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683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寒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寒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语文寒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洲区城关高中2014年语文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和面 迷惑 霍乱 豁然开朗 B劲敌 靓妆 痉挛 曲径通幽 C地壳 讥诮 撬动 翘首以待 D殄灭 觍颜 腼腆 恬不知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纲 发祥地 别出新裁 大海里捞针 B渎职 敲竹杠 步履为艰 快刀斩乱麻 C幅员 开倒车 察言观色 礼轻情意重 D忖度 破天荒 声名雀起 人不可貌相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杜绝官员贪污腐败的最好策略,在于完善权力的制衡机制,并赋予民众能够有效监督官员的权力,而不仅仅是纠缠于官员任职的地域问题。 B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开放地级市户籍,并对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作出了明确保证。 C“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我省开展的有声有色,可谓甚嚣尘上,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B在2011年8月29日晚110米栏的决赛中,罗伯斯严重干扰刘翔冲刺,经中国代表团申诉被判犯规,取消了他的金牌。 C当80多岁的李大爷仰面摔倒时,亟待人们予以救助。围观者竟无人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老人才被送到医院救治。 D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十六世纪英国杰出的戏剧家,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喜剧威尼斯商人、小说悲惨世界和雪国。 B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贾宝玉鄙弃功名富贵,追求率性自然,公然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与贾宝玉情趣相投,从不对宝玉说读书求功名的“混账话”,不像薛宝钗那样做封建社会标准的“名媛淑女”。 C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义”可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足可统率论语全书。 D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把中国几千年历史归之“吃人”二字,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对中国旧制度和腐朽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彻底否定。呐喊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之作。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劣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的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竖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夜深人静,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揭露“伪士”。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面对鲁迅的言行,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摘自2012年3期新华文摘张福责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6对“鲁迅的本质精神”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B为现代人确立了一种人格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信守“率真”的底线,远离平庸。C批判和挑战中国的旧文化传统、民族劣根性和病态的社会。D鲁迅的本质精神正是他的思想深刻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7对作者说的“我爱鲁迅,鲁迅害我”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批判精神,思想意识上的“独出”和道德人格上的“率真”、不虚伪。 B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远离鲁迅可让我们变得平庸,警醒人们不可忘记鲁迅,不可忘记鲁迅精神人格的价值座标。 C“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精神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具有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D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让人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8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的痛苦在于其思想的深刻,在于他使当时乃至今时的人们活得很苦很累。 B鲁迅一生树敌过多,主要是由于性格所致,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是可以排除在外的。 C鲁迅为我们确立的人生标杆根高很难,会让人们活得很累,但却能让人们远离平庸。 D思想意识的麻木与道德人格的滑落,造成了当代一般民众的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与友人论为文书柳宗元 古今号文章为难,足下知其所以难乎?非谓比兴之不足,恢拓之不远,钻砺之不工,颇颣(li缺点,毛病)之不除也。得之为难,知之愈难耳。 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z幽深难见,深奥),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且自孔氏以来,兹道大阐。家修人励,刓(wn削损)精竭虑者,几千年矣。其间耗费简扎,役用心神者,其可数乎?登文章之篆,波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其馀谁不欲争裂绮绣,互攀日月,高视于万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乎?率皆纵臾(即“从容”,信心百倍的样子)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故曰得之为难。 嗟乎!道之显晦,幸不幸系焉;谈之辩讷,升降系焉;鉴之颇正,好恶系焉;交之广狭,屈伸系焉。则彼卓然自得以奋其间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扬雄没而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未振。彼之二才,且犹若是,况乎未甚闻著者哉!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故曰知之愈难。 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遇事蜂起,金声玉耀,诳聋瞽之人,徼(jio意外获得)一时之声。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是其所以难也。 间闻足下欲观仆文章,退发囊笥,编其芜秽,心悸气动,交于胸中,未知孰胜,故久滞而不往也。今往仆所著赋、颂、碑、碣、文、记、议、论、书、序之文,凡四十八篇,合为一通,想令治书苍头(指管理书籍的奴仆)吟讽之也。击辕拊缶,必有所择,顾鉴视其何如耳,还以一字示褒贬焉。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谓比兴之不足,恢拓之不远 恢拓:开拓,扩展。 B谈之辩讷,升降系焉 辩讷:巧言善辩和不善言辞。 C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 苟:苟且 D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 抉:挑,抽取。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述说“得(获得真知灼见)之难”和“知(见解为别人正确理解)之难”原因的一组是(3分) A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 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B比兴之不足,恢拓之不远 扬雄没而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未振C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登文章之篆,波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D家修人励,刓精竭虑者,几千年矣 (“徼一时之声”者)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一设问句领起,撇开那些人们常见的写作难点不谈,提出“古今号文章为难”在于“得之为难,知之愈难耳”的观点,从而将为文之难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B作者指出为文出现这样那样的细疵微瑕,其实并无大碍,并用两个浅显比喻,以反问的形式委婉规劝那些“得其高朗”的“为文之士”,不可轻易放弃,要坚持“探其深赜”,以化难为易。 C收束段表面看来,好像只是几句客套话而已,实则希望友人通过阅读鉴赏,渐悟“得之为难,知之愈难”的深刻内涵,和全文旨在主张作品内容和形式力求创新,反对“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提倡加强为文者主观修养的观点相呼应。 D举西汉著名辞赋作家扬雄和史学家司马迁为例,除了佐证“知之愈难”,主要在感叹自己的文运不济的坎坷身世及遭贬谪居的愤懑。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其间耗费简扎,役用心神者,其可数乎?(3分)(2)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3分)(3)未知孰胜,故久滞而不往也。(3分)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孟子曰:“今 有 无 名 之 指 屈 而 不 信 非 疾 痛 害 事 也 如 有 能 信 之 者 则 不 远 秦 楚 之 路 为 指 之 不 若 人 也 指 之 不 若 人 则 知 恶 之 心 不 若 人 则 不 知 恶,此之谓不知类也。”(选自孟子)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1)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5) ,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6)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8)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白发上津城梅洁 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部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奏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秦人的戏楼简约、雄宏,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 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咴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像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只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选自201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B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C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观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D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E作者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却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四个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达四海的作用,构成了与杜牧诗句和鄂 西民谚表现作用的呼应之势。