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623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1、 数一数约1课时2、 比一比 约2课时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4、 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 分类约2课时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7、 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8、 认识钟表约2课时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10、 总复习约4课时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3、 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1数一数第一课时 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一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一数的方法。2初步了解学习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教学步骤:一、认知准备:学生刚开始有些紧张,老师通过亲切的说话,拉近师生的距离。导语:(说话)安排数手指活动,使全体学生作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亲爱的小朋友,上学了,你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认识积木的形状吗?会看钟表吗?这些都是你要学习的数学,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打开这本书,你就会看到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噢!只要你爱动脑筋,多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就会发现数数是多么地生动有趣!当你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该是多么愉快呀!我们平时很多时候都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想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也伸手指一边数。二、感性升华:1出示主题图。导察:手从图上,你能看出什么?(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空间,无拘无束的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后,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看到的是同一副图,活动要求不同,学生就有新鲜感,有兴趣。)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点同学说给全班听。导思:从图上你能看出表示“1”的有哪些?(国旗、楼房、老师、一堆人、一群鸟。)表示2的呢?(农舍、单杠、跳绳的学生,讨论问题的学生)表示3的呢?(石凳、踢足球的学生)让学生说是怎么知道的?(看数、数数)表示4的呢?(垃圾桶、小气象站的学生)表示5的呢?(校园外的楼房,国旗上的五角星)表示6的呢?(花坛里的花,校园周围的大树)表示7的呢?(鸽子,锻炼身体的学生)表示8的呢?(校园绿地上的树,戴红领巾的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女同学?(9个)一共有多少男同学。(10个)2看书P2-P5(1) 读一读。(2) 指数让学生说数,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三、巩固创新。1数一数铅笔的根数,教室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教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从数画面的事物,到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数到校园内、校园外,由此对数学产生数感。)窗户,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2数自己喜欢数的东西。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面一排有几个同学?3带到课外,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数自己喜欢数的东西,互相说一说。4小结,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楞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将数数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不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联系,从而喜欢数学,热爱生活)板书:数一数1 2 3 4 5 6 7 8 9 10反思: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2比一比第一课时 课题:比多少 新授教学内容:P6-8 主题图及做一做,练习一1、2、3、4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时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教学难点: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谁能跟我们讲讲看。(请一生讲故事)你们说,什么房子最坚固?小兔子也是经常受到大灰狼的伤害,三只小猪一商量,决定帮小兔子也盖一间坚固的房子。二、感性升华1出示主题图。(导察、导议)图上画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点几生说给全班听。1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导思)(1)小兔子在干什么?(搬砖)搬了几块砖?(4砖)(板书) 一个小兔子对着一块砖(边说边在小兔和砖之间连线)一只小兔搬一块砖,兔子没有多余的,砖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和砖怎么样?(同样多)(2)在什么情况下,小兔和砖是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小兔对一块砖(4只兔子4块砖) 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同样多。(3)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是同样多? (兔子、萝卜、凳子、木头是同样多)(4)摆一摆:老师拿出两根粉笔,请你拿出和我同样多的铅笔。 两人小组合作,拿出学习用具,摆同样多,边摆边说。 汇报,说给全班听。3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为些。”(导思)(1) 图上画了小猪,请一生上台指在哪里。木头,再请一生上台指在那里头之间连线)指图问,小猪和木头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猪吗?有多余的木头吗?(2)(导评) 师生共同小结,一头小猪对一根木头,木头有多余的,小猪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猪比木头怎么样?木头比小猪怎么样?(板书:小猪比木头多,木头比小猪少)。(3)图上还有些什么可以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萝卜比苹果多,小兔比小猪多)(4)摆一摆。 老师拿出两根粉笔,请你拿出比我少的铅笔。 如果请你拿出比我多的铅笔可以怎样拿? 同桌之间拿出学习用具,合作摆。 要求:一生先拿,另一生边拿边说“我的比你的多(少)”,然后交换。三、巩固创新。(导行)1P11 1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小猴,小猫)小猴多还是小猫多?(小猴名)你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读题:在多的后面画“”,在小猴子还是小猫后面的里打?2P11 2、3、4四、理性加工:(导评)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 比多少 同样多多 少 第二课时 课题:比长短 新授教学内容:P9 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一5、6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体会到长短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直接感知差别比较明显的物体的长短,差别不明显的就要放在一起再比较或借助别的物体进行比较。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直接和间接比较的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比较结果。教学具准备:三支铅笔、文具教学过程:一、发现引入。1出示一只铅笔,问这只铅笔是长还是短。2教师出示两根铅笔。 比较两支铅笔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3今天不比它们的颜色,也不比它谁好用,只是比它们的长短(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感性升华。1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物体比长短。(导察)(1) 谁比谁长,谁比谁短?你怎么知道的?(一眼看去)(2) 比较尺子、粉笔、谁比谁长?(3) 比较黑板边,课桌边,谁比谁长?2差别不明显的两个物体比长短。(导思、导议)(1) 比较红纸条、蓝纸条、谁比谁长?(同样长)看得不是很清楚,怎么才能知道?请二生上台比a.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b. 两头儿都不对齐,从中心比出物体的长短。c. 量一量。d. 做记号。(2) 从铅笔盒中拿出两样学习用品来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要把比的物体一端对齐。三、巩固创新。(导行)1游戏: 比长短,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学生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也可以比每步多长,准跳得远)2P2 5、63两支铅笔一样长吗?(不是一端对齐)让学生猜。板书设计: 比长短 长CHANG 短 DUAN 第三课时比高矮 新授教学内容:P10-13 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一 79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高、矮”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高”、“矮”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发现引入1请一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2请两生(身高差不多的)比高矮分开站,让学生判断二、感性升华。1像这样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怎么比?