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矛盾的观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378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矛盾的观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复习矛盾的观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复习矛盾的观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的观点编稿:谷红梅 审稿:谷红梅 责编:周丽萍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观点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这一知识点是在高考中频繁考察的内容,需要同学们从知识结构上要掌握准确、完整。一、高考考点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二、考点分析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正确理解对立统一及其关系是理解矛盾含义的关键。(2)统一(同一)性和对立(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属性、趋势。材料中如果涉及“相互区别,相互竞赛、相互竞争”等等,这些都是对立的具体形式。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他者、即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双方的转化还包括地位的转化。(3)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统一离不开对立。依存只存在于对立面之间的依存。并且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都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对立离不开统一。必须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4)注意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和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矛盾普遍性、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就需要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统一,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是因为事物自身矛盾的特殊性。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了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一个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包含着各自特殊的矛盾。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在把握住矛盾双方的特点,才能在总体上、在相互联结上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矛盾解决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各不相同,就在于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一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改造世界就是要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对于这一原理,需要同学能够根据材料解读出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的信息。例如某个城市、某个人、某个具体行业、产业、企业等等时,常常体现的就是矛盾特殊性。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l)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还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是从矛盾的“存在”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普遍性还可以理解为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同类事物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它是人们对同类事物总结、概括、抽象出来的。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是每一个具体的矛盾又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各自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相互联结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结。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因为普遍性是同类事物中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它只存在于各种特殊性之中,不可能存在于特殊性之外。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对二者的关系,尤其要注意表述,在选择题中是比较容易设置陷阱的,如说成“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两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比如阶级斗争,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说,是矛盾的特殊性,但是对阶级社会来说,是矛盾的普遍性。因此,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我们掌握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第二,有助于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抓好典型”、“解剖麻雀”等。第三,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含义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对立。主次矛盾在含义、地位和作用上是不同的。两者相互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事物发展中,虽然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但是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解决了,原来的次要矛盾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矛盾。或者主要矛盾虽然没有解决,但是由于出现新的条件,主次矛盾发生了相互转化。(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方法论要求。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反过来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因此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防止“单打一”。6、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对立。矛盾的主次方面在地位、作用都是有差别。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两者又相互依赖。第一,两者相互依存。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但是不能离开矛盾的次要方面单独存在。第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矛盾的主次分面发生了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时,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同时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而不是均衡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三、易混易错如何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会判断材料中涉及的主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比较容易判断的方法就是看材料的关键词。如果材料是给事情(物或人)定性,评判其优劣、利弊、得失、好坏、正误等,有“主导、主体、主流(支流)、优势、总体上、大多数”,常常是矛盾主要方面。如果材料中有“中心、重心,重点、关键、突破口、根本上、首要”等词,往往是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