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4057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 总则一、本纲要的制定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省教育厅依据国家颁发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结合甘肃实际,特制定本纲要。二、本纲要的适用范畴本纲要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是全省幼儿园(学前班)、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评价及幼儿园教学参考资料编审的依据。三、幼儿园教育原则(一)尊重与关爱的原则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理解每个幼儿有不同的已有经验、发展水平及学习方式。关爱幼儿,坚持鼓励、启发与诱导的正面教育,使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信。(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规律,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三)保教并重的原则将保育和教育融为一体,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重视幼儿健康教育,强化安全教育。(四)游戏为主的原则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为幼儿提供游戏条件,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主动感知、操作、探索、发现,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和发展。(五)整体教育的原则幼儿园课程和幼儿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相互呼应,不可分割,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幼儿园班级中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形成教育的整体。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六)环境创设的原则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创设教育环境。既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目标化的物质环境,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和谐、愉快而主动地发展。(七)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注重本土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各类教育活动,形成地域特色。幼儿园应结合自身有利条件,把握园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体现园本特色。第二部分 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健康一、领域目标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二、各年龄班内容与要求小班(一)身心健康1身体发育良好;情绪稳定,与教师建立起信任、有安全感的师幼关系。2喜欢老师和同伴,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二)习惯养成1.使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干净的手帕,不用脏手揉擦眼睛。知道打喷嚏、咳嗽不对着人。2会正确洗手。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与漱口。3会使用小勺独立进餐,接受健康的食物,养成经常喝水的习惯。4学会如厕,养成不憋尿、定时大便的习惯。5能独立、安静午睡,学会穿脱衣服。(三)安全保健1.不将异物放进嘴、鼻、耳里;不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外出时不离开成人。2有秩序地上下楼梯以及玩大型运动器械。3接受体检和配合医生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四)运动能力1在走、跑、跳、钻、爬、投掷的游戏中,能平稳地控制自己的身体。2会做模仿操。3会玩小型的运动器械(球、包、小车等),学习用多种自然物开展体育活动。中班(一)身心健康1身体发育良好;情绪稳定、愉快,学习以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2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感到快乐,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二)习惯养成1正确使用手帕或纸巾,会以正确的方法擤鼻涕和擦嘴。2学会正确进餐的方法,进餐时不说话,学习安全使用筷子;喜欢吃各种健康的食物;主动饮水。3学会自理大小便,养成正确的盥洗习惯。4能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三)安全保健1记住父母的姓名、幼儿园的名字、家庭住址及电话。2认识常见安全标志,不去危险的地方。知道在遇到危险时要躲避,并呼喊求救。知道在与成人失散时找现场工作人员或民警帮忙,不乱走。3注意交通安全,在成人的带领下过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乱跑。4注意不伤害他人,同时学会保护自己。5有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识。(四)运动能力1体验走、跑、跳、钻、爬、推、拉、投掷、攀登、侧滚等不同的运动方式,并能控制身体运动的方向。2会做简单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会听信号整齐做操。3会用纸箱、布袋、轮胎、平衡木等物品及多种运动器械玩游戏,探索多种玩法。4在体育活动中不怕困难,积极参与活动。大班(一)身心健康1.身体发育良好;情绪稳定、愉快,逐渐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2理解、关心他人的情绪,能主动关心和安慰需要安慰的人。(二)习惯养成1能按科学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生活和活动。2了解基本的营养知识,逐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进餐时举止文明。3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系鞋带,整理自己的衣着。4.学会根据气温的变化主动增减衣服,注意保持服装整洁。(三)安全保健1有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不独自在河边、建筑工地等危险地方玩耍,知道常用的救助电话,发生意外时会求救,掌握简单的自护方法。2乘车时扶稳把手,不把头、臂伸出窗外;遵守交通规则,靠路边行走或走人行便道。3学会使用易于操作的劳动工具和简单用具,注意安全。4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功能及简单的保护方法。(四)运动能力1知道剧烈运动后不立即停止、不马上饮水、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跳跃、运动中注意动静交替等简单的运动卫生知识。2体验走、跑、跳、钻、爬、推、拉、投掷、攀登、侧滚、旋转等不同的运动方式,并能协调地控制身体。3根据场地和运动器械的特点,主动探索多种玩法,进行创造性的体育活动。4在共同游戏、队列练习和做操中有规则意识和协同能力。5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对寒冷、炎热天气的适应能力。6.逐渐养成自主、勇敢、不怕困难、合作等良好品质。三、指导要点1全面了解幼儿年龄特征,掌握与其相关的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的简单保健知识和护理技能,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成长。