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3380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4: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软科学研究类项目指南(一)重点项目选题指南(1020万元)1、陕西省科技管理政策及创新服务职能转变研究调查研究陕西省科技创新机构对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的实际需求,提出陕西科技政策突破新需求,构建出面向创新服务需求的陕西省科技创新服务政策基本框架,引导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职能转变。从科技管理与创新、科研项目全链条管理、成果产出与转化、科研人员激励等方面在政策改进、服务职能转变的角度提出实现科技创新服务职能的实践路径。2、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体系研究在充分调研、剖析其他地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成功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要求,构建适合我省特点的创新型省份评价指标体系,总结提炼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有效举措、成功案例、示范工程,包括光机所和有色院模式、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提出一批国家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措施、政策、机制。3、陕西省科技资源要素研究与分析摸清科技资源“家底”, 从科技项目、人才团队、科技成果、园区平台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我省各领域科技资源。建立“项目人才成果平台”清单。研究提出按照创新的全链条做好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的统筹衔接,协同部署省级科技计划、人才计划、平台计划的实施路径,促进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对接。4、陕西省人才计划(项目)体系研究围绕陕西省现有人才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厘清陕西省级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的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总体需求与结构需求供给途径路径、需求与供给差距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深入研究分析我省在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等领域人才现状结构,提出围绕产业部署创新的人才需求,和围绕创新部署产业的人才需求,就建立相互衔接的人才计划(项目)体系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5、陕西省军民融合区域科技创新实践路径研究针对陕西省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我省军民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发展的进行创新模式实践路径,制定出适合构建成熟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环境,包括军民融合发展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科研绩效评价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并构建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结构化的组织机构关系以及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形成健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相关体系。6、陕西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深入调研我省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际状况,对转化收益分配的实践做法进行汇总,分析制约我省成果转化的桎梏和障碍的原因,借鉴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的经验,并结合新的成果转化法律法规对高校院所与科研团队之间收益分配制度、研究科研团队内部成员之间收益分配制度进行研究;提出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政策措施。 7、陕西省创新创业环境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针对陕西省创新创业环境现状,梳理创新创业环境的构成因素,找出影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当前陕西创新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建议,进而促进陕西省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提升,加快推动形成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改善提升创新创业环境,畅通陕西省创新创业活动渠道提出相应对策建议。8、陕西省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实施路径研究分析我省区县现有生态资源禀赋,深入调查区域资源现状和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制定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方案。并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要求,研究各市县产业现状和资源禀赋,提出“一市一策”、“一县一策”建议。研究制定包括产业创新链、“三区”人才、扶贫培训、农业科技园区提升等内容的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设计符合我省区县实际的农村科技精准扶贫模式,为陕西区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9、陕西省品牌建设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分析陕西省品牌建设现状,采用重点调查、典型案例等方法,对我省知名品牌、驰名商标的发展过程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就如何构建陕西省品牌战略,重点支持有基础的企业和产品发展名牌,促进陕西企业经济质量提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0、陕西省商业模式创新问题研究。结合具体产业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问题,研究电商运营组织架构及策略等;为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商贸企业提供“互联网+”的融入方案,为政府提供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产业管理政策方案,包括行政协调、税收调节与人力资源支持等。(二)面上项目支持方向(35万元)1、科技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研究。重点围绕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与产业化的路径和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科技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科技工作效能评价体系、科技计划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市县科技工作能力提升、科技工作体系建设、科技政策与管理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围绕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研究,提出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方案,为开展全链条管理提供参考。2、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研究新形势下,政府管理在以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等五个方面的创新研究。3、陕西省科技园区基地平台创新体系提升研究研究发挥西安自创区作为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先行先试区的作用,托管省内其它高新区,创新西安带关中、关中带陕南陕北的模式和措施。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企业依托高校在校园建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市场主体、需求主体的联合研发平台的发展途径,加快构建“校企研发平台+校园众创空间+种子天使基金”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模式的实现途径。4、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研究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为着力点,破解制约主导与支柱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关键技术问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切实经济与科技融合。5、军民融合问题研究。围绕陕西实施军民融合战略问题,在产业分析、转型升级等角度开展对陕西实施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发展路径、关键策略等方面的研究。