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5765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发展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3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A天人一理B格物致知C反省内心D心外无物4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A其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5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6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7部分学者认为,日军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但日军没能实施其既定战略,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学者肯定的战役是()A徐州会战B太原会战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8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9“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法国革命时期10如表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国别 年份182018751913英国455500美国3445405033A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B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C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D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1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C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1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9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健 1405年,朱棣派透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圈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材料二:如表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如图示意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位:百分比)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解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讥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历史资料1517世纪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1839年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人1919年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航客运航线开通2015年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912.17亿元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272亿美元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一一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16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康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一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一一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和影响17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 910 94410028 302 4031005 299 5171001914105 207 580108.516 696 94558.94 951 47193.4191751 989 18553.62 309 16043.6191849 890 29351.51 568 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18历史人物的评说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趁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用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创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成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概述粱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历史三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解答】材料中秦国并没有和其他诸侯国对比经济实力,所以无法看出是先进还是落后,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可知当时秦国聚敛资源能力较强,即中央集权趋势加强,故B项正确;“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并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农业发展的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B2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发展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考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分析】本题考查了隋唐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关系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解答】A项隋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符合题意;B项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只是提供条件,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秦汉时期,不符合题意;D项科举制度全面实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3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A天人一理B格物致知C反省内心D心外无物【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朱熹的主张理一气二、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解答】“天人一理”是哲学观,材料中是方法论,故A项错误;苏轼的意思是山石、竹木、水波、烟云的形态会随时间、地点、天气等条件发生变化,但这些事物都是有“常理”的,再变也有一定的规律只有深入体会这些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将物象活的精神凝聚于笔墨形式之间这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观点相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理是外在的,万物均蕴含着理,主张格物致知,故B项正确;“反省内心”“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故C、D两项错误故选B4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A其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考点】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分析】本题以药物分类的纲目体系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李时珍以及本草纲目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采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对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信息没有联系,故错误;B、西学东渐发生于清朝,李时珍是明朝时期的历史人物,故错误;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来的药物学成就,并采用了先进的药物学分类方法,是承古萌新的体现,故正确;D、材料中未涉及封建社会衰落的信息点,故错误;故选C5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考点】魏源与海国图志【分析】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魏源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解答】魏源只是认识到美国民主制度的先进,作为早期关注世界形势的士大夫,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问题,故B项错误;魏源属于封建士大夫,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认为美国民主制度比中国的“管家之局”要好很多,故D项正确故选D6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考点】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分析】本题考点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重点考查维新思想【解答】材料中“谈及西学新法者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些关键信息表明了维新变法已经发生并且失败,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顽固派的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题目看不出来关于洋务运动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避”、“恐”,反映了戊戌变法失败,保守派在搜罗镇压维新派,与民众盲目排外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7部分学者认为,日军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但日军没能实施其既定战略,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学者肯定的战役是()A徐州会战B太原会战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中肯定了国民政府的战略打乱了日本的既定战略,联系正面战场的防御阶段抗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战役淞沪会战即可判断【解答】材料中日军既定进攻战略被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粉碎的战役,联系所学,淞沪战役是在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结果虽然失败,但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C符合;ABD都是在日军进攻下被进行的防御战役,没有改变日本的既定战略,故排除ABD故选C8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指出,“二五”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这个报告()A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反思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考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共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解答】依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报告是对商品市场的反思,不是纠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失误,故A项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一五计划尚未完成,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中共八大是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不想走苏联走过的路,是对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的反思,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当时尚未提出,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9“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法国革命时期【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提出信仰得救、圣经至上、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解答】材料“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反映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提出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故选B故选B10如表为18201913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国别 