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52111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9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编 制 说 明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二一一年九月目 录一、工作简况3(一)任务来源3(二)主要起草、协作单位及承担的工作3(三)主要工作过程3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4(一)编制原则4(二)编制要求4(三)编制依据5(四)各章节编制说明5三、数据来源及验证分析20(一)主要数据来源及验证试验(详见表2):20(二)主要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20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27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关系27六、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28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28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28十、征求意见情况28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国标委2010年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列为推荐性国家标准。(二)主要起草、协作单位及承担的工作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全面负责标准研究和起草工作,全面征求意见、验证等工作。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院、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四川省粮食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协助完成标准起草工作。主要协作单位:中央储备粮成都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湖北分公司、中央储备粮广州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江苏分公司、北京市粮食局、四川省粮食局、广东省粮油储运公司、重庆市渝粮集团、四川省德阳市粮食局、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中央储备粮安陆直属库、重庆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等,通过应用验证提出修改建议。(三)主要工作过程该项目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立项。课题组以LS/T 1211为基础,用将近2个月的时间,对我国近两年来粮油储藏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对LS/T 1211颁布实施以来新颁发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粮油质量标准,相关政策法规,相关的国际标准,发达国家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我国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粮油仓储科学技术进展进行了全面具体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研究工作。先后查阅了粮食储藏、粮油仓储科技通讯、中国粮油学报、郑州粮食学院学报、各省市公开出版的粮油科技刊物、粮食储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以及相关粮油科技书刊,分析研究了两年多来粮油储藏方面的科研报告和相关文献;通过国际互联网、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国内外粮食储藏科学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研究了第十届国际储藏物保护工作大会(International Working Conference on Stored- product Protection)和第八届国际储藏物气调与熏蒸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led Atmosphere and Fumi- gation in Stored Products)的全部文献。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对LS/T 1211发布实施以来国内外粮食储藏科学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对国际粮食储藏标准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入正式编写阶段。根据修改完善确定的编制大纲,课题组经过1个月时间的工作完成了讨论稿,经所学术委员会议讨论修改并由国家粮食局网上征求意见,3月初在全国省级粮食仓储处长会议征求意见,经修改完善后,于4月1日由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组织相关专家审定修改后,再度征求相关专家意见并于7月21日召开专家会议集体修改。此后,国家粮食局于8月125日在网上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征求意见。国家粮食局于9月13日组织专家对反馈意见集体讨论修改后,形成送审稿。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写规则是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 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二)编制要求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储粮生态系统理论和储粮安全学为指导,以主体(粮油)安全为核心,通过对储粮技术行为的规范,控制储粮生态条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等),实现粮油安全储藏。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成熟性、完整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基础性。