的产生,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个质的飞跃。(2)阶级性:出现了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不平等。(3)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既不需要培养劳动者,也不需要传授生产知识。6、工业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力求培养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出现了新的班级授课制,出现了新型的传递生产技术知识的学校。(2)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培养统治人才,更培养大量的普通生产劳动者。(3)出现了普及义务教育,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7、信息社会教育的特点有哪些?(1)教育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学校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将成为基本价值取向。(3)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发展和理解。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生产性同时具备。(4)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日益明显。(5)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8、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有:永恒性;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相对独立性。三、名词解释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承担的、旨在为一定时代、社会和阶级培养所需人才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其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有效地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者通过教育活动所接受、理解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即教学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方式,即教学方法。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国的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其错误在于有区分人类的类本能与动物的类本能,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性和社会性第二章 教育功能与规律一、填空题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2、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热闹恶毒发展的影响。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8、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时遵循了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9、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10、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国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部起决定作用)11、通常,我们认为教育有两大基本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教育的选择功能)1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指:(其一,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二,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1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二、名词解释教育规律指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的发展指人的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的连续不断的、由量变到质变、由旧质到新质的向上的变化过程。三、简答题1、人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殊性?1)学生的发展是人的能动发展,表现为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具有创造性。2)学生的发展是未成年人的发展,蕴含着极大的发展空间。3)学生的发展是完整的发展,认得发展必须是完整的、全面的。4)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渠道获得发展。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通过规范性的学习获得发展。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社会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 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势几方面;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只是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只是技术的手段三方面。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几方面。5.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部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同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6.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7.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主义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8.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9.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传递保存文化2)活化文化3)交流融合文化4)选择文化5)更新与创造文化10.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从作用的对方划分,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呈现形势划分,可分为教育的先行功能和隐性功能。10、简述遗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影响。11、人的身心发展表现出哪些规律?1)顺序性规律2)阶段性规律3)个别差异性规律4)可变性和稳定性规律四、论述题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火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性。一方面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1)制约教育目的2)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4)制约学校结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又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性质,具体表现在:1)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4.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制约性。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1)教育是一种又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主义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就是把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是对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期待。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3、学制: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二、填空1、如果对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做一个分析的话,可将其概括为两大派:(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2、单轨学制指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接阶梯的学制。美国与日本的学制是典型的单轨学制。3、双轨学制指两种不同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如英国、法国是典型的双轨制。三、简答1、教育目的确立的现实依据要点:(1)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2)要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3)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2、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点要点:(1)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2)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3)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四、论述1、请谈你对教育史上“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理解。要点:(1)由于人们对教育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因而在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等问题上便形成了不同的主张。(2)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等。(3)社会本位论则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等。(4)两者都有其局限性,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正确地结合起来,才是唯一科学的观点。2、请谈谈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新的发展趋势。要点:(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师教育: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2、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复杂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对事物敏锐而深刻的洞察能力和迅速而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当即立断作出最合理决定的能力。二、填空题1、我们对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第一方面是指(职业);第二方面是指(社会角色);第三方面是指(教育者)。2、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文化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三个部分。3、我们把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三、简答1、教师的作用有哪些?要点:传递人类社会文化成果;巩固与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塑造年轻一代心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2、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要点: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3、教师素质包括哪些方面?