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省级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970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省级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汉中市省级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汉中市省级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省级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老聃/丹青疏浚/怙恶不悛参差不齐/吹毛求疵B.椒兰/娇艳剽掠/虚无缥缈架梁之椽/传世之作C.妃嫔/频繁锱铢/诛心之论鼎铛玉石/当头棒喝D.解惑/豁达罢黜/相形见绌载舟覆舟/千载难逢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不可急工近利,只能循绪渐进,积跬步以成千里。B.他们不再墨守成规,更不愿满足于即往的成就,立志要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驰骋。C.晚年的吴先生,充塞心中的大概只有岁月蹉跎,光阴不在的遗憾。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英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三个花甲兄妹因遗产继承纠纷在东城法院对簿公堂时,被告华女士搬出了民国时期颁布的六法全书作为抗辩,认为房产属母亲私产,其遗嘱已将房产留给自己。B.几位被冠以“大陆琼瑶”之名的作家,文笔之简陋,情节之离谱,简直令人不忍卒读,接受采访时,还一律表示对琼瑶不屑一顾,其实,把他们和琼瑶相比,分明还抬举了他们。C.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及管理相对不规范等多种原因,在现代营销的学习和创新上往往落后于大中型企业,尤其相对于那些曾经沧海的外资企业,更是苍白无力!D.她终于在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感悟中,大量地吸取了太极拳的营养,很快就形成了圆空松沉的个人风格,她的太极拳打得越来越出神入化。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去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的。二、(9分,每小题3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日古代的“书籍之路”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进入20世纪中期,好事者不断为之添枝加叶,遂使“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地不至。而东亚文化交流的模式,我曾提出当是海上的“书籍之路”。当西方人坚信丝绸是从“羊毛树”上采集而来时,日本列岛的先民已经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了,追溯中日古代历史,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未曾出现,其影响甚至不及陶瓷。日本从630年开始派出遣唐使。贞观五年(631),第一批遣唐使到达长安时,唐太宗因他们远道而来,“敕所司无令岁贡”,并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意欲得到什么呢?旧唐书已经给出答案:“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遣唐使源于遣隋使,据经籍后传记记载,第一批遣隋使便为求书而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爰遣使臣于隋国,买求书籍。”第二批遣唐使回国(654)后,大使吉士长丹因“多得文书宝物”而获封户、晋位、赐姓,可见求书多寡还会影响仕途。有唐一代,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的典籍究竟有多少?9世纪后期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辑入汉文书籍1 579部17 345卷,其数量应该说是非常惊人的。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缘,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据大阪市立美术馆编撰的唐钞本,仅日藏唐代写本就有唐诗卷等43种,其中不乏中国散佚、日本仅存的“佚存书”。唐末至五代,中原动乱,典籍散毁严重,吴越国王遣使日本,贵重金请抄天台遗书。日本遣日延为“缮写法门度送之使”,以致“一宗教文,复还中国”。由此可知,“书籍之路”并非自西往东的单通道,而呈往返环流之状。尤其是清代黎庶昌、杨守敬等掀起的东瀛访书热,使大量城内失传已久的珍籍完璧西归。“书籍之路”以“佚书回归”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汉文书籍的生存时空。沙漠,驼队,西方,夕阳西下,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大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但是,古代输往西域的丝绸,现在即便从深埋沙漠的遗存中出土,也已经腐朽而不堪穿用;而当年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智慧的源泉。这些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凝聚着更多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创意,因而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可以超越时空惠及后代。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经过传抄、翻刻而流布世间,再经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5.对于“书籍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由中国通往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书籍之路”仅限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B.“丝绸之路”输送的丝绸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书籍之路”输送的书籍却可以惠及后代。C.“丝绸之路”使中西方在贸易交往中互惠互利,“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中日文明进程。D.“丝绸之路”已成定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书籍之路”则是作者提出的新见解。6.下列不属于“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原因的一项是()A.日本官方重视从中国求书,遣唐使求书多寡甚至影响到仕途升降。B.唐朝统治者对遣唐使持欢迎和鼓励态度,为其多得文书宝物提供了方便。C.日本与中国隔海相邻,这有利于日本使者通过各种途径泛海求书。D.遣唐使携归书籍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经过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日本列岛的先民早就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可见“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B.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陶瓷,而是当时传到日本的书籍。C.“丝绸之路”和“书籍之路”的区别不限于地理特征,而应该是根植于更深的文明内核。D.“书籍之路”在中日两国之间呈往返环流之状,从而使大量汉文典籍得以保全和延续。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予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淮南子汜论训)8.