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初衔接立项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2753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初衔接立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小初衔接立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小初衔接立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幼小初学段衔接的实验与研究课 题 立 项 方 案开宗明义 本课题针对目前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内在衔接,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现状,立足于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围绕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训练体系、促进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等方面展开研究,努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心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过渡与适应,全面促进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方案内容分为以下六部分: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三、课题研究的范围;四、课题研究的实施;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不适应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方式等原因,造成对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严重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的有效衔接。资料查阅表明,我国与其他部分国家关于儿童学前阶段教育年龄的分划存在一定的差异:瑞士:48岁,大班,玩、学融合,实施启蒙;法国:211岁,分三段,无低幼的明显划分;荷兰:47岁,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中国:36岁,完成幼儿阶段的学习。从上面这组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孩子进入小学的年龄是最小的,以此类推他们进入初中的年龄也是最早的。事实证明,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出现各种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抵触学校。孩子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少数孩子会通过哭闹的方式调节这种不稳定情绪,也有少数孩子试图通过哭闹以达到不上学的目的,甚至有孩子会找老师的毛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坐立不安。课堂上没有耐性,坐不住。有的不停地东张西望,有的寻找各种借口离座,还有的孩子甚至无视课堂纪律擅自下座位,到处跑动。沉默不语。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没有朋友,面对陌生的同学,有的害怕说错话别人笑话,有的胆小,不敢展示自己。不知所学。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听不清老师的话,或者听一半,漏一半,或者断章取义。有些孩子经常弄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有的孩子根本不记得做作业,甚至对作业产生恐惧的心理。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也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学习兴趣降低。由于初中科目猛然增多,作业量比小学明显加大,很多孩子接受不了,精力明显不够用。部分孩子完成作业要花费很多时间,甚至会影响休息。感觉生活单调。初中生活以学习为主,相对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学生明显感到单调、紧张、压力大,对于刚入初中的孩子来说会有强烈的失落感,有时会产生“再回到小学去读书”的想法。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育教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内在的衔接,而是各自为政,互不沟通。鉴于此,我们决定进行幼、小、初学段衔接的实验研究。希望能通过研究,在三个转折点给予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相应的指导,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孩子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坡度,从而减轻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负担。 美国注重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美国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儿童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美国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里,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其入小学作好准备。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样就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英国和瑞士注重幼儿教育与小学低年级合并教育。瑞士有26个州,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日内瓦所实行的就是将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设在一个机构中。日内瓦的“MaisonDes Detits”学前教育中心就是由学前两个年级和小学的一二年级构成,设在一幢楼房里成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日内瓦的“Ecole DuLirron”学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学前两个年级与小学一二年级组成,另一部分是三年级至六年级,虽然都属于学校统一行政管理,但却是以小学二年级为界划分两部分管理。日本将幼小衔接列为终身教育体系。日本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 在小学教育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将幼儿园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延伸、发展和深化。在幼儿园教育方面,新大纲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了重大改变,原来的六领域(体育、 语言、自然、社会、美工、音乐)改为五领域(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在小学教育方面,文部省在小学一至二年级的课程中增设一门新课生活课。生活课包含了原来小学课程中理科(以自然、地理、理化基础知识等为内容的课程)和社会科(以社会常识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取消理科、社会科。但生活课又非二者简单的结合,它是一门新的具有科学教育特色的综合课。幼小课程目标、内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为幼小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小改革后目标的一致性,使幼儿园教育能成为儿童在小学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近十年来幼小衔接、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对于儿童发展的重大影响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但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存在诸多差异,国内相关研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研究不仅关注了家长在儿童学段衔接期中关注的问题,而且涉及了家长对学段衔接的感受,参与学段衔接的愿望等内容。国内研究主要只是关注了家长对学段衔接的不正确认识,而且缺乏较大规模的相关调查。虽然国内外研究都涉及了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期望和对小学初中衔接活动的看法,国外相关研究更为具体、深入,而且还比较了教师与家长在儿童入学准备认识上的差异,对幼小教师关于托幼机构与小学、小学与初中之间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看法进行了考察。此外,国外研究还充分重视学段衔接中最大利益相关者儿童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期望,相比之下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很值得在将来的研究中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关于学段衔接重要问题的认识与情感态度进行比较,尤其是对家长和教师、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有助于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改善学段衔接实践,帮助孩子们平稳、顺利地度过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衔接的关键时期。(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开展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与研究,对我市现行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等内容进行改革、统整、衔接,着力改变目前各学段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现状,立足于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围绕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训练体系、促进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等方面展开研究,努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心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过渡与适应,全面促进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构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学段相互衔接的课程、管理及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的融会贯通;二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促使教师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重视对幼儿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颠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思想;三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会并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高年级的学习生活;四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同学段之间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心理等方面的衔接研究,能够促使教师树立整体训练意识,激发教师根据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的研究兴趣与意识,有效促使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的转变。