6、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围绕以市场与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建设科技人员引进、流动与利用机制,为科技人才的科技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7、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问题研究。分析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研究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融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低下以及企业人才匮乏以及“走出去”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创新、制度改革以及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等方面。8、科技服务业问题研究。围绕促进技术交易、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研究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科技文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围绕基础研究类评价、应用研究类评价、科技推广类评价进行研究。9、产业发展规划与评价体系研究。围绕产业(行业)发展路线图及先导技术预见、新兴产业布局与规划、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围绕互联网+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实践,开展产业、经济发展转型相关问题的研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10、“新常态”背景下研究提升陕西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分析影响陕西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提出“新常态”背景下提升陕西经济增长质量的对策措施,进而为实现陕西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提供技术分析工具和经验参考。11、科技金融问题研究。针对我省科技金融的现状,研究提出包括政府扶持、科技贷款、科技担保、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保险以及科技租赁等多样化的科技企业股权融资渠道。研究跨境移动支付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撑作用的创新研究,跨境移动支付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战略支撑作用的创新研究,基于电商的供应链金融对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融资发展创新12、重大民生问题研究。围绕我省在医疗卫生、三农问题、交通运输、教育发展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为政府决决策提供参考。13、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跨区域补偿模式研究以陕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建立差异化的生态功能区生态绩效评价体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跨区域生态补偿体系,为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支撑。14、陕西电子商务商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建议、综合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对策。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要求,深入调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和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设计符合我省区县实际的农村电商模式,提出农村电商发展的实施路径,为陕西区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15、陕西省碳交易市场建设问题研究总结碳市场建设所需的法律支撑及政策保障,提出陕西省所需的相关配套技术和知识体系、交易平台及能力建设相关建议,为陕西省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全国性碳市场建设提供参考。16、陕西省科技智库建设研究围绕陕西建设创新型省份这一主线,全面分析我省科技智库建设的基础资源、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在积极借鉴国内外代表性科技智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营造、总体规划完善、组织管理优化及运作体制机制健全等方面提出陕西省科技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17、其他选题。结合国家及陕西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等问题的自主选题研究。为省直相关部门、各市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提供支撑和服务。(三)联系咨询方式以上未尽事宜请向省科技厅政策处咨询。联 系 人:乔顺利联系电话:87294265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项目申报指南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作为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保障我省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2017年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将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为依据,以共享服务为核心,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原则,逐步形成布局规划合理、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管理高效、共享服务效果显著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体系。 (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体系,搭建具有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链。包括向本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开发、中试转化、检测测试等必要的仪器设备、场地和人员,提供产品设计、工艺改进、技术攻关、中试转化、检测测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科技创新服务,全面提高我省科技创新服务能力。1、申报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应在所申报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省内同行业中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以及较高的影响力,并须符合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所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应具备条件”。参建单位应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申报单位应具备产品科研开发、试验检测、标准制订、成果推广、技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业务能力。项目鼓励联合申报。2、申报范围(1)围绕我省优势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及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专业性、行业性和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要能够发挥平台承载作用,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2)重点支持企业依托高校、院所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企业搭建平台资金投入不得低于总投资的60%),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实现企业、高校、院所三方科技资源共享互补,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3、申报要求(1)不支持单纯的技术研究、非科研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和工作条件的改善。(2)若实际获得支持的财政科技经费未达到申报额度,不足经费由申报单位自行筹措解决。(3)原则上每个立项项目获财政科技经费支持不超过100万元。(二)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及数据库建设 1、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建设。以“共建共享、技术集成、协同服务”为原则,重点支持特色鲜明、基础条件完备的市科技机构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建设分中心(经科技厅批复成立),主要发挥承载、示范、展示、服务作用,以实现全省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各分中心必须具备能够提供对外服务的网络环境(独立网站),同时各分中心要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有效对接。