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东佛山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0472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广东佛山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广东佛山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广东佛山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 选择题(2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D )。A. 弥漫(n) 轩榭(xun) B.绮丽(q) 抽噎(y)C.徘徊(hu) 倔强(jin) D.狡黠(xi) 残垣(yun)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D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栽途的寒冬。A.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B. 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C. 由于“用工荒”,那家工厂又在大门口贴出了招工启示。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 C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 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 。八宝酒, ,是八样东西泡的酒。A. 渡过 中止 顾名思义 B.渡过 终止 望文生义C.度过 终止 顾包思义 D.度过 中止 望文生义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B )。 A.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他却决心要走下去,走到那光辉的终点。 B.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C.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A )。 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可以让我们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 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这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6.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B.遂用猖獗(凶猛而放肆) 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任重而道远 B.环而攻之而不胜C.日出而林霏开 D.足肤皲裂而不知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B.君谓计将安出(你认为我的将领应从哪里出兵呢)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确实是天资助将军的原因)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们哪一个敢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9.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诸葛亮在对形势前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B.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C.诸葛亮认为,对曹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孙权“不可与争锋”。D.诸葛亮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基础,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定中原。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本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B. 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呆板,如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只用了一个“善”字。C. 诸葛亮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推理严密,由近及远,层层递进。D. 本文选自陈寿的三国演义,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作的回答。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00分)3、 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 (1)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诗经蒹葭) (2)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齐王纳谏后“令初下”时情景的语句是: , 。12. 综合性学习。(5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这些对象曾经触动过你那年轻而敏感的心。班级将开展“我也追星”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在以下备选对象中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以及理由。请你踊跃参加。(限80字内)备选对象: 杨振宁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4、 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13至23题。(1) 冬 荷李木生(1)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2)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3)湖,真的死去了吗?(4)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5)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6)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7)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8)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9)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10)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11)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12)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13)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14)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15)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16)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选自2011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 2012年出版 有删改)13.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3分)答: 14.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多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3分)答: 15.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2)段。(3分)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 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答: 16.第(3)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回答。(2分)答: 17.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 (2) 变暖的地球(1)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家的房子里,地面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往外冒水。