17作者是怎样围绕“白发上津城”中的“白发”二字来写上津城的?作者着墨上津的“白发”为什么先写在漫川时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4分)18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以什么写法来呈现这种内心世界的?(4分)19结尾作者在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信中说:“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回信内容耐人寻味。请结合文中内容,对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作出探究。(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请你从窦蛾冤雷雨哈姆莱特等经典名著中任选一篇,对其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一点或数点,用对联形式予以点评。要求符合对联基本要求,上下联总字数不少于14字。(4分) 示例:(苏轼赤壁赋)山高月小,水波不兴,引苏子泛舟赤壁;水落石出,清风徐来,留美文载誉青史。 作品: 对联: 217月27日,30届奥运会将在伦敦举行隆重的开幕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走进“伦敦碗”体育馆时将引起举世关注。请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拟写一段能激发在场或不在场的国人激情的入场式解说词,不超过80字(4分)。示例:(拟北京奥运会解说词)五千年的岁月孕育了华夏古老的文明,五环旗的风云见证了炎黄艰难的腾飞。奥运梦圆北京,北京圆梦奥运。今夜鸟巢无眠,今夜鸟巢辉煌! 2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这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4分) 今年秋季开学起,全省102所省级示范高中将每年另外招收50名农村籍学生,由省里补助学费和生活费。咋日,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宣布全面启动实施“飞翔计划”。 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学籍在城市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同,这5100名农村学生要求户籍和学籍所在地都为农村。他们进入省级示范高中后,与其他学生待遇相同,随机编班。据介绍,“飞翔计划”希望给农村孩子更多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省教育厅称,各省级示范高中实施“飞翔计划”,招收农村籍学生的情况,将作为“省级示范”督导复评的重要参考指标。将这则消息改写为一句话新闻。(必须是单句,不遗漏要点,25字以内)六、写作(60分)23请以“山水之寓”为题,自选角度、自定题意、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新洲区城关高中2014年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媲美譬喻噱头穴位横财蛮横贩卖皈依B虐待/戏谑侵略/亲家铁锹/悄悄赡养/瞻仰C裙裾/拮据峥嵘/诤言聒噪/恬淡着装/着落D雾霾媒介 盘桓亘古模样模仿悲恸恫吓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 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 ,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 。A. 不约而同按部就班一以贯之B. 不谋而合按部就班水到渠成C. 不谋而合人云亦云水到渠成D. 不约而同人云亦云一以贯之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B江南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由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而形成的。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一九四二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字。(4分)季羡林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5、简要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39个字。(4分)据新闻晨报报道,11月4日,由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2013年1月至10月,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是有历史以来最多的一年,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绿皮书指出,我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具体包括静稳天气、高温、混合层薄、降水日数减少等。二、(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注】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时吐谷浑寇边 寇:敌人B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 寻:不久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3分)其有滞狱,并决遣之 熙以本官行纳言事以功进位上开府 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为建城邑,开设学校A B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开皇四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4分)(2)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3分)(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3分)三、古诗鉴赏(8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注】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2)全诗围绕“梅”来写作,请简要分析。(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1)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2)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4) ,靡有朝矣。(诗经氓(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6)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诸葛亮出师表)(7) ,良多趣味。(三峡)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木鱼馄饨林清玄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阎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木鱼总是木鱼,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12、结合散文内容,简要分析“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13、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1)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3分)(2)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3分)14、第四、五两段写僧侣敲木鱼为人报晓已经失传,有何作用?(4分)15、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木鱼馄饨”的好处。(6分)六、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论儒学的复兴汤一介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之中,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在我国历史上虽说是由儒、道、释三家构成中华文化,但儒学却一直曾居于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儒学的复兴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儒学自孔子起就自觉地继承着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从历史上看它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子斩断。因此,只能适时地在传承这个文化命脉的基础上,使之更新。就目前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1世纪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为什么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原因,但与“西学”(主要指作为精神文化的西方哲学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所进行的全方位的冲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西学”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使得我们得到对自身文化传统有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逐渐知道,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应该发扬什么和应该抛弃什么以及应该吸收什么。因而在长达一百多年中,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这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应该是有益于促进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互信、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的儒学。新的现代儒学必是“反本开新”的儒学,“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开新。中国文化必须在传承中更新,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而“重新燃起新的火焰”。在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的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我们认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16新的现代儒学应该如何“返本开新”?(6分)17请简要概括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思路。(6分)18儒家思想可能为解决三大矛盾提供什么“智慧”?请依据文本加以说明。(6分)七、作文(70)19.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