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陈玉玲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10级 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留守,是否就意味着内向与孤独,广大留守儿童是如何认知他们自身的,在社会和媒体的大力号召下,作为社会支柱的成人群体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行动到底做得怎么样,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认识差异,这将是本篇论文讨论的三个问题。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认知自身 成人关注 关爱行动 认识差异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今社会,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不得不正视的一大遗留问题。过于强调发家致富和外出务工的好处而忽略了子女的成长问题,积累几十年的隐疾终于在今天全面爆发。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并且,这个数字在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下降的趋势。自从2004年国家开始关注留守儿童以来,近几年,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呈现大范围状态。关于留守儿童的生存生活和受教育状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众媒体也已开始把视线投向他们。藉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经过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媒体的广泛宣传,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到了一个怎样的程度,广大的人民大众又做了哪些实际行动来关爱留守儿童。笔者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了解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到达了一个怎样的程度,哪些方面还待加强。二、对留守儿童的自身认知调查 我们对一所乡村小学进行了覆盖全校各个年级的问卷调查,在调查中,重点关注了他们的性格趋向、愿望、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71%的受访儿童都表示非常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对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对生活学习是否有影响时,64%的儿童都选择了没有影响或无所谓,爸爸妈妈打工是为了家里,可以理解;89%儿童的愿望是成绩优异,58%的儿童的愿望是希望父母在身边。当被问到如果有人欺负你时,超过半数的的受访儿童都表示会告诉老师或者家长朋友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实际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留守儿童本身并没有太在意他们的生活环境,虽不能天天与父母在一起,但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一起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快乐,也能在这种环境中较健康的成长。 三、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在调查中,我们随机抽取了100名成人,其中包括工薪阶层、待业者、家庭主妇等各类人员,侧重于他们认为的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性格以及自身可以对其提供的帮助。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结论提供一些参考: 认为留守儿童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亲情的缺失与空白的52% 认为自己对留守儿童的帮助是在心理上给与同情的72% 认为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或孤僻的100% 认为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是经济条件的72% 对留守儿童的感触是同情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92% (一)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层面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性格特征。在大众看来,留守儿童的性格都是内向或孤僻的。这个数字竟可达到100%。大众认为,有爱的人才会爱人,留守儿童获得的爱明显会少很多。 他们大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平常生活中的交谈机会和话题会比非留守儿童少得多,更缺少了与父母的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保持这样一种不想交流的状态,长远下去,这种状态就会促使他们养成一种内向和孤僻的性格。 (2)、经济条件。留守儿童之所以会留守在家,大都因为经济原因。和父母一起去外地上学,父母不能负担巨额的学费与生活费用,更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在就近上学,其耗费的金钱与精力都会比较少。就如在对留守儿童的零花钱进行调查时,近半数留守儿童每个星期15元,甚至没有。这显现了留守儿童的一大突出问题,那就是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景气,映射了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的匮乏,除了教科书外,并没有其他的课外书籍来帮助他们扩充知识,这也是留守儿童在整体上的成绩不如非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 (3)亲情的缺失。留守儿童大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也能得到一部分亲情的关爱,但远没有父爱和母爱来的重要。这种亲情的缺失,很可能让孩子过度依赖爷爷奶奶而疏远父母,也更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4)生活状况。从留守儿童的调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零花钱是很少的,扣除平时买笔和本子的费用,能够平时发的钱就更少了。特别是果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饭菜的质量和营养的搭配远没有非留守儿童的健康和平衡。农村的留守儿童平时在家干家务活的时间也会增多,会减少看书和做作业的时间,患病就医的速度和效率也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快。 (5)心理同情。在大众传媒和公益组织或个人的宣传下,社会成员对留守儿童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的结果大多是同情和怜悯,真正用实际行动来关注留守儿童的很少。大多只能局限于一种心理上的同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还停留在一个观望的角度上,虽然内心也可能对他们产生同情,但如果真正要拿出实际的金钱或行动来关爱他们的话,可能愿意的人就为数不多了。真正有实际行动的只局限于那些公益组织有针对性的对一个片区或一个点的帮扶。在很多我们看不见或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很多的留守儿童需要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帮助,而要普通大众也自愿加入到这个帮助的队伍来,还需要一个大力宣传和进一步深入的过程。 (二)、大众关注留守儿童的实际行动正如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的一样,大众对于帮助留守儿童的愿望也许很强烈,但有实际行动的却为数不多。虽然在政府会议和媒体广播中,都在报道大量关于留守儿童的实例,籍以引起社会对其关注与帮助。但这一系列的宣传动作。貌似效果不大,并未引起广大社会成员愿意为他们做出实质的行动。