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时作业):专题十四.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6530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时作业):专题十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时作业):专题十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考总复习·语文(课时作业):专题十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四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尚节亭记刘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大易:指易经;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故让国,大节也好植竹,取其节也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A B. C D2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D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末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宋史谢德权传)注: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缆以竹索,由是无患累甓为台以藉之则先撤贵要邸舍泌欲陷大臣邪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A BC D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仓草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宜州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C谢德权不惧权贵,他受命扩大京城的街巷,首先撤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汇报,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了大臣的人格。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注:贳(sh):赊买。貣(t):向人求物。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吕后用何计诛信让封辞赏悉以家私财佐军上至,何谒后何为民请跣入谢A BC D 2.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参考答案1解析:中的“节”取实义, 中的“节”取虚义,二者兼而有之。答案:C2解析:礼记中庸的注书上是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另外,在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答案:D参考译文: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好玩罢了?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的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能拿什么崇尚竹呢?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关于“节”字的含义,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守住自己至死不变,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二、1解析:句表现“他”不避权贵,句表现“他”敢于直言。答案:C2解析:“预其行”是参与了他的行动。“单骑入蛮境”的是谢德权,而不是陈尧叟。答案:B参考译文:谢德权,字士衡,是福州人。归顺宋朝后,授予殿前承旨的职务。咸阳浮桥坏了,朝廷让谢德权去筹划修复,他就用土把河两边的堤岸筑结实,再砌石墙把堤岸包起来,采用黄河铁牛的形式加以固定,再用竹索进行捆绑,从此再没有灾患。咸平二年,宜州的少数民族叛乱,朝廷让陈尧叟前去处理,谢德权参预了他的行动。一个人骑马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把朝廷的旨意告知他们,叛乱的民众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陈尧叟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谢德权被升为阁门袛候,广州、韶州、英州、雄州、连州、贺州六州的都巡检使。任满回到京城,管理京城草料场。在这以前,粮仓储粮最担忧地下潮湿,谢德权用砖砌起台子垫起来,于是粮食再没有腐烂的。京城的街巷狭窄,皇上命谢德权加以扩大。他接受命令后,就先拆权贵的房屋,众人议论纷纷,皇上下诏停止。谢德权当面向皇上请求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不能中途停止。现在干扰事务的都是权贵豪强,他们只不过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没有其他什么事情。”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他于是详尽上奏街巷宽窄以及早晚敲打禁鼓的具体时间的规定。正碰上有坏人刘晔、僧人澄雅控告执政大臣与许州百姓暗中勾结西夏准备叛乱,皇上命温仲舒、谢泌进行审问,让谢德权监督他们。后来查验,所谓叛乱没有根据。第二天,在便殿回复皇上,谢德权原原本本地报告说事情荒唐无稽。只有谢泌说:“追逼审问执政大臣,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说:“谢泌想要陷害大臣吗?如果让大臣无罪而受侮辱,那么国君怎么驱使大臣,臣下怎么事奉国君?”温仲舒说:“谢德权说的很对。”皇上这才同意了谢德权的结论。不久,又任命谢德权负责京城四排岸的护理,兼管护理汴河,并监督车辆运输。在这之前,每年派遣三十万人疏浚汴河,可是主管的人因循守旧,不巩固堤防,只是将河中的沙子挑来堆到岸脚下,有时河水一泛滥,马上河中间又被淤塞了。谢德权要求河中的沙要挑尽,要见到土为止,沙子要倒到堤外,派遣三班使者分地段来主管各段的工程。又造一个大铁锥来测试大堤建筑得结实不结实。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的,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他又栽下几十万棵树来巩固堤岸。谢德权建议废除京师的铸钱监,把西窑务迁到河阴,节省了大量的人工经费。改任崇仪副使,兼管东西八作司。先前,每次有什么工程建造都发愁人手少,甚至一整年都不能完成。谢德权监督那些工程,都按期竣工。谢德权清廉勤苦做事干练,喜欢建造有功效利益的工程,在这方面谋划很多。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三、1解析:是谈计策,是讲为民请求,这些与“为人恭谨”无关。答案:A2解析:D项中的“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与原文不符。答案:D 参考译文:陈豨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平乱,来到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谋诛灭了韩信。皇上听到已经诛灭韩信的信息,派使者授予萧何相国之职,增加封邑五千户,命令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相国的卫士。很多人都来向萧何祝贺,唯独陈平替萧何忧虑。陈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而你却待在朝内,没有蒙受箭和垒石的祸殃,增加你的封邑,为你增添卫兵的原因,是因为当前韩信在关中谋反,对你也产生了疑心。设置卫兵来护卫,不是用这来宠幸你啊。希望你能辞让封邑,不接受护卫之卒,拿出全部的私家财物资助军用。”萧何听从了陈平的计谋,皇上很高兴。那年秋天,黥布谋反,皇上亲自统率军队去进攻他,多次派使者去问萧何怎么办。萧何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我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拿出自家所有的财物资助军用,如同诛灭陈豨时一样。”有人劝说萧何说:“你要被灭族的时候快到了,皇上之所以多次问你怎么办,是害怕你不久发动关中谋反。现在你何不多买田地,以低价向人赊买物资来自己陷害自己?如果这样,皇上一定会心安。”于是萧何听从了这个人的计谋,皇上于是非常高兴。皇上结束了对黥布的攻击返回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不让前行,向皇上呈上状纸告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地房屋的有数千人。皇上回到京城,萧何拜见皇上,皇上笑着说:“现今的相国对老百姓是多么有利!”皇上就把百姓上告的状纸全部丢给萧何,说:“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后来,萧何替百姓请求说:“长安土地狭小,上林多有空地,荒废在那里,希望发布命令让百姓进入上林耕种,不收取禾杆,把它们留下作为野兽的饲料。”皇上非常生气地说:“你一定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财物,这才来替他们请求要我的上林苑!”于是,把萧何交给廷尉,戴上刑具,拘囚起来。过了几天,王卫尉趁机走到皇上面前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果遇到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替他们请求,这的确是宰相应做的事情。陛下为什么却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财呢!”这天,皇上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萧何年老,一向恭敬谨慎,赤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你为百姓请求耕种我的上林苑,我没有答应你,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一个国君,而你却是个好相国。我故意拘囚你,是要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