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上语文河中石兽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1821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上语文河中石兽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上语文河中石兽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上语文河中石兽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五单元第五课河中石兽课型综合课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时间2013年11月21日小组编号YW063【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他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本文选自他晚年所作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8分钟)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圮( )于河 募( )金重修 棹( )数小舟 曳铁钯( ) 欤( )木柿( ) 湮( )没 啮( )沙 溯( ) 2.本文作者 ,字 ,是 朝的 、 家,也是 的总篡官。3.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一部 小说,全书主要记述 ,其中也有不少 。4. 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二、【合作探究】:(20分钟)1.解释下列加点字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沉焉 棹数小舟 曳铁把 是非木柿 湮于沙上 不亦颠乎 啮沙为坎穴 反溯流逆上 可据理臆断 2.翻译下列句子山门圮于河 译: 二石兽并沉焉 译: 尔辈不能究物理。译: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 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 三、【达标检测】:(5分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l)二石兽并沉焉( ) (2)尔辈不能究物理( ) (3)盖石性坚重( ) (4)求之下流,固颠( )2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寺临河干 B曳铁把 C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四、【课堂总结】:(5分钟) 1.通假字(l)曳铁钯(“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2)不亦颠乎(“颠”同“癫”,疯狂)2.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掉,名词用为动词,划船)3.古今异义。(l)干:古义:岸;今义:不潮湿。(2)阅: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4)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5)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五、【拓展训练】:(7分钟)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教与学反思】河中石兽 1课时作业检测 班级 姓名 时间 2013.11.21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后特征为洛阳令C、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果得于数里外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一老河兵闻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 (7)然则天下之事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l)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五单元第五课河中石兽课型综合课主备审核班级姓名时间2013年11月22日小组编号YW064【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结构思路:第一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寻十余里,无迹):交待石兽沉人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第二层(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不更颠乎):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第三层(如其言可据理臆断欤):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深化主题。【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8分钟)请补充下表,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寻找经过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顺流而下第二种原地沙下第三种老河兵果得于数里外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_ _。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_。第三种:_,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二、【合作探究】:(20分钟)1文中两次写道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讲学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2.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寺僧: 讲学家: 老河兵: 三、【达标检测】:(5分钟)1.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 )2,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怎样理解这句话?结论:( 理解: 3.句子通译:(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 四、【课堂总结】:(5分钟) 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五、【拓展训练】:(7分钟)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教与学反思】河中石兽 2课时作业检测 班级 姓名 时间 2013.11.2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之”指代 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