科学性与成熟性本标准的制订将科学性与成熟性放在首位,只规范成熟技术,每一技术都要求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对有争议,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除在标准制订期间能研究解决的以外,留待以后技术发展完善后,在修订时补充。完整性本标准的制订充分考虑粮油储藏设施与技术流程的完整性,要求覆盖主要的粮油储藏设施和技术流程。先进性本标准编制力求代表我国粮油储藏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体现最新科技成果。实用性和基础性本标准编制力求满足粮油储藏过程的实际的需要,对相关成熟技术提出最基本要求,阐明基本原理,以满足各类粮油仓储企业保证粮油储藏安全的基本要求。各类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性质,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三)编制依据本标准的主要编制依据如下:LS/T1211-2008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行标”)以及与粮油储藏技术相关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等。行标发布实施以来我国主要的粮食储藏科学技术研究文献和成果,包括十一五粮食储藏方面的科技攻关成果。 近3年来国外主要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文献,重点是第十届国际储藏物保护工作大会和第八届国际储藏物气调与熏蒸大会文献。(四)各章节编制说明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E、F为资料性附录,与行标相同。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四川省粮食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详见标准稿。本标准为首次制定。0 引言本标准是在LS/T 1211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践,进行充实和完善,特别是补充了植物油储藏的内容。本标准根据粮油储藏安全学和粮油储藏生态系统理论,参照国际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了粮油储藏技术行为。本标准的实施必将为我国粮油储藏安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对本标准的背景和作用做简要说明。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粮油储藏的术语和定义、粮食与油料储藏的基本要求、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食与油料进出仓、粮食与油料储藏期间的粮情与质量检测、粮食与油料储藏技术、储粮有害生物控制技术以及植物油储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油料和植物油的储藏。虽然文字表述上与行标基本相同,但作为国家标准,其含义却不一样:作为我国粮食储藏的国家标准,本标准适用我国境内各类开展粮油储藏业务的企业和单位,既适用于中央储备粮、省、市县级储备粮等国有粮油企业,也适用于其他所有制(如外资、个体)的粮油仓储企业,以及食品、酿造、饲料等行业长期和短期储藏的粮油。植物油储藏技术是本标准在LS/T1211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其内容、结构也与粮食与油料基本对称。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与粮油储藏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8个,包括粮食、油料、油脂、饲料的卫生标准以及其他单项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等。3 术语和定义对本规范涉及的术语作出明确的定义,如:粮油、粮食、油料、油脂、储粮有害生物、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露天储藏、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及各类粮仓的定义等,这些定义仅适用于本标准。其中:粮油、粮食、油料、植物油、储粮有害生物、安全水分、半安全水分、危险水分、高水分粮油、粮仓、房式仓、筒式仓、地下仓、低温储藏、准低温储藏、低氧、缺氧、双低储藏、三低储藏、低剂量熏蒸等术语和定义与行标完全相同;根据专家建议删除了“简易储粮设施”;增加了高温粮、发热粮、粮堆结露、四合一技术、粮情、简易房式仓、土堤仓、就仓干燥,双温曲线图、三温曲线图、植物油库、油罐、油罐组、油罐区、集油池、护油堤,控温储油技术、气控储油技术等术语和定义。其中:粮堆结露:粮食和油料储藏过程中由温差造成的粮食水分快速上升甚至在粮粒及围护结构表面出现凝结水的现象。指粮堆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在粮粒、器材和维护结构内侧冷表面出现凝结水的现象,由于结露初期粮粒能迅速吸收表面的凝结水,肉眼不一定能直接看到,但结露确实已经发生,所以,根据专家建议将粮堆结露定义为:“粮食和油料储藏过程中由温差造成的粮食水分快速上升甚至在粮粒及围护结构表面出现凝结水的现象”,因此本标准对“粮堆结露”的定义从现象到原理都解释得更准确、更科学。粮情:指粮食储藏过程中的粮堆温度、粮食水分含量、感染储粮有害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仓内温湿度、大气温湿度、粮堆气体成分及浓度等情况。这些情况与粮油的安全储藏密切相关,是粮油储藏过程中必须随时掌握的重要信息。土堤仓:指四周筑堤,入粮前下铺防水材料,入粮后上覆蓬布等防水材料的简易储粮设施。从澳大利亚引进国内,技术成熟,是北方地下水位低、少雨地区的简易储粮设施,储粮安全性高于露天囤,在河南等省应用较多。其余都是便于理解油脂储藏方面相关条款的名词术语。4 粮食与油料储藏由于国家粮食局质量标准中心同期制订ISO 6322 谷物与豆类的储藏(以下简称ISO 6322)的等同采用国家标准,对ISO 6322中“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方面的内容仅简略提及,以便与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衔接。本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写入了影响粮油储藏安全的相关因素,引入了储粮生态区域和储粮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本章主要是行标内容,有部分补充。4.1 粮食与油料储藏的基本要求本节全部为行标内容。4.1.1 基本要求在“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之前增加“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入仓粮食与油料质量,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众所周知,先进合理的储藏技术不仅能保证粮油储藏安全,而且可以降低粮油储藏费用,提高粮食的社会、经济效益。