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现象分析.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5151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现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现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现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现象分析 摘要:目前英语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课堂氛围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的看法和观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初中英语教学目前仍普遍存在学生上课不配合的现象,这使得教学效果收效甚微,本文主要针对该现象,分析了几种可能存在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教学 不配合现象 分析 反思 现今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并令人头痛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配合,大多数人表现消极,老师被迫上演独角戏。我们常听一些教师反映,教师备课很仔细,很深刻,上课前满怀希望,慷慨激昂,激情四起,可是一进教室上起课来,尽管语言生动流畅,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但学生却死气沉沉,课上不愿回答老师问题,不愿合作做对话练习,课后作业又是应付抄袭,这一切使得老师的心情也随之跌入谷底。学生课堂不配合现象日益严重,这是为什么? 一 学生课堂不配合的原因1教材难度和初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反差不容置疑,目前各中学所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是一套非常优秀的外语教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贴进生活,兼顾听说读写练五大环节的安排,又着力于课文色彩,图片,录音等感性配置。但是对相当一部分缺乏语言学习环境、英语基础又非常薄弱的学生来说,大量出现的英语单词、交际主题、语法知识使得他们在英语课上根本不能进入角色,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多学生不会读,不会记忆单词,不会理解文句结构,听不懂,看不明白。每天又不断更新内容,旧知识没巩固,新知识更是雾里看花。于是,外语课堂中,学生不是不想配合,而是配合不了,时间久了,使得很多学生只好疲于奔命,根本不用说在课堂上开口交流。开口需要勇气,交流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底蕴。 2教学手段和最终效果的矛盾性。多媒体的问世,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同时,也带来了英语教学课堂的深刻变革。现代化教学手段革新了传统的授课模式,音乐、图片、电影使得课堂信息丰富、直接、优美,学生因此获得充分的美感。中学英语课的焦点在于利用视觉的美感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吸收,掌握并利用。在生物学的发展中描述了“人的语言能力的形成,分为两个过程,语言感受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然而,我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喜欢多媒体上课,但最终接受效果不佳。原因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侧重了沉默的欣赏或是思考,也就是单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多媒体的迁移,语言表达能力滞后现象严重。在多媒体的频繁使用受到质疑的同时,新的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然而为了适应考试,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必须落到实处,抓单词,抓听力,抓写作,抓阅读,犹如几股力量,此消彼长,学生埋头苦读苦写,开口的可能性相对减小,不配合现象自然不可避免。3繁重的教学任务引起不彻底的课堂改革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当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不成比例的时候,势必是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发挥作用。课堂改革边际效益递减现象不容忽视。课堂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有形无形的指挥棒在前台挥舞,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最终没有很彻底。统一的大纲考试,固定的教材,相同的课时,班级规模大,教学任务繁重,老师在频频革新教学手段效果不佳的尝试后,大多又不得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语言讲解为主。师生的交往往往还是单向交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能在参与过程中享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成功感。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讲课, 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这使得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偏离了其终极目的,交际的理念在理想的口号与现状间存在着不可忽视和难以解决的矛盾。 4,外语学习的自我形象 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所有划归于情感的因素,互有联系,其中自我形象(self-concept)值得特别关注。自我形象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其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主观评价和意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会尽力维护自我形象,因而形成一道看不见但具有保护性能的心理屏障。学习者对自己外语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我们不妨称之为外语学习自我形象。一位外语学习自我形象不佳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大可能有强烈的外语学习动机和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学外语要求学习者开口练习,自我形象问题尤其突出。发音不好,特别是在课堂上练习口语,在同学和老师之前暴露自己的“缺陷”,会对自我形象构成威胁,导致学习者本能地筑起心理屏障,严重者甚至对整个外语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阻止外语输入。二、如何改变中学英语课堂学生不配合的现象的思考1丰富考试形式,降低教材难度,因材施教单一的考试模式势必要求相同的教学任务,当前的教材极易造成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应该率先革新英语考试的方法和手段。考试应将面试、口试、笔试结合起来,重说用,重倾听,重应对,重表达能力的考查,以实用为主线,教、学、考三位一体,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教学新局面的形成,如听力测试、口语测试、情景应对、面试答辩等。考试要求降低,教材难度相应调整,学生能懂,自然有兴趣,因材施教,乃是当务之急。2英语教学班级等级化,充分实现教学手段的效用。根据基础的好坏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基础知识相对较好,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的学生则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对起点低的学生则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抓住兴奋点,集中学生注意力,可采用以下方法:激知以温故导入知新;激趣以各种契因,如图片,音乐,歌曲,故事,典故,教具等激发其兴趣;激疑以设问激起其好奇心。