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1) 一眼看上来(2) 背对背(3) 量(4) 做记号2做一做。(1) 请一生帮三生排3人(2) 请三生自己排队(3) 请更多的学生排队(每次排好队后,可以说说谁最高谁最矮。采访一生为什么站这儿?)(比前面同学高,比后面同学矮)三、巩固创机关报1P12 7 指导做在书上。 除了比书上的三种动物。 2游戏: 谁摸得高? (可以站在地上摸,也可以跳起来摸) 谁摆得高。 (可以用积木,也可以用易接罐)3P13 9 表演(1) 比高矮,请两生上台(一生站台上,一生站台下)比,再看书,这样比对吗?(2) 利用纸条间接比长短(比椅子和桌子)同桌互相帮助比比看。(3)比较铅笔的长短。4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比高矮高 矮认识立体图形(A)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ji教具、学具准备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教学设计感知物体的形状(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d.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1比一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汇报: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着走。)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的搭的过程中,应用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飞机、游乐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d.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参观“图形王国”。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2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a.观察操作。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b.引导发现。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a.启发“再创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描、印、折、画)。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b.动手操作。提要求。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小组合作。准备交流。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学生分类。评价他们分对了吗?抽象。变式。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巩固深化,质疑拓展1游戏1。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2游戏2。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a.学生观察,寻找。b.全班交流。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数学分铅笔。a拿出自己的所有铅笔,观察这些铅笔有什么不同?b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自己的铅笔进行分类。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集体交流。学生一般都会想到按颜色、长短、有无橡皮头、是否削过等标准进行分类。)3指导看书。a说说书上三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花。(第4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小结:这4朵花,颜色、品种(或叶子的形状)各不相同。根据这些不同之处,我们找到了两种分法。2分图片。(第39页的做一做。把该题中图片的形状与颜色作了些更改,使相同形状的背景颜色不同。)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图片,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4混合练习。(第40页的第3题)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41页第5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各小组在小黑板上摆图片操作,放背景音乐)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总结1请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6和7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教学难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教学设计复习准备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3按顺序读数:( )2( )4(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c交流、汇报。师:图上有些什么?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3教学数序。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4比较大小。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 76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巩固练习1做抢答练习。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2完成练习七第2、3题。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b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指导书写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新授课1加法。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d.怎样看图列式的?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a.一共有几只山羊?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练习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4在小组内玩一玩。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反思:学生能掌握这节课内容。用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教学重、难点: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生:想。师:好!我们出发。(课件:美丽的郊外)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出示课题:用数学)生:能。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生:高兴。(课件出示大括号)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师:谁有问题要问?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幅画。)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反馈强化(课件出示石榴树)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当堂巩固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生:想。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现在让我们回家吧。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总结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8和9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教学重点: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教学难点: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教具、学具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2课件、学习纸等。教学设计联系生活,谈话引入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教学8、9的基数含义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a.校园两旁有8棵树。b.花坛里有8朵花。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3摆学具。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教学8、9的顺序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教学比较7、8、9的大小1出示点子图。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2比较7、8、9的大小。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87 98 97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教学8、9的序数含义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左数第8盆开了( )朵花。开了8朵花的是第( )盆。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设计了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糅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6、7的序数含义的认识作基础,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这个作业。2把做好的练习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学生每一次的奖品放入成长纪录袋。8的组成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教学重、难点:、8的组成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教学设计复习导入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78 89 86 95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a.一个数比9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