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207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2013.11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2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3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党员数量消长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4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5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6有学者认为: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干扫干净屋子再清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7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8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9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10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11“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1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圈地运动的开展机器工厂的出现 海外市场的扩大A B C D14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D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15美国加州大学彭慕兰教授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挖煤)”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英国()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颁布航海条例 C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D发动鸦片战争16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B自由主义的推行C工业革命的开展D外来移民的涌入17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8张裕公司之歌葡萄美酒不夜天唱到:“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沧桑岁月创业史,溶进芬芳葡萄园”。下列对“一八九二”的张裕公司表述正确的是()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推动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产生 D反映民族资本在中国占主导地位19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20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A B C D21下表为19131936年中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对下表的分析不准确的是()品种1913191619201925192819311936原料201247239313354377358半制成品387432375389348325232制成品122110146138133136163A上表反映出该时期民族工业还很弱小 B上表反映出民族工业总体上增长缓慢C上表反映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增长D上表反映出民族制造业比较发达22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23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推行贸易自由化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4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或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阅读下列有关中日关系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賠款。这等于日本4年 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 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 军和相关的項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贏家”,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4分)(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 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6分)27(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美苏“冷战”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的时代背景,并指出美国为“担负起责任”在欧洲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6分)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 ”者 ,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四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19世纪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有什么新现象?(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4分)(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3分)山东省烟台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DCBBACBCCB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ACAABCDCBD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16分)(1)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2分)(2)错误估计: 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2分)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2分)(3)不正常状态:二战后,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4分)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分)27(16分)(1)背景: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美苏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4分,两点即可)行动:在欧洲进行“冷战”,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等。 (2分)(2)评分标准:一等(10 8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74分)能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30分)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示例:示例一:“冷战”威胁世界和平。(2分)导致美苏两极对峙,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苏联则以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对抗,导致了柏林危机等对抗性事件。(2分)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在人类心理、文化方面造成巨大阴影,井造成难以消除的“冷战思维”。双方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4分)亚洲则出现了“热战”,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2分)示例二:“冷战”保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安全。(2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美苏之外的力量为了自身安全,努力寻求发展,欧洲共同体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开始复兴,这些都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4分)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相对安定的局势,大力调整发展经济,苏联则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冷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分)28(18分)(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2)新现象: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产品;是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聚集众多商贾;大宗商品的贸易中心。原因: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交通发达;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3)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4)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但由于自身体制的阻碍发展缓慢;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使被动接受工业文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