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7794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答案】A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材料中孟子认为,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可见他认为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故A项正确;材料中孟子没有强调教育的教化功能,故B项错误;也没有强调通过学习恢复良知,成为圣人,故C项错误;孟子虽然在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但与材料人性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易混易错】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25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答案】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夕贸市廛”,“上米贸银”。材料中没有出现雇佣关系,不能推测农村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材料只介绍明朝万历年间两地农村租佃经营状况,无法推测这种经营是否成为主流,故B项错误;佃农用中下等米冲抵地租,无法推测农民所交地租是否有所下降,故C项错误;佃农将收获的粮食卖到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与市场的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26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 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根本原因 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答案】C本题考查“师夷长技”思想 【解析】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大炮得用”。材料没有涉及他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项错误;材料中他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项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项错误。【特别提醒】鸦片战争前后的新思潮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27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解析】费正清强调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削弱了中央集权,引发后来的北洋军阀割据,故B项正确;材料中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28下面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项别死亡伤残失踪被俘捕合计国国统地区国民党军队作战伤亡132850117692991301263227926因病消耗42249191644323436937559因伤消耗45710123017274671443398平民439750447370659134569A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答案】C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故A项错误;材料统计了国统区的伤亡情况,无法反映中国战场的全貌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仅仅从国统区的伤亡情况,就可以看出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故C项正确;该统计表也没有反映出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数量,故D项错误。29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时期主题词“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赶英超美“一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一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一五”(19911995)南巡、改革潮涌“一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一五”(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日益成熟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答案】D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从50年代至70年代照搬苏联模式,到90年代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对外开放,新中国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中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日益成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从走苏联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走向完善,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主题词的变化没有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状况,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30罗马法原论:“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注意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答案】A本题考查罗马法 【解析】罗马法原论规定“禁止任意杀害奴隶”“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故A项正确;罗马法限制奴隶主贵族滥用私刑,但仍然维护他们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罗马法注意用法律调整奴隶主与奴隶的政治隶属关系,故C项错误;罗马法仍然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31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 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C“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 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答案】C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解析】材料中伏尔泰认为,儒家伦理学有利于世界的稳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法国社会,故A项错误;儒家理性有利于抑制人们私欲膨胀,但这仅仅他推崇儒学的表象,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重视法治,而儒家思想强调德治,有利于丰富启蒙思想的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部分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所利用,与中西思想融合无关,故D项错误。3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答案】A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解析】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向外”的驱动,即不断拓展的殖民地市场对商品源源不断的需求,推动了国内的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因此发生,故A项正确;向外传播基督教与国内的技术革新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属于“向下”的驱动,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也与国内的技术革新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3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共和国”。他论述的是()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成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积极作用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答案】D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据此推断其为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才取得政权,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使得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才是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共和国,可见其进步性,故D项正确。34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答案】B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结束美苏“冷战”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故A项错误;美苏“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导致世界局部地区矛盾爆发,世界的未来因此有了不确定性,故B项正确;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霸权,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故C项错误;“冷战”时期,美苏各自建立以自己为首的联盟体系,处于全面对抗状态,而非美苏建立联盟体系,故D项错误。3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答案】C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解析】题干材料中该文学流派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着重描摹人们的心灵世界。古典主义起源于17世纪初,到19世纪初已经结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出现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强调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出现在20世纪早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二、非选择题40(25分)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记丧服小记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们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权势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任何城邦都有议事、行政、司法三种职能,或说三个因素,相应地应有三种机构。三种机构齐全、三种职能健全,城邦的组织就完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在梭伦的政体中,最具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三 在1975年于海滨城市布莱克浦举行的保守党年会上,撒切尔夫人集中阐述了她那“撒切尔主义”的主旨,指出:“不能把英国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只要我的身体条件许可,只要我一息尚存,只要我有力量,我就绝不会把英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位英国保守党的新领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着、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她还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按他的意愿工作的权利,有支配自己收入的权利,有拥有私人财产的权利,有把政府当作公仆而不是主人的权利。所有这些都是英国的传统,是一个自由国家的实质,我们的一切自由都有赖于这一点。”撒切尔夫人去世后的几个小时,英国社交网站上就出现了利物浦球迷上街庆祝的照片。撒切尔夫人在压制工会方面取得了胜利,但从此成为英国北部矿工社区憎恨的政治人物。达勒姆矿工协会秘书长戴维霍珀说:“对工会来说这(撒切尔夫人辞世)来得不够早,我高兴自己活过她。”(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撒切尔主义”的基本主旨(6分),并分析撒切尔夫人的反对者对其改革不满意的理由。(4分)【答案】(1)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4分)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任答2点4分,3点得5分)(2)特点:具有折中、中庸色彩;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将城邦国家权力分立;打破贵族专权;奠定了民主制度的基础。(任答3点得6分)(3)主旨:反对社会主义倾向,主张削减福利开支;反对国有化,主张私有化;认为个人应有更多的自由权利,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认为政府应当好“公仆”,对经济不应过多干预。(任答3点得6分)理由:撒切尔夫人在改革中采取强硬措施,压制工会,激化了社会矛盾;削减福利开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影响社会稳定。