2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自身特点,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训练、比赛、活动等。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他们在园感受到温暖和爱护。3注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方法对幼儿讲清道理,引导他们预知危险。4尊重幼儿逐渐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他们尝试自理、自立。与家长配合,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科学、有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为幼儿提供宽松、理解、接纳、支持的精神环境和丰富、多样的运动环境,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游戏和锻炼的需要。语言一、领域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二、各年龄班内容与要求小班(一)倾听1.注意倾听他人讲话,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并有相应反应。2喜欢听短小的童话故事和简单的儿歌,理解其大意。(二)表达1. 喜欢用语言与别人交流,愿意应答。2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要。3愿意跟读儿歌。学习复述故事的一部分或简单、短小的故事。4.学说普通话。(三)前阅读1喜欢和成人一起看图画书,也愿意自己看熟悉的、感兴趣的图画书。2学习一页一页地翻看图画书;能够发现、指认、讲述图画书中感兴趣的人或物。3初步学习收放图书,萌发爱护图书的意识。中班(一)倾听1.注意倾听和理解成人的要求以及与其生活相关的语言。2喜欢听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短小的散文和儿歌,理解其大意。(二)表达1大胆运用词汇,主动与别人有礼貌地交往。敢于在大家面前自然、大方地讲话。2喜欢提问,积极回答问题,愿意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和想法。3学习朗诵和仿编诗歌;会复述完整故事,会根据已知情节续编故事。4坚持使用普通话。(三)前阅读1喜欢阅读图画书,能够从阅读活动中体会到快乐,愿意与别人谈论图画书中的情节和事物,交流自己的感受。2学会从前至后有顺序地阅读图画书,认真观察和理解画面内容,读懂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的情节线索。学习认识页码。3爱惜图书,学会有序地收放图书。4认识自己的名字。5学习正确的握笔方法,坐姿端正。大班(一)倾听1.有意识地注意倾听和理解成人的要求以及与其生活相关的语言。2喜欢听儿童文学作品,能从口头交谈、电视、电脑、图书、广播等途径得到许多信息,获得知识和感受快乐。(二)表达1大胆地运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想法和做法。2.愿意在大家面前自信、自然、从容地讲话。3会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愿意回答问题。在讨论中学会轮流发言,尊重并理解别人的观点。4.初步整理已有感知经验,发现事物的简单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5会讲故事,会按照原文完整复述故事或用概括的语言讲述故事,会进行创造性讲述;会仿编诗歌和创编诗歌。6. 会用表演、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作品。知道保留自己的作品。7.正确使用普通话。(三)前阅读与前书写1专注地阅读图书,理解、想象画面内容,会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并能用表演、绘画、手工等多种活动表达对作品的理解。2喜欢阅读标签、海报、照片等各类图文信息,能通过口语交谈、电视、电脑、图书、广播等多种途径,获得自己感兴趣的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初步学习收集和使用信息。3在阅读过程中不干扰他人;爱护图书,学习修补图书。4有辨别、认识标记、符号、文字的兴趣和初步愿望。尝试用图画、符号及其他方式简单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物,并用相应的语言进行讲述。5知道书写和阅读时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用正确的笔顺写自己的名字,初步练习使用铅笔。三、指导要点1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引导幼儿学好母语为主,让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在多种活动中正确感知语音,帮助幼儿学习、使用普通话。2准确把握在不同年龄段语言教育的重点。善于把握教育时机,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中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内部动机,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3理解、接纳不同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的差异,尊重来自不同语言环境的幼儿,耐心、诚恳地倾听他们的表达。与语言有障碍幼儿的家长密切配合,给予指导。4. 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精神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表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鼓励他们能够较多地与教师、同伴进行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5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进行儿童文学欣赏,以保证他们经常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社会一、领域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二、各年龄班内容与要求小班(一)自我意识1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2感受独立做事的快乐和满足,对自己有信心。(二)行为规则1学会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成人打招呼。2没有攻击他人的行为,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3初步学习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4学习轮流盥洗、如厕、游戏等,体会规则的作用,有遵守规则的初步意识。(三)社会常识1参观、认识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能够识别自己生活用品的标识。2认识经常接触的成人,感知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初步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3记住父母的姓名,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知道不打扰父母的休息和工作。4认识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乘坐这些交通工具的基本规则。5参加幼儿园的升旗仪式,认识国旗,知道升国旗时行注目礼。6.乐于参加丰富有趣的节日活动。中班(一)自我意识1感受自己能做许多事情,正在长大,体验自我价值感。2做收拾玩具、整理被褥、擦桌椅等自我服务的事,养成初步的独立意识。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受,体验自尊、自信。