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52349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喻人):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方法: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主要方式: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6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1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2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10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1.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臧克家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12.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13.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1谐音双关。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2语音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例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14.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着了火。15.顶真:顶真也作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16.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17.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18.回环:可以正读,也可以倒读,但是都流利,不会不通顺!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星岛港迎港岛星。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19.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白居易长恨歌)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上面例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759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例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例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20.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例子(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硕鼠例子(2):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例子(3):秋,听说你已来到。 浅析小学课文中的修辞现象小学课文是语言的海洋,那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言,是语言中的精华,这些语言经过千锤百炼,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富有特色的语言。1、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3、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美丽的小兴安岭4、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维也纳圆舞曲5、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6、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并震惊于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的魅力。我爱你,中国的汉字7、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鞋匠的儿子8、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我的战友邱少云9、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童年的发现10、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童年骆驼队二、妙用修辞的语言。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6、移就: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7、转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荔枝(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8、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9、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我的“长生果”(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10、回环: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桂林山水(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青山不老(3)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1、层递: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走遍天下书为旅(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落花生(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可爱的草塘12、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1)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一个小村庄的故事(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白杨13、婉曲: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西门豹(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秋天的怀念(3)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用心灵去倾听1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5、对照: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和时间赛跑(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使楚(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16、迭现: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力。(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少年闰土(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鸟的天堂(3)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黄河魂17、摹绘: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化、形象化、鲜明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1)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笋芽(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山雨18、反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19、设问: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2)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3)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20、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置疑。(1)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3)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21、舛互: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似悖于事理实则符合常情。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醒目、突出,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草原(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开国大典三、修辞的表达效果1、翠鸟蹬开桅杆,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句话在课文翠鸟中,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是讲翠鸟捉鱼的速度极快,从翠鸟飞行快,善捕鱼之侧面,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句话使用了衬托的修辞方法。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这句话为了表现翠鸟捉鱼迅速,将其放在水面和芦苇这一特定的背景下,借水面和芦苇的动静进一步衬托和突出了翠鸟捕鱼动作之迅速。读者是如何通过背景的衬托,进一步体会到翠鸟动作之快的呢?翠鸟体态小巧玲珑,动作虽快,但不会大,大了会惊动鱼。轻微的动作不会使苇杆和水面出现太大的动静,苇杆的晃动和水波的荡漾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会消失。但就在这很短的时间内,翠鸟已经飞远了。这句话朴实而直白,却给人朴实中见光彩,直白中含深沉之感。正是衬托这样的修辞方法才使这个句子产生了这样的表达效果。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圆明园的毁灭这句话从园内的东西到侵略者的行为都进行了层层递进、步步升级的描写,东西先是手能拿的,比较小的、轻的;然后就是手拿不动的,比较大的、重的;最后是无法移动的。侵略者的行为是先写手拿,再写搬运,最后是破坏、毁掉。从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丑恶嘴脸;可以看出圆明园被洗劫一空、被毁坏殆尽,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帝国主义滔天罪行的揭露与控诉的强烈愤慨之情。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手术台就是阵地阵地本是战士做战的场地;将手术台说成阵地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自然工作在手术台边的医生也就成了战士。战斗没有结束的时候,战士是不能擅离阵地的,伤病员没有救治完,意味着战斗没有结束,因此白求恩讲自己不能离开阵地,表达了他那种只要还有一个伤病员,就坚决不下手术台的决心。4、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古井这句话赞美了家乡的古井像恩重如山的慈母,给乡亲们带来的福祉。四、围绕题旨,体会语言。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通过首都人民群众为周总理送行悲壮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之情。