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 劝:勉励B.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入:获取C.子以奸事我者也 事:事情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还:立刻9.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食马肉者三百令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A. B. C. D.1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作者通过几个事例,论述了“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就可以“守约而治广”的道理B.赵襄子赏高赫,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齐威王烹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的欺上瞒下。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有利于国家的治理。C.农夫杀了秦穆公的骏马,穆公非但不怪罪,反而怕他们伤身,这件事使他在后来秦晋之战中得到农夫的帮助,反败为胜。D.倡导仁政的孔子担任司寇时杀了聚徒讲学的少正卯,国相子产杀掉兴办私学的邓析,文章借此说明劝善禁奸的重要性。第卷(非选择题共117分)四、(24分)12.将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译文: 。(2)穆公迫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译文: 。(3)古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译文: 。13.为下面短文断句。(3分)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敬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沖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此诗是诗人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做柳州刺史时,写给与他有同样遭遇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的诗。(1)诗人在第二句说“愁思正茫茫”,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为什么这么说。 (2)此诗在抒发感情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联系诗句简要说明。 15.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任选1题,4分)(1)爱国是什么?爱国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爱国是林则徐的“,岂以祸福避趋之”。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奉献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2)在“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中”这副对联中,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在赤壁赋中,作者用“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思考。(3)唐朝诗人崔护写有流传千古的佳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晚唐温庭筠在菩萨蛮中巧妙化用此诗句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反映李白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精神的两句诗是:“,。”五、(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秦淮河上寻桨声文瑞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有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在秦淮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形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16.请概括出作者在不同阶段对秦淮河的不同感受。(4分) 。17.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何作用?(4分) 。18.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8分)(1)第二段中“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解释。 。(2)文章最后说“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9.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是全文的总纲,全文自始至终都围绕这一句来写,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B.“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一句中的“逶迤”用得极富表现力,它写出了秦淮河灯光灿烂、绵延不绝的特点,进而表现了秦淮河的热闹与繁华。C.“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格,写出了作者面对奢侈繁华的社会要保持自己清高品性的人生追求。D.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使秦淮河以前的清韵荡然无存,在这前后的对比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层次思考,使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E.作者从“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的秦淮河入手,写出了作者对21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浮躁人们的批判,以古写今,写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六、(13分)20.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4分)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答: 。21.(4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就是当今正在开发的虚拟技术。你面对镜子站在这一侧,正窥视虚幻世界的“那边”。如果设法让你闯入“那边”的世界去,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镜子里的人是你,可你并不在镜子里。而且,你得到的是在你神志完全清醒情况下的感觉。而“那边”的“你”不会有任何感觉。现在,通过传感器与计算机模拟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A.B.C.D.22.下面这段文字是从谢冰莹的爱晚亭中选出来的,请指出文段在写法(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不少于60字)(5分)唉!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得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娴。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我愿以热烈的一颗赤心,浮之于太空!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呵! 23.