只是在心里上加大了社会的同情。 在对留守儿童的的帮助方面,广大群众把希望寄托于政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提高对贫困留守儿童在学费生活费方面的补助,在某些方面的关爱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更要进一步确保社会对他们的帮助落到他们手上。并且实施学生异地升学政策。在人民大众的呼声中,结合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最近几年,政府陆续出台了对留守儿童的一系的关爱措施。如:1、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宿迁市宿豫区妇联开展留守儿童情况调研工作4、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政府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的一些苦难,但对于留守儿童这样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人物,其效果也只是暂时的,要想永远的解决这个问题。普通大众的关爱是必须的。 四、留守儿童自身与成人群体的认知差异(一)认知差异的主要体现 从留守儿童与成人的问卷对比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自身认知与成人对他们的认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认知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性格的判断上。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对父母的不在身边也是理解的,他们喜欢与人交流与交往,并不完全认为自己就应该就是被关爱、被同情的弱势群体。可是,在成人眼中,留守儿童竟全是内向孤僻的,机率竟达到100%,很显然,在成人眼中,留守儿童的性格问题被夸大了。 (二)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 1、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一个关注点,从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问题提出的, 多数的调查倾向于了解留守儿童群体的负面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生活、心理三大方面。其间媒体报道的极端案例和局部调查揭示的问题令人触目。如新华社一篇报道提到对农村小学调查结果中的一系列数字:有60%以上的留守孩子成绩较差, 相当一部分已对读书失去了兴趣;60%的留守孩存在心理问题, 还有30%的留守孩子直言恨自己的父母。很显然,这组调查数据明显存在着夸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问题。过于侧重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大肆渲染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把留守儿童群体本身作为一个问题群体,是导致整个社会过于同情留守儿童的一大原因。 2、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广大的城镇居民,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孩子都不是留守儿童,他们对留守儿童的了解大都来源于媒体传播。而媒体传播的侧重点都会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但这个典型并不是代表。留守儿童中一定会存在着性格特别内向或者生活状况特别差的个别,但不能囊括全部,大多数的留守儿童还是在正常生活和成长的。即使在平时缺乏了父母在身边的关爱,但现代科技如电话就可以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明显的缓解作用。 五、提高大众对留守儿童关注度和促进大众采取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建议1、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使社会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如何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加大媒体宣传,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功能,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 3、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使广大社会重视儿童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4、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5、明确社会责任,转变政府观念,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同时,政府应协调政策,统整资源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发挥政府的威望效应。总之,我们要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原则,逐步扩大宣传和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同时要在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光靠社会的关注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政府和留守儿童父母的全面配合。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产生更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六、 结论留守儿童问题在政府以及媒体的大力关注下,广大的社会大众已经对其有了很深的了解,这走出了行动的第一步。但在具体的过程中,还需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宣传与报道力度,同时,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报道宣传时,要注重全面深入的研究,要把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反映出来,留守儿童虽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与内向群体。要让社会大众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爱心,也需要家庭的贴心;学校的关心;政府的热心。只有所有力量集中起来,留守儿童的问题才能彻底被解决。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不仅是父母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期待着留守儿童能早日获得一个属于他们的幸福的健康的童年。参考文献1 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第1期2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26 卷第2 期3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第32卷第3期4刘璐、屈程、邱于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内外控倾向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第15卷第11期5秦敏.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社会工作,2011,第5期6韦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探索J.安徽大学 ,20127羡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第14期8王晓慧、胡金平.“问题范式”下的留守儿童研究及其拓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9王爽.多重视角下的留守儿童报道J.安徽大学 ,201010胡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