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83022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A引导 B促进和维持C反馈D评价2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尝试一错误说B闻一见一知一行C顿悟学习D认知结构的改变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A短时的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永久记忆5概念是用( )来表达的。A句子B词语 C言语命题 D图式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C加涅 D杜威7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 )。A追求利益的动机B避免失败的动机C避免困难的动机D追求刺激的动机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 )o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C个性品质不同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10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A习性结合B教学相关C触类旁通D不愤不启11观察法的实施背景是(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使1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 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 13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 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 C线索一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14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 A表扬 B惩罚 C理解D强化 15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意志品质B道德品质 C情绪特点D理智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A活动技能B学校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 17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B示范C练习D反馈18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19组织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20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图式B产生式C句子 D动作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A直观一操作性B任性一可塑性C幼稚一发展性D指导一模仿性E基本一再现性2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A上位性同化 B下位性同化C总括性同化D并列结合性同化E类属性同化3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E儿童化原则4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C形象联想D精细加工策略E复述策略5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有( )。A敏感性 B流畅性C灵活性 D独创性E发散性6行为目标的陈述依据是( )。A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 B行为产生的条件C行为标准 D具体目标E行为方式7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 )。A初级移情 B道德发展阶段C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D自我概念E心理健康状况8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 )。A攻击 B冷漠C幻想D退化E固执9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A连续性与顺序性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E关键性10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A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B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C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E上述说法都不对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 两个方面。2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的动机水平。3_于1903年出版了_。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在过渡中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该“关键年龄”大约在_年级左右。5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6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_、_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7元认知是_,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8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三个阶段。9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_评价和_评价。10_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l分,共10分)1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 ( )2热爱学生是衡量师德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 )3依法治教就是以法治教。 ( )4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有关。 ( )5发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就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 )6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 )7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爱弥儿集中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理想。 ( )8课程计划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 )9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所构成。 ( )10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最近发展区2学习3问题空间4应激5班级群体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个体的性格特征。2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3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4简述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七、论述题(共10分)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圆周率”这个概念,只见她把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盘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几个圆盘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颜色和大小不同,然后,老师补充说还有直径、周长等部分也不一样,老师强调指出:“每个圆盘可以分解为圆面、直径、周长和颜色等各个部分,而每个圆盘又都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几个圆盘的不同点(圆面大小、直径、周长和颜色)和相同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继而引导学生抛开几个圆盘的不同点(非本质属性),抽出共同点(本质属性),强调,只要是圆,不论大小,它们都有一个固定关系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大约是3.14倍),这个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接着问学生:“什么叫圆周率?”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和掌握了圆周率这个概念,老师接着说:“大家都认识了圆周率,希望大家记住,今后我们还会用它来帮助计算和解决有关圆的问题。”试分析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过程。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课堂管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促进和维持两大功能。2D【解析】实验室实验严格控制条件而进行研究。3B【解析】苟子认为学习过程是闻一见一知一行。4C【解析】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是0.252秒。5B【解析】概念甩词语表达。6A【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7B【解析】将失败归因为不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努力学习以获取成功;将成功归因为努力,可以促使学生以后学习继续保持努力状态。8B【解析】个体成就动机包含两种成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9D【解析】与新手相比,专家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心智技能和认识策略。10C【解析】触类旁通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迁移。11B【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实施的。12B【解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习阶段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13B【解析】用干扰理论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14C【解析】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的构成要素是理解。15B【解析】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道德品质。16D【解析】技能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17C【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这是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18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关键词法、限定词法和视觉想像、形象联想等。19B【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20D【解析】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动作。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直观一操作性、任性可塑性、幼稚发展性、指导一模仿性、基本一再现性。2CDE【解析】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3ABCDE【解析】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教育性、实事求是、及时性、适当性、儿童化原则。4AD【解析】用中文发音来记忆英文单词,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的谐音法。5BC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故选BCD。6BCD【解析】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7BCDE【解析】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道德发展阶段、对他人的积极评价、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状况。8ABCDE【解析】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攻击、冷漠、幻想、退化、固执。9ABCD【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不均衡性。10AB【解析】从性质上说,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三、填空题1性格的类型差异;2中等程度; 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4四; 5斯金纳; 6注意缺陷,活动过度;7对认知的认知;8内化;9配置性,诊断性; 10教学方法。四、判断题1 【解析】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活动。2 【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体现。