(二)行为规则1知道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愿望,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2初步学会谦让、轮流、分享和互助,愿意尝试解决游戏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3体会规则的意义,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学习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4能初步判断某些行为的对与错,学会简单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错了事愿意承认和改正。5认识常见交通工具及交通标志,了解他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遵守交通规则。(三)社会常识1感受父母和其他亲人对自己的爱,关注和了解他们,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2认识经常为我们服务的人,知道尊重他们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3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饮食文化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4认识并尊敬国旗、国徽,参加升旗仪式时知道基本的规范要求。5初步认识周围环境中的设施和常见标志,知道爱护周围环境和公共设施。6在六一、中秋节、新年等节日中,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大班(一)自我意识1.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实现自己的计划,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尊、自信。2知道自己的行为要符合集体要求,能随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二)行为规则1友好地与他人交往,富有同情心,体验分享、互助、合作的快乐和意义。掌握交往技能,尝试独立解决交往中的问题。2理解和遵守与他们生活有关的社会行为规则,增强遵守规则的能力,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3有基本的是非观念,能接纳、原谅别人的过失或过错。4有初步的责任感,做事认真,有始有终,能主动为他人和集体做事,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三)社会常识1认识周围公共场所、社会设施以及在那里经常为我们服务的人,尊重他们及他们的劳动。2积极参与升旗活动,学唱国歌。3了解和喜爱甘肃,知道家乡的饮食文化、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民俗传统、民族特色等。4了解中国主要的风景名胜,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5了解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民族,知道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体态、服饰、语言和风俗,懂得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6认识常见标志、符号等,理解它们的作用。根据需要尝试设计标志、符号。7了解邮寄、打电话、发短信、网络等多种通讯方法,知道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8参观小学,萌发上小学的愿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心理准备。9积极设计、开展、参加丰富的节日活动,感受浓厚的亲情、友情和民俗气氛。三、指导要点1 创设一种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人际交往环境,将社会领域的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及各个环节之中,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2 为幼儿提供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鼓励、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相互交往,注意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并适时给予具体的指导。3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4主动与家长、社区密切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社会资源,拓展幼儿的社会认知,丰富幼儿的情感,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科学一、领域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各年龄班内容与要求小班(一)探究品质1有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2.愿意用动作、语言、艺术等多种形式,自由表达感知及操作活动中的感受与发现。(二)自然常识1愿意参加饲养小动物、给植物浇水等活动,爱护动植物。2感知四季最明显的特征及常见自然现象。3了解所接触事物最明显的外形、功能等特征,初步知道常见生活用品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4关注自己身边环境,从生活小事入手,初步建立环保意识。(三)数学启蒙1体验常见物质简单的量的特征(如多少),比较23个物体间常见量(如大小、长短、厚薄等)的差别,会进行比较、排序。2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发现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学习初步的求同和分类。3感知体验“1”和“许多”及它们的关系。4用对应的方法体会4个物体以内数量的多与少。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数量。5认识白天、黑夜、早晨、晚上。6正确辨别上、下方位。中班(一)探究品质1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和现象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2能对某些事物进行比较、连续地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愿意大胆提出问题,有初步的比较能力。3用各种常见材料和工具进行简单的尝试、探索和记录。4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和分享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与方法。(二)自然常识1感知泥土、石头、空气、磁铁等物质的特性,进行小实验,能根据某些现象进行初步的猜想。2感知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体验一些照料动植物的方法,有爱护动植物的情感。3探究和发现四季明显的特征,感知和体验一些天气现象,初步体验季节变化与动植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4认识常见科技生活用品(洗衣机、录音机、手机等),并能初步知道这些用品对人们生活的作用。5.有关心大自然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以力所能及的正确方式对待周围环境。(三)数学启蒙1学习按一个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学习对510个物体按量的差异进行排序,初步理解序列的规律。2探究和感知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并进行分类。学习用合适的图形拼出某种图画。初步体会常见几何图形之间简单的转换关系。3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物体,说出总数;引导幼儿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了解10以内数中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4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5正确辨认前、后方位。