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2440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9月5日一、道德、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一)何谓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二)何谓职业道德职业是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任何一种职业活动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必然发生职业内部或职业之间的各种联系,为了正确处理和调整这些职业关系,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必须遵循本职业所特有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在适应范围上是有限的,不是普遍的。它只适应于从事某一职业活动的职业工作者。因为各种职业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职业道德的内容也是比较稳定的。(三)何谓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依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舆论、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旧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政权,法律彻底垮台和被废除了,教育的性质也随之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下,广大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在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师德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道德传统,以及推动教师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如下精神:1、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2、要求教师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3、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第二讲9月19日二、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六点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敬业奉献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第三讲 10月10日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四、教师为什么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产生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培养造就劳动者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一)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二)教师的劳动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灵魂,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去“雕琢”对象。(三)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四)教师的劳动手段,是以自己的学识、才能、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五)教师的劳动过程,是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六)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各个教师作用的有机总和,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能鼓舞教师自觉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第四讲10月24日五、教师怎样在主体工作中体现高尚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体工作,在这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三类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由如何看待与处理这三类人际关系,衍生出了三种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对待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待同事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一)教师与同事关系中的道德要求1.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这不仅意味着人的存在需要以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为前提,而且也昭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社会存在和社会进步的根源。消解学校孤立文化,构建教师间合作互动与团结协作的氛围,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2.怎样理解教师与同事的团结协作美国学者哈格里夫斯从文化的角度对教师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在这种文化下,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上的失败和不确定性不再采取防卫性态度,而是相互援助,同事共同面对和接受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同事间追求在教育价值上有广泛的一致性,但是对于细节上的不一致也保持宽容。”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就是一种教师之间的良性的互动的工作方式,它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促进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平等、自愿、共同决策、分享资源为基础参与其中。3.为什么教师与同事之间需要合作的道德素养(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从教师的工作特点看、从新课程的实施来看、从教师的专业化来看),(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4.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1)相互尊重(2)团结协作(3)共同发展(二)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1.与学生家长合作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1)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首先是信息时代改变了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教师和家长不再是知识权威。其次是市场经济时代要求转变价值观念。 (2) 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首先,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独生子女是中国比较特殊的一类社会群体。其次,从学校教育的的角度来看,为了应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需要在转变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的同时,改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的误区(1)利用家长;(2)排斥家长;(3)教师一言堂;(4)向家长推卸责任。3.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需要怎样的道德素养(1)相互尊重; (2)合作意识; (3)紧密配合;(4)互相促进。六、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意义及方式道德评价,是一切道德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师道德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道德归根到底,要体现为教师对自身职业和职业行为的道德评价,因此,每一个教师的道德评价,就集中体现了他的道德素质发展水平。 道德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善恶评价,它从某种既定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集团所认同的道德价值准则出发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正当与否的评估。(一)道德评价的特点在于:l.价值倾向性; 2.稳定性; 3.非逻辑性。 (二)教师道德评价的意义: 1.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仲裁者。 2.教师道德评价是维护师德的保障。 3.教师道德评价可以促进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4.教师道德评价可以有效地调节教育内外的人际关系。 (三)道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l.自我评价,是教师本人对自身的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形成,是个人对其行为是善是恶的一种判定。2.社会评价,则是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善恶性质的判断方式,典型的形式有: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1)社会舆论就是众人的议论,即一定社会的人们,从某种信仰、经验出发,对其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或对象所表达的某种倾向性意见。社会舆论通常以反映民众心理为己任,对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予以褒扬,而对违背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给予谴责,因而在道德评价中有重大意义。(2)传统习惯,是一定社会、一定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习以为常的社会倾向、行为习惯和道德心理沉淀。传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直接性。 第五讲 11月7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意义: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第六讲 11月21日(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1、举止文明的习惯(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4、守时惜时的习惯(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3)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第七讲 12月5日9个学习好习惯(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正错题(5)查寻资料(6)不磨蹭(7)仔细审题(8)勤于动笔(9)认真书写9个卫生好习惯(1)饭前便后洗手(2)早晚刷牙(3)每晚洗脚洗袜子(4)手脏了及时洗(5)不随意席地而坐(6)常换衣服常洗澡(7)不随地吐痰(8)不乱扔垃圾(9)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9个饮食好习惯(1)定时定量(2)细爵慢咽(3)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4)爱惜粮食(5)不挑食不偏食(6)不吃不合格食品(7)不边走边吃(8)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9)少吃零食9个阅读好习惯(1)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2)手不释卷(3)专心致志(4)做摘抄画重点(5)读、写.、思相结合(6)爱护书籍(7)善于使用工具书(8)姿势正确(9)善于交流心得9个安全好习惯(1)遵守交通规则(2)遵守公共秩序(3)不急追猛跑(4)不玩火(5)不逞能(6)离家离校要向加长或老师打招呼(7)右行礼让(8)有自我保护意识(9)不做危险动作9个劳动好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家里的事情主动做(3)别人的事情帮助做(4)按操作程序劳动(5)学会共同劳动(6)劳动中注意自我保护(7)找窍门探索巧干(8)劳动结束后整理现场(9)爱护和珍惜劳动成果9个礼貌好习惯(1)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2)不乱翻别人的东西(3)用双手接递长辈的东西(4)坐有坐相,站有站相(5)礼貌待客(6)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7)使用礼貌用语(8)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9)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