(4分)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梭伦改革;英国“撒切尔主义”【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因此祭祖的同时也祭天;别子受封后,对于他的后裔来说,他又是“祖”;他的嫡长子、嫡长孙这一支又是“大宗”,也是“百世不迁之宗”,而其他的旁支,则是“小宗”,“小宗”又是“五世而迁”。“小宗”只能祭祀高祖以下,高祖以上,按规定无权祭祀。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见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2)材料二中梭伦改革“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具有折中、中庸色彩;“任何城邦都有议事、行政、司法三种职能”,改革将城邦国家权力分立;改革使得“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打破贵族专权;奠定了民主制度的基础。(3)第一小问材料三中撒切尔夫人主张“绝不会把英国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反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认为“有支配自己收入的权利,有拥有私人财产的权利”,政府是“公仆而不是主人”,概括即得。第二小问从改革措施中压制工会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激化社会矛盾的角度分析。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战国后期各国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八国联军侵华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主题:如反侵略战争、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4分)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百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完全胜利。(6分)综上,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经历了开始战败跌入谷底最终完全胜利的发展过程。(2分)示例二主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表格中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4分)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戊戌变法运动,效仿西方,要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中国西学东渐深入。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6分)综上,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以俄为师的发展历程。(2分)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五四运动;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依据表格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以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为主题,选取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抗日战争,反映出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又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题,选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五四运动,反映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以及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的变化。请考生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答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女性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是近代社会变革不可回避的话题,并成为衡量社会变革程度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路德希望成立女子学校,女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每天用德语或拉丁语读一个小时的圣经。路德的教育计划的实施者菲利波梅兰托内曾下令建立由女教师任教的女子学校,女学生在那里学习12个小时,学习期限为12年。 宗教改革时期的女性材料二 维新派兴办女学是基于他们思想深处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更突出的是,他们不仅把兴办女学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且把它变成实际行动维新派在19世纪后期所掀起的创设女学堂活动,可谓轰轰烈烈,其规模、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 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节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教育观及该教育观所产生的影响。(9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维新派关于兴办女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6分)【答案】(1)教育观:教育是利国利教的事情,国家、家庭、教会应当使所有儿童(不论男女和贫富贵贱)入校接受教育。(3分)目的:宣传新教、发展教徒、扩大新教的影响。(2分)影响:有利于新教的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4分)(2)评价:以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为指导,兴办女学,宣传变革,有助于促进女性的觉醒和解放,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其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兴办学堂、提倡女学、移风易俗等思想与实践,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6分)本题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戊戌变法【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马丁路德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目的是“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第二小问马丁路德的教育观直接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发展,长远来看,有利于新教思想传播和思想解放。(2)材料二中维新派基于思想深处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兴办女学,有利于女性的解放;从长远看,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思想的启蒙有助于政治运动的开展。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章 行政各部 第十八条 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 第十九条 各部所属职员之编制及其权限,由部长规定,经临时大总统批准实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材料二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六条 国务员及其委员得于参议院出席及发言。 第四十七条 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比较材料一、一,从国务员职权的角度,说明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民主方案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9分)【答案】(1)变化:组织大纲规定:国务员听命于总统,它规定的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是总统制。(3分)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可牵制总统,其权力有所扩大。它规定的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是责任内阁制。(3分)(2)影响:这些民主方案,以法律来确定民主政体,为以后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政体的随意变动不利于政局的稳定;总统和内阁权力界定的模糊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隐患。(任答3点得9分)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1)材料一中组织大纲规定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各部所属职员之编制及其权限”,要得到临时大总统批准才能实行,可见政体是总统制,总统权力很大;材料二中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须要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对国务员的免职须要参议院的复议,可见总统的权力受到限制,政体是责任内阁制。(2)对上述民主方案的评价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其制度方面的规定对于推动民主政治进程的贡献,也要看到政体的随意变动,内部权力界定模糊,为民国政治动荡埋下的隐患。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在本世纪之交,它(英国)开始封锁德意志并且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当我们的士兵在西线攻击英法联军的时候,俄国武装力量在东线的存在变得越加危险。在1940年8月,我总结道,考虑到布尔什维克军队师团的强力扩充,帝国东部各省不应该再被忽视,它们总是极其容易被战争摧毁。然而,诸上种种正是英国和苏联希望看到的。史实上如此多的德国军队,特别是空军部队被迫部署在东线,使得德国人民的领导阶层不能给西线的战争带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这正是英国和苏俄的政策的目标。英国和苏俄都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场战争,来削弱整个欧洲的力量并使其陷入永久的萧条。 希特勒1941年6月22日凌晨对全国的讲话(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希特勒对一战中德国战败原因的认识。(7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欧洲的战争态势。希特勒此番讲话后,德国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8分)【答案】(1)认识:希特勒把一战中德国战败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德国内部的不团结,这是不全面的(3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战争具有非正义性;德国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美国的参战(任答2点4分)。(2)态势:德国发动西线战役,北欧、西欧国家多被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灭亡;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迫使在以后的战争中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4分)。行动: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结果:二战规模扩大;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保卫战胜利(任答2点即得4分)。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1)希特勒认为“由于内部的不团结,德国在1918年被打败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自身实力的有限,以及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等等因素。(2)第一小问1940年下半年至1941年上半年,希特勒采取的军事行动包括,先后占领北欧、西欧大多数国家,迫使法国投降,但在不列颠之战中失败,继而将重心转向西线,进攻苏联。第二小问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但在苏德战场德国最终走向失败。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1岁起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的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理,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籍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9分)【答案】(1)贡献:引进先进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科技向近代转型;撰写总结性专业科技著作,有利于近代科技的继承和发展。(6分)(2)原因:关切国计民生、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胸怀;灾荒是引发农民起义的原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明朝统治的需要。(9分)本题考查徐光启【解析】(1)材料中徐光启的贡献包括:一方面向利玛窦学习翻译外国科技著作,是西方科技的传播者,推动社会转型;另一方面,撰写农政全书等总结性专业科技著作,是中国传统科技的继承和发展者。(2)徐光启重视“荒政”原因,从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的稳定对统治者至关重要,以及他关注民生,主张脚踏实地的实学两个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