6感知和发现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现象。大班(一)探究品质1在观察、比较、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细心、专心、耐心、不怕困难等品质。2愿意提出问题、积极猜想、收集信息、尝试实验和解决问题。探究事物变化的简单原因和规律,尝试学习简单的推理。3选择和使用当地易得、丰富的材料与工具,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与尝试。积极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经验。4学习用实物、绘画、模型、照片等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记录和交流。5探索使用常用小工具,体会人类的聪明与智慧,并进行积极、大胆想象。(二)自然常识1体会大自然的美与奇妙,热爱大自然。2主动参加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活动,发现动植物变化的基本条件,爱护动植物,有初步的责任感。3感知动植物的多样性,体会人与动植物、其它动物与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4了解风、电、水、太阳对人的益处和危害,初步体会事物的两面性。初步理解科技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5喜欢玩声、光、电、磁、颜色变化、物体沉浮等的游戏,用这些物品做小实验,体会周围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6关注水、空气、土壤的清洁,感知它们对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爱护环境,有相应的环保行为。(三)数学启蒙1学会比较3个以上物体量的差别,体会量的相对性,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10个以内物体的排序或按某一规律排序。2初步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守恒、各种量及图形的守恒。3学习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自然测量和统计。通过测量发现和比较物体的异同和发展变化。4学会20以内的成组数数及倒数,感知、理解事物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5会看整点、半点。6学会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体会上下、前后空间方位的相对性。三、指导要点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4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5教师要关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的安全教育,注意操作材料的安全性。艺术一、领域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二、各年龄班内容与要求小班(一)感受与欣赏1对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兴趣,探索自然界、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发出的声响。2初步理解优美动听的歌曲、器乐曲、舞蹈和形象鲜明美术作品等的内容和情感,获得美的感受。3.愿意欣赏儿歌、故事、木偶剧、动画片、皮影戏及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二)表现与创造1学唱六度范围内(c1a1)五声音调的歌曲,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唱歌时用自然的声音,不喊唱。2对自己熟悉、喜爱的歌曲和乐曲进行即兴表演,自由创编歌词和动作,初步学会使用表演道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模仿与表现感兴趣的人物、动物的初步愿望,并加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3通过自由探索与尝试认识几种易于敲击的打击乐器,学习敲击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初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的习惯。4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美术工具、材料,进行画线、撕纸、玩色、玩泥等活动,喜欢操作它们,逐步掌握其用法。用简单的图形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初步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的良好习惯。5运用简单的图形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表现熟悉的事物。6.绘画中以一物为主形成简单的画面,能用泥塑塑造简单的物体形象。7.运用熟悉和喜欢的图形、材料进行多种简单装饰。中班(一)感受与欣赏1在感知、欣赏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生活用品、环境布置、节日装饰及四季景色中获得美的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2欣赏简单、易懂的故事、诗歌、木偶剧、动画片、皮影戏,初步了解当地民间艺术,感受其中的美。(二)表现与创造1基本准确歌唱八度范围内(c1 c2 )的五声音调歌曲。学唱二拍子、三拍子的歌曲,初步尝试按歌曲节拍的特点、速度、力度和情感富有表现力地歌唱。唱歌时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2随音乐的节奏按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模仿动作、律动和简单的舞蹈动作,自编律动、舞蹈动作,逐步做到动作协调、优美,尝试表现音乐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情感。3掌握几种打击乐器正确的敲击方法,会按简单的固定节奏型为歌曲、乐曲、舞蹈等作即兴伴奏,表达情感和体验,并具有初步的配合能力。有正确使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4自由选择并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包括专门材料、当地自然物或废旧材料),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能有序地收放。5初步尝试运用绘画、制作等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规则的理解、由故事和儿歌引发的想象、科学探索的过程等。6.绘画中以一物为主,学习添画相关的背景,学习用深浅不同的颜色表现出画面的布局。学习用多种材料塑造形象。7发现周围事物中对称和连续重复等美的规律,并能按这些规律进行装饰。大班(一)感受与欣赏1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有初步的欣赏能力。2.欣赏故事、诗歌、散文、木偶剧、动画片、皮影戏等艺术作品及当地其他艺术形式,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二)表现与创造1以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表现不同歌曲的情绪、情感,尝试歌唱八度范围内的五声音调和少量七声音调的歌曲。愿意独立歌唱和参与集体表演,欣赏同伴的表演。2参与集体舞及自娱性的音乐、歌舞表演。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打击乐器演奏中即兴表演表达情感,和与他人交流。3按简单的节奏型进行打击乐合奏练习和表演,具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尝试集中注意看指挥。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喜欢用自制乐器参与音乐活动。4用各种美术方式(绘画、沙画、折纸、泥塑、)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形成有简单情节的作品。