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困与助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4961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帮困与助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扶贫帮困与助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扶贫帮困与助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扶贫帮困与助学案例分析(1) 、基本资料 农村特困家庭,父,母,子。(2) 、背景资料父,1948年生,体弱多病,劳动能力极弱,文化程度不详。母,1965年生,智障,无劳动能力,未接受过教育。子,1998年生,初中二年级学生。家住蚌埠农村,破屋三间以避风雨。田地早年被人霸占,无生产资料。夫妻二人无正规职业,无稳定收入。只得以乞讨供子读书与一家人的生计。(3) 、主要问题 夫妻俩本身穷苦,体弱多病,又无一技之长。田地被人霸占后更是失去了唯一的生存资本,勉强能以乞讨为生。 而孩子的出生使得该家庭的负担更添新霜,夫妻俩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而孩子的成长与接受教育需要大量经费。(4) 、问题分析 夫妻俩年岁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本身没有劳动能力与经济来源。孩子的出身与成长使得家庭拮据越来越严重。 作为农民,没有田地,甚至没有合格的家庭户口。无法享受国家的各项补贴,享受不了政府的众多惠民政策。没有一技之长,身体又差便无法找到工作。除了政府每月百十块钱的低保再无其他稳定收入。 虽然也有社会力量的帮助,但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五)、服务模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治标治本 基本步骤: 1、了解该家庭更详细、更具体的资料。总结,整理作为日后可能需要的证明材料。 2、详细分析解决该家庭困难的主要环节:治病,扶贫,助学。 3、为其寻求援助力量,政府与社会的慈善人士。 4、按部就班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目的。 行为评估:帮助案主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让他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解决问题是付诸实践的过程,有许多难以意料的困难。与当地村政府的接触便是一个挑战。 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中的环节未必全是预想的结果,有所偏差,计划便难以继续进行。对随机应变性的要求很高。(6) 、服务计划总体目标:帮助案主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幼有所依,老有所靠。工作计划:1、找到案主,表明来意。与案主详细交谈,了解情况并做记录。拍照片作证明。2、找到当地村政府,反映该情况。明确具体的村负责人,与之详细探讨存在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案。3、找到孩子所在的学校,了解学校本身或社会力量通过学校渠道给予的有关帮助。4、可以适当借助有关媒体,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他们。5、具体帮助:帮助治病,恢复劳动能力;购置田产,自食其力;助学。(七)、介入过程1、到该村民家去实际取证,通过聊天交谈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访问周边邻居、村民证实所有资料是否真实。2、拜访当地威望较高的老者或文化人,表明来意。尽量能与他们一起到村委,这样与村委干部的沟通才会有效果。与村委的沟通交流是个很重要的过程。可循序渐进,依次加强主题。3、走访学校,向有关老师校领导了解该生的学习及家庭情况。向学校方面表明来意,希望校领导给予配合,提供资料。主要是学校本身和社会力量通过学校渠道给予的帮助。4、借助媒体,向社会呼吁帮助。5、汇总结果。利用社会、政府的援助力量,帮助该家庭解决实际问题。6、解决问题:首先由村委或乡政府出面安排给其家人治病,恢复其一定的劳动能力。然后由村委出面调解为其安排田地供其自行劳动生产,或者为其安排一份工作让其自食其力,是为扶贫,亦是关键。助学,较为简单,免学费学杂费,提供营养补助,发助学金等等。(8) 个案评估此案例真实存在,本人亲身经历。但后来的解决问题方案也就是服务模式与服务计划是理论成果,并未付诸实践。从本人的视野角度分析,此案例的解决方案有其可行性,在目前来看也只有那么做,值得一试。但之前本人强调过,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此案例的解决方案存在许多不可估测的困难。但本人认为解决问题总是存在阻力的,我们应该迎难而上。(9) 、个案反思此案例涉及的是个社会大问题,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而是在当今社会还普遍存在的,积贫积弱是任何文明社会进步时无法扫除的死角。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走出这样一个固定的思想牢笼,既要敢于创新更要敢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作为学生与社会人士的接触尤其是门学问,解决该案例的关键也就是与村委甚至乡政府的交流,所以讲这一环节的技术要求很高,也是决定胜败的关键。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带着爱心去服务,去实践,我想一定能感动他人,一定能帮得到他人。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1级2班 拿云 登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