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1课五四爱国运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8259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1课五四爱国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1课五四爱国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1课五四爱国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课标解读】应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重点掌握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考试大纲】五四运动【知识梳理】一、背景:1.国际背景:一战期间, 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 ,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这就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政治原因: 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3.导火线:1915年日本的“ ”妄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请思考1: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努力的?结果如何?反映了什么问题?二、经过1第一阶段:5月4日6月3日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第二阶段:6月3日以后,工人是主力,中心在上海。 口号: 。阶段主力军运动中心斗争口号斗争的成果及表现取得成果的主因前期青年学生“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月3日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加入斗争的队伍后期无产阶级请思考2: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三、结果和意义1结果: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 、 、 的职务;拒绝和约签字。2.意义性质: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四、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体现出2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出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出请思考1: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幸运的,远离了国家衰亡的风雨飘摇。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那么五四精神是否也已经过时?现实生活中你认为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知识拓展】1.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成为主旋律;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比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比较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结果和前途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走进高考】1(1997年上海卷)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A项是五四运动的国际背景,C项是主要原因,D项是阶级基础答案:B2(2001年上海卷)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解析:审题要注意时间是“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也就是19111920年这个时间段,要注意关键词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答案:D3.(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青岛归来”、“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商店开门”等信息可推断出此对联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因为本题选项中其他运动与青岛没有关系,而五四运动最终中国拒绝和约签字,罢免了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之后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才结束。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精神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是: A其发生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 B. 其指导思想更具有革命性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1999年广东卷)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A. B. C. D.5.(1990年上海卷)“五四”运动成为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是因为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给予重大影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领导A. B. C. D.6.(01上海1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 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 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7.(2004年江苏卷)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8(05春季16)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9(2007广东理科基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0(08年广东单科,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二、非选择题11.(1998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均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应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湾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约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宗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摘自顾维君回忆录第一分册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方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12(04全国四38)(32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15分) (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12分)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5 BDCCB 610 DBBAD二、非选择题11.参考答案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12.答案: (1)日本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3)中国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在山东的主权。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施加了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