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5自主选择各种美术材料(包括专门材料、当地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和工具,利用它们的形状与质地大胆设计和制作自己满意的作品。养成分类整理、存放作品的良好习惯。6.会按主题绘画和画出有主题的画面,画面布局丰富。纸工、泥工活动中能用多种材料、不同方式塑造自己喜爱的物体。7探索、尝试用纸、绳、毛线等进行简单的编织。主动发现和运用多种方法装饰生活用品和美化环境。8与同伴合作创编与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尝试设计、制作、使用简单的服装、道具和布景,大胆地表现自我,充分感受创造、表现与合作的乐趣。三、指导要点1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艺术教育,了解和尊重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关注并鼓励幼儿自发的进行艺术活动,欣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的表现与创造,克服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艺术活动的倾向。2 调动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愿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防止对幼儿进行枯燥的技巧性训练、甚至为功利而表演的倾向。3为每位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自主表达,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4充分挖掘本土民间艺术资源,进行当地民间艺术传承教育。第三部分 教育组织与实施一、幼儿园环境创设1教师以关爱、接纳、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幼儿,形成平等、宽松和愉快的班级氛围,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学习活动。2幼儿同伴是他们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幼儿建立友好、和谐的伙伴关系。在自由游戏和小组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谦让、分享、互助、合作等,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3班级中的各项常规要求要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同时有利于形成幼儿自理、自主、自律的行为方式。4.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应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到清洁、安全、无噪音影响、无污染,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用具、设备适合幼儿的身高,色彩和谐简洁。玩具和材料开架摆放,便于幼儿自己取放。6各班室内环境应体现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教育目标要求,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玩具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并且依据幼儿兴趣、发展水平和教育目标的变化而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和调整。创设与各领域教育内容相吻合的主题环境和活动区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和表达的机会,使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成为促进其发展的过程。7.室外场地、设施安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宽阔,运动器械种类丰富、多样,基本能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游戏和锻炼的需要。8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二、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一)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包括来园、进餐、盥洗、如厕、午睡、喝水、离园等环节。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分析各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在生活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进步与发展。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并具有反复的特点,生活教育要强调在做中培养,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习惯、适应共同的生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盥洗、睡眠等生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游戏活动、运动、学习活动的渗透,让幼儿不断积累健康生活的经验,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主要在饮食、睡眠、盥洗、整洁、来园、离园等日常生活中实施。开展生活教育应考虑到幼儿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体质等差异情况,如在午睡的时间、饮食的习惯等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活动区活动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主动学习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的活动区主要有角色区、建筑区、益智区、美劳区、阅读区、科学区、生活区等。教师要通过对活动区的目标化设计,不留痕迹地把幼儿游戏转化为他们最有效的学习过程。各班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设一定数量的活动区。活动区在班级中的位置要合理,要符合本活动区活动的需要。每种活动区在班级中一般开设一个,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有所突破。如果活动室面积有限,可设置临时活动区。在中大班,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讨论活动区的设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布置与管理,也要让他们参与活动区操作材料的准备和制作,以及活动区的收拾、整理,从而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活动区的教育功能是综合的。教师要注意同一类的活动区在不同年龄班的不同表现形式,使活动区紧跟幼儿的发展需要的同时,起到引领幼儿发展的作用。(三)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和主动活动的学习过程。它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本纲要的要求,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在实施教育工作计划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可做适当调整。1目标教师要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对照本纲要提出的各领域目标及内容要求,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幼儿应获得发展的空间。