要点: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业务素养;4、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的要求有哪些方面?要点:教育家的意识;创新精神与改革意识;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要点:教师专业化有两方面的含义: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有专门的理论知识作依据,有专门的技能作保证,教师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有高度的自主权。其二是说,教师不是天生就可以承担这一专业的,他需要经过一过程使自己逐渐专业化。6、学生的时代特点有哪些?要点:主体意识增强;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受多元化冲击较大;受同辈影响较大。7、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要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8、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点:理解学生;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学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四、论述1、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哪些方面?要点: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观念;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优化资源、创设优良教育环境的观念;活出事业与生命价值的观念;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要点:热爱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究,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共进。3、结合实际谈当代应有怎样的学生观?要点: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自我教育理念;4、某校一位语文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作文讲评课。不知哪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漫画嘲弄他,同学们嬉笑不己。碰到这样的恶作剧,这位老师没有生气,他走上讲台和颜悦色地说: “黑板上的头像画得很逼真,很有艺术性,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艺术天分。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才而感到高兴。我建议这位同学以后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合成为一个美术家呢”这位教师接着说: “画虽然很好,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老师正要拿板擦去擦,只见“未来美术家”疾步走上讲台前,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抢过扳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几年以后,一幅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悔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代表作,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那位少年。请你结合这则故事,谈谈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你又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感悟?要点:从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业务素养方面去论述。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名词解释:1课程内涵: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和这些科目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开设的顺序以及在教学环境下学生获得的各种活动、交往经验的总称。狭义的课程仅指某一门教学科目,如数学、语文2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即从各门学科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3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4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有时又称广域课程。采用合并相邻领域的学科,以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材组织在一门综合的学科中5、显性课程:人们精心设计的的目标明确、内容全面、计划周密、结构复杂的正式列入了学校教学计划的课程。6隐性课程(概念):又称潜在课程,首倡者美国学者杰克逊。 它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的、非学术性经验(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如校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问答:一、影响课程设置的制约因素有哪些?最基本因素:1社会要求:课程产生的根源、演进的最终依据;2学生发展: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和原有发展水平3.科学知识:课程发展的内在源泉,决定课程的内在价值二、课程有哪些类型?(一)显性课程: 1.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如代数、历史、物理等。 它是从某个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中选取一定的内容,按照学科逻辑编排的课程。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2.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如环境教育课、社会研究课等。它是围绕主题,将相邻学科的知识合并而成的课程。3.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如兴趣小组课程,班团活动课,课外活动,综合性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它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课程。儿童的需要、兴趣、动机和经验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二)隐性课程(概念)又称潜在课程,首倡者美国学者杰克逊。 它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的、非学术性经验(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如校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其结构为: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文化心理类。正规课程与学术性要求联系在一起,隐性课程与非学术性要求相关联。三、课程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我们认为课程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课程计划(即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课本(即教科书)等几个部分。 1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规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二是规定学科设置顺序和课时分配。三是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学年编制包括学年的学期划分、每学年(学期)的教学周数、生产劳动时数、节假日的时数以及机动时间周数等规定。学周安排,包括每周上课总时数、课外活动及生产劳动时数等。 2课程标准。也称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说明和正文两个部分。说明部分包括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选编的原则、教学方法的建议等。正文部分是课程标准的基本部分,是按照教材本身的逻辑,系统地安排全部教材的主要课题、要目,规定教学内容的基本论点和教学时数。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有的课程标准还规定练习、实习作业、实验参观等;有的还在某些章节后面列有附录,列举参考书和有关教学设备等。 3课本。即教科书或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结构一般包括目录、课文、习题、练习、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四、我国传统课程的主要弊端是什么?1 课程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和谐发展2 课程结构以学术理性为取向,过分强调学科,科目林立;且重理轻文3 课程内容过分强调系统知识,注重经典知识;学科体系落后,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培养能力的切实措施;计划、大纲、教材相互脱节4 课程实施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和被动模仿5 课程评价偏重于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片面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6 课程管理管理体制过于集中五、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 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 课程内容密切课程内容和生活时代的关系4 课程实施探究性学习,主动参与5 课程评价发展性评价6 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六、情境分析:20世纪末,估计约有23亿人讲英语,14亿多人讲汉语,6亿多人讲西班牙语,世界人口中学习使用这三种语言的最多。请你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参考答案:原理:反映了社会因素是制约课程的一种重要因素。世界上之所以有如此多人学习英语、汉语和西班牙语,这主要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作用的结果。七、情境分析: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另一面:高科技产品的危害性,现代化武器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所有使人失去安全感的阴影,互联网络上的“恋爱”、“同居”使婚姻失去稳定性,等等,几乎都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迫使学校课程必须正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思考科学主义极端的危害性,并以人文主义相抗。请说明你从上面的情境认识到了课程设置有什么影响的因素?参考答案:原理:说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反映到课程上来,并影响到学校的课程编制。八、论述:1古代学校课程和现代有什么不一样?参考答案:古代学校课程斯巴达的“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雅典的“三艺”(哲学、文法、修辞)和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世纪的“七艺”(文法、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和汉代“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朝“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现代:自然学科加人文学科2 .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中小学现有课程体系的弊端以及未来课程改革的设想?材料:“我们究竟给了学生什么?”“我的孩子已经两次进入高考补习班了,不知这次高考能否成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费尽了心血,家庭生活再拮据,都会尽一切办法供孩子读书。