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生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2209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导学案学生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别 学习时间 组内评价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咏读,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并理解翻译课文。(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相关链接】(1)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n),吴兴故鄣(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诗中常借自然景物以排解苦闷抑郁之情。(2)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3)骈体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 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嘤嘤 鸢飞戾天 窥谷 横柯 千转 经纶2、二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特别是整句与散句的停顿(四字句居多,其停顿有规律可循,节奏多为二二)。3、三读课文,然后请看图片,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的内容,再联想文章语句。4、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翻译课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1)任意东西 ( 2)水皆缥碧 (3)经纶世务者(4)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 (6)皆生寒树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查找有关资料(如课文注解等其他语文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写在下面空白处。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要求: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并注音后整理到下面空白处(要查字典)。教师提示:韵yn 柯k 飘pio 荡 轩xun 邈mio泠lng 嘤yng 缥pio 碧 横hng柯k 窥kui鸢yun 和h 鸣 戾l 天 急湍tun自行整理: 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奔”二字上。)3、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提示:描写时,要抓住文中主要描写句的大体意思,但绝不可照抄翻译,语言要简洁而生动。三、展示环节:1、小组交流后分别展示预习内容。2、进行小组原文背诵比赛。四、结合上面的板书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然后完成下列默写练习。1、文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2、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之美的句子是:3、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5、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是: 6、写优美的自然景物深深吸引游人的句子是: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组别 学习时间 组内评价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天下独绝: 百叫无绝: 犹: 甚: 经纶: 窥:2、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小组合作研讨 1、作者在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写法或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写出了“奇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3、“泉水激石百叫无绝”写出了“奇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巩固训练: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缥碧pio 无碍i 泠泠作响lng B.飘荡dng 急湍tun 嘤嘤成韵yngC.轩邈mio 经纶ln 鸢飞戾天yun D.横柯k 窥谷ku 好鸟相鸣ho2、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指示 )3、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鸣叫了千次也不停歇,猿啼叫了百次也不断绝。)4、填空题(1)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 之美,概括为“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和“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山之美。5、阅读理解(1)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写山奇,分别从_觉和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3)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5)文章第段中在意思上前后呼应的两句话是什么? 六、课外美文欣赏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廓。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迳,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1)此信描写了山中幽美的景物,以_、 _、 _、 _衬出夜之静谧。(2)此文中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3)请用横线在文中划出作者的想象之笔。 (4)解释文中加点字。 (5)翻译文中划线句。 学习收获:组别 学习时间 组内评价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难点: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时间:三课时资料助读:1.了解作者:陶渊明(365427),名 ,字 , (朝代)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2.题目解说: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3.完成下列各题:(1)加点注音:辄( ) 吝情( ) 短褐( ) 箪( ) 瓢屡( )空晏( )如 黔( ) 汲汲( ) 俦( ) 衔觞( ) 欤( )(2)重点字词理解。何许: 不详: 因以为号焉: 不求甚解:会意: 亲旧: 或: 造饮辄醉:期在必醉: 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短褐穿结: 自终: 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4.多义词理解: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远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志:寻向所志 处处志之 颇示己志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第一课时一、课前检测:你会解释它们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每有会意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二、展示、点拨:、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2、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名学生再读课文。3、小组内交流订正预习题目。并请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三、合作探究:1、四人一组,共同翻译课文(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释),把各组共同的疑点写下来。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以请老师回答。3、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题目,并选派代表发言。一词多义之:或置酒南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甚:不求甚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目似瞑,意暇甚得: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志:以乐其志 颇示已志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今异义:赞曰“亦不详其姓字”四、当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5、 作业:背诵课文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组别 学习时间 组内评价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复习: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3、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性格:生活:志趣:形象: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三、思考讨论: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赞:“不戚戚于贫贱”照应“不汲汲于富贵”照应“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具体理由。3、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四、课堂练习:(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_。 _。5、 心灵回音(读己)1、课堂有礼用“我把 这句话送给 ,希望他 ”的句式。 可以从写文和做人的角度送出礼物。 2、直面心灵 QQ连线:五柳先生,您使我懂得了可以是对本堂课的反思与评判,也可以是对五柳先生的解读和评价,还可以是自己受到的激励和启示。3.【拓展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六、教师寄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萧洒一些,旷达一些,率真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组别 学习时间 组内评价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第三课时【当堂训练】一、课内训练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2.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3.填空。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 ,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 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二、阅读延伸: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n,稠粥)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之南都人学舍 遂大通六经之旨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A句和句相同,句和句相同。 B句和句不同,句和句不同。C句和句不同,句和句相同。 D句和句相同,句和句不同。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二)朱买臣传(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注释: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 戴:同“载”。数:屡次。呕:同“讴”,唱。疾歌:大声歌唱。女:同“汝”。 听:听凭。 治道:整修道路。食:同“饲”。自经:上吊。乞:给予。6.与课文选段对比阅读,请简答。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7.翻译下面两句话。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