教育目标要兼顾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2内容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以本纲要第二部分中各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为依据,同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强调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2)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出发点,同时具有适度挑战性。教育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式学习,不断建立新的认识。(3)贴近幼儿生活,结合幼儿兴趣。教育内容一定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并以此为基点不断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拓宽他们的视野。(4)重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使幼儿通过某些内容的学习多方面都获得发展。3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教育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可采取集体、小组、个别形式进行,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活动时间的长短可以视幼儿的学习状况等因素作适当调整。要注意教师直接指导活动和间接指导活动相结合。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要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4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1)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引导幼儿在充分感知、操作、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探索和思考,得出初步的结论。在不同年龄班采用不同的教育过程。小班要多采用游戏口吻,教育过程游戏性更强;中班要增强目标化活动区活动的组织;大班要加强集体教学,加强对问题的讨论和归纳,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3)教师要灵活地执行教育计划,遇到偶发情况要对教育过程进行及时调整,以利于幼儿获得发展与进步为准。(四)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包括集体游戏与分散游戏。要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幼儿充分接触新鲜空气、阳光,这是保证其身体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动作、能力,形成很多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教育必须包括这四类活动,缺少任何一类活动都将是不完整的,幼儿的发展将是有缺失的。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铺垫、准备和延伸。即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为教学活动铺垫、积累所需要的感知体验,这些感知体验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归纳和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接受的部分知识需要幼儿到活动区去反复体验和验证,这时活动区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因此,四种活动之间须有内在联系、相互呼应。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一)与家庭的合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把家园合作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计划之中,本着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1应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及其家长的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形式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研究教育幼儿的策略。2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及发展情况,主动听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通过咨询、讲座、研讨、亲子活动、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及网络互动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价值观,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4利用家长的学识、职业等资源,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学活动,丰富、扩展教育内容。(二)与社区的合作社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社区内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公共设施、普通劳动者以及公益活动等,都可以成为幼儿的学习内容。幼儿园应充分有效地利用所在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教育空间,丰富并深化教育内容。幼儿园应加强公益意识和服务意识,利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学前儿童和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利用节假日向社区儿童开放园内活动设施,举办育儿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开办亲子乐园、游戏小组、玩具图书共享站等。将社区活动与园内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四、入园适应与入学准备幼儿园应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前各方面的准备,共同进行入园教育。可通过教师家访、入园亲子活动等使幼儿熟悉幼儿园,熟悉老师和小朋友。幼儿初入园的几周时间内,教师要安排新颖、多彩适合幼儿的活动吸引他们愿意来园,分散他们的焦虑心情,引导幼儿逐步适应新环境和幼儿园生活。也可以采取小时制、半日制以及其它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他们慢慢适应新的生活。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应当允许家长来园陪同一段时间,以减轻幼儿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幼儿入小学准备是涉及到学习兴趣与愿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物质准备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幼儿园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密切合作,通过参观、访谈、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为入小学做好准备。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幼儿园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应伴随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一、评价的原则与要求1.共同参与,相互合作教育评价的过程是各方面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幼儿园的管理者、教师、幼儿及家长都可以成为教育评价的参与者。