年份182018751913英国455500美国3445405033A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B英国的工业化水平高于美国C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D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本题以英美的进口关税率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答】由表格信息可知1875年后英国降低关税,不收取进口关税,而美国仍收取进口关税,英美两国实行不同关税政策,故A项正确;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看不出两国工业化水平高低,故B项错误;“自由贸易推动英美工业革命”与表格信息不符,且应该是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关税战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A11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C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考点】朝鲜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朝鲜战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朝鲜战争虽然没有达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统一朝鲜半岛的目的,甚至差点使其亡国,但在中国的帮助下还是保住了政权但朝鲜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950年和平建设时期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消失殆尽但这次战争也使朝鲜巩固了和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并为随后20多年朝鲜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朝鲜战争不是“冷战”,故A项错误;朝鲜半岛政治分裂开始的标准应该是建立了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故B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C项错误;1953年的朝韩军事停火,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故D项正确故选D12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执行哈尔斯坦主义,坚持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二战后的欧洲边界和民主德国,除苏联外不与任何同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建立和保持外交关系此政策使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长期对立,加深对美国的依赖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民主德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解答】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体现的是日本,故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未反映实现国家统一,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故D项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9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健 1405年,朱棣派透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圈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材料二:如表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如图示意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位:百分比)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解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讥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考点】探究型材料题;丝绸之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分析】(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由陆上丝绸之路向海上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丝绸之路的影响(2)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考查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及其因素【解答】(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圈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有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明朝前期国力强大;郑和下西洋第二小问的影响,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分析依据材料一“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健”可以得出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是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依据材料一“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是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图示可以看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升最快因此可以得出变化是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升最快,且机电产品跃居首位第二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二的时间19782007年,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答案为:(1)转化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明朝前期国力强大;郑和下西洋不同影响:陆上: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海上: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2)变化: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升最快,且机电产品跃居首位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历史资料1517世纪原产美洲的烟草、西红柿、花生、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欧洲、亚洲、非洲,小麦、水稻、甘蔗等物种由欧洲传入美洲1839年英国工厂工人总数为419560人,其中女工为242296人1919年从巴黎到布鲁塞尔的国际民航客运航线开通2015年中国“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总交易额为912.17亿元美国“黑色星期五”当天网购销售额为272亿美元提取材料信息,以“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为视角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考点】阐述见解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考查世界市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解答】本题是开放型题,首先明确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依据材料进行充分论证说明,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推动玉米、小麦等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然后总结其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故答案为:示例: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变迁推动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推动玉米、小麦等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中美等国的大型网络购物活动,促进了全球化市场的发展综上所述,世界市场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一一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西汉上计制度改革考查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作用【解答】(1)依据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可以得出承袭秦制,有所损益的特点;依据材料“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可以得出政府重视,制度严密,内容详实的特点;依据材料“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可以得出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相结合的特点(2)本小问的作用,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说明,依据材料“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可以得出消极作用是整顿吏治实际效能有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腐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汉上计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便于中央及时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等状况,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便于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封建国有经济,促进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答案为:(1)承袭秦制,有所损益;政府重视,制度严密,内容详实;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相结合(2)便于中央及时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等状况,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便于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封建国有经济,促进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整顿吏治实际效能有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贪腐问题16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康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一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一一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和影响【考点】材料解析题;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新闻出版自由权利考查新闻出版自由权利确立的历史条件、新闻出版自由权利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和影响【解答】(1)本小问的条件,依据材料“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可以得出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依据材料“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可以得出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依据材料“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可以得出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受启蒙思想影响(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影响是美国维持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故答案为:(1)条件: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2)原因: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影响:是美国维持民主社会的重要保障17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 910 94410028 302 4031005 299 5171001914105 207 580108.516 696 94558.94 951 47193.4191751 989 18553.62 309 16043.6191849 890 29351.51 568 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考点】探究型材料题;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一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解答】(1)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一的表格数据可以得出趋势是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从欧洲列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两方面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可以得出原因是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第二小问的后果,注意是直接后果,即双重影响中的危害,切记不要回答有利和不利根据材料二“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可以得出后果是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故答案为:(1)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2)原因: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后果: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18历史人物的评说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趁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用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创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成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概述粱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考点】探究型材料题;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李鸿章的事迹考查梁启超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的原因以及粱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举办众多的洋务企业和项目,对中国近代化贡献大;由于在清政府之中独特的地位,内政、外交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2)本小问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基于进化论史观和政治改革立场来评价李鸿章,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从器物上向西方学习是一种进步;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胜败决定在战争之前;在外变方面,李鸿章以夷制夷,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1)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先驱;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梁启超想以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失败经验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2)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交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2016年8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