4.1.2选择储藏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影响粮油安全储藏的相关因素,强调选择粮油储藏技术时应根据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储藏粮油的种类,粮食本身的耐储性、耐热性和感染的有害生物等不同储藏特性,粮食水分,有害微生物感染,入仓质量情况以及最终用途,仓储设施及设备性能、储藏温度、湿度、粮堆气体成分和储藏时间等储粮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储藏技术组合,营造良好的储粮生态条件,实现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告诉企业应用粮油储藏技术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避免盲目性。众所周知,粮食、油料品质和储藏特性对安全储藏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简要提出粮食和油料品质、耐储性、耐热性和感染的有害生物等公认的影响安全储藏的因素,要求对不同种类粮食的储藏应采取不同的储藏设施与储藏技术。本节所提出的都是公认的与储藏粮油品质变化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在粮油储藏重要学术论著(如佘纲哲主编的粮食生物化学、路茜玉主编的粮油储藏学等)和ISO 6322中都有详细论述,这些是储粮生态系统中来自储藏主体(储藏粮油)本身和客体(粮油以外的生态因子)的影响粮油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同期制订等同采用ISO 6322内容的新国标,本标准仅简要说明影响粮油储藏安全的某些生物因素(如粮油的新陈代谢、酶、有害生物活动引起的发热等)和非生物因素(如储粮温度、相对湿度、粮堆气体成分以及储藏时间等)。4.1.3 我国各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和主要储粮措施这部分根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粮食储备配套技术的优化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引入了储粮生态区域方面的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我国7个储粮生态区域的名称、位置与范围、主要储粮生态条件以及各储粮生态区域应采取的主要储粮技术措施(附录A),均是行标内容。4.2 仓储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全部为行标内容,在行标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很好。4.2.1 粮仓基本要求4.2.1.14.2.1.4要求根据粮食储备、中转、收纳功能的需要,建设相应粮仓设施,配置相应的设备。为确保储粮安全和食品安全,要求粮仓“周围1 km范围内无农药厂、化工厂、炼油厂、石油库和高压电线等污染危险源”。对粮仓选址提出要求。对地下粮仓的选址和建设也提出了基本要求。为粮仓建设、使用和储粮安全提供了保障。4.2.1.5 是我国长期以来对仓内地面的要求。4.2.1.6 墙体内侧墙面应完好平整并设防潮层;墙体无裂缝;墙壁与仓顶、相邻墙壁、地面结合处应严密无缝;墙面应按设计最大的仓容量标明装粮线及高度标尺,并在装粮线处设置密封槽。根据杨浩然等专家建议,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高度标尺”的要求。4.2.1.7 不同储粮生态区域低温仓墙体的传热系数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粮食储备配套技术的优化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对墙体建设材料提出的具体要求。均是原行标的规定。4.2.1.8 4.2.1.12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仓房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受损进行维修改造,应符合LS 8004的规定”。4.2.2 简易储粮设施对露天储粮设施的要求,是确保简易储粮设施及储粮安全的基本要求。4.2.3 其他设备与设施要求根据所处的储粮生态条件、仓型和采用的储藏技术的需要,配备清理、输送、计量、粮情检测、通风、制冷、熏蒸、消防等设备设施。避免了仓储设施、设备盲目配置的情况。均是行标内容。4.3 粮食与油料进出仓这一部分全部为行标内容,在行标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很好。4.3.1 安全要求对粮食与油料进出仓的安全提出要求:进出仓的安全操作与管理按LS 1206的规定执行。行标内容。根据近几年粮库廒间非承重隔墙散装储粮出现事故的情况,增加了“储藏散装粮食和油料的仓房,廒间隔墙应为承重墙”的规定。4.3.2 入仓前的准备对入粮前的仓房设施、货场、包装器材、装具等提出具体的要求,除引入了麻袋、面粉袋两个国标以外,其余均是行标内容。4.3.3 入仓粮油的品质要求在原行标基础上,根据杨浩然等专家建议,增加了“立筒仓和浅圆仓入仓储藏粮食与油料的杂质含量不大于0.5%”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4.3.4 粮食和油料堆存要求 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转基因品种”宜分开储藏的要求。囤垛离墙、柱60 cm以上是行标全国征求意见时,根据部分省市粮食局及专家意见确定的,主要考虑仓房安全和便于日常粮情检查和管理。行标发布实施后,普遍认为该规定很好,很合理。4.3.5 出仓要求本节的规定是为了确保出仓过程中仓房设施和人员的安全,防止仓房损毁事故的发生。这一部分全部为行标内容,在行标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很好。将原低温储藏的注意事项“容量较大的低温或准低温仓,在高温季节出仓时,应使用塑料薄膜或糠包等将粮堆隔离或将未出仓的粮堆进行封闭,防止结露”移至本节,是因为非低温储藏时也有这种情况,这样更合理。增加了“立筒仓和浅圆仓的粮食在出仓时,人员不应在仓内作业和观察,遇到粮仓内粮食结块时,应在仓外用长竿破拱和破坏结块的粮食,使其流畅出仓”。对确保立筒仓和浅圆仓安全出仓具有重要意义。4.4 粮油在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质量检验4.4.1 粮情检测4.4.1.1 温度检测包括粮温(即粮堆温度)、仓温(即仓内空间气体温度)和气温(即仓外大气温度)的检测;根据相关专家建议,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绘制三温曲线图”的要求。这也是判断三温变化是否正常,确定是否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检测范围、检测周期、检测设备、检测点的设置均是行标内容。4.4.1.2 相对湿度检测由于湿度检测对粮油安全储藏非常重要,随着储粮检测技术的发展,湿度检测技术已经成熟,所以本标准明确规定了湿度检测的具体内容。