无论是对幼儿园整体教育工作的评价,还是对教师工作、幼儿发展的评价,都需要管理者、教师、幼儿及家长的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2.深入过程,共同发展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管理者要深入评价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共同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不断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教育技能。要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二、评价方法教育评价应当伴随整个教育过程自然地进行。应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问卷等多种手段与方法。三、教育工作评价管理者或教师本人在评价教育工作时,重点考察以下方面:1.教师是否高度重视幼儿的安全,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布置,到幼儿的意识与行为,都要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2.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育计划是否体现了教育目标。3. 教学活动内容是否注意幼儿发展的基础性、科学性,是否落实了本纲要的具体教育内容与要求。4. 教育环境是否体现教育目标,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5.教育形式和方法是否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幼儿探索与表达的需求。6. 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和创造探索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符合其发展需要。7. 教师是否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使已有教育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形成本园特色。8.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长的育儿行为符合其科学规律,达到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四、幼儿发展评价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时要注意:1.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现有的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3.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唯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4.评价应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同步进行,尽量采用自然观察、档案记录的方法,特别注意分析幼儿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表现和积累的各种作品,为促进每个幼儿更充分地发展与进步提供依据。附件2: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为了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提升保教工作质量与水平,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教学常规管理、保育保健管理、安全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方面,提出如下指导意见。第一章 课程管理第一条 园长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园长要全面了解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承担一定的保教和保教指导任务,定期了解和监控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通过课程管理来规范和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保教质量。 第二条 确保幼儿园课程开设的严肃性,幼儿园必须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目标和内容设置相关课程。未经县(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不得开设超越幼儿发展阶段的学科课程,不宜进行写字教学,不得布置有书写要求的家庭作业,防止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第三条 课程实施应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各领域的均衡,并考虑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内容应来自于幼儿生活,适宜以主题(单元)活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教学。原则上,每周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组织幼儿开展五大领域活动,小班幼儿的集体教育活动应控制在56次,中班幼儿的集体教育活动应控制在68次,大班幼儿的集体教育活动应控制在810次。 第四条 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关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倡导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有机结合,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克服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小学化”倾向。 第五条 幼儿园必须选用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幼儿园教学用书和辅导资料,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幼儿园开发的园本教材,区(县)开发的地方教材,未经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只能在本园或区(县)内试用。第六条 提倡创造性地使用幼儿园教学用书,开展课程园本化研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本土不同的地理风貌、物产特点、传统工艺、民俗习惯等社会资源,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发个性化的园本课程,学习和传承地方文化,创造性地落实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园本课程占总课程量的比例,原则上省级示范园不超过20%,省一类幼儿园不超过15%,省二类幼儿园不超过10%,其他幼儿园不超过5%。第七条 创建并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料库、图书资料库、电子资料库、教学具管理室等;建立幼儿园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包括专人(或兼职)负责制度、自然材料收集制度、教学具收放借还制度等,方便各项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第八条 以幼儿为中心构建和使用园舍环境。要根据本园环境构造的特点,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以及本园的办园理念,对走廊、楼梯、转角、平台等公共环境做出统筹安排,并根据季节、主题、宣传等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换,创设有效的园内公共大环境。