原则上该类项目获财政科技经费支持不超过100万元。2、科技资源数据库建设。各市(区)科技部门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当地产业特点、社会发展需求,建立覆盖本地区科技资源的网络信息平台,包括:支柱产业、人才、成果、平台以及需求情况。原则上该类项目获财政科技经费支持不超过50万元。(三)联系咨询方式以上未尽事宜请向省科技厅条财处咨询。联 系 人:胡斌联系电话:87294295三、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申报范围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是指以科技领军人才或高层次技术专家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以攻克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开展研发活动的创新群体。陕西地区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中,具有国内一流水平、能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与成果支撑,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群体均可申报。 (二)重点支持领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开发与节能、生物与新医药、现代农业、资源与环境、机电一体化等技术领域。(三)申报条件1、基本条件(1)创新团队应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重点围绕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提出的优先发展领域或重大科技问题,从事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以及自然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2) 创新团队应具有开展创新活动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应在我省同行中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创新业绩突出,研究成果具有省内领先或国内一流水平,具有完成研发与创新任务所必备的技术装备基础,具备良好的协作机制和环境条件。(3) 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团队带头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4) 创新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数量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其中45周岁以下成员不少于二分之一。(5) 牵头单位应将申报创新团队纳入其人才培养规划并为其开展研发活动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持,建立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制度或措施。2、优先支持的团队 (1)以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国际合作等方式组建并开始运行的创新团队。(2)创新团队依托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中,有望获批进入国家级平台的。(3)以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明确目标,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方式组建的,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创新团队。(4)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中重点研发任务的创新团队。(5)以加强学科建设、保持我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地位为目标,提升我省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6)引进省外、境外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或以引进高端人才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7)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四主体一联合”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单位组建和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四) 申报要求 1、申报主体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实行限额申报。各单位最多可申报2项。3、团队所在单位必须承诺配套支持,否则不予受理。 4、申报创新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或“军民融合”的,要提供合作研发协议或合同书等相关证明材料,涉密信息要按照严格保密规定办理。5、项目资助100万。五、联系咨询方式以上未尽事宜请向省科技厅人事处咨询。联 系 人:赵 英 张 杲 联系电话:87294180 81776101四、青年科技新星计划依据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管理办法,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认定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通过对其开展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活动提供项目资助等方式,培育学科和技术带头人,使其尽快进入国家和省级重大人才工程计划,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一)申报资格关于公布2016年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陕科政发201678号)文件中入选青年科技新星人选均可申报。(二)支持额度项目支持额度为10万元。(三)联系咨询方式以上未尽事宜请向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咨询。联 系 人:牛斌 联系电话:87294265五、科技富民强县及市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17年科技富民强县及市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主要围绕县域发展战略,通过“一县一校一企业”合作机制,结合县域科技和科技惠民,支持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和培育,支撑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农民致富、财政增收、龙头企业的培育。(一)主要任务1、引进、推广、转化与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根据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示范的基础上,向周围企业和农民辐射推广,使技术成果为农民增收、惠及人民群众和企业发展发挥有效的作用。2、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和优势,以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创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3、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围绕专项行动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面向企业劳动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技能,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4、市县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协调各种科技力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培育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主体,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壮大县域科技服务业规模,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县域示范推广。(二)申报要求1、科技富民强县及市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为县(区、市)科技局,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申报。2、实行限额申报,每县(区、市)限申报1项,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可申报2项。承担2013年前(含)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的县(区、市),项目结题验收前,不受理该类项目申报。具体申报要求参见关于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征集暨组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陕科计发2012139号文件)。 (三)支持额度原则上单项支持额度不超过60万元。(四)联系咨询方式以上未尽事宜请向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咨询。联 系 人:燕志伟 联系电话:817733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