(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系统存在的内在依据,同时也构成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任何现实系统都是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共同构成有机的教学整体,我们必须以系统理论的观点看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也会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积累,还包括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衔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意义学习,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认知成分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为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行动指南,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促进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心理、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过渡与适应,全面提升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的原则1合作性原则。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强调教研员与实验教师之间、本校实验教师之间、校级实验教师之间、专家与实验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教科研共同体。2实践性原则。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师各自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创建衔接重点年级段的学科教学课程内容和新课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课题研究的范围(一)概念界定幼小初学段衔接研究是基于目前全市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个学段的教学存在严重的孤立状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小学四五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阶段设立衔接点,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二)研究对象全市14个县(市)区的首批实验学校的实验班级的所有学生(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具体确定为:一是改革衔接重点年级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不同学段之间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适应与顺利过渡;二是改革衔接重点年级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顺应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凸显以人为本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科教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三是研究衔接重点年级间的课程内容的科学设置与实施,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度调整,体现循序渐进的训练进程,促使学生稳步成长。(四)研究内容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幼小初三学段课程内容的衔接研究;2幼小初三学段教学方式的衔接研究;3幼小初三学段学习方式的衔接研究;4幼小初三学段学习心理的衔接研究; 5幼小初三学段学习习惯的衔接研究;6幼小初三学段学习能力的衔接研究。四、课题研究的实施(一)研究过程的设计1.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1)确定实验学校及教师,思想发动,建立组织。(2)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3)调查有关数据,了解课题研究的有关具体情况。(4)制定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具体实施计划。(5)开题论证,修订方案计划。 2.实施阶段(2015年6月2019年12月)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积累相关资料。此六项研究贯穿课题研究始终。具体做法如下:(1)各位参与实验的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带领本县区骨干实验教师进行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对实验情况随时跟踪指导,尽快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基本结构的初步建构;(2)课题主持人充分利用教研员学术研究QQ群,及时发布优秀教学资源和先进经验,并倡导各县区各自成立“幼小初学段衔接研究” QQ群,引导各县区的实验教师及时沟通交流,并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引领,促使实验顺利开展。(3)实验初期,课题组核心成员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面对面研讨活动,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共同解决。(4)实验初期,倡导各县区教研员每学期末要在各自县区实验学校中举行一次“学段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初步确定2016年秋季起,将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以开现场会、讲示范课、做经验介绍等方式,通过网络教研或者面对面教研的形式向全市展示,逐步推广各县区的课题研究经验,不断激发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促进全市课题研究的均衡发展。(5)积累、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具体材料,包括有关计划、测试结果以及体现研究成果和问题的一切书面和声像材料。(6)作好阶段性总结和检查,每学期召开一次小型研讨会,子课题承担者必须在会上作中期报告,交流经验,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7)每学期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对外宣传课题实验成果,造成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校际连环效应,使课题研究能圆满完成结题工作。3.总结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2)全面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和总研究报告。(3)分工负责撰写实验心得经验,汇编幼小初三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成果集。落实幼小初学段衔接课题研究“三个100计划”:在努力探索学段衔接的科学路径的研究活动中,推出100名优秀实验教师、100个先进实验教研组、100个优秀子课题。(4)举行成果演示会、报告会、展览会,并聘请专家评议鉴定。(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及课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为实验研究寻找更有力的智力支撑。2实验研究法。分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如为了证明学习方式的衔接研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实验班加强对衔接重点年级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对比班按常规教学。3行动研究法(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即所有实验人员要把课堂作为实验研究的主要场所,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评课等教研手段,将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中,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不断优化衔接重点年级的重点学科的课堂教学。4调查研究法。围绕实验过程中的某一个重点,编写调查提纲,通过听课、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从中找出实验研究中即时生发的创新型经验和实验研究工作的不足。5经验总结法。总结、推广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开展实验后学生的发展及社会反响,及时根据情况调整研究方案。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本课题研究的预期完成时间为2020年6月,可能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成功构建起幼小初三学段衔接的丰富课程资源库;二是成功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满堂问”“满堂灌”的教学行为;三构建起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学生能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四是摸索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幼小初三学段学生学习能力训练体系;五是摸索构建起较为系统的幼小初三学段学生学习习惯训练体系;六是摸索出较为系统的幼小初三学段学生学习心理训练体系;七是实验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八是幼小初三学段相互贯通,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三学段有机衔接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六、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1、专业引领,强化培训。课题主持人及各县区课题组领导人员深入各实验学校,对实验进展情况随时跟进指导,与实验教师共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实验教师排忧解难,促进实验顺利进行。2、划片参与,定期研讨。为使课题研究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课题组将开展分片定期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一次,网络研讨随机进行,以构建起实验研究共同体。3、建立实验机构,加强管理。为了保证实验工作有序进行,组建课题实验领导及研究机构,定期召开研究例会,确保实验稳步进行。 幼小初学段衔接实验与研究总课题组 2015年3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