3 【解析】依法治教是所有对于教育的治理都应该有法律依据,无法律则无行政;以法治教认为法律是行政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对行政的制约,这两种口号的取向是不一样的。4【解析】公民行为能力分类与自然人的年龄无关。5【解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6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7 【解析】爱弥儿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家卢梭。8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9 【解析】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10【解析】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五、名词解释1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2学习:指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及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3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不同的人,构造的问题空间也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在解决问题之前也可能改变或重构问题空间。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影响着问题空间的构造。4应激: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5班级群体:是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自然群体,学生在学校中的活动主要以班级为背景来完成。六、简答题1(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2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3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的原则有:(1)教育性;(2)实事求是;(3)及时性;(4)适当性;(5)Jh童化原则。4(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奥苏伯尔D罗杰斯2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A道德性发展理论B学习理论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D教师心理3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横向迁移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A条件反射B刺激C试误D顿悟5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A潜意识B前意识C心理定势D潜伏学习6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7小学儿童品德发展关键期是()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B三年级上学期的后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8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A规则学习B命题学习C代表性学习D总括学习9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A概念同化的过程B概念顺应的过程C适应的过程D守恒的过程10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A问题解决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接受学习11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遵从集体阶段的年龄段一般是()A06岁B69岁C916岁D16岁成年12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13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叫()A步骤B算子C序列D产生式14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标是()A维护正常教学秩序B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C塑造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D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5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A习惯B定势C功能固着D定向二、填空题1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_。2小学儿童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_能力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3_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4性别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_差异两个方面。5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的动机激起水平。6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_。7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品德与能力转化的关键条件是_。8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时,记忆效果最好。9儿童在知道“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概念,属于_学习。10元认知是_,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与控制。11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定向映象的阶段叫做_。12在概念形成过程中,_和比较起着重要作用。13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三个阶段。14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_。15处于_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如何看我?”、“领导觉得我怎样”等等。16儿童多动症高峰发病年龄为_岁。17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_、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18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_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19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过程作系统研究的人是_。20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叫做_评价。三、简答题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有哪些?3简述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特征。4简述资源管理策略。5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想象力?四、论述题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略。2B【解析】略。3B【解析】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4C【解析】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5C【解析】心理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后继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学习迁移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妨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心理活动表现出惰性,显得呆板,而不利于适应环境,有碍于解题的速度和灵活性。6C【解析】复述主要是指对学习材料的言语重复,它既可以表现为出声的外部言语,也可以表现为默默的在头脑内部的言语活动。主要作用是把注意维持在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短时记忆中。7C【解析】在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即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小学儿童品德的整体来看,转折期大约在三年级下学期。8D【解析】略。9A【解析】概念的同化是指通过利用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新学的概念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某些适当的概念相结合,将新信息内化的过程。概念同化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的过程。10D【解析】高级规则是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与规则之间的关系,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11C【解析】个体接受纪律约束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强制阶段(0岁6岁);(2)强化阶段(6岁9岁);(3)遵从集体阶段(9岁16岁);(4)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5)民主平等阶段(成年)。12C【解析】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成分,是个体最鲜明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13B【解析】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为“算子”;算法式是指把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4D【解析】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包括有纪律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得以好好地学习。而不是要追究责任,让学生“就范”。15C【解析】略。二、填空题1心理规律2转移3斯金纳4性格类型5中等程度6知识背景7迁移81509上位10对认知的认知11操作定向12变式13内化14知觉15关注生存1681017松散群体18物理19艾宾浩斯20总结性三、简答题1【答案要点】(1)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2)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并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这四个过程是密切联系的。2【答案要点】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4)智力水平;(5)定势。3【答案要点】他们一般有正常的智能,但有明显的阅读、算术和书写困难,以致学习成绩差。他们的主要特征是:(1)视觉、听觉等知觉转换方面存在障碍;(2)有视觉运动性感知障碍;(3)运动不协调;(4)言语发展障碍;(5)易于分心;(6)偶尔伴有情绪和行为问题。4【答案要点】(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5【答案要点】(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表象和语言;(2)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3)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四、论述题【答案要点】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班级是学生活动的直接环境,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媒介,其中的各种因素从各方面微观而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最大,教师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鼓励甚至可以决定学生的价值标准或职业选择。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度、评论、控制和讨论把自己的价值标准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情感。第二,班级中的同学关系是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能,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重要媒介,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独立或合作等。第三,学生在班级群体生活中认识了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社会价值,理解社会控制的意义,学习遵从规范。班级是一微型社会,不良班级环境可能会造成个体社会化水平低、适应不良。(2)对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期,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自己: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评价是最重要的内化来源,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镜子”。