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第12讲.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36845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第12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第12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第12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2 讲 抽样检验方案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一、内容提要这节课主要介绍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四节抽样检验方案和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二、重点、难点了解:GB/T190002000族标准的构成和主要特点。熟悉:常用的抽样检验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特征、实施程序。掌握:GB/T1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的原则。第七章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四节 抽样检验方案一、抽样检验的几个基本概念1. 抽样检验方案抽样检验方案是根据检验项目特性所确定的抽样数量、接受标准和方法。如在简单的计数值抽样检验方案中,主要是确定样本容量n和合格判定数,即允许不合格品件数c,记为方案(n,c)。2检验3检验批4批不合格品率5过程平均批不合格品率6接受概率例题( )是根据检验项目特性所确定的抽样数量、接受标准和方法。A.抽样检验方案B.检验C.接受概率D.检验批答案:A二、常用的抽样检验方案 1标准型抽样检验方案 (1)计数值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 计数值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是规定在一定样本容量n时的最高允许的批合格判定数c,记作(n,c),并在一次抽检后给出判断检验批是否合格的结论。c也可用Ac表示。c值一般为可接受的不合格品数,也可以是不合格品率,或者是可接受的每百单位缺陷数。若实际抽检时,检出不合格品数为d,则当: dc时,判定为合格批,接受该检验批;dc,判定为不合格批,拒绝该检验批。 (2)计数值标准型二次抽样检验方案。 计数值标准型二次抽样检验方案是规定两组参数,即第一次抽检的样本容量n,时的合格判定数cl和不合格判定数r1(c1r1);第二次抽检的样本容量n2时的合格判定数c2。在最多两次抽检后就能给出判断检验批是否合格的结论。其检验程序是: 第一次抽检n1后,检出不合格品数为d1,则当: d1cl时,接受该检验批;dlrl时,拒绝该检验批;c1dlc2时,拒绝该检验批。 以上两种标准型抽样检验程序见图39、图310。 (3)多次抽样检验方案(略)。 2分选型抽样检验方案 计数值分选型抽样检验方案基本与计数值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相同,只是在抽检后给出检验批是否合格的判断结论和处理有所不同。即实际抽检时,检出不合格品数为d,则当:dc时,则对该检验批余下的个体产品全数检验。 三、抽样检验方案的两类错误 实际抽样检验方案中也都存在两类判断错误。即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批,错误地拒收;也可能犯第二类错误,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批,错误地接收。错误的判断将带来相应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可用概率来表示。如图311所示。 第一类错误是当p=p。时,以高概率L(p)=1接受检验批,以为拒收概率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由于对合格品的错判将给生产者带来损失,所以关于合格质量水平p。的概率,又称供应方风险、生产方风险等。第二类错误是当p=pl时,以高概率(1)拒绝检验批,以为接收概率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这种错判是将不合格品漏判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损失,所以关于极限不合格质量水平P1的概率,又称使用方风险、消费者风险等。例题实际抽样检验方案中也都存在两类判断错误,第一类错误是指( )。A.将不合格批判为合格批,错误地接收B.将合格批判为不合格批,错误地拒收答案:B第八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第一节 概 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充分的质量保证,建立国际贸易所需要的关于质量的共同语言和规则,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于1976年成立了TCl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着手研究制订国际间遵循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1987年,ISOTCl76发布了举世瞩目的ISO 9000系列标准,我国于1988年发布了与之相应的GBT10300系列标准,并“等效采用”。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又于1992年10月发布了GBT19000系列标准,并“等同采用IS09000族标准”。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修订后的IS09000族标准后,我国及时将其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为了更好地发挥IS09000族标准的作用,使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2000年12月15日ISO正式发布新的IS09000、IS09001和IS09004国际标准。2000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GBT190002000(idttIS09000:2000),GBT190012000(idtIS09001:2000),GBT190042000(idtIS09004:2000)三个国家标准。例题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于( )成立了TCl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着手研究制订国际间遵循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A.1975年B.1976年C.1977年D.1978年答案:B一、标准的基本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在ISOIEC指南2199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及其定义中对标准的定义如下: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和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 我国的国家标准GB3935.11996中对标准的定义采用了上述的定义。 显然,标准的基本含义就是“规定”,就是在特定的地域和年限里对其对象做出“一致性”的规定。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除了标准这样的规定,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规定。但标准的规定与其他规定有所不同,标准的制定和贯彻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标准是“协商一致”的结果,标准的颁布具有特定的过程和形式。标准的特性表现为科学性与时效性,其本质是“统一”。标准的这一本质赋予标准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法规性。二、GBT1900O-2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 1GBT19000-2000族标准的构成 (1)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组织证实其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3)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2000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指南,包括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助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4)IS01901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IS019011提供管理与实施环境和质量审核的指南。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分委员会(1SOTCl76SC3)与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有关的环境调查分委员会(1SOTC207SC2)联合制定。例题GBT 190002000族标准的构成有( )。 A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基础和术语 B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要求 C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业绩改进指南 DGBT190112000质量管理实施通用指南 E. IS019011质量环境和审核指南 答案:A、B、C、E。 2IS09000:2000族标准的主要特点 (1)标准的结构与内容更好地适应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 (2)采用“过程方法”的结构,同时体现了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有助于组织结合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采用标准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重视有效性的改进与效率的提高。 (3)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并在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关注顾客的需求预期而达到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的,它可以作为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对标准要求的适应性进行了更加科学与明确的规定,在满足标准要求的途径与方法方面,提倡组织在确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做出不同的选择,给予组织更多的灵活度。 (5)更加强调管理者的作用,最高管理者通过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方针,进行质量评审以及确保资源的获得和加强内部沟通等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并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6)突出了“持续改进”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7)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引导组织以顾客为中心并关注相关方的利益,关注产品与过程而不仅仅是程序文件与记录。 (8)对文件化的要求更加灵活,强调文件应能够为过程带来增值,记录只是证据的一种形式。 (9)将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一种重要手段。 (10)概念明确,语言通俗,易于理解、翻译和使用,术语用概念图形式表达术语间的逻辑关系。 (11)强调了IS09001作为要求性的标准,IS09004作为指南性的标准的协调一致性,有利于组织的业绩的持续改进。 (12)增强了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相容性,从而为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术语、实施和认证在2000版GBT19000族标准中,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起着奠定理论基础、统一术语概念和明确指导思想的作用,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标准共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标准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是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是术语和定义,共80条。一、GBT1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GBT19000-2000标准的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中列出了12条,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8项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说明,另一部分是对其他问题的说明。因此这12条基础既体现了8项原则,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某些方面作了指导性说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这条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总纲。首先说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说明了顾客对组织的重要性,同时说明了顾客对组织持续改进的影响,说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GBT19000-2000族标准,主要根据质量体系和产品两种要求的不同性质把质量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加以区分。GBT 19001-2000标准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CBT19000-2000标准对产品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要求。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引导组织提供了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4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如下: (1)确定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达到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6)应用这些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5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可将质量管理原则作为发挥其作用的依据,其作用是: (1)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3)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 (4)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目标; (5)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6)将达到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 (7)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8)决定改进的措施。6过程方法 任何得到输入并将其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均可视为过程。 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内部相互联系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7文件 文件是指“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文件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主要有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指南、程序、记录等。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 (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 (4)自我评定9持续改进 改进是指为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和(或)提高用于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活动,它包括:(1)确定、测量和分析现状;(2)建立改进目标;(3)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4)评价这些解决办法;(5)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6)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 (7)将更改纳入文件。10统计技术的作用11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所关注的目标12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例题质量管理体系的12条基础中( )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总纲。A.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C.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D.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答案:A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特征 (1)由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认证机构进行客观的评价,作出结论,若通过则颁发认证证书。审核人员要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以确保认证工作客观公正地进行。 (2)认证的依据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标准,即GBT19001,而不能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改进指南标准即GBT19004来进行,更不能依据具体的产品质量标准。 (3)认证过程中的审核是围绕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和满足质量要求和目标方面的有效性来进行。 (4)认证的结论不是证明具体的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而是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ISO 9001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是否具有按规范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 (5)认证合格标志,只能用于宣传,不能将其用于具体的产品上。例题审核人员要具有( ),以确保认证工作客观公正地进行。A.客观性B.独立性C.公正性D.公平性答案:BC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 1提出申请 申请单位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请。 (1)申请单位填写申请书及附件。附件的内容是向认证机构提供关于申请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情况,一般应包括:一份质量手册的副本,申请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所 覆盖的产品名录、简介;申请方的基本情况等。 (2)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认证机构收到申请方的正式申请后,将对申请方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填报的各项内容是否完整正确,质量手册的内容是否覆盖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内容等。经审查符合规定的申请要求,则决定接受申请,由认证机构向申请单位发出“接受申请通知书”,并通知申请方下一步与认证有关的工作安排,预交认证费用。若经审查不符合 规定的要求,认证机构将及时与申请单位联系,要求申请单位作必要的补充或修改,符合规定后再发出“接受申请通知书”。 2认证机构进行审核。 认证机构对申请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工作程序是: (1)文件审核。文件审核的主要对象是申请书的附件,即申请单位的质量手册及其他说明申请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材料。 (2)现场审核。现场审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查证质量手册的实际执行情况,对申请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判定是否真正具备满足认证标准的能力。 (3)提出审核报告 现场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组要编写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现场检查和评价结果的证明文件,并需经审核组全体成员签字,签字后报送审核机构。 3审批与注册发证 认证机构对审核组提出的审核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经审查若批准通过认证,则认证机构予以注册并颁发注册证书。若经审查,需要改进后方可批准通过认证,则由认证机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需要纠正的问题及完成修正的期限,到期再作必要的复查和评价,证明确实达到了规定的条件后,仍可批准认证并注册发证。经审查,若决定不予批准认证,则由认证机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不予通过的理由。 4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 认证机构对获准认证(有效期为3年)的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监督管理。这些管理工作包括:供方通报、监督检查、认证注销、认证暂停、认证撤销、认证有效期的延长等。 5申诉 申请方、受审核方、获证方或其他方,对认证机构的各项活动持有异议时,可向其认证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认证机构或其认可机构应对申诉及时做出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