作文(6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易神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后用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纵观古今,大凡伟人名家,总是立业先做人,最后实现双赢事业有成,同时拥有人格的魅力。伟人名家如此,普通百姓亦然他们可能没有英名伟业,却依然可以留下品格的光辉。请以“立业与做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陕西省汉中市省级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1.B【解析】B读音依次都是:jio/jiopio/piochun/chun。A读音依次是:dn/dnjn/qunc/c;C读音依次是:pn/pnzh/zhchng/dng;D读音依次是:hu/huch/chzi/zi。2.D【解析】A.工功,绪序;B.即既;C.在再。3.B【解析】“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境界。4.A【解析】B项句式杂糅,去掉“所”字;C项前后对应不当;D项搭配不当,“描写”应改为“表现”。5.C【解析】“书籍之路”从根本上影响的只是日本文明进程,对中国的文明进程并无根本影响。6.D【解析】本项内容谈的只是遣唐使携归书籍在日本的影响,应视为“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结果。7.A【解析】据文章,“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是好事者添枝加叶的结果。8.C【解析】事,动词,事奉。9.D【解析】D.两个“之”字都是助词,都作定语标志,可以翻译为“的”。A.介词,在/于,被动;B.假设关系/并列关系;C.连词,承接/介,凭借。10.C【解析】善赏,善罚,野人报恩,桓公称霸,作者议论。11.D【解析】错在“文章借此说明至刑不滥的重要性”。12.(1)善于给予的人,给的少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2)穆公一直追到岐山南面,农夫正在煮马肉吃。(3)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13.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敬/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译文好弓很难拉开,但是它射出的箭可以到很高很深的地方;好马不容易骑,但是它可以负着很重的东西,到达很远的地方;优秀的人才是不容易使唤的,但是,他可以使君王得到天下人的敬重。因此,江河从来不讨厌小溪流来充实自己,所以才会那么大。贤明的君王不因事小而拒绝、不因物细而拒纳,所以才能够成为天下的大器。因此,江河决不止来自一个源流,而是由很多源流汇积而成的。14.(1)诗人说“愁思正茫茫”是因为他被贬到百越这样荒凉边远的地方,与亲人朋友连书信都不能相通。所以感到愁苦,感到无奈与茫然。(2)此诗的第一种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情,通过写风乱吹芙蓉花,雨湿薜荔墙来烘托自己受打击的遭遇;第二种是比喻的方法,诗人将自己的九回愁肠比喻为弯曲的江流;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抒情,主要体现在最后两句,毫无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受贬的愤懑之情。15.(1)家祭无忘告乃翁苟利国家生死以蜡炬成灰泪始干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6.少年时期的感受:秦淮河热闹喧嚣,风流曼妙;读大学时的感受:秦淮河古韵消散,寂静无声;2005年的一天:秦淮河商业味浓郁,艳俗无比。17.引出文章要描写的对象秦淮河;说明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增添了文章诗意。18.(1)自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歌中了解秦淮河;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2)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静谧的、自然的。19.AD【解析】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并不是全文的总结,它只是作者最初对秦淮河的认识而已,故A错;对比的作用不可能“生动形象”,故D错。20.示例:唯在重阳,塞北江南,同寄一片秋思;或在清明,将一缕缕雨丝,洒作千里一地的冷冷清清与悲悲戚戚。21.A【解析】解答语句衔接题要从话题一致、时空转换有序、前后内容对应、音节保持和谐、符合逻辑事理、词语上递下联、情调氛围统一等方面入手。解答本题,可以时间顺序和关联词的上递下联为切入点。22.文段运用了排比、夸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我”热爱自然、投入自然的强烈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语势,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3.略文言文译文:古代的善于赏赐的人,费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给的少却可以成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获取多而别人没有怨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列为首功。左右的人说:“晋阳之难,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的社稷危急,国家濒于灭亡,群臣无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国君的。这就是赏赐虽少却可以勉励很多为善之人。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数落无盐县令,说:“赞誉你的话一天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行事,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谋来对待我。”于是便把他烹了。齐国从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是刑罚少却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驾车的一匹马跑丢了,被农夫捉住。穆公一直追到岐山南面,农夫正在煮马肉吃。穆公说:“吃了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我担心伤了你们大家。”让农夫全部饮了酒,穆公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原发生战斗。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牵着穆公车上的骖马,即将捉住穆公。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赐给少而能成为大德的例子。齐桓公将要征伐,武器不够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个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十二支箭。百姓都很高兴。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器,用来讨伐不义之国,征伐不义之君,于是称霸天下。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的例子。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因此赏赐一人,天下人民赞誉,惩罚一人,天下百姓敬畏。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虚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不伤害好人的。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扼制了,子产杀了邓析,而郑国的奸诈更被禁止了。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所以圣人持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