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一高2013第四次高二周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8626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康一高2013第四次高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太康一高2013第四次高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太康一高2013第四次高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周练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南北朝时期,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一方面派皇家子弟到地方出任各州的牢事行政长官刺史;另一方面又派出身低微、品级低下的官员到地方各州出任典签。典签职微权重,“一州之事,悉以委之”,州镇要事须典签批准方能实行,“诸州闻有典签,不闻有刺史”。上述史实表明南朝 A.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升C.中央集权衰落 D皇室贵族势力下降 2唐朝后期学者李翱提出“复性说”。“复性说”主张:人性本善,圣人不为情欲所累,故未丧本性,一般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世风口下,道德沦丧。要扭转道德沦丧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从“弗思弗虑”中求得“至诚”。由材料可知,李翱“复性说”A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 B.体现三教合一趋势C要求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D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3历史学家黄仁字评述明代思想家李贽时指出:“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仁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李贽倡导的)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李贽的思想 A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有限 B民主色彩淡薄C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 D.遭到统治者的摧残 4.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材料反映丘浚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主张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C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5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一书写道:“江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名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遂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这段言论反映近代中国A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潮流 B.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解体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增强 D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受到冲击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中共实行土地收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土地革命政策。后来发现农民担心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不热心土地的生产经营。中共又及时将政策调整为: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可自由支配土地。材料反映中共 A改善民生的理念 B土地政策经历了由土地公有到私有的转变 C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D维护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7历史学家吴于廑指出:“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白君权,出自一个立法者。”材料意在说明中世纪欧洲 A.法制趋于完备 B深受古罗马习惯法的影响C.神权高于王权 D君权定程度上受到约束819世纪30年代末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明确提出:“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以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上述主张A体现了直接民主的政治诉求 B要求打破工业资产阶级垄断政权的局面 C.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D.反映工人阶级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9.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非洲商业文明的进步 B.非洲同外部世界隔绝状况开始改变C非洲丧失了经济自主权 D.欧洲对非洲的扩张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10央视大国崛起德国篇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打着亚当斯密自由主义大旗。杀气腾腾涌人德意志经济领域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比方:“当一个人已经登上高峰以后,就会把登高时所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爬亡来。”为此,1841年,李斯特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材料中的“梯子”是指A殖民主义 B自由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 D民族主义11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勃烈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 B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C.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2.西方一位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性”,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两级格局的终结C关贸总协定的推动 D知识经济的促进1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14“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 15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材料说明A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 B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荡除倭寇的战争卓有成效 D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16“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与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再者,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和统治者,这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一法律的制定者、颁布者和执行者。”材料要表达的是 法律是自然的客观体现 好的法律是永恒不变的 好的法律必须排除民族性 对法律要秉持信仰精神 A BC D17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这一解释表明人权宣言的颁布A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 B彻底否定绝对的君主制C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 D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18读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下图),影响新时期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经济区域化的结果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19. 雅典政制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A雅典司法程序混乱 B公民生命安全缺乏保障C死刑判决的慎重 D司法、监察与立法合一20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些世界甚不相同。”在这里,该学者强调A.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C.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相互借鉴21. 几千年平和幽静的田园风光,都好象碰见了阿拉丁的神灯,一瞬之间无影无踪。英国突然烟囱林立,,汽笛轰鸣,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被夺去饭碗的工匠,从四乡僻野蜂涌而来,一支庞大的队伍组织在工厂的屋顶之下。就在这厂房之中,一边是富裕的工厂主,一边是贫困的无产者,两军对阵,壁垒森严。以上现象没有反映出A.工业革命的进行 B.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的生活场景C.圈地运动的影响 D.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22.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23.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材料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 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24. 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25. 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生了一些特别的变化,企业合并后的协力优势得到了充分发展,尤其是在微处理器、激光、光纤和人造卫星技术等领域,这种优势更为明显。由此,所有使用这些新技术设备的潜在回报率都得到明显改善。除此以外,信息技术的创新也开始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在格林斯潘看来,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A企业合并重组、国家垄断经济 B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信息技术运用、传统产业生产率提高 D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26西汉文帝出行时有人惊吓到他的马,此人被廷尉处以罚金。