教师要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家长资源、生活资源,创设个性化班级小环境和适合本班幼儿自主活动的区域环境,将班级环境(区域环境)与教学主题有机融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使环境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发幼儿与环境积极而有效的互动,成为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第九条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家长人才资源库。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保教工作,要利用不同行业家长的专业和职业优势,协助幼儿园组织参观和实践活动,开展各类家长助教活动和家长志愿者活动。搭建家长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开设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网络论坛活动等,充分利用家长中的思想资源,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传播科学的育儿观念。第二章 教学常规管理第十条 编制各类教育教学计划。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围绕教育教学总体目标,结合本园幼儿实际,适时制定班级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周计划和一日活动计划等。各类计划应内容具体、目标明确、指导要点突出、针对性强,方便教师统筹安排保教工作。第十一条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幼儿园教学用书。 首先要熟悉甘肃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中对各年龄段、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其次要通览幼儿园教学用书,了解其内在联系;其三要依据幼儿园教学用书内容,幼儿实际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并能随机调整教学策略。第十二条 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研究,交流教法,认真研习修订教案,教案要写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注重三维:情感、能力、知识)、活动准备(教具、学具、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等)、活动过程(如何导入、主要环节、活动延伸等,新教师要求必须写详案)。环节设计有条理,层次清晰,过度自然,问题设计具有启发引导作用。第十三条 鼓励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前自制有质量的教具,为幼儿参与活动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教辅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第十四条 引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养成自觉开展教学反思的习惯,善于提炼成功教学价值,找出不足,提出改进设想,及时批注在本课教案后面,积累经验,以便不断改进提高。 第十五条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为人师表,仪表端庄,精神饱满地进行每个活动。要求语言规范,对幼儿态度和蔼,亲切,循循善诱,不讽刺、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采用实验、操作等有效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要重点突出,体现各领域的有机联系,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第十六条 积极倡导教师引导下的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给幼儿更多讨论、思考和活动的时间,使幼儿在体验、探究中丰富感知经验,发展智力和能力。强调教学活动中班级教师间的协调、支持、合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和手段(投影、电脑、录音机、钢琴)等,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为教育教学服务。第十七条 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及时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在观察基础上合理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第十八条 建立教学专题研究制度,要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重点关注常态下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班级管理状况,教学计划与现场教学、环境创设的相关性。注重研究后的反馈指导与提炼推广,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管理者与教师共同研修的过程。第十九条 教学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评价重点考察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材料能否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教师的指导能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 第二十条 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以日常的观察为主要方式,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幼儿发展信息,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发展评价工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指导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生成新的教育内容,调整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方法,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发展。 第二十一条 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幼儿阶段性的评价要关注其相对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进步情况,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章 保育保健管理第二十二条 建立必要的保育保健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食品、药物等管理制度,卫生保健登记与统计制度,幼儿接送制度和膳食管理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等。各岗位人员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规范,为幼儿在园的生活和保育护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并给予精心照顾和培养,以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发育。第二十三条 重视幼儿生活和活动常规的建立。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规,包括来园及离园、盥洗及如厕、进餐及饮水、午睡及起床等生活环节都应制定相应的常规并坚持执行。加强日常活动的常规管理,做好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早操等日常活动的组织配合和安全保护工作。做好班级房舍、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