行标内容。4.4.1.3 水分检测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水分检测点的设置,取样及检测方法,比行标内容更科学,更合理。4.4.1.4 害虫密度检测4.4.1.4.1 检测期限近20多年来的粮油储藏实践证明,根据粮温确定害虫检测期限的做法是科学合理的。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2 采样方法根据近20年来的应用情况,分别规定了散装粮和包装粮检测害虫时的采样方法。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3 检测方法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4 器材和场所害虫检测方法详细规定了储粮装具、器材和场所的害虫检测方法。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1.4.5 害虫密度和虫粮等级判定“虫粮等级标准”经20多年来的应用证明是合理的。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4.4.2 储藏粮油质量检验本节与行标内容完全相同。在本章中,体现了5个方面的重要创新:即完善了湿度的检测方法,引入了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应用,更新和完善了品质检测和品质判定标准,补充了新的害虫检测方法。4.5 粮食与油料储藏技术4.5.1 低温与准低温储藏技术 “低温与准低温储藏”是国际国内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根据我国低温与准低温储藏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低温与准低温储藏”放在粮油储藏技术的第一节,目的是作为一种引导,可以理解成粮油储藏技术的首选。行标内容。4.5.2 储粮通风技术这是一项应用多年的成熟技术,近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尽管有机械通风技术,但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然通风仍然是经济有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储粮技术。由于本标准引用的LS/T 1202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已经包含了20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标准只作原则性规定。本节为行标内容。4.5.3 气调储藏 “气调储藏”包括人工充入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气调储藏,密闭储藏和小包装气调储藏;由于LS 1213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范对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作了详细的规定,这里主要结合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现代化二氧化碳气调库建设与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规定气密性标准、密闭材料、不同目的的气调储藏所要求达到的气体浓度指标等基本技术要求,不适合应用气调的情况等。“种子粮不宜用气调技术储藏”是因为气调储藏可能降低种子发芽率甚至丧失发芽能力。要求气调储藏的仓房设施与设备、储粮技术与管理要求必须符合气调储粮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气密性指标和最低漏气量指标,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指标及保持时间的指标,有20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和最近两年的研究验证成果作为技术支撑。均为行标内容。4.5.3.1 二氧化碳、氮气气调储粮用于二氧化碳气调储藏仓房的气密性要求:“按LS/T 1201的规定检测空仓气密性大于300 s,实仓气密性大于240 s”是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全国5个新建二氧化碳气调库进行了验证。“采用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时,二氧化碳浓度要控制在35%以上,保持时间大于15 d”是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全国5个新建二氧化碳气调库进行了验证。二氧化碳气调储藏的仓房设施、储粮技术与管理要求按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操作规程执行。其中: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操作规程是本项目同时制订的强制性标准。氮气气体浓度达到98%以上是氧气浓度2以下的另一种提法。以上均为行标内容。4.5.3.2 密闭储藏 “用缺氧方式杀虫时,粮堆内的氧气浓度应降至2%以下,保持时间大于30 d”; ISO6322-2规定氧气浓度应降至2%以下保持23周,广东省粮科所梁权教授的研究结果为氧气浓度应降至2%以下保持16 d以上;本所檀先昌研究员的研究结果为氧气浓度应降至2%以下保持30 d才能杀死各种虫态的害虫。为确保杀虫效果,在行标制定时进行了验证试验。 “采用密闭或气调技术长期储藏的原粮和成品粮,水分应符合当地安全水分标准”和“种子粮不能采用密闭或气调技术储藏”,是参照ISO 6322-2作出的规定。“种子粮不能采用密闭或气调技术储藏”是避免降低发芽率或丧失发芽能力。4.5.3.3 小包装气调储粮本标准根据成都粮食储藏研究所杨浩然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小包装气调储藏、二氧化碳负压储藏、脱氧剂缺氧储藏和负压储藏等内容,完善了气调储藏技术的内容。4.5.4 储藏技术优化组合粮油储藏本身就是综合应用各项储藏技术,确保粮油储藏安全的过程。行标将储藏技术优化组合写入规范,符合粮油储藏工作的实际。行标实施以来,避免了粮油储藏技术应用的盲目性,降低了储藏成本,使相关技术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行标颁布实施以来,整个粮油储藏行业对储藏技术优化组合的内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粮油储藏行业节能减排、降低仓储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双低”和“三低储藏”的技术一节,明确了“双低”和“三低”的具体实施顺序、氧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技术指标,消除了过去大家对“双低”、“三低”“同时应用”的误解,还三低以本来面目,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引入了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符合储粮技术创新理念。