二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作出判断。同学之间各方面情况最接近,最具可比性,因而班级群体为个体进行社会比较提供了最全面的信息,个体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品质做出鉴定。(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班级群体环境会影响到学生能不能有效地学习。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学生对班级产生积极情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在好的心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联想丰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学习。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一、不定向选择题1概念的结构包括()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E概念实例2群体内聚力表现为()A领导方式B成员情感C认同感D归属感E力量感3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A恐惧B抑郁C紧张D情感冲动E失眠4下列属于个性的是()A需要B性格C动机D世界观E气质5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A25岁B67岁C810岁D1112岁E06岁6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A06岁B69岁C916岁D16岁成年E成年7下列哪些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A有激励作用B生动活泼C富于想象D热心于自己学科E照本宣科8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教师自身的因素B学生的人格特征C原有认知水平D归因风格E自我意识9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关注问题E行动研究10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有()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D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E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11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的差异表现在()A专家教师课时计划更简洁B专家教师课时计划更灵活C专家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来制订课时计划D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预见性E专家教师注重细节12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A信号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行为规范学习E情感学习13概念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A具体化阶段B抽象化阶段C类化阶段D同化阶段E辨别阶段14个性的结构主要包括()A人格B个性倾向性C个性心理特征D自我意识E个性情感特征15群体规范的功能是()A监督的功能B群体支柱的功能C评价标准的功能D调节控制的功能E行为导向的功能16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的是()A敏感性B流畅性C灵活性D独创性E发散性17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A陈述性组织者B程序性组织者C比较性组织者D分析性组织者E综合性组织者18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A接纳者B处理者C加工者D记忆E作用者19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A道德意识B道德动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E道德行为方式20群体的功能是()A评价性功能B导向性功能C生产性功能D发动性功能E维持性功能21个性具有如下特征()A先天性与后天性B共同性与差异性C稳定性与可变性D独立性与统一性E客观性与能动性22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A谐音法B组织策略C形象联想D精细加工策略E复述策略23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A连续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E不均衡性24将成功归因于任务难度低,这种归因是()A不可控的B可控的C内部的D外部的E不稳定的25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A正强化B精神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E直接强化26目前最有影响,也最权威的智力量表有()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C绘人测验D投射测验E瑞文标准推理测验27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有()A问题的呈现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的储备D反应定势E认知特性28托兰斯调查发现,高创造性儿童具有如下特点()A高智商B顽皮、淘气C所作所为有时会逾越常规D待人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E谦虚29教育心理学的性质()A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B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C是自然科学D是社会科学E上述说法都不对30王敏英语考试得了90分,她将原因归结为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可控的B不可控的C稳定的D内部的E外部的二、填空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_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_提高在职教师。2教师的角色形成有_、_和_三个阶段。3专家教师知道许多课堂规则是可以通过_与_习得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4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_。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叫做_迁移。6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_。7情感具有_功能和_功能。8儿童的兴趣从起因上可分为_和_。9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实物直观、_直观和_直观等形式。10学习的迁移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_和_。11关于气质的学说有激素说、_说和神经类型说,巴甫洛夫研究的_是气质的生理基础。12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_。13陆钦斯的_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14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_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15_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1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2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3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4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5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四、简答题1根据心理学原理,你认为如何组织学生复习最有效?2如何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进行那些角色创新?4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与做法。5学习策略的特征是什么?五、论述题1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如何通过教学促进迁移。2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参考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ABCE2CDE3ABD4ABCDE5C6B7ABCD8ABCDE9ABCE10ABCDE11ABCD12BCD13BCE14BCD 15BCE 16ABCDE 17AC 18ABDE 19BE 20CE 21ABCDE22AD23ABCDE24AD25CDE26ABE27BCDE28BCD29AB30AD二、填空题1师范教育实践训练2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3练习反馈4负相关5具体6形式训练说(或官能说)7调节行动信号交际8直接兴趣间接兴趣9模象语言10正迁移负迁移11体液高级神经类型12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13量杯实验14同化15性格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1【答案要点】错误。直观是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缺乏这一起点,学生只能习得一些空洞的概念、原理,或者曲解概念和原理。当然,肯定直观为知识把握的开端环节,并非意味着任何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若学生已具备必要的有关感性知识或较概括的知识,则直观就不是必需的了。2【答案要点】错误。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3【答案要点】错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4【答案要点】正确。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问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最后,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5【答案要点】正确。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及时复习,复习次数先密后疏;(2)编拟复习提纲;(3)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都参加;(4)复习分量适当,避免过度疲劳,适度提倡“过度学习”;(5)对学过的知识做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2【答案要点】(1)讲授新颖的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3【答案要点】(1)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3)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4)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4【答案要点】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四条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产生互动,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5【答案要点】学习策略的特征有: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五、论述题1【答案要点】(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答案要点】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的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教师通过说服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品德。有效地利用正反面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应该以学生原有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2)树立良好榜样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以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影响到效果。榜样的特点与学生相似,榜样更有感染力和可信性,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示范的形式很多,既可以用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描述;可以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象征地示范。(3)利用群体的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使全班同学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使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简言之,晓之以理,提高认识;动之以情,引起共鸣;导之以行,落实行动。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儿童的态度和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