我的孩子也不是不用功,从上学开始,他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孩子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我们觉得供孩子读书很苦,而孩子觉得更苦,但考不上大学,这么多年的辛劳岂不是白费了吗?现在学习的知识只是对考大学有用,对孩子的生活和工作没什么用,所以,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我们一家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孩子也变成了一个废人,我们心不甘呐”一位家长如是说。一位企业人事经理说,“这几年做企业人事工作,我感触最深的是应聘的人才似乎满腹经纶,但大部分应聘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很差,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在已经录用的员工中,我们还发现他们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抗挫折能力等等。为了我们企业的发展,也为了营造企业文化,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重新塑造他们,这种塑造几乎从零开始。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或许有很多,但学校教育需要承担的责任应是不言而喻的。”要点:(1)现有课程体系的弊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存在偏差;(2)课程改革的设想:实现课程功能转变;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内容方面要改革;课程实施与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去论述。教育学第六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教学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2.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制定的。3. 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方式的总称。4、直观性教学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实物、直观教具,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造条件。二.简答1.教学的作用教学的社会作用,教育是解决人类社会历史经验转化为个体经验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教学的个体发展作用教学可以保证在最简洁和最短的时间内把多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体的经验,并通过这些经验的转化来有力的促使学生身心的发展,使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相问吻合。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学校工作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2.教学的任务 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能和体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优良的个性品质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学习效果4.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从总体上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世界的特殊形式(这种认识活动是教学认识学生的认识、间接的认识、有领导的认识、教育性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特点。)(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认识与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学认识是身心发展的前提基础;身心发展是教学认识的目的所在。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即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培养个性辩证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辩证统一规律)6. 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素养条件教学方法的类型和功能7. 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创造激发学习热情和内在潜能的氛围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论述1.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联系实际说明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贯彻要求:(1)引起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联系实际略。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1)讲授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应用最广泛、最普遍具体方式有四种:讲述 (叙述、描绘)、讲解 (说明、解释、论证) 讲演(演说或报告)、讲读(讲述、讲解与阅读相结合)(2)谈话法(问答法)(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2)练习法(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五)、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方法(1)自学指导法(2)研究法3.论述教学原则有哪些?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目的(表明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 教学规律(表明教学原则的合规律性)来源:教学实践(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意义: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正确贯彻教学原则是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启发性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直观性原则(7)巩固性原则四.填空1.(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它进行。2.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3.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有(注入式)和(启发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运用时都不可背离(启发式)的指导思想。4.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5.(范例教学法)是德国的瓦.根舍因首创的一种教学法。6.(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一.填空题1.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特朗普制)等。2.课的类型按一节课所完成教学任务的数量不同可分为(单一节课和综合课。)3.综合课的结构大体包括如下五个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的知识、布置课外作业。)4.学生成绩的检查方法有:(考查、考试。)5.我国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6.备课的要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7.备课的形成: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8.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上课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计划等)9.学生作业按完成的时间来分主要分为:(课堂作业、课外作业。)10.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大致有:(全批全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师生共同批改)等。11.课外辅导的内容可分为:(个别辅导、小组辅导、集体辅导)。1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可分为:(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答: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它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规定了以什么样的外部形式使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在规定的时空条件下运行。2、什么是班级授课制?答: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进行系统的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五个特点:第一,以班为教学单位,每个班有固定的学生数,班里的成员按一定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编定。每学年结束、升级一次。第二,实行分科教学,每门学科由固定的教师讲授。第三,教学内容统一,面向全班共同教学。第四,教学以课时为单位,各学科有固定的上课时数;上课时间由课程表加以确定。第五,对一节课的结构和时间分配有特定的要求。3、什么是课的结构?答:课的结构是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和相互关系。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即使同一类型的课,由于教学对象及具体的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师采用方法的不同,其结构也不完全相同。4、什么叫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答:指教师对一个学期所教课程作出的全面分析和安排,以明确整个学期教学工作范围,确定教学进度实施的方案。5、什么叫个别教学制?答:个别教学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和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6、什么叫复式教学?答: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的一节课内,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特殊情况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三、.问答题 1.教育史上经历过哪些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当前教学组织形式变革表现出哪些主要趋势?答:历史上经历过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特朗普制等。当前教学组织形式变革表现出的主要趋势:(1)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突出现代化特征;(3)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更加结合实际,更加综合化;(4)班级人数、一节课的时量以及课堂座位排列更趋多样化、合理化。 2.什么叫班级授课制? 它有何优缺点?如何弥补其缺陷?答: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进行系统的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五个特点:第一,以班为教学单位,每个班有固定的学生数,班里的成员按一定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编定。每学年结束、升级一次。第二,实行分科教学,每门学科由固定的教师讲授。第三,教学内容统一,面向全班共同教学。第四,教学以课时为单位,各学科有固定的上课时数;上课时间由课程表加以确定。第五,对一节课的结构和时间分配有特定的要求。班级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行班级教学既能使教师在同一时间内教更多的学生,又能使教师有较多的时间钻研教材、考虑教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同时能使学生大脑张弛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系统的知识。(2).有利于统一教学水平。