既在本标准中保留了具有我国特色、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的“三低”(其中也包含了“双低”)储藏技术组合,又规范了相关技术行为,对 该技术有重要发展,明确了重要技术指标,赋予了新的生命。在行标颁布实施以来,广大粮油储藏科技工作者和行业内专家对此充分肯定。新增加了“四合一”储藏一节,这是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重要成果。“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粮情检测、谷物冷却机辅助降温技术综合应用”即四项储粮新技术的组合和“压盖隔热、密闭与气调技术综合应用”都是近20年来最有效的技术优化组合。4.5.5不同粮油的储藏技术要点本节根据国家粮食局业务主管部门和部分专家意见,规定了原粮、成品粮、油料和油脂的储藏技术要点。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三种主要原粮,大米和面粉两种主要成品粮。对于原粮、成品粮和油料的共用储藏技术部分如低温、密闭、气调、通风、粮情检测、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等不再重复规定。4.5.5.1 原粮储藏本标准的各项储粮技术都适用于原粮储藏。建议采用低温、密闭、气调、通风等储藏技术。4.5.5.1.2 小麦储藏:小麦是耐储性最好的原粮,耐热性好,因此,可采用热入仓、密闭杀虫技术。新收获小麦后熟作用明显,后熟期长,可采用双低。只要加强害虫防治(麦蛾是专门危害储藏小麦的害虫,应特别注意防治)。完成双低后,秋冬季节应通风降温,实现“三低”储藏。采取以上技术组合储藏的小麦,一般可安全储藏35年。小麦热入仓密闭储藏应用多年,效果很好,虽大中型粮库应用很少,但非常适合小规模(特别是农户)储藏小麦,所以,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热入仓密闭储藏的内容,以便正确使用该技术。4.5.5.1.3 稻谷储藏:稻谷对温度变化反应明显,最好采用准低温、低温、气调等储藏技术,本标准删除了行标规定的“三低”,是因为稻谷后熟作用不明显,难以达到“三低”要求。由于稻谷过度干燥或干燥速度太快容易发生爆腰,影响加工工艺品质,所以,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安全水分含量的稻谷,宜采用轴流风机进行降温通风,冬季尽可能将粮堆温度降至10以下。危险水分稻谷宜采用就仓干燥进行降水,不符合就仓干燥条件时,可采用低温烘干。谷蠹、米象和玉米象是储藏稻谷的毁灭性害虫,是稻谷储藏过程中的重点防治对象。稻谷正常条件下可储藏23年,储藏3年以上则品质迅速劣变。4.5.5.1.4 玉米储藏:玉米胚大,新收获玉米呼吸作用强,耗氧、释放水分、热量多,耐储性差,故“宜采用通风、双低、三低、准低温储藏技术”。玉米象是玉米储藏过程中最主要的害虫,是玉米储藏的防治重点。玉米籽粒大,易破碎,在进出仓时应特别注意;东北地区临时储藏的高水分玉米必须在3月气温上升前及时降水干燥。本标准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进出仓时应入粮口处增设缓冲装置、布料(均分)装置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高空抛料,减少破碎。冬季采用露天和简易仓内暂时堆放的新收获高水分玉米,应在翌年3月底前进行降水处理并转入仓内储藏”。4.5.5.2 成品粮储藏成品粮无颖壳或果皮保护,容易吸湿受潮,受到虫霉危害,品质变化快,故以“包装”、“短期储藏为宜” ,宜采用密闭、准低温、低温、气调储藏技术;成品粮一般直接用于蒸煮食用,故“应尽可能防止污染;不得使用防护剂防治害虫和螨类”。这些都是行标的内容,是成品粮储藏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小麦粉储藏:小麦粉即通常所说的“面粉”,是必须保持一定储藏量,以保证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成品粮之一。小麦粉比表面积大,吸湿、吸异味能力很强,所以“宜采用密闭、准低温、低温等储藏技术,储藏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揉包倒垛”;并且“避免与其他有异味的物质一起储藏”。容易感染粉螨及其它第三食性害虫(如拟谷盗等),故应加强粉螨和拟谷盗的防治。因其孔隙度小,储藏过程中很难自然散热降温,故“新出机的热的小麦粉应经冷却之后再入仓储藏”。大米储藏:大米是必须保持一定储藏量,以保证粮食市场稳定的重要成品粮之一。大米宜采用密闭、准低温、低温、气调等储藏技术。大米比稻谷更容易受到米象和玉米象的危害,应加强防治。4.5.5.3 糙米储藏由于近几年糙米储藏量不断增加,根据专家建议,增加了“糙米储藏”一节,主要采用通风、低温、准低温、密闭、二氧化碳气调等成熟的储藏技术。4.5.5.4 油料储藏在行标基础上,增加了油菜籽和花生储藏的内容。4.5.6 各种储粮设施的储藏技术要点对房式仓、浅圆仓、立筒仓、地下仓和简易储粮设施(土堤仓,简易平房仓或露天囤、垛)的储粮特点、关键储粮技术、注意事项和必须具备的设备配置提出要求。根据目前我国露天储粮仍然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东北三省)和近年部分地区收购的粮食大比例采用露天储藏的情况,在简易储粮设施一节提出了对地基和货位的基本要求、露天粮堆的堆码、露天储粮质量要求、日常检查等基本技术要求,内容详细,可操作性强。其中:土堤仓,简易平房仓或露天囤、垛储粮,维护结构简单,容易受到环境生态因素影响,容易遭受火灾,易受有害生物的危害,必须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储粮安全。所以将“应加强监测和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结露、防渗漏工作,防止有害生物危害”作为基本要求。这些内容在行标发布实施以来,对确保简易储粮设施储粮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证明是科学适用的。根据专家建议,增加了“平房仓储藏技术要点”。4.5.7 特殊情况的处理包括高温粮的处理、发热粮的处理以及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粮油的处理,是应用多年的成熟技术。4.5.8 高水分粮油储藏与干燥本节根据我国每年都有大量高水分粮需要处理,粮食市场放开以后很难收到符合安全水分标准要求粮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偏高水分粮油的储藏条件和储藏时间,干燥方法和基本技术要求。内容科学适用,在行标发布实施以来,对确保偏高水分粮食和油料的安全储藏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标准根据就仓干燥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全面推广应用且节能降耗效果良好的情况,新增了就仓干燥技术一节。