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修改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9166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修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修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修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一定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首先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本章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属于动力学内容,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而第一定律又是整个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改变了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为后面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本节课中引入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又进行了二、学生分析:(知识基础)本节课属于初高中结合内容,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基本内容,但不够深入,甚至存在着错误模糊的认识。(思维发展)另外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三)会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一)经历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二)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二)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以实验为检验科学理论唯一标准的意识。四、重点难点: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伽利略的实验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重点:1、伽利略理想实验。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学生从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且思想顽固。所以难点:1、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正确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五、教法学法:采用问题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 猜想假设,实验论证、分析归纳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接下来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六个环节) 温故知新,情景引入 仔细阅读,了解历史 理想实验,分析推理 小组讨论,深入学习 及时反馈,自我检测 课外作业,拓展视野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初中学过的惯性知识,我将通过一段视频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很容易会提到初中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我逐步设疑:(1)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入本节的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学生在解释现象时必然涉及两个概念:力和运动。我进一步设问:力和运动到底是什么关系、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从而过度到:人类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历史,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我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代表人物并概括其观点:(二)历史足迹首先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高一物理教材上对亚里士多德的介绍几乎没有,很少几个地方谈到的时候也都是引用他的一些错误观点,这样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为了使学生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卓越贡献的人物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我会在这里补充对亚里士多德的介绍,对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的物理研究方法给予肯定,只是由于人们认识科学进程的限制,观察还比较肤浅而已。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了解伽利略的伟大贡献,我将这部分内容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问题1:如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伽利略“若没有摩擦力,球将永远滚下去”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不会正中摩擦力力这个要点,我将重做初中的实验:让物体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粗布,木板的轨道上,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很容易得出: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就越远,在此基础上合理外推,若没有摩擦力,球将永远滚下去,从而过渡到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来验证推理结论是否正确。问题2:教科书中描述的理想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将做如下简化的演示实验,我用铝合金条自制了一个长约为两米的斜面导轨,1、在导轨的一侧铺上毛巾,让小球从一端某高度下滑,记录小球滑到另一端的高度;2、将毛巾换做粗布,直接在导轨上,让小球从同一高度下滑,逐次记录小球滑到另一端的高度。可以很容易观察到小球越滑越高,因为摩擦力越来越小了。问题3:当斜面导轨完全光滑时,小球会滑到多高的地方?当对接斜面的倾角为0时,小球会怎样运动?这里不能用实验直接做,我将借助多媒体用动画演示:结果看到小球滑到了与原来等高的地方,并且逐渐减小对接斜面的倾角,小球为了能滑到等高的地方,运行更远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合理外推,当对接斜面倾角为零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永不停止。进而得到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为了强化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思考过程,我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方法:由渐进实验启发思考理想问题由已知事实进行逻辑推理假说式结论。并说明理想实验方法的意义:可以让人们摆脱现实的技术限制,发挥人类伟大的想象力,更加深入的探索自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至此完成了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达成了学习目标1。然后是笛卡尔对伽利略观点的补充和完善?(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简要比较笛卡儿的观点与伽利略不同的地方。)伽利略和笛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含义,我将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解讨论,(三)定律学习然后介绍牛顿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讨论一:比较牛顿第一定律在初高中不同的地方?初中的内容是: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学生通过回忆比较得出,初中:更强调物体具有惯性这种属性,而高中:更强调的是外力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前后知识形成体系并逐步深化。讨论二: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定性地阐明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v)的原因。我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分析:其实也就是指出了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v)的原因,而速度v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所以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力和加速度的定量关系将在后面牛顿第二定律中学习,从而为下一节做好铺垫;其中的关键词:一切物体:从对象上说明无一例外,总:从时间上说明一直,时时刻刻都是这样,直到:说明一旦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立刻就会产生加速度,它们是瞬时对应关系。讨论三: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加之丰富的想象推理得出的,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要证明牛顿第一定律:一是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进入外太空进行实验或者气垫导轨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由于高中阶段并没有碰到气垫导轨,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的装置和工作原理。)讨论四: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实际意义?实际上自然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但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某一方向受力为零的情况大量存在,牛顿第一定律也符合这些情况;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还是具有很大使用价值的。课外阅读(1)我们发现教材介绍到这里就没有了,容易使学生误解形成一种僵化的认识。事实上牛顿第一定律不仅在牛顿之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牛顿之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2)同时牛顿第一定律还定义了惯性参考系(惯性系)的概念,如地球,反之称非惯性系。惯性系、非惯性系虽然在高中阶段只是在课后的STS中提到,但在大学学习中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将让学生作为科普知识通过资料或者上网进行查阅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它指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四)惯性和质量由于惯性在初中已经重点学习过,这里主要是复习提问相关知识,让学生举例回答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防止,同时我这边举安全带的例子。欧盟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严格使用安全带规定可使欧盟一年少死人,特别在我国很多人漠视交通法则,举这个例子就更有意义了。从而让学生了解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下两个实例:两人对抗、吊环,的分析获得惯性与质量关系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请用加速度的概念分析:在初速度相同,受到的制动力也相同的情况下刹车时,大货车比小轿车难刹住,所以说大货车比小轿车的惯性大。结果得出:大车滑行距离远,加速度小,改变运动状态难于小车,故惯性大。从而在理性上深刻认识到: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这样既突破了难点也使学生对质量的认识由初中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延伸到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五)自我检测 为了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使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我将按照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基础过关、灵活运用、综合引申三个难度梯度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六)课堂小结(七) 作业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将设置假设性问题让学生撰写如果物体没有惯性将会 怎样?的小论文。七、板书设计为了尽可能地体现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让学生在看到黑板时能很容易的回忆出本节知识要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以上是我对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