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51697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提纲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知识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的知识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项目纬线经线定义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形状圆,自成纬线圈半圆长度纬度相同,长度相等。纬度越低纬线越长,0赤道最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与纬度 项目纬度经度零度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表示方法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度数的划分和变化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向北逐渐增大至90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逐渐增大至180半球界线0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20W往东到160E为东半球重要的经纬线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南北回归线:23.5N、23.5S南北极圈:66.5N、66.5S东、西经度划分:0和180东、西半球划分:20W、160E西半球:160E18020W东半球:20W 0160E4、 经纬网定位(重点内容)0151530309060ABC 图一:A在B的东北方向,C在A的东南方向 ; A( 0, 60W)B(30S, 75W)C(30S, 0)ABC03060图二:B在C的正北方向A( 0, 30W)B(30N,60E)C(30S,60E)8- 甲: (50N,20E) 北 半球、 东 半球 中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北温 带 乙: (20S,170W) 南 半球、 西 半球 低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热 带三、地球的运动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意义(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南顺北逆一天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四季的更替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时 间序号节 气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3月21日前后B春分赤道(0纬线)昼夜等长6月22日前后C夏至北回归线(23.5N)昼长夜短9月23日前后D秋分赤道(0纬线)昼夜等长12月22日前后A冬至南回归线(23.5S)昼短夜长4、昼夜长度的变化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南半球极地四周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点周围极昼南极点周围极夜秋分日9.23至次年春分日3.21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点周围极夜南极点周围极昼夏至日6.22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5、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1)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2)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6、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冬季相反;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的知识: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 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a.如图幅相同,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A、1:200000B、1:1000000C、1:300003、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ABC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 ABC (2)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 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3)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a. 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只有正南正北。b. 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是西经,同一纬线上只有正东正西。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a判别南北极: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b辨别东西:东西为相对方向,根据自转箭头指向来辨别东西方向(应根据略弧段即两点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定向)ABC0302040例: 左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右图中甲点在乙点的 正西 方向, 乙点在丙点的 正北 方向, 丙点在甲点的 东南 方向。 4、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叫注记。海平面甲乙AB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如上图)A是相对高度 B是海拔 把陆地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 拔相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相等。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山峰) (山谷) 高弯为谷,低弯为脊 (山脊) ( 盆地) 图中A(鞍部) 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工程量小,蓄水量大的优点。 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6、读右图回答:(1)和坡度较陡的是;(2)和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并绘出河流流向;(3)C、D相对高度(即等高距)是 200米 。7、读右图回答:(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山峰 鞍部 陡崖 山脊 (2) 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坝址的是 丙 ,因为在此修建坝址工程量最小,需水量最大。(3)甲在丁的东北方向,丁所处地形类型为盆地。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任意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 大陆 ,最大的大陆是 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E是 海峡 B是 半岛 ,最大的半岛是 阿拉伯半岛 C是 岛屿 ,最大的岛屿是 格陵兰岛 D是 大洋 ,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3、七大洲的分布: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南极洲 ;全 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 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 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最大、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课本33页图2.7)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欧洲与非洲分界线:地中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二、地形 1、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一般高于500米,边缘陡峻;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 ;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 。 两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海拔小于500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 刚果盆地 。3、 海陆变迁 1、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2、德国的 魏格纳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轮廓、古老底层、动物物种的相似性;3、板块构造学说:地表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板块是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板块相对移动方向边界的类型地貌案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面积扩大、大西洋面积扩大板块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消亡边界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消亡边界海沟、岛屿、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嘞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分布成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一、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天气气候区别1、 短时间 2、多变性 1、较长时间 2、相对稳定性 联系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2、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 云层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3、天气符号(课本49页图3.5)常见的天气符号要记住。4、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向:风的来向;风力:风的强弱; 风尾,风尾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但4道风尾为7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例: (西北风六级) (北风六级)(东北风八级)2、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分布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2、气温的变化: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日平均气温: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所有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12个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55):由低纬度向高纬递减; 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0.6 。例:A地海拔720米,气温是28.8,B地的海拔是1520米,问:B地的气温是244、降水的主要形式为降雨,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雨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见P65):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或内陆降水少。原因:大陆西岸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降水少,大陆东岸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雨极乞拉朋齐(印度),世界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智利)6、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