4.5.9 技术操作安全本节引入了粮油储藏技术操作和立筒仓、浅圆仓技术操作安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含了近20年来(特别是1998年以来)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数据。技术成熟,科学适用,在行标发布实施以来,对确保粮油仓储设备、人员和储粮安全储藏起到了重要作用。4.6 有害生物控制本章将危害储粮的有害生物分为鼠类和鸟类、害虫和螨类、微生物三大类(即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符合国际习惯。由于微生物的危害直接关系储粮安全,行标将微生物纳入了有害生物控制体系后,收到普遍认可,对防止储粮发热霉变,防止微生物毒素对储藏粮油的污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6.1 基本要求“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储粮害虫与螨类防治方针,“安全、经济、有效”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害虫防治原则,在行标征求意见时,四川省粮食局及其他专家建议把“卫生”也写入原则中,理由是“安全”只包含国家粮油、食品卫生标准的“卫生”,不能完全包含如清洁等“卫生”的内涵,所以采纳了该建议,将该原则改成了“安全、卫生、经济、有效”。行标实施后,该原则受到一致认可。4.6.2 害虫与螨类的控制4.6.2.1 预防措施按6.2的要求做好空仓与器材的清洁卫生和杀虫处理,将粮堆温度和相对湿度降低到害虫种群生长繁殖所需的最低限度,通过保持不适宜昆虫和螨类繁殖的环境,应用防护剂处理粮食或杜绝昆虫和螨类进入粮油仓库等措施,可达到“防”的目的,这是目前公认的防止储粮害虫和螨类的有效措施。其中,保持不适宜昆虫和螨类繁殖的环境包括将粮温和粮堆平衡相对湿度控制在害虫种群增殖所必需的限度以下(如采取干燥、通风或低温储藏等);采用密闭或气调储藏;采用储粮保护剂(如除虫菊酯,有机磷杀虫剂等)以防止害虫进入或杀死入侵的昆虫,安装密封门、窗,在仓房门窗处布设防虫线,安装防虫网。这些都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预防虫储粮害虫和螨类的措施。4.6.2.2 控制技术4.6.2.2.1 物理与机械方法:尽管储粮害虫和螨类的物理与机械控制方法并非立竿见影的最有效的措施,但却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绿色储藏技术,为引导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本标准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控制方法的最前面。“粮温低于4时害虫可在短期内死亡;粮温在48之间时,害虫处于冷麻痹状态;粮温在815之间时,害虫停止活动;粮温在4045之间可抑制害虫发育繁殖;粮温在4648之间时,绝大多数害虫呈热昏迷状态,生命活动衰弱;粮温在4952之间,害虫可在短期内死亡”,这是国内外储粮生态学和储藏物昆虫学研究的结晶,是经过长期储粮害虫防治工作实践检验的一组极具指导意义的数据,为便于表述,列入附录B。储粮害虫与螨类生长繁殖的适温范围则可以从附录B查得,这就提供了储粮害虫与螨类完整的低温、高温和适温数据,可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高温杀虫日晒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杀虫,高温暴晒囤套囤密闭储藏,实际上都是高温杀虫,机械加热杀虫都是我国长期使用的相当成熟的物理杀虫技术。实际应用中,机械加热杀虫可与降水干燥结合进行。低温控制是被长期储粮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储粮害虫和螨类控制方法。过筛除虫是应用时间最长的物理除虫方法,除虫效果虽然不够彻底,但能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在秋冬季节处理后,结合通风降温,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免除熏蒸。压盖防治该技术实际上是防治蛾类害虫的一种防治技术,应用于麦蛾等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很好。气调控制按4.5.3的规定执行。惰性粉控制施用惰性粉控制储粮害虫与螨类在国内外都有很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20年来的硅藻土应用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先后注册了用于粮油储藏的硅藻土。在ISO 6322-3中只简单地提到“用惰性粉处理”,没有具体内容。本标准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基本规定。用惰性粉(如硅藻土等)拌入原粮或种子粮可以擦伤害虫角质层并吸附其体表的蜡层和护蜡层的脂类物质,导致虫体水分大量蒸发而死亡是惰性粉杀虫与防护的主要作用机理,这已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公认,有大量文献报道。辐照杀虫加速电子、射线或其他高频电磁波处理杀虫在ISO 6322-3中仅仅简单提到,也没有具体内容。但国内外在这方面已作了长期、大量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杀虫效果也很好。由于设备(放射源)的问题比较难以解决,目前只用于港口等流量较大,要求进行快速杀虫灭菌处理的地方。本节均为行标内容。4.6.2.2.2 生物防治技术不够成熟,但符合发展方向,ISO 6322-3也有简单规定。微生物产品多杀菌素(spinosad)已在美国登记注册用于储粮害虫防治,实际上,用害虫信息素诱捕也属于生物防治的范畴,这在我国也早有应用。本标准只提出基本原则和要求:“用于控制储粮害虫和螨类的苏云金杆菌等病原体、昆虫信息素和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并经农药管理部门进行农药登记”。行标内容。4.6.2.2.3 植物源农药防治作为绿色或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用于储粮害虫防治的研究,国内外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国内近20年来研究成果众多,在储粮害虫防治方面也有应用,但是植物源农药有的也有剧毒,为正确引导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于应用,避免盲目使用造成对粮油的污染,本标准新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作出了“用于控制储粮害虫和螨类的植物源农药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并经农药管理部门进行农药登记”的规定。行标内容。4.6.2.2.4 储粮化学药剂杀虫本标准在LS/T 1211 化学药剂杀虫杀虫前面增加了“储粮”二字,以免引起外界误解。