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878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丰学校语文教案课题孤独之旅时间主备人年级九年级课时课型新授教材简析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杜小康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目标预设1、通过分析主人公杜小康“孤独之旅”的心理变化,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3、进一步提高阅读小说的能力。4、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引导学生积极勇敢的面对困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通过较具体的剖析杜小康的成长历程,品味小说传神的语言。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的内涵。课前学生知识储备1、曹文轩,江苏盐城人。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2、了解作品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说明:学生通过知识储备小卷,了解的作家作品有关知识,会节省时间。)3、通过工具书查阅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嬉闹( )觅食( )q除( ) chu破( )旧茬儿( ) 掺杂( )杜雍和( )lio逗( )纯粹( ) 胆怯( )狗吠( )给予( )(2)解释下列词语厚实:富裕仓皇逃窜:匆忙慌张的逃跑。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说明:本题完全能通过学生课下查阅工具书完成) 4、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本文的三要素。人物:少年杜小康环境:失学后 孤独艰苦的环境(鸭群 芦苇荡 暴风雨)故事情节: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2)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故事情节的四个阶段。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说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能概括的,它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既简单又关键,因此,让学生依托预习小卷,课下自主完成。)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师活动教法策略学生活动学习策略一、课上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嬉闹( ) 觅食( ) q除( ) chu破( ) lio逗( ) 纯粹( ) 胆怯 ( ) 狗吠( ) chn杂( )2、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2)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3)过了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的开始了。( )3、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二、话说“孤独”,导入新课。1、你眼中的“孤独”是什么?你曾遇到什么样的孤独?2、引出本文孤独之旅。三、走进文本,深入研究。1、了解杜小康的孤独。你是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读出杜小康的孤独的?请陈述理由。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教师利用课前三分钟,将预习小卷发给学生,检测知识储备情况。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本课,便于学生接受。此问题虽简单,但却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独立完成后,上交,教师判阅,反馈相关信息。学生自由交流。由学生默读课文后,独立完成,然后指明回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扫除文字障碍。以“孤独”为话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思考交流,学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师活动教法策略学生活动学习策略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 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2、分享杜小康的收获。 通过这次孤独之旅,杜小康发展壮大了自己,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1)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2)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3)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4)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杜小康在放鸭的生活中,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这些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梳理讲解。此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学生思考后回答。恐惧的两个方面学生可能自己思考有困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先思考三分钟,然后举手回答。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回答,如果不能答对,再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本文表现人物处境的写法。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师活动教法策略学生活动学习策略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 3、找出本文环境描写的语句,划出波浪线,体会它的作用。 (1)有关鸭群的描写。