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亦壁赋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3204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亦壁赋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后亦壁赋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后亦壁赋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说课稿张益民一、教材分析1、从新课程的教材编排体系来看:后赤壁赋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唐宋散文选读属于选修中的“诗歌与散文”板块,语课程标准解读告诉我:本板块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师用书也确地说:“学习本册,要求注意审美、情操、价值观的培养与启发”,“从而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人生理想”。这与“诗意语文”的理念也是相通的,“诗意语文”以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审美素质为目的。而后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应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2、唐宋散文选读共五个单元,每个单元文体不同,分别按“游记”“传记”“书信”“赋与骈文”“论说文”编排,教师用书明确说明这是本册选修课本的编排的“经度”所以,了解唐宋赋的文本特征”也是本课教学目标。3、从本篇课文来看,结尾段鹤化道士的情节,学生难以理解其深意,但又正是苏轼思想、态度的重要表现处,必须帮助学生理解。4、课程标谁对必修课程中文言文阅读有如下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文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现实是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得大大不够,文言句试也掌握得不太好。所以这些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仍是学习本课的一个目标。由上,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唐宋赋的文本特征。(2)能力目标:增强文言语感;体悟文章景语与情感的密切联系。(3)情感目标:学习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其中,第2、3点为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鹤化道士情节为难点。二、教法“诗意语文”课堂以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感悟、自我体验为基本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吟味、大胆创新为基本原则。因这篇文章从表达形式来说以计叙为主,并且是以常见的游踪为线索,语言文字较为浅易,学生已有多年学习文言文的功底,可以自己读通课文,且这是选修课的内容,所以,在读懂文章大意上采用导读式教学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通过一些具体活动来引导学生自读方向,学习重点。在作者情感变化的教学中,因文中和相关关键词句,故教师可用点拔法。在学生学习苏轼坦然、达观态度时,只有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苏轼的处境和在此种处境下的心境,才能真正为苏轼的坦然、达观所折服,才能较好地起到情感态度上感染熏陶作用,所以教师采用资料助读法和渲染法。第一课时学法:诵读、自我感悟、归纳、积累、寻找关键词句、相互解读法。教学过程:作为基本阅读篇目,本课教学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读通全文,初步了解唐宋赋的文体特点。导入:从中国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有一次接受台湾记者采访说起,余秋雨说:“我现在在一个地方,苏轼就在这个地方写出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几篇作品。”台湾记者马上接口说:“你应该是在黄州吧?”一说苏轼“在这个地方写出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几篇作品”,别人就知道这个地方是黄州,可见苏轼在黄州写的几个作品有多著名,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几个作品,背背其中的名句,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念奴娇。亦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作品的重要,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复习了已学作品。且导入自然,不显突兀。(二)自由朗读全文,整体感悟。要求学生出声朗读,边读边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注意,第一遍不死抠字眼,不懂处作上标记,留待下一步讨论。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 “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然后给学生一个活动,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行踪的句子。这个活动既是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也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步骤。(三)明确文章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教师指把如下方面投影出来,由学生合作完成。1、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找出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3、本文出现的特殊句式设计该环节是要学生明白语文的性质是姓“语”,从而扎实抓好语文工具性,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四)再一次诵读,感受其节奏和押韵,体会唐宋赋的文体特征。本次诵读与前次诵读的重点不同,注重的是语言的节奏,从而体会唐赋句式参差错落,接近散文,而又押韵的特点。(五)布置作业:1、识记本节课所学文言基础知识;2、诵读课文并思考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第二课时 (一) 本节课导入: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密州儋州。从诗中发出一问:苏轼在黄州真的已是心如死灰了吗?此问与原诗对碰,激发学生精读兴趣。(二)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学习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要感受作者的坦然达观,就要感受作者在特定背景下的情感状态,因此有必要先介绍本写的写作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来感受苏轼的情感变化。1、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以投影方式介绍苏轼其人和“乌台诗案” ,通过教的提问和宾白渲染苏轼的才华和在“乌台诗案”中的无辜,为理解苏轼的坦然达观作好情感铺垫。2、学生阅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教师稍做点拨,点明每段中都有表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提出与文章思路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在接下来的几段中学生应该能够找出这些词语来。3、体悟文章景语与情感的密切联系。本文景物描写与情感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景物描写语言朴实自然而简要精练,属于白描,因而学生粗略地读难以体会其中的境界。要让学生体会到文字描绘的具体境界,有两个已得到实践证明的较好方法:一是教师,用现代汉语改写或扩写成优美语段,然后由动情诵读,学生根据诵读闭目想像并感受,这种方法谢苏曾在教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运用,在评课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效果不错,有诗意;另一种方法是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然后由多个学生说出自己想像,师生共评,这种方法王彩阁老师在教学游褒禅山记中,让学生想像后洞的景像,学生表现较活跃。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第一种方法,由于是教师事先写好,所以文字优美,并且教师诵读水平相对要高,所以更能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意境,让学生准确体会其意境,也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第二种方法,学生直接进行想像和写作,能更好地锻炼学的想像力和写作水平,且给了学生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活跃课堂。我采用第二种,原因还是前面提到的诗意语文理念:“诗意语文”课堂以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感悟、自我体验为基本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吟味、大胆创新为基本原则。4、了解道士化鹤的寓意。对于道士化鹤这一情节,学生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让学生预习时查阅一些与“鹤”字有关的一些成语、熟语或诗句,从而提取鹤这一象征意义。至于道士,让学生明白道士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他们以追求无为而治、超然物外为终极目标,这些教师只做点拨即可。4、全文总结:本文着重写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而悲,悲而长啸,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由“横江东来”的孤鹤,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从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超脱尘世的心情。板书设计:采用游踪、景物特征、情感三者对应的形式,夜游黄泥坂静美平静之乐复游于赤壁之下多变生世之感摄衣而上动美激情昂扬奇伟悲恐之情放乎中流幻变(道士化鹤)超然物外(人格升华)板书能体现课文主要内容,教学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可以以之作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