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超)小学时分秒的认识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9344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文超)小学时分秒的认识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何文超)小学时分秒的认识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何文超)小学时分秒的认识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时分秒的认识案例分析 毛里岗完全小学:何文超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教学内容。此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和秒针,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看钟表。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时间单位抽象、进率难理解”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我采用钟表模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施本案例的条件:学生会对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能根据教师的要求点击进入指定的网站。教学地点:学校计算机房案例片段一:动态呈现师:请大家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些什么?(学生在计算机上观察、拨弄钟面,并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钟面上有1到12的数字。”“钟面上有3根针,一根又粗又短,一根较长,一根又细又长,而且它们都会动。”“我知道这三根针的名字,最短的是时针,较长的是分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我们发现一个规律,每两个数字中间都是5小格,而且我们数了一下,钟面上一共是60小格。”“我拨动了一下分针,发现分针走的时候,时针也会跟着走,而且我发现分针走了好几大格,时针才走一点点。”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钟面上的这些数字、分针、时针、秒针还有小格子等能告诉我们时间,今天我们就要请电脑来帮忙,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案例分析实物钟存在着钟面较小的缺点,教具钟存在着拨动分针,时针不作相应移动的缺点。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中原有的插件进行教学。该插件具有“模拟显示”“动态呈现”等特点,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大钟面,使学生能在计算机上清楚地观察到钟面上有些什么,也可以亲自动手用鼠标点一点、拨一拨钟面上的这三根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使用这个资源,学生们有了验证数学知识的机会,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案例片段二:探究规律师:有同学发现分针走的时候,时针也会跟着走。那么,时和分之间肯定也有关系,对不对?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其中的奥秘好吗?(教师发放写有活动要求的练习纸。)按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第一阶段:拨动分针使分针走一圈。思考分针走一圈是( )分。实验很顺利,学生很快得出了结论:分针走一圈是60分。第二阶段:观察分针走一圈时,时针的变化。实验中出现了困难,教师提示可多实验几遍,再找一找规律。经过几遍反复后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第三阶段: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 )小时。 小组成员很快得出了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1小时的答案。第四阶段:从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由于学生对第二阶段的反复实验印象深刻,再联系第一和第三阶段的实验,学生最后得出了“1时=60分”的结论。案例分析以往在教学“1时=60分”这一知识点时,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眼观心数的方法,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纯粹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教师将计算机技术资源有效整合于教学中,运用互动插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规律的平台。这样,数学知识的获得不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灌输而得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得来的。在设计时,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让他们单独做实验、发现知识的规律有一定困难,教师设计了一份练习纸,提供了实验的四个步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架。案例片段三:灵活练习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学会了读写时间。现在电脑上提供了几组选择题,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练习。如果你觉得题目简单了,就可以立即进入下一层练习。如果你觉得这一层次的练习有困难,就可以寻求帮助或在这一层中多练习几遍。(学生在学习机上操作,计算机随机出题。)教师机显示:学生甲:已进入了第二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出题分别为8:15,6:45,9:15,12:45)他迅速完成了习题,也许是觉得题目太简单,他立即进入了第三层次的练习。学生乙:正进入第三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出题分别为4:05,2:10,8:25,6:55。)虽然他全部选对,但也许是觉得自己完成的时间太长,又重选了第三层次的练习。(计算机出题分别为:3:35,1:40,9:15,12:05。)学生丙:已进入第四层次的练习,正确率较高,花费时间也较少。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巡视学生,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案例分析计算机技术资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有效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题。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利用计算机技术资源设计练习时,注意了资源的重组和整合,由易至难地编排练习,如选择时间这一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分别是几时和几时半、一刻、五分、一分,哪一个练习层次学生有困难,此练习中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示语言。练习结束后还有完成时间和正确与否的反馈。教师还设计了不同的练习形式,如选择练习、读时练习、写时练习、拨时练习等。计算机技术资源具有交互、多媒体的特点,它可作为学习支架和工具广泛用于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计算机技术资源有效整合于教学中能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多媒体的运用不再局限于演示的功能,使教学走入一个人机交互、实验探究的新境界。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合理应用一些现有资源也是重要的。将教学内容与这些资源很好地整合在了一起,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