汉文帝认为处罚过轻,廷尉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据此可以认为汉初 A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 B官僚集团自觉守法C官僚和法律牵制皇权 D法律权威高于皇权27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说“廷杖亦明代特有之酷政,太祖明知其非待大臣礼,而卒犯之,为后世作则廷杖虽酷,天下以为至荣,终身被人倾慕,此犹太祖以来,与臣下争意气、不与臣下争是非所养成之美俗”。对这种现象说明错误的是A说明明代政治的专制黑暗 B挫伤了知识分子的锐气C体现明代道德政治的特点 D是对士人人格进行侮辱28学者相蓝欣在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一书中提到:“(直隶义和团民中)船民的生活自蒸汽船引进后已一落千丈,常常找不到顾客,看着船板一天天地烂在河滩上。很多车夫马夫已失去了生活依靠,因为铁路运输既快捷,又便利。传统的驿站信使,虽有驾驭快马的非凡骑术,但远远比不上现代邮政电报的速度。”这一材料表明A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义和团民众对西方物质文明存在严重的误解D西方物质文明的传入给中国社会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29.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停滞30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二非选择题31.(15分)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中国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迁移,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更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一方面,自清朝乾隆以来迅速飙升的人口增长使中国人口在进入近代之前达到了43亿的最高记录;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这种人口优势不仅没有转变为生产力,反而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背景下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人们被迫背井离乡,迁移成为一条谋生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以荚、法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黑奴贸易废除后,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十分昂贵,贩卖华工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就这样,大量中国人口就被列强和商人以招募劳工的形式贩卖到欧、美、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另外,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的几乎所有不平等条约中都包括了赋予外国在华招募工人的权利这一项内容,从而把西方列强在华招募、掠夺劳工的行为合法化。1893年,清朝政府正式废除了延续了200多年的海禁政策,允许国人自由移民,并设立领事专职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突飞猛进的近代航海技术最终将中国人带到了陌生而遥远的异国他乡。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再次掀起新的较大规模移民潮。这一时期,中国调整内外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纠正了对“海外关系”的许多错误认识,广大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对外开放、对外联系的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之中蕴藏着经济和智慧的潜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需要走向世界,自我封闭难以发展,中国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的知识才能走向繁荣富强。70年代后期,中国与长期敌对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的改善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放宽了移民政策,尤其是向发达国家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为新移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移民突破了他们祖先的行业取向,涉足于居住国的商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少人崭露头角,成为本行业的精英。长期以来,华人移民大多数已融于当地社会,成为居住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参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事务,其地位大有提高。大陆新移民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大陆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一种标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海外移民高潮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中国移民高潮的新变化,(6分)说明现代中国移民高潮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见上页图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12分)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角度广泛,史论结合。)3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了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军事威胁,从1945年9月开始,麦克阿瑟将军以本国政治制度为模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力图将日本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以便“最后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负责的政府”。 麦克阿瑟推行的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具体说来,主要集中于如下五个方面:第一,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改革。麦克阿瑟实施了对日本法西斯的全面整肃政策,其目的在于清除日本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使代表“日本人民自由意志”的新政治力量和新领导人能控制政权。第二,社会民主方面的改革。麦克阿瑟在接见新任日本首相币原时,将这套政策概括为“确保人权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进工人的团结和组织、教育的自由主义化、将国民从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日本的经济结构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的发出,是促使日本社会按美国意图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第三,修改宪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基于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考虑,美国将解散财阀、解散大的家族联合企业和分散日本经济权力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第五,农地改革;摧毁日本经济的封建主义基础。 但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从“改造、惩戒”日本转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公开地扶植日本,力图使其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论及战后初期的日本改革,有学者说:“尽管今日日本的反美言辞越来越泛滥,但那些民粹主义的民族主义者,却从未对战后美国的军事占领政策提出异议,因为这一政策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殖民罪恶。” 摘编自信力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1)根据材料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进日本社会改革的主要目的与主要特点。(8分)(2)评析二战后初期日本民主改革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7分)1-5BAACD6-10BDDAC11-15CBBCB16-20DBDCC21-25BBCBB26-30BDBA31(15分) (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中国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发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利益的驱使及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招募劳工的特权;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中国人的海外移民传统;近代航海技术的进步。(答出任意六项即可得12分) (2)新变化:由被动移民转变为主动移民;移民职业呈多元化;移民政治经济地位有所改观。(6分)重大影响:广大爱国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2分)促进了移民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国。(2分)32(10分)第一种答案:赞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2分)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工业化。(4分)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4分)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提供了社会条件。(2分)第二种答案:反对上述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影响有限。(2分)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无力使中国实现工业化。(4分) (2)从政治上看,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微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无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化。(4分) (3)从思想上看,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微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困难重重,无力改变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2分) (说明:另有其他观点,酌情给分。)33(15分)(1)主要目的:控制日本,将日本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2分)主要特点:美国主导;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性质(或反封建性质);改革中断,不彻底。(6分)(2)影响:基本上消除了日本的封建因素,促进了日本的政治民主化,为日本战后的现代化奠定了社会政治基础。(5分)由于改革不彻底,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隐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