每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由相应的教学大纲加以规定,这就能使学生按国家的要求得以发展,并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是一种集体组织形式,学生之间在学习、思想等方面便于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提高。(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有了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更多的钻研教材、考虑教法、了解学生的时间,由于一个班内的学生在年龄和发展程度上的一致性,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设计、主持、调整教学工作,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具有这些优越性, 故班级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的局限性在于:(1).由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2).由于教学空间(课堂)的局限,不利于学生比较广泛地接触实际,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班级教学具有这种局限性,故它不是惟一的教学形式, 需要同其他的教学辅助形式相配合。 3.备课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应当怎样备课?答:备课的意义:(1)备课即为上课做好准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不备课就没有上课权”。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证。(2)备课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形成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现实的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熟练驾驭教材、有效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现实的教学能力是由潜在的教学能力转化而来的,实现这种转化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其中主要是做好备课工作。备课的具体内容是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个计划。(二)做好三项工作1.钻研教材钻研教材简称备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钻研教科书就是要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首先对教科书进行系统通读,力求从全局的角度了解教科书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然后在每章、每节或每课教学前,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深入具体地钻研每一章节或课的内容,分清其重点、难点的关键,最后写出教案,作为施教的依据。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教材的重点、难点,是钻研教材的中心。为了找出这些“点”,教师一要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要细致地钻研教科书,要对教材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个段落、每个概念、每个定理、每个法则,以至于每个标点、书上的插图、附录、注释、说明、习题、实验设计等等,都一一阅读,反复推敲,懂深懂透。参考书是教科书的补充,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可以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2.了解学生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得到发展,所以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科书,还要备学生。所谓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倾向性(动机、需要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能发展水平、健康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预见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上课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3.考虑教法考虑教法就是考虑如何把教师掌握的教材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一节课的结构,如按照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课堂学习活动、课外作业方法进行指导。(三)写出三种计划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这种计划应该在学年或学期开始时制定出来,一般包括说明和本文两部分,前者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学期的教学目标、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后者一般以表格形式排列出教科书的章节题目、学时及课型分配、复习及考试时间等。2.单元计划(又称课题计划)这是在定好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基础上,针对某一教学课题或教学单元确定的计划。内容包括:单元(课题)名称,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主要内容和问题分析,课型和教法,教学手段和课时分配等。3.课时计划(教案)这是以课时(一节课)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内容一般包括:班级(或年级)、学科名称、教学课题、教学目标与要求、授课时间、教具、教学进程(步骤)、板书设计、习题及其答案等。 4.为什么说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答: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教学环节起主导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实现的,每节课都是高质量才能有整个教学工作的高质量,所以教学应抓住上课这个中心环节。不少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上好每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这一要求符合教学工作的规律,抓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点子上。若课堂教学质量低,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明白,独立作业就困难,教师势必需花额外的精力来辅导。这不仅加重了师生的负担,而且也挤占了教师深入备课的时间。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5 结合实际谈谈要上好一堂课除必须遵从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要点:教师在上课时应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合适、积极性高、语言规范等方面去论述.第八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程序。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二、填空题:1、教学艺术的特点有有效性、创造性、综合性。2、教学艺术的内容包括教学信息的传递艺术、教学环境的调控艺术、教学方法的优化艺术、教学活动的应变艺术。三、简答题:1、简述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教学模式的步骤。答: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知识的尝试;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变式练习的尝试;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四、论述:1、联系实际谈谈现代教师应如何应对课堂意外的发生。答:及时冷静;化弊为利,为我所用;控制感情,幽默解围;利用契机,巧妙施教。第九章 学校德育与班级活动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C)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A、社会要求 B、教育者的个体需要C、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D、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2、(B)提出集体教育过程应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原则。A、.苏霍姆林斯基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凯洛夫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D)。A、以知为开始,知、情、意、依次进行 B、以情开始,情、知、意、行依次开始 C、以意开始,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4、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A)A、伊拉斯谟 B、蒙台梭利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德育的个体功能(ABCDE)A、制约个体社会化 B、制约个性化方向C、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D、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E、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2、下列哪些是德育的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ABCD)A、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B、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与舆论C、形成主流的社会规范D、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3、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包括(ABC)A、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B、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C、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合作,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D、养成尊重群众、尊重每个集体成员的观念和习惯等。4、下列哪些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BCD)A、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B、关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C、关于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D、关于自我道德教育5、现代学校中的班级具有如下哪几种基本功能(ABCDE)A、归属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个性化功能 D、选择功能 E、保护功能6、全面了解班级群体的内容有哪些(ACD)A、班级的基本构成 B、学生家庭环境 C、班风 D、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二、填空题1、现代德育必须是以 道德价值 为核心,以培养 人的德性 为旨趣。2、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或手段三者是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过程应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原则。4、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合作学习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修养指导法。5、当代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必须实现由管理者角色向 指导者角色 的重心转移。6、行评定要以 全面了解学生 为前提,为了避免一己之见,班主任要抓住适当时机,发动全班学生进行互评(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