课文中描写环境,描写老奶奶、“红领巾”,描写人们希望车子停下来,时间停下来的句子,都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都堪称表达效果极好的言语,都生动地体现了人们为总理的逝世而极度悲痛和对总理无限热爱的情感。深入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会对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动和加深的作用。当然,在认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句子表达效果的同时,又要不给人游离于全文之外和支离破碎的感觉,要将理解句子和理解题旨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解句子和把握全文结合起来,使理解句子和理解全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的战友邱少云讲志愿军战士隐蔽的地方离敌人的前沿阵地只有六十多米,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到地保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到。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花费这样多的笔墨写战士的隐蔽之处和敌人的前沿阵地很近呢?无非是用一个“近”字,突出一个“险”字,用“近”来衬托“险”,但是整段文字又没有一个“险”字出现,这也正是作者写作的高妙之处。如果学生没有从有关“近”的内容描写看出隐含的“险”,也就无法理解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是一动不动的英雄行为了。由“近”衬托“险”,读者能够从中读出“险”,正是这段话的表达效果和读者体会到的表达效果。而体会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放在理解主题的过程中是比较合适的。少年闰土一文在描写“我”和闰土对话时,重点写了闰土的见多识广,但也写了“我”幼稚可笑和无知,虽只寥寥数语却起着很重要衬托的作用。但是初读的时候,读者还不太容易意识到这几句话的表达作用,这就需在概括中心后,回过头来,再加咀嚼。才能体会到这几句话的表达效果。因为体会表达效果涉及到句子的形式,而理解表达形式更多的是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叶圣陶的荷花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为什么作者会把这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这幅活的画是什么样的画?这幅画为什么这样难画?如果孤立地将这句话拿出来,读者自然会产生这些疑问;如不看全文,这些疑问可能永远不会得到解答。文章的上文是这样描写这池荷花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请注意这些带点的词语。荷花、荷叶的形状、颜色、姿态本来是静止不动的,但是作者在描写这一池荷花时,却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动”者,“活”也。这些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正是“活的画”的具体体现。作者对荷花“活”与“动”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从独特的角度观察和描写荷花的精妙之处,这些动词的运用,使人感到,荷叶也罢,荷花也罢,花瓣也罢,花骨朵也罢,莲蓬也罢,都在以旺盛蓬勃的生机,以不可压抑的活力,竞相发育成长。作者之所以称这池荷花为“活的画”,正是看到了这池荷花内在的生命力,因此慨叹画家难于将这池荷花画活。这池荷花不仅有着外在的形状、颜色、形态的美,更有着充满蓬勃生机的的内在的美。只有将这池荷花的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结合起来,达到形神兼备,才是一幅“活的画”。我爱故乡的杨梅中这样写道:“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这是一段表达效果极佳的言语。它利用了比喻、比拟、易色等修辞手段,创设了一个富有生气、富有情趣、明丽爽快淡雅的意境。这段文字有生动的形象,有丰富的想象,给读者留下了思维参与的余地,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和再想象的空间。由细雨如丝,想到细密与柔软;由“伸展”想到轻松和舒畅;“贪婪”在这里不再是贬义,却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我们还可以从这段文字中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想到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背景是春雨,杨梅树被当作了人,当作了婴儿,当作了饥渴的婴儿,当作了摆脱束缚后欢快的婴儿;雨水被当作了乳汁甘露,春天被当作了母亲。要让学生体会到雨水浇灌树木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原来可以写成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翠鸟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这段话充满了感情,但却无一个“情”字。这段文字处处都洋溢着“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想逮,是出于喜爱;逮不着打消想法是出于无奈和失望,这种无奈和失望也源于喜爱之情;远观和希望,亦是出于喜爱之情,一个“情”字贯穿于整段文字的始终。练习及答案:1下列语句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建国门立交桥,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波浪轻轻吻着岩石。A夸张比喻反复拟人B反复拟人排比比喻C排比比喻反复拟人D排比比喻反复夸张2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句话采用拟人手法,显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B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用反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系,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肫嫣孛烂睿扔餍掠碧卸恕?BR3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梁那样淳朴可爱。B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C好象是要使控诉更加显得有劲似的,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上又登出了下面这么一段。 D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文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4下列句中“像”字的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像一簇火焰在跳。B他长得是否很像他的哥哥?C收获的庄稼堆成垛,真像座小山。D他那五大三粗的模样难道像庙里的一尊金刚不成?5写出与“风吹芳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6给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选出一项最佳比喻句。 ( ) 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_。A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B好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C正是他那双眼睛D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7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A B C D8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9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10修辞方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句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诗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诗人要把延安巨变尽收眼底的急切心情。C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运用反问,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集中反映了他思念祖国,祈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11下面句中没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久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B扑人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c海浪发出汨汨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D把一种思想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就好像一块生铁经过反复锤炼,结果成了熟铁。12修改画线部分,使它与后面的句子形成对偶。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13能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式对偶的一项是 (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D刺贪刺虐人木三分14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了反复修辞,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真正的尊严是高于生命的。运用排比和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尊严高于生命。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的茶绿色的晚服。运用拟人和比喻写出了山色的变化。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星”,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呢?运用设问和反问,批评了“追星族”缺乏创新和开拓。15下面的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方法,找出最能增强气势,突出“这种作风”危害的一句是( )A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都是一种腐蚀剂。B这种作风怎么样呢?只能是有百害无一利而已。C这种作风,难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D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16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借代方法各属于哪一类。中国劳动人民中有无数个诸葛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吃大锅饭的思想要不得。一间阴暗的小屋子里,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一东一西。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u西装。A用具体代抽象_B用局部代整体_C用特征代本体_D用个别代一般_17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人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修辞方法的辨识与运用强化训练答案修辞方法的辨识与运用强化训练1C 2C 3C 4B 5雨打花儿红6B7C8A 9D 10D 11C 12井冈山青山起伏、峻岭绵绵 13D 14D 15D 16。A- B- C- D-17略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