水把房子的地基都泡了。普布原以为是住在湖边的缘故,但是当他们把家搬到离湖更远的地方时,冒水的事情依然发生,对此,即使是村里最年长最有经验的老人也无法解释。(2)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楚,但青藏高原的确发生着历史记载上从未有的变化:冰川在消融、冻土在解冻、沼泽在滋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地球变暖了。(3)为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早在100多年前,人类就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了多个温度测量站,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如今,全球有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能够准确测量出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温度变化。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温度。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4)0.74,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温度变化,因为任何一个季节和昼夜的温差都要比它大很多。其实,地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全球温度的细微变化,在全球不同地区,却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变暖轨迹。赤道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并不大。但在北极,50年内平均温度却升高了大约7。在南极西南部,50年内升高了大约4。青藏高原,30年内升高了近1。而在许多海洋地区,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温。地球上的一切其实都相互关联。因此,0.74的升温,并非微不足道。它会因为不同地区升温的差异,对地球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5)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厘米。17厘米,看起来微小,但它却带来了巨大了影响。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由3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最高海拔只有4米左右,居民住房距离海岸仅1千米左右,海平面上升正在吞噬着他们的家园。2011年,基里巴斯政府表示,将考虑举国搬迁至类似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人工岛屿。(6)为什么海平面仅仅上升了17厘米,就让人们束手无策呢?大海并不总是平静的,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由台风或热带风暴将海水推入海岸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海平面上升会使潮流和波浪增强,从而进一步放大风暴潮的威力。(7)遭遇这种威胁的不仅仅是岛国,还有广大的沿海国家。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如果海平面继续上升,专家推测,到2050年,海平面将比2000年上升30厘米,一旦海水越过防护设施,一半地区将会被淹没,珠江三角洲的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沦陷在海水之中,上千万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8)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线50千米以内的沿岸地区。受到威胁的还会有更多我们所熟悉的城市。未来,地球变暖或许会使世界版图变成另一番模样。(选自走进科学2012年5期 有删改)18.简述本文认为地球变暖的科学依据以及地球变暖的影响。(4分)答: 平均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生命,破坏人类生活坏境。 19.说明文的语言讲究严密、准确,请从第(7)段划线句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3)中国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处在海平面以下。答: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中国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低,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20.请根据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解释普布家地面冒水的原因。(3分)答: 因为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以地面冒水。 (三)名著阅读A (1)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正如他们中最伟大的一个,亦即我们将叙述其生平的那个人所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只有一些为群氓而立的腹中空空的偶像,时间会将它们统统摧毁。成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2)我们试图在此为之立传的这些人,他们的人生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剧性的命运使他们的灵魂在肉体和精神、贫困和疾病的磨难中经受锤炼;或是目击同胞遭受不可名状的苦难和羞辱的折磨,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受到摧残,心灵为之撕裂,使他们每日都在痛苦中受煎熬。他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不幸的人们啊,切勿过分怨天尤人!人类中最优秀的人物与你们同在。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如果我们太虚弱,就把头枕在他们膝上稍事休息。他们会抚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涌流着公正之边和强大之善的激流。甚至无须询问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声音,仅从他们的眼睛、从有关他们生活的记述中,我们就能读懂:生活从来不曾像在患难中那样伟大、丰盈和幸福。B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2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A(2)段、B段的内容。(4分)答: 22.A(1)段关于伟大论述,出现了两个概念:“伟大”、“显得伟大”,你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为什么?请在B段中选取内容具体分析。(3分)答: 23.A(2)段中说“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读了贝多芬传,你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什么营养?请结合贝多芬的事迹,谈谈你的体验。(3分)答: 五、作文(50分)24.按要求作文。(50分)请以“歌从心底唱起”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附加题(共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镜喻清钱大昕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仕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知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染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已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选自潜研堂文集)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译文: 2. 本文告诉我们做人的什么道理?(3分)答: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3、4题。舟行明吴承恩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注释】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3.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 4.“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答: 佛山市2012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一、基础知识(第小题2分,共10分)1.D2.B3.C4.B5.A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6.B7.D8.A9.C10.C第卷说明:凡主观题,文字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题号分值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分)11.