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训练(二)一选择题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D.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解析: 由物理学史可知,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A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B正确;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选项C错;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选项D错误.答案: B2.如图所示,一木箱位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推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若保持F的方向不变而增加其大小,则木箱( )A.仍做匀速运动 B.做减速运动C.做加速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 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可得Fcos -(mg+Fsin )=ma,当a=0时木箱做匀速运动,F增大时加速度a0,即木箱将做加速运动,对比各选项可知选C.答案: C3.如图所示的真空空间中,仅在球体中的黑点处存在着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则图中MN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均相同的是( )答案: CD4.如图甲所示,一木块从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20 m/s沿斜面向上运动,并恰好能到达斜面顶端.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判断( )A.斜面的长度为20 mB.3 s末木块回到斜面底端C.03 s合力做功为零D.03 s机械能守恒答案: B5.一物块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F按图甲所示规律变化时,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变化规律可能是图乙中的( )甲乙解析: 在F的作用下,当物块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时,由平衡条件得F=mgsin +Ff,当F减小时,Ff也减小,当F=0时,Ff=-mgsin ,即静摩擦力先减小至零又反向变大;在F的作用下,物块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时,由平衡条件得F+Ff=mgsin ,当F减小时,Ff变大,当F=0时,Ff=mgsin ,故只有C图正确.答案: C6.在滑动变压器原线圈中接有电流表,副线圈输出端接有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原线圈中输入稳定的交流电压,初始时开关S1与2接通,开关S2与4接通,开关S3闭合.则在下列措施中能使电流表示数变大的是( )A.仅将S1从2拨向1B.仅将S2从4拨向3C.仅将S3从闭合改为断开D.仅将滑动变阻器R3的滑动触头上移解析: 将S1从2拨向1,n1变小,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变比关系可以判定U2变大,所以副线圈中电流I2变大,故原线圈中电流I1变大,A正确;同理可判定B错误;将S3从闭合改为断开,负载电阻变大,所以副线圈中电流I2变小,故原线圈中电流I1变小;C错误;将滑动变阻器R3的滑动触头上移,R3连入电路阻值变大,所以副线圈中电流I2变小,故原线圈中电流I1变小,D错误.答案: A7.(2011广东卷20)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解析: 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为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的引力使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m=.当卫星在地表运行时,F引=mg(此时R为地球半径),设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则F引=F向=ma向mg,所以C错误,D正确.由=得,v=,小球所受重力不能忽略.求:(1)空间所有区域分布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2)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区域的最小宽度,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3)小球从固定的绝缘支架水平飞出到运动到圆环的时间t.解析: (1)小球水平飞出,由平衡条件得mg=qE解得电场强度E=方向竖直向上.(2)由题意可知,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区域最小宽度为x要使小球准确进入圆环,所加磁场的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由于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带电小球进入磁场后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轨迹半径R=x,qv0B=解得磁感应强度B=.(3)小球从运动开始到进入磁场的时间t1=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2=小球到达圆环总时间t=t1+t2=.答案: (1) 方向竖直向上 (2) (3) 选考部分13.(3-3模块)(1)下列关于分子热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B.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C.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的内能一定增大D.如果气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会增加,但并不是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如图所示,其中AB段与t轴平行,已知在状态A时气体的体积为10 L,那么变到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为_L,变到状态C时气体的压强是0 时气体压强的_倍.(3)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横截面积为210-3m2,一定质量的气体被质量为3.0 kg的活塞封闭在气缸内,活塞和气缸可无摩擦滑动,现用外力推动活塞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600 J,同时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向外界放热150 J,求初状态的压强和压缩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大气压强取1.01105 Pa,g取10 m/s2)解析: (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气体分子散开的原因在于分子间间距大,相互间没有作用力;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加,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为零,所以内能增大.(2)由图可知状态A到状态B是等压过程,状态B到状态C是等容过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解.(3)初状态p=p0+=1.16105 Pa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Q=U得,内能的变化量U=600+(-150)=450 J.答案: (1)CD (2)20 2 (3)1.16105 Pa 450 J14.(3-4模块)(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B.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性C.光导纤维传播光信号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2)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波的传播速度v=2 m/s,试回答下列问题:x=4 m处质点的振动函数表达式y=_cm;x=5 m处质点在04.5 s内通过的路程s=_cm.(3)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A=3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上的E点,并偏折到AB上的F点,光线EF平行于底边AC.已知入射方向与BC的夹角为=30.试通过计算判断光在F点能否发生全反射.解析: (1)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A项错;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亮条纹间距x=,因为,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小,D项错.(2)根据波形图可知A=5 cm,=4 m,周期T=2 s,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关系可判定x=4 m处质点是向下振动的,故振动函数表达式y=-5sin t cm,x=5 m处质点在4.5 s内通过的路程s=4A=45 cm.(3)光线在BC界面的入射角1=60折射角2=30根据折射定律n=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AB界面的入射角为3=60而棱镜对空气的临界角C的正弦值sin C=,则在AB界面的入射角3C所以光线在F点将发生全反射.答案: (1)BC (2)-5sin t 45 (3)能15.(3-5模块)(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于是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学说B.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有较强的贯穿本领C.一个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向基态跃迁时可以发出3条不同频率的光谱线D. 92235U+01nAZX+3894Sr+201n是一个裂变方程(2)铀( 92238U)经过衰变形成稳定的铅( 82206Pb),这一变化的核反应方程式应为_,在转化过程中最终转变为质子的中子数是_个.(3)质量为3 kg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向右运动,恰好遇上质量为5 kg的小球B以4 m/s的速度向左运动,碰撞后小球B恰好静止,求碰撞后小球A的速度大小.解析: (1)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提出的,A错.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有较强的贯穿本领,B正确.一个处于n=4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可以发出n=4n=3n=3n=2n=2n=1三条不同频率的光谱线,C对.D项是重核裂变方程.(2)铀衰变成铅的核反应方程为 92238U 82206Pb+824He+6-1 0e,所以共经历了8次衰变,6次衰变.在衰变中,电子是中子转化为质子的过程中放出的,所以最终转变为质子的中子数是6个.(3)两球都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碰撞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因此系统动量守恒.碰撞前两球动量已知,碰撞后小球B静止,取小球A初速度方向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AvA+mBvB=mAvA则vA= m/s=-0.67 m/s碰撞后小球A的速度大小为0.67 m/s.答案: (1)BCD (2) 92238U 82206Pb+824He+6-1 0e 6(3)0.67 m/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