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外语的气氛。3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法相结合交际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当交际教学法被广泛采用的时候,却出现了在课堂上不敢传授语言知识的现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的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当然,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语言知识的学习要有利于提高语言技能的质量,而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又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实际上,这体现了当今大多数学者主张的“形式中心”(form-focused)即语言基础训练和“意义中心”(meaning -focused)即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统一的原则。4赋予英语浓郁的生活气息首先,教材必须与生活接轨。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日常礼仪、日常用语、口语交际、阅读材料必须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喜欢学习日常习惯用语,尤其是在同学之间能惯用的表达, 比如,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你以为你谁啊?) Cut it out(少来这一套) Sorry doesnt cut it .(对不起是不够的)You stand me up(你放我鸽子啊) 等等。学生对此乐此不疲,耳熟能详。其次,教学必须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存在的意义是表情达意,相互交流,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氛围的营造,学习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5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宽松,从心理学上讲,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这需要遵循下列四个原则:平等(equality)即人格的平等,如学生与教师观点相对立时,允许辩论,保留意见,允许说NO。容忍(tolerance)即当学生不具备说的能力时,允许其保持沉默;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要说You are wrong,换成You mean?You say ?等句子反问学生以澄清错误,或者重复正确说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并自己纠正。民主交往(democratic communication)即多向交往型,是相对于传统的单向交往型而说的,是指教师在学生之间,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给学生以选择余地,让他们干能干好的事情,太难懂的事情允许其慢慢弄懂然后解决,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不被牵着鼻子走。6发挥教师个人魅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真诚,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基础上的,是营造好的课堂气氛的前提,促进这种理解,接纳的有效途径是:心理换位,即师生可以各自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就能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消除隔阂。心理相容,即肯定对方,多看彼此的长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鼓励。试着了解对方。师生课前可以进行3-5分钟的交谈,交换看法。教师可利用课间休息与学生交流看法。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思考”,师生在民主、氛围中求索、切磋,结伴成长。7完善英语学习自我形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英语学习自我形象,无疑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后患,为其能说会道树立信心,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语音显示出最重要的作用。就英语而言,初学者都须从语音入门,无论心读还是口读,语音与之关系密切。在学校不少英语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因发不准音标,拼读音标词遇到自己不能自行解决的困难时导致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其实预防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教师能计划好,集中一段时间学练,学生们就能拥有一把打开英语王国的钥匙。在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受颇深,音标集中教学确有很多好处。当然应试教育犹如将学生推入知识的海洋,其结果可能导致其学会“游泳”,也可能“淹死”其中。那些本可以成为“游泳高手”者,由于缺乏指导而“夭折”,我们人为地推毁了他们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象”,让其一次次地体验“失败”、 “不如人”。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找回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帮助学生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特别是帮助所谓的“后进生”制订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帮助他们达到目标并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成功。 帮助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 有关自我形象的分析可以解释一些外语学习现象并加以借鉴。社会上有人搞疯狂英语,以大声练口语为学外语的切入点,吸引了不少学习者。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迎合了学习者的心理需要,帮助学习者拆除心理屏障,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在观察中学英语教学时注意到,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初二发生两极分化的倾向,发音好的学生学得顺利,发音差的学生往往掉队。因此,初学外语,抓好发音学习不失为克服情感障碍、培养健康的外语学习自我形象的良方。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的一个显著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可塑性和易于学好发音的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兴趣,为深入学习外语奠定基础。如何营造活泼而不松散,严肃而不沉闷,紧张而不压抑,轻松而不懈怠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本文对此只做了些粗略的讨论,希望能抛砖引玉,使其能得到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参考文献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语言及语言教学研究 外文出版社 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现代外语新理念浙江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