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06980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1、(2分)。我国的出版业刚刚走上市场化道路,(1分)一切出版规范都在慢慢摸索之中。(1分)2、(3分) 我国学术出版缺失规范,(1分)影响了学术“走出去”,(1分)也阻碍了其发展。(1分)3、D(3分)。4、(3分)列举事例,(1分)充分说明“学术垃圾”横行的现状,(1分)从而议论了学术出版对作者设立门槛的必要性。(1分)5、( B )(2分)6、(3分)其一;要对学术出版社设立准入门槛;其二,要对学术出版的作者设立门槛;其三,要对学术出版的编辑设立门槛。(1点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7、(3分)本段描述了冬日医院里的绿色凋零景色,(1分)表现出病人们对绿色的渴望及找寻不到的烦躁,(1分)从而为下文腊梅出现给病人们带来的惊喜作了铺垫。(1分)8、 (4分)参考答案:晨曦明星、雨后彩虹。(2分)此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支花的虽然小、但开得美丽与不同寻常的特点,(1分)突出了这支花给病人们带来的惊喜。语言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1分)9、(3分)起初,病人们围绕雪中腊梅花瓣的争论让护士很好奇(1分);接着,病人们的执着让护士感动起来,决定冒雪去数腊梅花瓣;(1分)来到腊梅跟前,看着雪中傲放的腊梅,护士理解了病人们的执着;(1分)数好了腊梅的花瓣,护士充满了喜悦,可以向大家介绍美丽腊梅花瓣的喜悦。(1分)(答出3点即可)10、(3分)划线句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描写,突出表现了病人们对腊梅的牵挂、怜惜之情。(1分)其中,一个“拥”字形象表现出病人们心情急迫,牵挂腊梅;(1分)而“仰头看天”、“生生惋叹”等词语形象表现出病人们对腊梅花瓣飘落在地的怜惜和哀伤。(1分)11、( C )(3分)12、(5分)这一结尾表明人们终于挑出适合腊梅色彩的雨伞,从而使腊梅的美不会受到刺眼色彩的影响,(1分)表现出人们尤其是病人们对腊梅的喜爱和怜惜之情,(1分)突出了如腊梅般顽强的生命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1分)深刻的主旨,以结尾冷静的叙述做结,可以促使读者思考其中的意义,耐人寻味。(1分)同时,这一结尾又和文章开头病人们的冷漠、烦躁情感相对应,结构严谨。(1分)三、默写(6分)13、 (1) 凤凰台上凤凰游 (2)落花水香茅舍晚 (3) 闻道有先后 (4)望故乡渺邈 (5) 隳突乎南北 (6)起舞弄清影 (7) 己欲达而达人 (8)防民之口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3分)14、(1分)近体诗(律诗、五律)15、(3分)(B)16、(4分)角度一:划线句的“雪”隐喻了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乡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角度二:比喻夸张(答案可参考教学考130页)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6分)17、(4分)(1)曾经 (2)间或、断断续续、有时、偶尔(3)带领 (4)接近、靠近18、(3分)(A)19、(1)(朱熹)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1分)(2)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20、(2分)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21、(3分) 勤政爱民、 安贫乐道、敬德修业(等)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22、(1分)取义23、前一处“喜”是因为尚节亭命名有深意,且多作为读书人读书游乐之所,让人喜欢;后一处“喜”是因为世人以节立身者很少,而黄中立能以节立志,超乎众人,可喜。(答对1处1分,2处3分)24、(2分):划线句采用了整散结合的句式。作者先用了四句整句,形象地表现出竹子不畏严寒、卓然而立的特点;接着,作者又用了两句散句表达对竹子的赞美之情。(1分)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增强了语言表达的节奏感,感染力强。(1分)25、(3分)运用泰伯等人的事例充分说明守“节义”是相对的,(1分)要懂得“中和”之道。(1分)如果处之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离“节义”越来越远。(1分)26.、(3分)友人黄中立建造了尚节亭,作者写文作记;(1分)借此表达对友人以节立志的赞美,对世人远离节义的不满;(1分)希望世人既能守节义,又能懂得中和之道。(1分)27. 参考上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五)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朱熹从小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像这样去做,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参加乡贡考试,后考中绍兴十八年进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军。到任后,兴利除弊,正值当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视赈济灾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救灾的人。他还经常到州郡的学校去,召集学生给他们讲学。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当时浙东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要求他当天轻车前往就任。(然而)又因为朝廷对南康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朱熹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给其他州郡写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n)他们的商税,等朱熹到达浙东,外地商船运来的粮食已经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访民情,到州县巡行考察,单车独行,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郡县的官吏害怕他的严峻的作风,有的甚至弃官离去,辖区之内,秩序肃然。所有丁钱、役法这类规定条款,如对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来加以革除。朱熹在赈济灾荒之余,还按照实际进行规划,一定为百姓做长远的打算。有人毁谤朱熹,说他政务荒疏,皇上对王淮曰:“朱熹政绩却是大有可观啊。”朱熹在考中进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贫寒,以至常常断粮,但他却能安然处之。有从远方来的学生向他请教,他就用豆饭藜汤来招待,并和他们一起吃饭。朱熹常常(需要)开口向别人借钱以维持生活,但是,对于不合道义的钱,却一分不取。朱熹做学问,大致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内在规律,并自我检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他曾说过,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贤经书的宗旨没有阐明,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也就含混隐晦。于是,朱熹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他所写的书在世上广泛流传。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作注的书作为学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写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学生的问答一共八十卷,还有别录十卷。(六)、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真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