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预习的方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4467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预习的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预习的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预习的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于课前需不需要预习,许多教师心存疑虑,有人认为:先让学生预习了内容,新课教学教什么?学生还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吗?上课时就缺乏了求知的欲望,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需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然而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它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活动,还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学生在自学中借助已形成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自主学习、探索与思考,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说倡导的。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使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能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许多教师的“口头禅”,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难以深入教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新知,也有些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了。把预习当成了枯燥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减退。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因此,教师要有步骤地分阶段地进行预习方法辅导,同时设计预习题,如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四步来预习,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刚开始的预习知识内容逐步向转向数学思考与学习方法上来。2、如何在预习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不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但是,通过预习,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地得到了结论或答案,对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无暇把目光扩展到教材以外,导致思路闭塞,难以实现创新。有时侯我们会在课堂中惊异于学生独特的思维角度,而我们成人往往不会那样去思考,这是因为我们有了经验,而这经验恰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教材是学生预习的载体。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预习时不可能深入教材,因此教师就应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进而驾驭教材,要挖掘教材的空白处或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探讨等活动不断思考有无新的发现,有无更好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现实的、有意义的预习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3、预习后的新课该如何组织?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那么预习后的课该如何组织?首先,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扬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同时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有效预习。而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预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培养兴趣,二是掌握方法。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赞可夫也说过:“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可见,教师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是首要任务和职责。例如:在进行四年级口算乘法时,自己看例题,教师点拨,学生自己把“做一做”做一下。不论学生是否全对,均给予高度评价和鼓励。经常遇到简单的知识点,依此方法激励、鼓励学生预习,逐步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时,预习就不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方法。具体而言,在要求学生预习时应做到三点:看、做、练。看。接触一个新的知识内容,教师要教给学生看的方法,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看。所谓粗看,就是快速对要预习的内容看一遍,以求对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能够知道预习的是什么内容。第二步,细看。所谓细看,就是按教材编排体系一点一点认真的读、看。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思考。使学生能够理解所看内容的知识点、能与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第三步,精看。所谓精看,就是抓注关键地方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提出自己见解和发现的问题,并横向展开联想,与学过的知识前后联系,达到消化理解,融会贯通。做。就是利用自己看到的、理解的知识、方法迁移运用,将“做一做”独立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再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共同探讨研究。练。就是再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对所预习的知识内容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就是对相应的练习习题进行解答。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自主预习的快乐与成功,体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乐意自主预习的好习惯。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而且进一步加深知识理解和发现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记录,以便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寻求帮助。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减轻课堂压力,突破重点、消化难点,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而且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