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河北中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478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河北中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河北中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河北中考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 科 综 合 试 卷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I(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A钙B铁C锌D碘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A煤炭直接燃烧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D提倡多开汽车 3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4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B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C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5.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B.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能量的变化B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析出晶体C.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7.图2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的蒸发B食物的腐败 C金属的冶炼D蜡烛的燃烧9.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是晶体 B.棉花是合成纤维C石墨是绝缘体 D.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10.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蓄电池充电:电能一化学能B发电机工作:电能一机械能C.萤火虫发光:生物质能一光能D内燃机工作:化学能一内能一机械能11.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红外线能验钞B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C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馁态氮肥D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12.图3所示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1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C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D丁图:向一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5第一位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焦耳 C.安培 D.奥斯特1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kg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cm 17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B高压带电体不能接触,但可以靠近C保险盒内熔丝熔断,可用铜线替代D家用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18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1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20.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利用了惯性B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C自行车停止蹬踏后,仍继续前行,是因为人和车都具有惯性D地球由西向东转,人竖直向上跳起来,仍落回原地,是因为人具有惯性21如图6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A=2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甲=2S乙。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22.如图7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o为定值电阻。将滑片P置于中点,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下列情况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A.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B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201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 科 综 合 试 卷卷II(非选择题,共76分)注意事项: 1、答卷II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2、答卷II时,将答案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第24小题3分,其他小题每空1分,共34分)23图8是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时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未打开前向下做加速运动。原因是_。 (2)降落伞打开后,最终匀速降落。运动员在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答:_。(3)针对运动员匀速降落过程,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_?回答:_。24小明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m,他到像的距离是_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9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25小明家有额定功率均为40W的电风扇和白炽灯,它们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_产生热量多。小明家还有一个“220V1500W”的电热水器,将其单独连接在电路中,发现电能表(如图10所示)上的铝盘121s内转了125转,电热水器消耗了_J的电能,他家的实际电压为_V。(电热水器内电阻丝的阻值不变)2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处不在的弹簧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城发挥着重要作用。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侧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_。(2)胡克的结论是_。(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表格,空格中的数据 是_。 (4)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_。(短文中实例除外)27小明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_。 (2)水和煤油比较,_吸热能力强。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4,则水的温度升高了_。 c水=4.2103J/(kg),c煤油=2.1103J/(kg)28如图12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_。(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9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卜列问题。(1)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_的主要来源。(2)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下列物质不辱于合金的是_(选填序号) a.黄铜b不锈钢c铁矿石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5)稀土元素铺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三氯化馆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梢的化学式为_。30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13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溶液。(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 31.图14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丁的化学式为_。(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_(只写一种))(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写出A的一条用途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32根据图15所示的实验图,在一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通过真空罩可以看到手机来电显示灯在不断闪烁,说明电磁波_。 (2)乙图: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制作_。(3)丙图:口吹硬币跳过栏杆,说明_。(4)丁图: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_。33小明用天平、细绳、烧杯和水(水=1.0g/cm3)测定某工艺品(实心)的密度。 (1)实验过程如下: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g。 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16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208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_cm3. 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7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_g。 工艺品的密度为=_g/cm3。(2)小明测量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或“偏小”),是由于_。 (3)被测工艺品是由下表中的某种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_(举一例)。3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灯丝阻值在10一15之间。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52A”、“201A”)两个,导线若干 (1)图18是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_。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9所示,读数为_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W。 (4)小红没用电压表,但多用了一个开关,其它器材与小明的相同,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她设计的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及测定额定功率的表达式。实验步骤: 表达式:P额_。 35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 用FeCl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探究过程】(1)小红先从反应物分析,因为_,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小明提出疑问: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_。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4)小明仍有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1的对比实验:_,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巨,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5)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_溶液中,观察到_【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拓展探究】请再用一种方法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_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20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g.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7如图21所示,重为16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运动了0.5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所示。己知动滑轮重0.5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5倍。求:(1)拉力F的功率。 (2)拉力F大小。 (3)克服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38.图2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标有“2V2W”字样。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a点时,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b点时,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比为8:11。己知滑片P分别置于a、b两点时,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为4:1,(灯丝电阻不随温度改变)求:(1)灯丝电阻。(2)滑片P分别置于a、b两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之比。(3)R0的阻值。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