储粮化学药剂杀虫是预防失败,其他方法除治无效时,迅速扑灭储粮害虫与螨类的最后手段,也是立竿见影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伴随化学药剂的使用,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粮油中的药剂残留等问题,所以,本标准将其放在“昆虫与螨类控制”的最后位置。由于LS 1212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的内容包含了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的内容,本标准只规定了:储粮化学药剂的种类与使用的一般要求、空仓与器材杀虫剂、防护剂和熏蒸剂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其中:种类与使用要求用于储粮害虫控制的化学药剂的种类、剂量以附录C的形式列出。使用要求应符合LS 1212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的规定。其中,附录C的内容做了大量验证工作,详见“主要验证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结论,预期的经济效果”部分的说明。应用了熏蒸剂或防护剂的粮油,药剂残留量应符合GB 2715和GB 2716的规定。空仓与器材杀虫剂本标准和1212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根据空仓与器材杀虫剂的用途,将“敌敌畏、50%的农用马拉硫磷、50%辛硫磷乳油和50%的杀螟硫磷乳油等杀虫剂可用于处理空仓、运输工具(车船等)、装具(麻袋等)和输送设备”的化学药剂定义为“空仓与器材杀虫剂”,使应用时不至于将其直接用在粮食上。这些杀虫剂仅限于空仓或器材杀虫,不能作防护剂使用,不能与粮油接触。防护剂也称储粮保护剂、谷物保护剂,是一类残效期较长,施用到原粮中在粮食储藏期间起防止和杀虫作用的高效低毒药剂,近20年来,国内外均已广泛用于储粮害虫防治,使用技术已经成熟。由于GB/T 22498 粮油储藏 防护剂使用准则已根据行标做了详细规定,本标准仍按行标规定,仅对防护剂的应用提出基本要求。其中:“用同种储粮的糠壳或无毒惰性粉等作载体,也可采用喷雾机械在入仓的输送皮带上定点定量施药”是施药方法,“用同种储粮的糠壳作载体”是因为一些粮食进口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进口粮食中的植物性有机物质有限制。要求“在高温高湿储粮区,热湿储粮区和中温低湿储粮生态区,储粮时间超过1年或储藏时间半年但需要度夏时,底层和表层30 cm50 cm粮食可施用防护剂”,主要是因为这些储粮生态区域虫螨危害问题突出,大量应用研究文献报道表明,应用储粮防护剂是这些地区最经济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其余储粮生态区域长期储藏的储备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施用防护剂,本标准不作规定。熏蒸剂熏蒸剂在储粮害虫和螨类的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前期颁布LS/T 1201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过程和GB/T 17913粮食仓库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的基础上,目前已形成磷化氢熏蒸技术规程报批稿,并且,GB/T 22497 粮油储藏 熏蒸剂使用准则已根据行标做了详细规定,。鉴于以上原因,本标准只规定了熏蒸剂应用的一般技术要求,以附录D和附录E的形式,分别列出了不同温度下不同虫种不同密闭时间的浓度(mL/m3)设定和稻谷、小麦、玉米3个主要粮种进行熏蒸杀虫时磷化铝片剂(或丸剂)的单位用药量。4.6.3 微生物的控制简要叙述控制微生物的主要方法:包括通过降温和干燥技术,降低储粮水分和温度,抑制储粮微生物生长;储藏期间防止或及时消除粮堆结露(如及时通风等);对高水分粮油及时采用适当的降水处理(如烘干、晾晒等);用臭氧控制微生物生长与危害;用有机酸及其盐类(如丙酸、山梨酸、山梨酸钠等)进行应急处理。这些都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控制微生物危害的成熟技术。在行标发布实施以来,得到全行业普遍认同。4.6.4 鼠类与鸟类的防治“做好库区卫生,检查并堵塞鼠类进入的通道”目的是发现破坏鼠类生存环境,有效减少库区老鼠密度。“粮仓门窗外应设置挡鼠板”是防止鼠类进入粮仓的有效措施。规定“宜采用诱捕、毒杀或熏蒸等方法杀鼠。采用毒杀方法灭鼠时,应使用经国家农药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灭鼠剂,由专人负责投药、设立警戒标识和处理残余饵料。熏蒸灭鼠应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行。进入仓内的鼠类宜用捕杀或器械除治,不宜采用毒饵毒杀。这是为了确保药剂和使用安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对鸟类则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提出了只防不杀的原则,这也符合ISO 6322-3的基本原则。5 油脂储藏5.1本标准中增加了油脂储藏基本要求的内容,对油脂储藏的基本要求及选择储藏技术应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规范。规定了依据五种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油脂储藏技术。5.2本标准中增加了油脂储藏设施的基本要求,对油脂储藏设施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范。对油库、油罐区、油罐体、输送系统、油泵房、检化验室、管道清扫系统等进行了规定。5.3本标准中增加了油脂出入库方面的规范,对油脂入库前的准备、油脂入库和油脂出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对油脂入库前的库区相关设施设备的检查、油罐的清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油脂入库的质量、不同特性的油脂的储藏、单罐储藏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对正常储存条件下油脂储存期及油脂出库过程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规定。5.4本标准中增加了油脂储藏过程中检测检验方面的规范,对油脂温度检测、油位检测、质量和卫生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油脂温度检测方面主要对检测内容、检测周期、检测设备、检测点的设置进行了规定;油位检测方面主要对检测周期、检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质量与卫生检验方面主要对检验周期、检验项目、取样、检测方法等进行了规定。5.5本标准中增加了油脂储藏管理方面的内容,对油脂储藏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对油库区的管理、灌区配套设备、罐体及灌区消防设施的管理等进行了规定。