如: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小结: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人人发言,人人有收获。环境描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追问,挖掘要到位。学生自己勾画环境描写的句子,然后交流。环境描写的作用,小组合作完成。在教师的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环境描写的句子。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学,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为写作打好基础。作业设计尝试性应用:以“一件难忘的往事”为题,写一篇短文。巩固性应用:词语积累拓展迁移性应用:过错见附页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主板书)孤独之旅曹文轩离家放鸭 前方 无奈 茫然恐慌 害怕胆怯 孤独 不再恐慌 长大坚强 孤独 磨练成长之旅旁板书:环境描写作用:鸭群:折射成长过程芦苇:心理变化见证暴风雨:成长催生力量课后反思本课我紧扣新课标指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入手,过程中采取各式方法引导他们的情感、思维积极活动。在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中,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于“孤独”的认识,有的很积极,有的消极因素较多。我帮助他们认识成长犹如“蚕蛹蜕变为碟”“凤凰涅磐”要经受住痛苦的磨炼之后才能见到彩虹。拓展迁移性应用作业:过 错人都有过错,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过错犹如失足,及时纠正可以恢复人生的良态,否则就会成为千古之恨。童年的过错一般不会影响人生轨迹,但是会在心灵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常言道,七八岁的孩子讨人嫌,大概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些淘气,都会给大人制造些麻烦。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打仗的游戏,一不小心用石块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窗。父亲知道后,对我进行了严厉的训诫。他先给我讲了一番做人的道理,然后拿出铜戒尺,在我的手掌上打了三下,最后给我约法三章:第一,不许偷东西;第二,不许说谎话;第三,不许说脏话。当时,我非常认真地做出了承诺。我哪知道,这三条看似简单的戒律其实是极难达致的人生境界。在我十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一家四口的生活仅靠母亲那点微薄的工资,因此我基本上没有零花钱。有时,一些同学买零食,我只能看着,心里挺羡慕的。有一天,我在家中的大衣柜里找衣服,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叠崭新的一毛钱的人民币,我在手里拿了一会,感受了一下钱的声音,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放了回去。当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突然,我的心底升起了一个念头拿一张去买零食。我马上就否定了,并且为自已有这种邪恶的念头而感到脸红。但是,那个念头很快又回来了。我什么事情也干不下去,那个念头总在我心头缠绕,甩也甩不掉。我开始说服自己,那信封里一共有十几张呢,妈妈也不一定知道一共有多少张,我拿一张,妈妈不会知道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终于又打开了柜门,用颤抖的手,从那个信封里抽出一张。放进了自己的衣兜里。那天下午,我去商店买了一毛钱的青杏,还很得意地分给同学两个。晚上,我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但是妈妈并没有发现。过了两天,一切平安无事,我的心里踏实了。又过了几天,我又忍不住去拿了一毛钱,买了一根冰棍和一卷果丹皮。就这样,那个邪恶的信封天天在诱惑着我,而我天天在和那个信封的诱惑斗争着,并且一次又一次地败下阵来。终于有一天,我把那个信封里的钱拿光了。这时,后悔和恐惧一下子来到我的面前。以前,当我从信封里拿钱的时候,虽然也有过害怕的感觉,但似乎并不明显。现在,看着空信封,我感到了真实的恐惧。也许,我应该向妈妈承认错误,但是,我没有那个勇气。我一直是个乖孩子,我怎么能变成一个“小偷”?一想到这两个字,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我开始安慰自己,妈妈可能已经忘记那个信封了,就让这件事悄悄过去吧。但是,空信封怎么处理?思来想去,我把它扔进了纸篓。我一心希望母亲能够忘记它。那些日子,我天天提心吊胆,生活在后悔和恐惧之中。母亲终于发现了。那天晚上,她的脸色很沉重,使我产生了一种不祥之兆。她先把哥哥找去,悄悄说了一阵话,然后把我叫进屋去,问我有没有看见一个信封里的钱。看着母亲的眼睛,我没有勇气撒谎,就都承认了,并且拿来了那个空信封。我低着头,等待着母亲的训斥乃至责骂,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但是,母亲没有骂我母亲是从不骂人的,也没有严厉地训斥我。她沉默了很久,叹了口气。语音沉重地问我还记不记得父亲的教诲,又让我复述了一遍父亲给我立下的三条戒律。我哭了,母亲也哭了。后来,她对我讲了许多话,但始终没有提到那个会刺痛我心的“偷”字。她说:一个人犯错误,往往都是从小事开始的,人不怕穷,就怕没有志气母亲的这些话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人性的修养与成熟过程来讲,童年做错事是(甲)的;青年做错事是(乙)的;中年做错事是(丙)的;老年做错事是(丁)的。因此,人生的过程就应该是不断修正过错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另外,对待过错的态度也是人生成败的一个要素。成功者主要关注自己的过错,失败者主要关注他人的过错;成功者容易宽恕他人的过错,失败者容易宽恕自己的过错;成功者善于在过错中完善自我,失败者则往往在过错中怨恨他人(选自2009年5月5日中国周刊新第1期)1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 ;一是 。2文章第段用了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3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 ,目的是 。4从全文看,“我”的心路历程可以归纳为 、 、 、 四个阶段。5将“失常、经常、非常、正常”分别填在结尾段甲、乙、丙、丁的空缺处。它们依次是 、 、 、 。6举例说明本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