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8128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目的: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感受诗中营造的阔大意境。2 体悟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英雄气概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教学难点: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2. 领悟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1925年正是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在去广州参加会议的途中经过长沙,重游了昔日与同志们共同工作过的橘子洲。他看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联想到发展的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心中按捺已久的诗情终于喷薄而出,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不久这首诗便被发表在各大报纸上,在各界革命人士中引起巨大反响,说此诗是力挽狂澜之作。国民党主席蒋介石不甘自己在文学领域落后于毛泽东,便要求手下的笔匠与主编以他的名义写出更为出色的作品来,结果可想而知,蒋的代笔们写出的作品虽然也十分出色,但依旧无法超越沁园春 长沙。这个故事只是一段野史,但却以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为依托,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言了怎样的志,又构造了怎样的意境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鉴赏这篇佳作。首先让我们回顾有关词的文学常识1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因此,词的别名有:曲子词、歌曲、乐章、乐府、长短句、诗余等等。如敦煌曲子词、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淮海居士长短句、草堂诗余等等。2词牌:“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 3词的段数、字数: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4明确: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节奏、字音,从整体感受诗歌的艺术境界。2. 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在此过程中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课文百舸(g) 怅(chng)寥廓(lio ku)峥嵘(zhngrng)方遒(qi) 浪遏()三、再读课文,鉴赏评价(一)、写壮景,书豪情1.研习“独立寒江”图分析这句诗的内容: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 起到押韵的作用。站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为全诗设立了一个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环境独 当时军阀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是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一起突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2.研习“独立寒江”图“看”字统领的七句,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的秋色的?明确: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视:鱼翔浅底 (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分析各句中的意象及其意义。(山、林、江、舸、鹰、鱼) 放眼望去,远处的重重高山,经秋霜之后都被染成了红色,如火如荼。眼前的江水,清澈而透明,碧绿如翡翠,晶莹如水晶,在这样平静的碧水之上,千帆竞发,百船竞渡,动静结合。万里无云的天空中,一只雄鹰在搏击、翱翔。透明清浅的江里,鱼群自由的游动,追逐嬉戏。山上、江面、天空、水底,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又动静结合,可谓鬼斧神工。 自古就有“秋士”一词,意思是说每逢到了秋天,男子看到满眼的萧瑟凋零的破败景象,禁不住会有一种年华易逝的伤感之情。因此才有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佳句。而诗人笔下的秋天却是大红大绿,万物都生机勃勃得景象。这样别具一格的秋景,暗示着诗人对受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追求,使诗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3.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真实含义 明确:“怅”愿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心绪。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烂,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的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心有所思,思有所困,不禁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自然界的盛衰枯荣,又有谁来主宰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这一句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青年毛泽东的伟大志向。4.讨论“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作用。 这两句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其中的“携”、“忆”两字同上阙的“独”字形成呼应和对比。上阙诗人写的是旧地重游所见之景与触景所发之情。下阙中诗人回忆到曾经与同学在一起的岁月。 “峥嵘”原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稠”即多,指曾经和同学们在动乱年代里一起经历过的风雨之多,表明时代的特点,艰难时世反衬出人物的奋发有为,自然的引出下面对往昔岁月的描绘。5.研习“峥嵘岁月”图 “恰”字统领的七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又描写了怎样的一群年轻人?明确:当时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奔放、强劲有力,他们光芒四射,志向远大。常常写出慷慨激昂的文字来评价国家大事,特别是成立了湘江评论。“粪土”,名词活用为动词,视为粪土,表现出一种对万户侯的蔑视。与陈涉世家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了一幅“峥嵘岁月”图。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描绘的年轻人正能表现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是有才华、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是能够改变一个时代,崛起一个国家的“风流人物”。6.如何理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明确:在诗的结尾,诗人反问到:可曾记得,那时的我们常常到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在这里,表示诗人要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中华崛起而献身的豪情壮志。实质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虽然是疑问句,却比陈述句更有肯定意味,比一般的回答更形象。更有力。(二)、语言品味本诗的语言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生动的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不用“飞”,使鹰的矫健英姿如在眼前;用“翔”不用“游”,准确的描绘出鱼儿们自在轻快,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三)、景、情、志:注意意象 诗的上阙描绘了一幅生机昂然、绚烂缤纷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的塑造,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于人民命运的担忧,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描绘了当年诗人与同学一起奋起革命的情景,并用设问含蓄的回答了正是这些有才华、有气魄的热血青年来主宰时代的命运。上阙重在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下阙以抒情为主,却情中含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几组画面交相呼应。为我们展现出祖国大好河山、壮丽秋景的同时,更使我们从诗人慷慨激昂的革命热情中看到革命前辈的身影,从中有所学习与感悟。四、结语:我国古典诗词跟讲究情和景的交融,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与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明确: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湘江秋景图,由此生发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叙事抒情,创造出一种激流勇进、力挽狂澜的壮美的意境,集中表现了这群革命青年不畏风浪、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主沉浮”的问题,即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沁园春长沙真可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气势恢弘的佳作!五、齐读这首词,再一次感受作者描述的景物之美与豪情之美,能背诵的尽量背诵每一个时代都有满怀豪情的英雄,任何名垂千古的英雄都能照亮一个时代,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没人说得清楚,但夜空与群星都会被人们铭记于心。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全诗,向伟人致敬!五、板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 立 寒 秋 图湘 江 秋 景 图峥 嵘 岁 月 图中 流 击 水 图六、作业: 背诵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