5.6本标准中增加了油脂储藏技术方面的内容,对常规储藏技术、保温储油技术、充氮储油技术等进行了规范。常规储藏技术主要对其适用范围、设施条件、储油措施、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规定;保温储油技术主要对其适用范围、设施条件、保温措施、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规定;充氮储油技术主要对其适用范围、设施条件、充氮操作等进行了规定。6 相关附录本标准的6个附录全部是LS/T1211的附录,未作任何改动。附录A 中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生态特点及主要储粮措施,规范性附录(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重要成果)。附录B 主要储粮害虫与螨类种群增长的最低和最适条件,(资料性附录,ISO 6322的附录)附录C 常用储粮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规范性附录,数据来源:1987版规范)附录D 低剂量熏蒸和补充施药推荐的磷化铝(或丸剂)单位用药量(规范性附录,数据来源:LS/T 1201)附录E 不同温度下不同虫种不同密闭时间的浓度(mL/m3)设定(规范性附录,数据来源:LS/T 1201)附录F 陷阱诱捕检测储粮害虫的方法(资料性附录,数据来源见7.4.1.3编制说明)三、数据来源及验证分析(一)主要数据来源及验证试验:本标准所采用的数据均为行标原有数据,在行标制定过程中均经过认真验证确认。其中: (二)主要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1安全间隔期(1)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表1安全间隔期的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药剂一般施药浓度国家卫生标准常规半衰期(数据来源)最低安全间隔期防虫磷15mg/kg8mg/kg168天稻谷(试验)、210天小麦(试验)、210天玉米(试验)7个月杀虫松15 mg/kg5 mg/kg14周4个月凯安保0.5mg/kg0.5 mg/kg(溴氰菊酯)大于1年(资料)3个月甲基嘧啶硫磷8mg/kg5 mg/kg280稻谷(试验)、256小麦(试验)、261玉米(试验)8个月保粮磷5 mg/kg (杀虫松)0.5 mg/kg (溴氰菊酯)保粮安0.5 mg/kg (溴氰菊酯)谷虫净0.5 mg/kg (溴氰菊酯)(2)验证数据 在确定安全间隔期后,根据试验或文献资料进行了杀螟松、防虫磷、甲基嘧啶磷的数据验证。表2:小麦用杀螟松实仓试验残留测定结果(mg/kg)储存期处理剂量机械喷雾法药糠载体法5 mg/kg10 mg/kg5 mg/kg10 mg/kg二月2.05.22.63.9六月2.44.02.95.7十月1.44.02.24.8表3:稻谷中防虫磷残留量(mg/kg)剂型防虫磷有效剂量不同储藏期(月)时的残留量(mg/kg)0136912防虫磷颗粒剂30mg/kg4.803.892.762.473.201.67防虫磷药糠30 mg/kg1.482.606.186.464.790.59表4:稻谷用甲基嘧啶磷处理后的残留情况处理浓度处理时间(月)甲基嘧啶磷的残留情况5 mg/kg10 mg/kg15 mg/kg0.24.2510.1111.5117.1414.4321.8727.1714.7828.4537.798.0319.5066.4511.9013.6594.188.226.48122.827.115.28表5 稻谷用5 mg/kg甲基嘧啶磷喷雾处理后加工品中的残留情况加工品种类处理时间(月)甲基嘧啶磷的残留情况(mg/kg)稻壳细糠精米米饭344.506.030.26未检出620.9511.900.20未检出911.3111.110.23未检出1210.269.630.36未检出表6 稻谷用10mg/kg甲基嘧啶磷喷雾处理后加工品中的残留情况加工品种类处理时间(月)甲基嘧啶磷的残留情况(mg/kg)稻壳细糠精米米饭362.958.930.20未检出638.1515.450.25未检出920.8013.530.25未检出1219.4818.480.44未检出表7 稻谷用15mg/kg甲基嘧啶磷喷雾处理后加工品中的残留情况加工品种类处理时间(月)甲基嘧啶磷的残留情况(mg/kg)稻壳细糠精米米饭3130.6521.810.32未检出654.5525.150.40未检出938.0622.520.35未检出1224.8118.660.49未检出表8 甲基嘧啶磷实仓施药后粮堆中的农药残留及1年的降解情况位置检测出的甲基嘧啶磷残留量(mg/kg)施药前施药后14d施药后1年表层011.03.700.2m05.10/1m03.600.072m00.500.023m00.200.044m00.100.00通过对施药后甲基嘧啶磷残留的检测,虽然施药最高点的浓度为11.0 mg/kg,但经过1年的储藏期后残留降解至3.7 mg/kg,低于粮食卫生残留标准5 mg/kg。2杀虫效果(1)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表9杀虫效果的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药剂名称用药量数据来源空间粮堆空仓器材磷化铝36(g/m3)69(g/m3)36(g/m3)试验和资料磷化锌36(g/m3)813(g/m3)510(g/m3)试验和资料磷化钙1020(g/m3)1030(g/m3)1020(g/m3)试验和资料氯化苦2030(g/m3)3570(g/m3)2030(g/m3)试验和资料敌敌畏(乳油)0.10.2(g/m3)-0.20.3(g/m3)试验和资料敌百虫(原油)-30g/(0.51%)试验和资料辛硫磷(乳油)-30g/(0.1%)试验和资料杀螟硫磷-30g/(0.1%)试验和资料马拉硫磷-30g/(0.1%)试验和资料防虫磷(原油)1020mg/kg试验和资料凯安保0.40.75mg/kg试验和资料杀虫松515mg/kg试验和资料保粮安1020mg/kg试验和资料甲基嘧啶磷510mg/kg试验和资料保粮磷12500试验和资料谷虫净1:10002000试验和资料(2)验证数据表10 甲基嘧啶磷乳油对三种主要储粮害虫成虫处理14天防治效果防治对象粮种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甲基嘧啶磷(有效成份)对 照5mg/kg10mg/Kg15mg/Kg防虫磷10mg/Kg空白玉米象稻谷1001001001003小麦1001001001002谷 蠹稻谷91100100805小麦94100100746赤拟谷盗稻谷100100100572小麦100100100482甲基嘧啶磷乳油对三种主要储粮害虫成虫的防治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小麦、稻谷中甲基嘧啶磷有效剂量为5mg/Kg就可以100%防治玉米象、赤拟谷盗成虫。表11 甲基嘧啶磷乳油对三种主要储粮害虫虫卵、蛹和幼虫的防治效果防治对象粮种56天后羽化出成虫的活虫数量(头)甲基嘧啶磷(有效成份)对 照5mg/kg10mg/Kg15mg/Kg防虫磷10mg/Kg空白玉米象稻谷0000165小麦0000123谷蠹稻谷10032129小麦00062145赤拟谷盗稻谷0004390小麦00046178表12 保粮安室内混合小麦后对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