(10分)(1)白露未西晞;(2)天涯若比邻;(3)折戟沉沙铁未销;(4)会挽雕弓如满月;(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评分说明:以上每小题2分,各题错、漏、多一字扣1分,每小题分扣完为止。)12. (5分)示例一: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领导技术人员成功研制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大大提升了国防力量。他是我崇拜的名人,值得我学习。示例二: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慷慨豪迈,富有献身精神;当风雨即将来临其他动物胆怯躲避时它却以“胜利的预言家”热情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它是我崇拜的对象。(评分说明:看法:要准确写出对对象的总体评价2分;理由:能结合课文或相关事迹,准确讲述所写对象某一方面内容,有理有据2分;语言表达:能围绕对象作阐述,语言通顺,思路清晰1分。)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35分)13.(3分)有君子风骨:柔韧劲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迎难而上,勇于抗争。自信恢弘;合作担当;富有梦想。(评分说明:上述4个方面任答对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只写“有君子风骨”得1分;写“出淤泥而不染”不得分。)14.(3分)以太阳为线索(1分),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1分);也为写荷提供了明丽的背景,同时展现冬荷在不同背景下的特点(1分)。15.(3分)示例一: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 示例二:写冬湖的苍凉、落寞(1分),为下文写冬荷的顽强作铺垫(1分),也衬托了过去荷叶生长的茂盛、荷花开放的热烈、荷湖生命的灵动(1分)。 示例三:巧妙化用名句,如“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就化用了诗句“早有蜻蜓立上头”(2分),写出了荷湖过去生命的灵动和现在的苍凉、落寞(1分)。 (评分说明:本语段可从多方面或某一点进行赏析,例如,想象,联想,对比,先抑后扬,句式,炼字等,须分析透彻,合情合理。)16. (2分)湖并没有死去。因为有充满生机的荷,让热的生命醒目着,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亲弥净(1分)它与所爱者携手随苦难,享受幸福(1分)。 (评分说明:只作判断不写理由不给分。)17.(4分)不矛盾,“醒着”指的是冬荷正处在遭受风霜雨雪摧残的现实中(2分);“梦正酣”指的是冬荷对生活对未来依然充满憧憬和梦想: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生生不息的梦,来年夏天整个湖仍将是荷的世界(2分)。 (评分说明:只作判断不写理由不给分。)18.(3分)科学依据:经过全球2万多个温度测量站测量计算,结果显示,最近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影响:地球变暖已经使岛国遭遇威胁,家园正在被吞噬;如果地球进一步变暖,海平面继续上升,世界版图将变成另一番模样。 (评分说明:科学依据2分;影响共2分,现在及示来影响各1分。科学依据中不答出“最近100年”、“0.74”不给分;未来影响中不答出“将”不给分。)19.(3分)示例一:“绝大部分”表范围(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海拔不到一米的范围(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二:“不到1米”,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示例三:13“%”,运用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珠江三角洲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的范围(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20. (3分)地球温度升高(1分)。导致青藏高原冻土融化(1分),使原本封冻的水从地下冒出来,所以普布家地面冒水了(1分)。21.(4分)号召不增的人们汲取英雄的勇气(2分);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2分)。22.(3分)示例一: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受难的人们而写的。 示例二: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虽历经磨难,但他却隐忍自己的痛苦,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世界没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欢乐,增加人们的勇气。) 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在生活窘迫和精神受到折磨的情况下还以巨人般的毅力进行创作给人们勇气和力量(安慰人们,鼓励人们)。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控艺术的最英勇的力”一句告诉我们,面对苦难,贝多芬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去反抗,去征服。(评分说明:判断及解释1分;例句1分,分析1分。)23.(3分)(评分说明:贝多芬的事迹1分;紧扣事迹生发的体验2分;不扣事迹空泛谈体验,只给事迹1分,体验不给分)五、作文(50分)等级分值评分标准一类卷(50-45分)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语言得体、流畅。二类卷(44-40分)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很少错别字。三类卷(39-30分)立意基本正确,能表现中心。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不多。四类卷(29-15分)立意不明确,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中心。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五类卷(14分以下)无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结构残缺,不成篇章。文理不通,错别字多。说明:1、评分由两人独立进行,两者评分相差6分(含6分)以上,要交由评卷小组复评。2、加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加1-5分(加到作文满分为止):立意深刻;选材新颖;语言优美。3、扣分:不足500字的,每少30字扣1分;文中错别字超过3分后,每1个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文章中出现真实姓名或真实校名的,降一等级评分;出现抄袭、雷同的文章,语气确凿,一律按五类卷评分。附加题(10分)1. (3分)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而)责怪眼睛不明亮。 (评分说明:“未尝”、“咎”作为赋分点,必须译对,每个1分,共2分)2. ( 2分)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保持清醒头脑。 (评分说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2分,“正确认识自己”1分)3. (2分)“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4. (2分)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评分说明:“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1分,情感1分)参考译文:人的脸部五官中没有比眼睛更明亮的。但是脸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为何认为它是最明亮的呢?眼睛能看到(其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脸,要借助于镜子来才能看见。镜子的珍贵程度,不及眼睛,但镜子不用求助眼睛,而眼睛反而要求助于镜子,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责怪眼睛不明亮。镜子有什么对不起眼睛的地方呢?有一位客人,只相信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太累我了,我自有眼睛,为何用镜子泥!”时间一长,看到世人所共认的美人,很少放在心上,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泰然自若地说:“(她们)都不及我美丽。”旁边的人偷偷地笑他,他客人却始终没有感觉到,真是可悲啊!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